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秘色瓷的詩句 1.誰有關於我國古代秘色瓷的有關資料,麻煩留給我
[編輯本段]秘色瓷簡介 古代名窯進貢朝廷的壹種特制瓷器精品。
簡稱“秘瓷”。所謂"秘色",據宋人解釋是:吳越國錢氏割據政權控制了越窯場,命令這些瓷窯專燒供奉用的瓷器,秘不示人庶民不得使用;且釉藥配方、制作工藝保密,故名。
如趙麟在《候鯖錄》中說:"今之秘色瓷器,世言錢氏立國,越州燒進,為供奉之物,不得臣庶用之,故謂之秘色"。關於秘色瓷的質地和色澤,清人說是"其色似越器,而清亮過之"。
從出土的典型的秘色瓷看,其質地細膩原料的處理精細,多呈灰或淺灰色。胎壁較薄,表面光滑,器型規整,施釉均勻。
從釉色來說,五代早期仍以黃為主,滋潤光澤,呈半透明狀;但青綠的比重較晚唐有所增加。其後便以青綠為主,黃色則不多見。
越窯青瓷精品之壹。“秘色”壹名最早見於唐代詩人陸龜蒙的《秘色越器》詩中,詩雲:“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
好向中宵盛沆瀣,***嵇中散鬥遺杯”。可見“秘色”瓷最初是指唐代越窯青瓷中的精品,“秘色”似應指稀見的顏色,是當時贊譽越窯瓷器釉色之美而演變成越窯釉色的專有名稱。
據文獻記載,相傳五代時吳越國王錢繆命令燒造瓷器專供錢氏宮廷所用,並入貢中原朝廷,庶民不得使用,故稱越窯瓷為“秘色瓷”。周輝《清波雜誌》雲:“越上秘色器,錢氏有國日,供奉之物,不得臣下用,故曰秘色”。
對此,趙麟《候鯖錄》、趙彥衛《雲麓漫鈔》、曾梃的《高齋漫錄》以及嘉泰《會稽誌》等書都提出異議,認為“秘色”唐代已有而非始於吳越錢氏。關於“秘色”究竟指何種顏色,以前人們對此眾說紛紜。
壹九八七年四月陜西省考古工作者在扶風縣法門寺塔唐代地宮,發掘出13件越窯青瓷器,在記錄法門寺皇室供奉器物的物帳上,這批瓷器的確記載為“瓷秘色”,從而使人們進壹步認識了“秘色瓷”。這批“秘色瓷”除兩件為青黃色外,其余釉面青碧,晶瑩潤澤,有如湖面壹般清澈碧綠。
法門寺“秘色瓷”的出土,解決了陶瓷界長期以來議論不休的問題,同時有力地說明了“秘色瓷”晚唐時開始燒造,五代時達到高峰。 [編輯本段]質地和色澤 關於秘色瓷的質地和色澤,清人說是"其色似越器,而清亮過之"。
從出土的典型的秘色瓷看,其質地細膩原料的處理精細,多呈灰或淺灰色。胎壁較薄,表面光滑,器型規整,施釉均勻。
從釉色來說,五代早期仍以黃為主,滋潤光澤,呈半透明狀;但青綠的比重較晚唐有所增加。其後便以青綠為主,黃色則不多見。
秘色瓷在法門寺地宮未開啟之前的今人眼裏,壹直是個謎。人們只是從記載中知道它是皇家專用之物,由“越窯”特別燒制,從配方、制坯、上釉到燒造整個工藝都是秘不外傳的,其色彩只能從唐詩“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等描寫中去想象。
法門寺地宮出土的瓷碗、瓷盤、瓷碟,從“地宮寶物帳碑文”中得知,原來它們就是“秘色瓷”!這些秘色瓷色澤綠黃,晶瑩潤澤,尤其是其中兩個銀棱秘色瓷碗,高7厘米,口徑23.7厘米,碗口為五瓣葵花形,斜壁,平底,內土黃色釉,外黑色漆皮,貼金雙鳥和銀白團花五朵,非常精美。這才讓今人壹睹秘色瓷的風采。
地宮中發現的13件宮廷專用瓷——秘色瓷,是世界上發現有碑文記載證實的最早、最精美的宮廷瓷器。 這些秘色瓷器的發現在我國陶瓷史考古上具有突破性的意義,為鑒定秘色瓷的時代和特點提供了標準器。
