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觀滄海中最能體現詩人博大胸懷的詩句是

觀滄海中最能體現詩人博大胸懷的詩句是

觀滄海中最能體現詩人博大胸懷的詩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這句詩描繪了大海包容壹切的胸懷,體現出作者曹操的豪邁情懷。

壹、原文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淡淡,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裏。 幸甚至哉,歌以詠誌。

二、賞析

該詩是宋代文學家辛棄疾所作,描述了他登上碣石山向東眺望大海的場景。詩中以平淡的語言描繪了寬廣的海洋和險峻的山島,表達了作者對自然景色的驚嘆之情。詩人通過描寫夏秋時節的風景,以及日月星辰的變化,借以詠誌、表達自己內心的豪情壯誌。

這首詩在表達作者對大自然的敬畏之情的同時,也展示了他對國家興衰和個人命運的思考。通過觀察大自然的壯麗景色,詩人表達了對國家命運和個人奮鬥的感慨和希望。

雖這首詩追溯至宋代,流傳至今,壹直深受人們喜愛並被廣泛賞析。它不僅具有美麗的意象和優雅的形式,還蘊含了對自然、社會和人生等方面的深刻思考。

觀滄海作者簡介及生平

壹、作者簡介

曹操(155~220年),字孟德,譙(今安徽亳縣)縣人,建安時代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和文學家。建安元年(196年)迎獻帝都許(今河南許昌東),挾天子以令諸侯,先後削平呂布等割據勢力。官渡之戰大破軍閥袁紹後,逐漸統壹了中國北部。

二、作者生平

曹操曾擔任東漢丞相,後加封魏王,奠定了曹魏立國的基礎。去世後謚號為武王。其子曹丕稱帝後,追尊為武皇帝,廟號太祖。曹操用人不重虛譽,他選用官員要“明達法理”,能行法治。

用崔琰、毛玠掌管選舉,“其所舉用,皆清正之士,雖於時有盛名而行不由本者,終莫得進。務以儉率人,由是天下之士莫不以廉節自勵,雖貴寵之臣,輿服不敢過度”。社會風氣有所好轉。

為維護和發展勢力,讓更多的人為自己的事業服務,不受上述標準限制,強調“唯才是舉”。只要有才能,即使缺少封建道德品質、出身下層的人,他也註意提拔。

210年到217年,他先後下了三次“求賢令”,選拔和任用壹些有才能的人。打破世族門第觀念,羅致地主階級中下層人物,抑制豪強,加強集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