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壹片日邊來。
憶江南 白居易
江南好,
風景舊曾諳。
日出江花紅勝火,
春來江水綠如藍。
能不憶江南。
澄水如鑒 崔顥
聖賢將立喻,上善貯情深。潔白依全德,澄清有片心。
澆浮知不撓,濫濁固難侵。方寸懸高鑒,生涯詎陸沈。
對泉能自誡,如鏡靜相臨。廉慎傳家政,流芳合古今。
湖亭望水 白居易
久雨南湖漲,新晴北客過。
日沈紅有影,風定綠無波。
岸沒閭閻少,灘平船舫多。
可憐心賞處,其奈獨遊何?
江夏別宋之悌 李白·
楚水清若空,遙將碧海通。人分千裏外,興在壹杯中。
谷鳥吟晴日,江猿嘯晚風。平生不下淚,於此泣無窮。
揚之水 詩經
揚之水,白石鑿鑿。素衣朱襮[1],從子於沃。既見君子,雲何不樂?揚之水,白石皓皓。素衣朱繡,從子於鵠。既見君子,雲何其憂?揚之水,白石粼粼。我聞有命,不敢以告人。
粼粼:形容水清石凈
瑞鷓鴣 趙彥端 宋 詞
榴花五月眼邊明。角簟流冰午夢清。江上扁舟停畫槳,雲間壹笑濯塵纓。主人杯酒留連意,倦客關河去住情。都付驛亭今日水,伴人東去到江城。
濯塵纓:《楚辭·漁父》:“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
菩薩蠻 韋莊
洛陽城裏春光好,洛陽才子他鄉老。柳暗魏王堤,此時心轉迷。桃花春水綠,水上鴛鴦浴。凝恨對殘暉,憶君君不知。
“綠”:水清的樣子
古詩十九首 漢無名氏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擢素手,劄劄弄機杼。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壹水間,脈脈不得語。
荊門惠泉 蘇轍
泉源何従來,山下長溪發。
油然本無營,誰使自激冽。
茫茫九地底,大水浮壹葉。
使水皆為泉,地已不勝泄。
應是眾水中,獨不容至潔。
涓涓自傾瀉,奕奕見清澈。
石泓凈無塵,中有三尺雪。
下為百丈溪,冷不受魚鱉。
脫衣浣中流,解我雙足熱。
樂哉泉上翁,大旱不知渴
中秋夜吳江亭上對月,懷前宰張子野及寄君 蘇舜欽
獨坐對月心悠悠,故人不見使我愁。
古今***傳惜今夕,況在松江亭上頭。
可憐節物會人意,十日陰雨此夜收。
不惟人間惜此月,天亦有意於中秋。
長空無瑕露表裏,拂拂漸上寒光流。
江平萬頃正碧色,上下清澈雙璧浮。
自視直欲見筋脈,無所逃避魚龍憂。
不疑身世在地上,只恐槎去觸鬥牛。
景清境勝反不足,嘆息此際無交遊。
心魂冷烈曉不寢,勉為此筆傳中州。
遊初暘谷及白巖
宋 樓鑰
重來遊仙都,止欲訪獨峰。
寧知壹峰外,佳境無終窮。
何處潁川子,鏡巖便相逢。
約我遊白巖,輕舟借溪翁。
齊余尋宿諾,秋霽波溶溶。
清澈見石底,鑱刻驚神工。
昨登初暘谷,但見石嵌空。
茲浮懸崖下,萬石森巃嵸。
上有勝絕地,古語留郭公。
鬼神謹呵護,雷霆掃塵蹤。
換船到白巖,修篁掏搖清。
縈回進石屋,孤竹攢沙蜂。
洞府仙所閟,無由辨西東。
扣舷過巖下,數仞如崇墉。
石趾平如甃,奇怪遮蒼穹。
更尋小蓬萊,俯瞰馮夷宮。
篙師進深窈,捫蘿舍枯筇。
遊子非不多,無人解從容。
我因壹日留,幽尋極山中。
秋旻快排蕩,日暖如春融。
歸來獨峰下,石影橫空蒙。
急呼醽醁清,澆此磊磈胸。
幸有濟勝具,未能上金龍。
為君揮五弦,決眥送飛鴻。
《滄浪曲》即《滄浪歌》又稱《漁父歌》,曲出楚辭《漁父》。歌曰:“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