 ; 經過專家多年考證,和有損與無損X光譜測試後,證實了秘色瓷在胎底,胎釉和燒制工藝上與青瓷完全不同。 [編輯本段]秘色瓷的歷史 通常所說的越窯泛指東漢至宋壹脈相承的青瓷體系,窯址主要分布在今浙江上虞、余姚、紹興、寧波等地,這裏原系古越族人居信地,東周時為越國政治中心,唐時稱越州,越窯因此得名。
唐代中朝,余姚縣上林湖窯產品因質地超眾被朝廷錄為貢瓷,並置官監燒。此後,品質愈發日瑩的越窯備受文人雅土推崇,有“類玉”、“類冰”及“千峰翠色”的贊譽。
晚唐起,越瓷中的貢品又得了壹個千古絕唱的“秘色瓷”稱謂。 越窯品種十分豐富,有碗、壺、瓶、罐、盒、罌和雕塑等。
同類器皿又有多種制式。以碗為例,分圓口、花口。
圓口碗以斜壁呈45度的淺身敞口多見,據考證,當時主要用於喝茶,所以也叫茶盞。花口碗則有四瓣、六瓣等。
上博展廳的晚唐越窯海棠式大碗就是花口碗中的佼佼者,因為器大規整,釉色青黃和造型酷似四瓣海棠花而顯名貴。壺又是壹種特色器,形狀分盤口、直口、喇叭口,壺身有圓腹、瓜楞形腹、橢圓形腹等。
唐代執壺最明顯的特點是短直流、小曲柄、體態飽滿。晚唐至五代,流與柄相對加長放大,腹體喜作成瓜果形。
宋時則形體輕盈秀長,尤其流和柄,幾乎高於壺口。細辨這壹時期的碗、壺、水盂等造型變化,可發現壹些小規律:花口或瓜楞體呈四瓣通常為唐,五瓣系唐末五代,六瓣屬宋;直、短流的壺為唐,曲流或長曲流為五代或宋;平底足器物的年代相對較早,玉璧形底足多數屬唐中晚期之物,唐末五代出現了玉環形淺圈足,宋代圈足相對見高見窄。
另外,由於疊燒法世襲沿用,鼎盛時期的部分越窯產品依然在器內可見到支燒痕,比如上博晚唐越窯。
2.求古人描寫官窯的詩句
“官瓷重楷模,精華四海粹”,這是民國許之衡著《飲流齋說瓷》中對宋代官窯瓷器的贊美。
乾隆詠官窯禦題詩:
修內遺來六百年, 喜他脆器尚完全。
況非髻墾不入市, 卻足清真可設筵。
詎必古時無碗制, 由來君道重盂圓。
細紋如擬冰之裂, 在玉壺中可並肩。 下署“乾隆禦題”。
其他還有文人形容的諸如:紫口鐵足,冰裂紋等等。
君子以文會友,以藏交友。以友輔仁,以友增智。人生交契無老少,論交何必先同調。友不貴多,得壹人,可勝百人;友不論久,得壹日,可喻千古;友不擇時,得壹緣,可益壹世。
3.關於露水的詩句
《詠露珠》
唐.韋應物
秋荷壹滴露,
清夜墜玄天。
好來玉盤上,
不定始知圓。
<;暮江吟>
白居易
壹道殘陽鋪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紅。
可憐九月初三夜,
露似珍珠月似弓。
魏晉曹操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歸園田居
魏晉陶淵明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
秋興八首
唐杜甫
玉露雕傷楓樹林,巫山巫峽氣蕭森。
東陂秋意寄元八
唐白居易
秋荷病葉上,白露大如珠。
八月三日夜作
唐白居易
露白月微明,天涼景物清。
池上早秋
唐白居易
露飽蟬聲懶,風幹柳意衰。
夏日作
唐白居易
宿雨林筍嫩,晨露園葵鮮。
和賈舍人早朝
唐岑參
花迎劍佩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幹。
秦觀《鵲橋仙》有"金風玉露壹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4.有關露水的詩句
描寫露的詩句
1. 詠露 (董思恭)
夜色凝仙掌,晨甘下帝庭。不覺九秋至,遠向三危零。蘆渚花初白,葵園葉尚青。晞陽壹灑惠,方願益滄溟。
2. 秋露 (雍陶)
白露曖秋色,月明清漏中。痕沾珠箔重,點落玉盤空。竹動時驚鳥,莎寒暗滴蟲。滿園生永夜,漸欲與霜同。
