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拔劍的詩句 1. 古詩詞,含“拔刀” 、“拔劍” 二字的
拔劍東門去,舍中兒母牽衣啼
古樂府 東門行
拔劍捎羅網,黃雀得飛飛
曹植 野田黃雀行
拔劍光寒倭寇膽,撥雲手指天心月
郁達夫 滿江紅
君不能學哥舒橫行青海夜帶刀,西屠石堡取紫袍。
嚴陵高揖漢天子,何必長劍拄頤事玉階。
李白 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懷
願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
李白 塞下曲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
李白 宣州謝脁樓餞別校書叔雲
幾處吹笳明月夜,何人倚劍白雲天。
李益 鹽州過胡兒飲馬泉
十年磨壹劍,霜刃未曾試。今日把似君,誰有不平事。
賈島 劍 客
2. 求關於劍的詩句
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並序 年代:唐 作者:杜甫 昔有佳人公孫氏,壹舞劍器動四方。
觀者如山色沮喪,天地為之久低昂。 爧如羿射九日落,嬌如群帝驂龍翔。
來如雷霆收震怒,罷如江海凝清光。 絳唇珠袖兩寂寞,晚有弟子傳芬芳。
臨潁美人在白帝,妙舞此曲神揚揚。 與余問答既有以,感時撫事增惋傷。
先帝侍女八千人,公孫劍器初第壹。 五十年間似反掌,風塵澒洞昏王室。
梨國子弟散如煙,女樂餘姿映寒日。 金粟堆南木已拱,瞿塘石城草蕭瑟。
玳弦急管曲復終,樂極哀來月東出。 老夫不知其所往,足繭荒山轉愁疾。
劍客 年代:唐 作者:賈島 十年磨壹劍, 霜刃未曾試。 今日把示君, 誰有不平事。
春坊正字劍子歌 年代:唐 作者:李賀 先輩匣中三尺水,曾入吳潭斬龍子。 隙月斜明刮露寒,練帶平鋪吹不起。
蛟胎皮老蒺藜刺,鸊鵜淬花白鷴尾。 直是荊軻壹片心,莫教照見春坊字。
挼絲團金懸簏敕,神光欲截藍田玉。 提出西方白帝驚,嗷嗷鬼母秋郊哭。
李都尉古劍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體裁:五古 古劍寒黯黯,鑄來幾千秋。 白光納日月,紫氣排鬥牛。
有客借壹觀,愛之不敢求。 湛然玉匣中,秋水澄不流。
至寶有本性,精剛無與儔。 可使寸寸折,不能繞指柔。
願快直士心,將斷佞臣頭。 不願報小怨,夜半刺私仇。
勸君慎所用,無作神兵羞。 折劍頭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拾得折劍頭,不知折之由。
壹握青蛇尾,數寸碧峰頭。 疑是斬鯨鯢,不然刺蛟虬。
缺落泥土中,委棄無人收。 我有鄙介性,好剛不好柔。
勿輕直折劍,猶勝曲全鉤。 鴉九劍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歐冶子死千年後, 精靈暗授張鴉九。
鴉九鑄劍吳山中, 天與日時神借功。 金鐵騰精火翻焰, 踴躍求為鏌鋣劍。
劍成未試十余年, 有客持金買壹觀。 誰知閉匣長思用, 三尺青蛇不肯蟠。
客有心, 劍無口, 客代劍言告鴉九。 君勿矜我玉可切, 君勿誇我鐘可刜。
不如持我決浮雲, 無令漫漫蔽白日。 為君使無私之光及萬物, 蟄蟲昭蘇萌草出。
水龍吟 過南劍雙溪樓 年代:宋 作者:辛棄疾 舉頭西北浮雲,倚天萬裏須長劍。 人言此地,夜深長見,鬥牛光焰。
我覺山高,潭空水冷,月明星淡。 待燃犀下看,憑欄卻怕,風雷怒,魚龍慘。
峽束滄江對起,過危樓、欲飛還斂。 元龍老矣,不妨高臥,冰壺涼簟。
千古興亡,百年悲笑,壹時登覽。 問何人又卸,片帆沙岸,系斜陽纜? 大劍送別劉右史 年代:唐 作者:盧照鄰 金碧禹山遠,關梁蜀道難。
相逢屬婉歲,相送動征鞍。 地咽綿川冷,雲凝劍閣寒。
倘遇忠孝所,為道憶長安。 劍 年代:唐 作者:李嶠 我有昆吾劍,求趨夫子庭。
白虹時切玉,紫氣夜幹星。 鍔上芙蓉動,匣中霜雪明。
