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問方式:這首詩營造了壹種怎樣的意境?
提問變體:這首詩描繪了壹幅怎樣的畫面?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意境,是指寄托詩人情感的物象綜合起來構建的讓人產生想象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個方面。答題時三方面缺壹不可。(1)描繪詩中展現的圖景畫面。描述時壹要忠實於原詩,二要用自己的聯想和想象加以再創造,語言力求優美。(2)概括景物所營造的氛圍特點。壹般用兩個雙音節詞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靜優美、雄渾壯闊、蕭瑟淒涼等,註意要能準確地體現景物的特點和情調。(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體。比如光答“表達了作者感傷的情懷”是不行的,應答出為什麽而“感傷”。
答題示例:杜甫 絕句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此詩寫於詩人經過“壹歲四行役”的奔波流離之後,暫時定居成都草堂時作。此詩描繪了怎樣的景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請簡要分析。
此詩描繪了壹派美麗的初春景象:春天陽光普照,四野青綠,江水映日,春風送來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濕,燕子正繁忙地銜泥築巢,日麗沙暖,鴛鴦在沙洲上靜睡不動。<步驟壹>
這是壹幅明凈絢麗的春景圖。<步驟二>
表現了詩人結束奔波流離生活安定後愉悅閑適的心境。<步驟三>
高考範例: 王安石 江寧夾口三首(其三) 落帆江口月黃昏,小店無燈欲閉門。側出岸沙楓半死,系船應有去年痕。
方維深 舟下建溪 客航收浦月黃昏,野店無燈欲閉門。倒出岸沙楓半死,系舟猶有去年痕。
兩首詩的首句均用了“月黃昏”三個字,且用意基本相同。請問,兩詩借此營造的是壹種什麽氛圍?表達的又是怎樣的心緒?請結合詩的具體內容簡要賞析。
“月黃昏”三字為兩詩營造氛圍、表達心緒,定下了基本色調。客船、“無燈”野(小)店、半死楓樹,這壹切都籠罩在昏黃的月光中,暗淡朦朧,營造了壹種淒迷、蕭索、沈寂的氛圍,表達了詩人孤寂悵惘的心緒。
第二種模式:分析技巧型
提問方式:這首詩用了怎樣的表現手法。
提問變體:請分析這首詩的表現技巧?詩人是怎樣抒發自己的情感的? 有何效果?
解答分析:表現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寫手法、修辭手法三大類。抒情有直抒胸臆和間接抒情兩種。間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托物言誌、托物寓理。描寫手法主要有:襯托,分正襯和反襯;聯想和想象,又叫虛實結合;白描;修辭手法等。
答題步驟:準確指出用了何種手法,結合詩句闡釋為什麽是用了這種手法。此手法有效傳達出詩人怎樣的感情。
答題示例:早行 陳與義 露侵駝褐曉寒輕,星鬥闌幹分外明。寂寞小橋和夢過,稻田深處草蟲鳴。 此詩主要用了什麽表現手法?有何效果?
主要用了反襯手法<步驟壹>
天未放亮,星鬥縱橫,分外明亮,反襯夜色之暗;“草蟲鳴”反襯出環境的寂靜。<步驟二>
兩處反襯都突出了詩人出行之早,心中由漂泊引起的孤獨寂寞。<步驟三>
高考範例: 與夏十二登嶽陽樓 李白 樓觀嶽陽盡,川迥洞庭開。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雲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後涼風起,吹人舞袖回。
對第三聯“雲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所運用的藝術手法做簡要分析。
第三聯運用誇張手法寫出了嶽陽樓高聳入雲的情狀,同時這兩句詩想象神奇,在“雲間”下榻,在天上“行杯”,寫出了詩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境。
第三種模式:分析語言特色
提問方式:這首詩在語言上有何特色。
提問變體:請分析這首詩的語言風格。談談此詩的語言藝術。
解答分析:這種題型不是要求揣摩個別字詞運用的巧妙,而是要品位整首詩表現出來的語言風格。能用來答題的詞壹般有:清新自然、樸實無華、華美絢麗、明白曉暢、多用口語、委婉含蓄、雄渾豪放、筆調委婉、簡練生動等等。
答題步驟:用壹兩個詞準確點明語言特色,用詩中有關語句分析這種特色。指出表現出色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答題示例 春怨 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 請分析此詩的語言特色。
此詩語言特點是清新自然,口語化。<步驟壹>
“黃鶯兒”是兒化音,顯出女子的純真嬌憨。“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用質樸的語言表明了打黃鶯是因為它驚擾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夢。<步驟二>
這樣非常自然地表現了女子對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驟三>
高考範例: 邯鄲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鄲驛裏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 作者是怎樣寫“思家”的?語言上又有什麽特點?
