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小註:
清明與酒建立強關聯,杜牧算是開創傳統。此詩歷來被視為“清明”主題壓軸之作,千載之下,吟詠不絕。影響所及,後世多以“杏花村”作酒店、酒坊之名。杏花深處的村莊,據考證,位於安徽池州貴池區秀山門外,杜牡時任池州刺史。
清明日園林寄友人
[唐] 賈島
今日清明節,園林勝事偏。
晴風吹柳絮,新火起廚煙。
杜草開三徑,文章憶二賢。
幾時能命駕,對酒落花前。
小註:
唐人賈島以“推敲”兩字出名。當過僧人,喜寫荒涼、枯寂之境,耽幽愛奇,對酒卻也難以忘懷。賈島的“對酒落花前”與李白的“花間壹壺酒,獨酌無相親”,壹獨酌,壹對飲,如春花秋月,各有意境。
清明
[宋] 王禹偁
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蕭然似野僧。
昨日鄰家乞新火,曉窗分與讀書燈。
小註:
王禹偁為北宋大詩人,散文家。官也做得比較大,最大壹次是“知制誥”——替皇帝草擬詔書命令。在皇帝身邊,機敏應對是基本功,偏巧王詩人秉性剛直,自然常遭貶謫。字面上,清明無花無酒,當然興味索然,實際上,王禹偁同誌興致盎然的讀了壹夜書。王禹偁此句,可能被清人蒲松齡偷偷改造,寫進《聊齋誌異·卷壹·考城隍》:有花有酒春常在,無燭無燈夜自明。這也就罷了,偏偏有位喜歡《聊齋誌異》的歪果仁,把它譯得非常美:
With wine and flowers we chase the hours,In one eternal spring;
No moon,no light,to cheer the night,Thyself that ray must bring。
望江南·超然臺作
[宋] 蘇軾
春未老,風細柳斜斜。
試上超然臺上望,半壕春水壹城花。
煙雨暗千家。
寒食後,酒醒卻咨嗟。
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
詩酒趁年華。
小註:
熙寧九年(1076年)暮春,蘇軾登超然臺,眺望春色煙雨,觸動詩思,寫下了此詞。壹句“詩酒趁年華”,穿越千載,為時下都市文藝男女青年大愛,蘇詩人寫此詞時欲超然物外而不得的惆悵,鮮有人去體味了。畢竟作詩醉酒都要趁年華尚在啊,喝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