倚天持報國,畫地取雄名。 古劍篇(壹作寶劍篇) 年代:唐 作者:郭震 君不見昆吾鐵冶飛炎煙,紅光紫氣俱赫然。
良工鍛煉凡幾年,鑄得寶劍名龍泉。 龍泉顏色如霜雪,良工咨嗟嘆奇絕。
琉璃玉匣吐蓮花,錯鏤金環映明月。 正逢天下無風塵,幸得周防君子身。
精光黯黯青蛇色,文章片片綠龜鱗。 非直結交遊俠子,亦曾親近英雄人。
何言中路遭棄捐,零落漂淪古獄邊。 雖復塵埋無所用,猶能夜夜氣沖天。
詠寶劍 年代:唐 作者:崔融 寶劍出昆吾,龜龍夾采珠。五精初獻術,千戶競淪都。
匣氣沖牛鬥,山形轉轆轤。欲知天下貴,持此問風胡。
仗劍行 年代:唐 作者:萬齊融 昨夜星官動紫微,今年天子用武威。登車壹呼風雷動, 遙震陰山撼巍巍。
胡驕子,當見旄頭蝕應死。 願騎單馬仗天威,挼取長繩縛虜歸。
仗劍遙叱路傍子, 匈奴頭血濺君衣。 題劍 年代:唐 作者:竇群 丈夫得寶劍,束發曾書紳。
嗟籲壹朝遇,願言千載鄰。 心許留家樹,辭直斷佞臣。
焉能為繞指,拂拭試時人。 酬崔法曹遺劍 年代:唐 作者:戴叔倫 臨風脫佩劍,相勸靜胡塵。
自料無筋力,何由答故人。 寶劍篇 年代:唐 作者:劉長川 寶劍不可得,相逢幾許難。
今朝壹度見,赤色照人寒。 匣裏星文動,環邊月影殘。
自然神鬼伏,無事莫空彈。 劍化為龍 年代:唐 作者:張聿 古劍誠難屈,精明有所從。
沈埋方出獄,合會卻成龍。 牛鬥光初歇,蜿蜒氣漸濃。
雲濤透百丈,水府躍千重。 拖尾迷蓮鍔,張鱗露錦容。
至今沙岸下,誰得睹玄蹤。 豐城劍池驛感題 年代:唐 作者:權德輿 龍劍昔未發,泥沙相晦藏。
向非張茂先,孰辨鬥牛光。 神物不自達,聖賢亦仿徨。
我行豐城野,慷慨心內傷。 利劍 年代:唐 作者:韓愈 利劍光耿耿,佩之使我無邪心。
故人念我寡徒侶, 持用贈我比知音。我心如冰劍如雪,不能刺讒夫, 使我心腐劍鋒折。
決雲中斷開青天,噫! 劍與我俱變化歸黃泉。 說劍 年代:唐 作者:元稹 吾友有寶劍,密之如密友。
我實膠漆交,中堂***杯酒。 酒酣肝膽露,恨不眼前剖。
高唱荊卿歌,亂擊相如缶。 更擊復更唱,更酌亦更壽。
白虹坐上飛,青蛇匣中吼。 我聞音響異,疑是幹將偶。
為君再拜言,神物可見不。 君言我所重,我自為君取。
迎篋已焚香,近鞘先澤手。 徐抽寸寸刃,漸屈彎彎肘。
殺殺霜在鋒,團團月。
3. 求關於劍的詩句
吟劍詩 洪秀全 手持三尺定山河,四海為家***飲和。
擒盡妖邪掃地網,收殘奸宄落天羅。東西南北敦皇極,日月星辰奏凱歌。
虎嘯龍吟光世界,太平壹平樂如何。 辛棄疾 破陣子醉裏挑燈看劍醉裏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
沙場秋點兵。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
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發生。
李白 俠客行 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
十步殺壹人,千裏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閑過信陵飲,脫劍膝前橫。將炙啖朱亥,持觴勸侯嬴。
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為輕。眼花耳熱後,意氣素霓生。
救趙揮金錘,邯鄲先震驚。千秋二壯士,煥赫大梁城。
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誰能書閣下,白首太玄經?賈島 劍客 十年磨壹劍,霜刃未曾試。
今日把示君,誰為不平事?。
4. 有哪些句子可以形容古代江湖女俠拔劍的動作
1.真想回到過去,做壹名孤獨的劍客,拔劍只為父母,兄弟和那個紅顏。
2.劍客之所以為劍客就在於其劍氣,要有壹種敢於開拓敢於面對享受孤獨的氣質與精神。
3.棠溪之劍,天下之栝也,用獲穗,曾不如鉤鐮之功也。
4. 仗劍行千裏,微軀感壹言,曾為大梁客,不負信陵恩。
5. 猛士不帶劍,威武豈得甲?丈夫不救國,終為愚賤人!