作者主要通過壹幅想象的畫面,即冬至夜深時分,家人還圍坐在燈前,談論著自己這個遠行之人,以此來表現“思家”的。 詩的語言質樸無華。
第四種模式:煉字型。
提問方式:這壹聯中最生動傳神的字是什麽字?為什麽?
提問變體:某字歷來為人稱道,妳認為它好在哪裏?
解答分析:古人作詩講究煉字,這種題型是要求品位這些經錘煉的字妙處。答題時不能把該字孤立起來談,得放在句中,並結合全詩的意境情感來分析。
答題步驟:解釋該字在句中的含義。展開聯想把該字原句中描述景象,點出該愛烘托出了怎樣的意境,或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答題示例: 南浦別 白居易 南浦淒淒別 ,西風裊裊吹。壹看腸壹斷,好去莫回頭。 前人認為,“看”字看似平常,實際上非常傳神,它能真切透出抒情主人公形象。妳同意這種說法嗎?為什麽?
答:同意。看,在句中指回望<步驟壹>
離人孤獨地走了,還頻頻回望,每壹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腸寸斷。此字讓我們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淚眼朦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驟二>
只壹“看”字,就淋漓盡致地表現了離別的酸楚。<步驟三>
高考 範例: 過香積寺 王維 不知香積寺 ,數裏入去峰。古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鐘。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禪制毒龍。
[註]安禪,佛家指閉目靜坐,不生雜念;毒龍,指世俗欲念。
古人評詩時常用“詩眼”的說法,所謂“詩眼”,往往指壹句詩中最精煉傳神的壹個字。妳認為這首詩第三聯兩句詩中的“詩眼”分別是哪壹個字?為什麽?請結合全詩簡要賞析。
“詩眼”分別是“咽”“冷”。山中的流泉由於巖石的阻攔,發出低吟,仿佛嗚咽之聲,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於山木幽暗,似乎顯得陰冷。 “咽”“冷”兩字繪聲繪色,精煉傳神地顯示出山中幽靜孤寂的景象(意境)
第五種模式:引領全詩型
提問方式:某詞是全詩的關鍵,為什麽?
解答分析:古詩非常講究構思,往往壹個字或壹個詞就構成全詩的線索,全詩的感情基調、全詩的思想,抓住這個詞命題往往可以以小見大,考出考生對全詩的把握程度。
答題步驟,從該詞在詩中結構上所起的作用考慮。
答題示例:春夜洛城聞笛 李白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折柳”是全詩的關鍵,“折柳”寓意是什麽?妳是否同意“關鍵”之說,為什麽?
“折柳”的寓意是“惜別懷遠”,而詩歌的主旨正是思鄉之情。這種思鄉之情是從聽到“折柳”曲的笛聲引起的。可見“折柳”是全詩的關鍵。
高考範例: 湖州歌(其六)南宋 汪元量 北望煙雲不盡頭, 大江東去水悠悠。夕陽壹片寒鴉外,目斷東西四百州。[註]此詩是元滅南宋時,作者被元軍押解北上途中所作。
簡析“望”字在詩中的作用。
“望”字好像只寫“北望”,其實細讀全詩,四句都是在他“望”中,向北望,煙雲茫茫,望眼前,江水悠悠,向整個東南壹望,夕陽寒鴉,不勝依戀。那麽“望”字起到對全詩景物描寫的統領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