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零度品讀《儒林外史》梅花屋主畫荷花

零度品讀《儒林外史》梅花屋主畫荷花

“我家洗硯池頭樹,朵朵花開淡墨痕,不要人誇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說起王冕,首先映入腦海的便是他這首家喻戶曉的《墨梅》。這首詩構思精巧,淡中有味,通過贊美墨梅不求人誇,只願給人間留下清香的美德,表達自己不向世俗獻媚的高尚情操。詩如其人,現實中的王冕雖只是壹位農民,但他壹生事親至孝、傲視權貴、淡泊名利讓人推崇備至。吳敬梓在作品的第壹章就對王冕的形象進行了細致的塑造和潤色,使他具有“敷陳大義”“隱括全文”的母體作用。

圖片

王冕號“梅花屋主”,種梅、詠梅,畫梅是他壹生的鐘愛。現實中的他在放牛之余,經常到寺院長明燈下讀書畫梅,他隱居九裏山,以賣畫為生。但在《儒林外史》中,吳敬梓卻將他塑造成壹位善畫“荷花”的人物。這是為什麽呢?

圖片

? 在中國文學史上,梅花和荷花是作家們創作的熱點意象。梅花“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仔細揣摩,不難發現。在詩歌史上,梅花多象征不懼風險,堅韌不拔的品質,而荷花則多象征高潔和清廉。《儒林外史》意在揭露儒生們為追求功名利祿而鞠躬盡瘁,奔波鉆營。所以,在塑造人物時,作家更傾向於將王冕傲視權貴、淡泊名利的壹面展現在世人面前,荷花與其主旨在這點上就不謀而合了。

圖片

? “功名富貴無憑據,費盡心情,總把流光誤”。富貴功名,是身外之物,但世人壹見了功名,便舍著性命去追,及至到手之後,味同嚼蠟。吳敬梓開篇便點明世人對於功名利祿的追捧,接著引出元代王冕,講述他雖自幼喪父,壹生都在困境中度過,但他卻舍去功名,傲視權貴,無所畏懼。這樣看似無心的開篇設計,將王冕定位為理想人物,使他成為反面人物的“照妖鏡”。

圖片

王冕推崇屈原,當他看見《楚辭圖》上畫的屈原圖時,他便照著屈原的模樣,自造壹頂極高的帽子,壹件極闊的衣服,遇到花明柳暗的時節,他便戴了高帽,穿了闊衣,手執鞭子,口裏唱著歌,在鄉鎮及湖邊玩耍,雖然會受到周圍人的恥笑,但他滿不在意。但他對屈原的模仿不是僅僅停留在表面,他將自己的荷花圖賣給周圍普通百姓,卻不願高價賣給當權者和俗財主。當知縣將帖來請時,他多次避而不見,他說“滅門的知縣,倚著危素的勢,要在這裏酷虐小民,無所不為,這樣的小人,我為什麽要相與他”。在俗財主要買他的畫時,他便畫了壹條大牛貼在門口,畫兒上的詩句極具諷刺。當朝廷行文要招聘王冕出來做官時,他便私自收拾,隱居會稽山中,亂世之中,他不言姓名,保持秉性,正如壹朵荷花,亭亭屹立於汙池之中,不沾染壹絲俗氣。

? 現實中的王冕學識淵博,漠視功名,行為怪誕。吳敬梓“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消減了他的狂傲,凸出了他淡泊名利的秉性,使他成為壹代儒生的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