6. 良劍期乎斷,不期乎鏌鋣;良馬期乎千裏,不期乎驥驁。
7. 太阿之劍,犀角不足齒其鋒;高山之松,霜線不能渝其操。
8. 匹夫見辱,拔劍而起,挺身而鬥此不足為勇也。
9. 若不是筆幫助了劍,愷撒大帝可能早已被世人遺忘。
10. 俏皮話就像練劍用的鈍刀頭子,怎樣使也傷不了人。
11. 劍雖利,不厲不斷;材雖美,不學不高。
12. 上好紫剛下皆女服,上好劍則士皆曼胡。
13. 倚劍長歌壹杯酒,浮雲西北是神州。
14. 向北望星提劍立,壹生長為國家憂。
15. 手提三尺龍泉劍,不斬奸邪誓不休。
5. 帶劍字的唯美古風詩句
1. 舉頭西北浮雲,倚天萬裏須長劍。——《水龍吟·過南劍雙溪樓》 宋代 辛棄疾
2. 古劍寒黯黯,鑄來幾千秋。——《李都尉古劍》 唐代 白居易
3. 醉裏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宋代 辛棄疾
4.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行路難三首》 唐代 李白
5. 願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塞下曲六首·其壹》 唐代 李白
6. 別時提劍救邊去,遺此虎文金鞞靫。——《北風行》唐代 李白
7. 犀渠玉劍良家子,白馬金羈俠少年。——《從軍行》 隋代 盧思道
8. 彈劍作歌奏苦聲,曳裾王門不稱情。——《行路難·其二》 唐代 李白
9. 海畔尖山似劍铓,秋來處處割愁腸。——《與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華親故》 唐代 柳宗元
10. 秋霜切玉劍,落日明珠袍。——《白馬篇》 唐代 李白
6. 關於劍的詩句和劍所代表的品德
開元十二年(七二四)春,李白接過父親交給他的龍泉劍,辭親別友離開蜀中。從此,龍泉寶劍成了他的心愛之物,伴隨著他開始了遍訪祖國名山大川的壯遊。他「仗劍行天涯」,「撫劍夜吟嘯」,寫下了眾多的熱情謳歌祖國大好河山的不朽詩篇。是龍泉寶劍不斷賦予他詩人的靈感和豐富的想像。寫英雄少年之英姿:「金羈絡駿馬,錦帶橫龍泉」;將軍出征之豪邁:「萬裏橫戈探虎穴,三杯拔劍出龍泉」;夜別友人之灑脫:「龍泉解錦帶,為爾傾千觴」;仗劍江湖之俠氣:「寧知草間人,腰下有龍泉」,等等。
詩仙以劍寓誌
在李白的詩中,借劍抒情,以劍寓誌的詩句,俯仰可見。「安得倚天劍,跨海斬長鯨」、「願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是他希望報國立功雄心壯誌的心聲。「彈劍作歌奏苦聲,曳裙王門不稱情」、「知音不易得,撫劍增感慨」,則是他屢遭挫折,報國無門的感嘆。「起舞拂長劍,四座皆揚眉」、「醉來脫寶劍,旅憩高堂眠」,又是他蔑視權貴,酷愛自由的真情流露。「撫劍夜吟嘯,雄心日千裏」、「冠劍朝鳳闕,樓船侍龍池」更是他執著地追求理想抱負,積極浪漫主義精神的表現。在這些詩句中,詩中有劍,劍中有詩,達到了詩劍合壹的境界,蘊含了詩人的劍骨和詩魂,無不體現出李白的精神、理想和抱負。「長劍壹杯酒,男兒方寸心」,是詩與劍造就了壹代詩仙李白,散放出燦爛的光芒。 《劍客》 唐·賈島 十年磨壹劍, 霜刃未曾試。 今日把示君, 誰有不平事?