3. 露 (李嶠)
滴瀝明花苑,葳蕤泫竹叢。玉垂丹棘上,珠湛綠荷中。夜警千年鶴,朝零七月風。願凝仙掌內,長奉未央宮。
4. 露 (韓琮)
長隨聖澤墮堯天,濯遍幽蘭葉葉鮮。才喜輕塵銷陌上,已愁新月到階前。文騰要地成非久,珠綴秋荷偶得圓。幾處花枝抱離恨,曉風殘月正潸然。
5. 詠露珠 (韋應物)
秋荷壹滴露,清夜墜玄天。將來玉盤上,不定始知圓。
6. 和錢侍郎甘露 (孟郊)
玄天何以言,瑞露青松繁。
7. 觀荷葉露珠 (齊己)
霏微曉露成珠顆,宛轉田田未有風。任器方圓性終在,不妨翻覆落池中。
8. 白露 (杜甫)
白露團甘子,清晨散馬蹄。
9. 白露 (鮑溶)
清蟬暫休響,豐露還移色。金飆爽晨華,玉壺增夜刻。
10. 月夜梧桐葉上見寒露 (戴察)
蕭疏桐葉上,月白露初團。滴瀝清光滿,熒煌素彩寒。風搖愁玉墜,枝動惜珠幹。
5.秘色瓷的發現過程
晚唐五代的越窯有壹種"秘色瓷"。從前人們提到它,都沿用宋代文獻,說這種瓷器是五代十國時位於杭州的錢氏吳越國專為宮廷燒造的,臣庶不得使用。至於它的釉色,也像它的名字壹樣,秘而不宣,後人只有從詩文裏領略它非同壹般的風姿。唐人陸龜蒙吟詠道:"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五代人徐夤贊嘆曰:"捩翠融青瑞色新,陶成先得貢吾君。巧剜明月染春水,輕旋薄冰盛綠雲。"詩歌、文獻的描寫越是優美,越引得人們去考證、猜想,以致於出現了各種各樣的說法。而秘色瓷究竟"秘"在何處,知道的人卻越來越少,也就越發加劇了這種瓷器的神秘感。
1987年,隨著陜西扶風法門寺寶塔的轟然倒塌,塔基下的地宮暴露出來,壹批稀世之寶的出土轟動了世界,其中有令佛教徒頂禮膜拜的佛骨舍利,有唐懿宗供奉給法門寺的大量金銀器、瓷器、玻璃器、絲織品,尤其重要的是,同時還出土了記錄所有器物的物帳碑,讓文物考古專家明明白白地知道了出土物的名稱。
物帳碑上"瓷秘色"三個字,叫古陶瓷專家眼前壹亮。
這幾件瓷器,有八棱瓶和圓口、花瓣形口的碗、盤等,***同的特點是造型精巧端莊,胎壁薄而均勻,特別是湖水般淡黃綠色的瓷釉,玲瓏得像冰,剔透得如玉,勻凈幽雅得令人陶醉。
秘色瓷神秘的面紗終於被撩開了。專家們恍然大悟:秘色瓷我們並不陌生,它原來就是越窯青瓷中的極品,只是從前相見而不相識罷了。那種八棱瓶,陜西的唐墓裏出土過,故宮的學者在越窯的遺址采集到過;杭州的吳越國錢氏墓群,出土的秘色瓷更豐富,更精美,釉色更青幽。法門寺出土的秘色瓷,還有壹件盤子貼著金銀箔的裝飾,行話叫做金銀平托。在古代,金和玉被看作最高級的材質,把瓷器燒成玉色,又在上面加飾金銀,這種器物的地位可想而知。
6.有關杏黃的詩句
遊趙村杏花 唐 白居易
趙村紅杏每年開,十五年來看幾回? 七十三人難再到,今春來是別花來。
杏花 唐 韓愈
居鄰北郭古寺空,杏花兩株能白紅。 曲江滿園不可到,看此寧避雨與風? 二年流竄出嶺外,所見草木多異同。 冬寒不嚴地恒泄,陽氣發亂無全功。 浮花浪蕊鎮長有,才開還落瘴霧中。 山榴躑躅少意思,照耀黃紫徒為叢。 鷓鴣鉤輈猿叫歇,杳杳深谷攢青楓。 豈如此樹壹來玩,若在京國情何窮? 今旦胡為忽惆悵?萬片飄泊隨西風。 明年更發應更好,道人莫忘鄰家翁。
杏花 唐 李商隱
上國昔相值,亭亭如欲言。異鄉今暫賞,眽眽豈無恩。 援少風多力,墻高月有痕。為含無限意,遂對不勝繁。 仙子玉京路,主人金谷園。幾時辭碧落,誰伴過黃昏。 鏡拂鉛華膩,爐藏桂燼溫。終應催竹葉,先擬詠桃根。 莫學啼成血,從教夢寄魂。吳王采香徑,失路入煙村。
杏花 唐 羅隱
暖氣潛催次第春,梅花已謝杏花新。 半開半落閑園裏,何異榮枯世上人?
古苑杏花 唐 張籍
廢苑杏花在,行人愁到時。獨開新塹底,半露舊燒枝。 晚色連荒轍,低陰覆折碑。茫茫古陵下,春盡又誰知。
村西杏花二首 唐 司空圖
薄膩力偏羸,看看愴別時。東風狂不惜,西子病難醫。 肌細分紅脈,香濃破紫苞。無因留得玩,爭忍折來拋。
故鄉杏花 唐 司空圖
寄花寄酒喜新開,左把花枝右把杯。 欲問花枝與杯酒,故人何得不同來?
杏花 唐 司空圖
詩家偏為此傷情,品韻由來莫與爭。 解笑亦應兼解語,只應慵語倩鶯聲。
杏花 唐 溫庭筠
紅花初綻雪花繁,重疊高低滿小園。 正見盛時猶悵望,豈堪開處已繽翻。 情為世累詩千首,醉是吾鄉酒壹樽。 杳杳艷歌春日午,出墻何處隔朱門。
杏花 唐 溫憲
團雪上晴梢,紅明映碧寥。店香風起夜,村白雨休朝。 靜落猶和蒂,繁開正蔽條。淡然閑賞久,無以破妖嬈。
途中見杏花 唐 吳融
壹枝紅艷出墻頭,墻外行人正獨愁。 長得看來猶有恨,可堪逢處更難留。 林空色暝鶯先到,春淺香寒蝶未遊。 更憶帝鄉千萬樹,淡煙籠日暗神州。
杏花 唐 吳融
粉薄紅輕掩斂羞,花中占斷得風流。 軟非因醉都無力,凝不成歌亦自愁。 獨照影時臨水畔,最含情處出墻頭。 裴回盡日難成別,更待黃昏對酒樓。
杏花 唐 薛能
活色生香第壹流,手中移得近青樓。 誰知艷性終相負,亂向春風笑不休。
杏花 唐 元稹
常年出入右銀臺,每怪春光例早回。 慚愧杏園行在景,同州園裏也先開。
杏花 唐 鄭谷
不學梅欺雪,輕紅照碧池。小桃新謝後,雙燕卻來時。 香屬登龍客,煙籠宿蝶枝。臨軒須貌取,風雨易離披。
遊園不值 宋 葉紹翁
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 春色滿園關不住,壹枝紅杏出墻來
7.關於“碗”的詩句有哪些
1、玉碗冰寒滴露華粉融香雪透輕紗晚來妝面勝荷花鬢亸欲迎眉際月酒紅初上臉邊霞壹場春夢日西斜 宋晏殊 《浣溪沙》
2、玉碗冰寒滴露華 宋晏殊《浣溪沙》
3、玉碗冰寒消暑氣 宋晏殊 《蝶戀花·玉碗冰寒消暑氣》
1、碧碗敲冰傾玉處 宋 歐陽修 《漁家傲·六月炎天時霎雨》
2、酒闌傳碗舞紅裳 宋 黃庭堅 《阮郎歸·黔中桃李可尋芳》
3、萸粉菊英浮碗醑 宋 黃庭堅 《清平樂·休推小戶》
4、壹碗淡莫托 宋 黃庭堅 《醉落魄/壹斛珠》
5、兔褐金絲寶碗 宋 黃庭堅 《西江月·龍焙頭綱春早》
6、與君更把長生碗 宋 黃庭堅 《鷓鴣天·湯泛冰瓷壹坐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