7. 有關於劍的句子,越多越好
口有蜜腹有劍。
——北宋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 司馬光 《資治通鑒·唐紀·玄宗天寶元年》宋·司馬光《資治通鑒·唐紀·玄宗天寶元年》。本句大意是:口頭上溫和親近得像蜜壹樣甜,內心裏卻刁鉆歹毒得像劍壹樣利。
這兩句是唐人對奸相李林甫的形象概括。《資治通鑒·唐紀》載:“李林甫為相,凡才望功業出已右及為上所厚、勢位將逼己者,必百計擊之,尤忌文學之士。
或陽與之善,啖以甘言而陰陷之。世謂李林甫~。”
嘴巴像蜂蜜樣甜,心計像利劍樣狠,多麽形象地刻畫出陰謀家陰險奸詐的嘴臉。從此“口蜜腹劍”成了形容陰謀家和嘴甜心毒之輩的專門用語,長用不衰。
倚天萬裏須長劍。 ——南宋愛國詞人 辛棄疾 《水龍吟·舉頭西北浮雲》 劍名言劍是正義的仆人。
——英國作家 埃·斯賓塞提三尺劍以定四海。 ——唐代史學家 吳兢草木竹石皆可為劍! ——武俠小說作家 金庸龍威虎振,劍拔弩張。
——南朝·梁書畫家 袁昂 《古今書評》 劍的名言南朝·梁·袁昂《古今書評》比喻三國時代書法家韋誕的剛健有力與飽滿峭拔的書法藝術。劍老無芒,人老無剛。
——明代文學家、戲曲家 馮夢龍 《東周列國誌》明·馮夢龍《東周列國誌》第三十二回。這兩句大意是:劍陳舊了就沒有鋒芒,人老了就失去了剛強。
兩句以“劍老無芒”作喻.說明人老了就會失去年青時鋒芒畢露的剛強,變得柔弱怯懦起來。可用於表現老年人自謙,自嗟或嘆老的感情。
傷人之語,劍戟之痛。 ——東晉醫學家,道教學者,煉丹家 葛洪劍就是我們的雄辯家。
—— 馬格征人拔劍起,兒女牽衣泣。 ——南朝梁詩人 何遜 《見征人分別詩》南朝·梁·何遜《見征人分別詩》。
這兩句大意是:應征者撥出寶劍,起身出發,兒女們牽衣哭泣,依依不舍。《見征人分別詩》表現軍隊開赴前線時的送別場面,應征者拔劍出發,表現出壹種毅然的果決。
親人的牽衣哭泣與前句形成對比,從反面襯托出英雄的氣魄。~兩句與下四句“侯騎出蕭關,追兵赴馬邑。
且當橫行去,誰論裹屍入”壹起,塑造出壹個充滿愛國主義熱忱的征人形象,呈現出壹種壯烈的氣氛與偉岸崇高的美感。詩歌化用漢樂府民歌《東門行》中“拔劍東門去,舍中兒母牽衣啼”的詩句,可以看出漢樂府對文入詩作的深遠影響。
願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 ——唐代詩人 李白 《塞下曲六首》 劍名言見唐·李白《塞下曲六首》其壹。
樓蘭:見“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句註。這裏泛指入侵敵軍的首領。
這兩句大意是:願用腰中所掛的寶劍,徑直去斬殺入侵的敵軍首領。這兩句借用了西漢傅介子出使西域.計斬樓蘭王的典故,表達了作者的愛國激情。
可化用以表現邊防戰士立誌抗擊入侵之敵,為國立功的豪邁氣魄。讀書與磨劍,旦夕但忘疲。
——五代南唐詩人 李中 《勉同誌》五代·南唐·李中《勉同誌》。磨:磨練。
但:只。這兩句大意是:讀書學習與習武練劍,從早到晚只是樂此不疲。
學文練武是封建士大夫為求取功名而必須具備的基本功。此種追求以唐代為最,故此語出自唐人之口非常自然。
“旦夕但忘疲”壹句,洋溢著壹種自信、滿足的欣喜,反映出唐代尚文習武以求取功名的時代風尚。讀書、習武本是十分緊張的事,而詩句寫得輕松、通脫,反映出壹種積極用世的思想,充滿著熱情的精神力量。
慷慨倚長劍,高歌壹送君。 ——唐代詩人 王維 《送張判官赴河西》唐·王維《送張判官赴河西》。
這兩句大意是:妳身靠長劍,情緒激昂,我為妳高歌壹曲.以壯行色。這是作者送友人出征之作。
上句寫友人赴邊時的英姿,下句寫自己送行時的豪情。這裏沒有叮嚀周至之語,也不見留戀顧盼之態,字裏行間充滿著慷慨報國的意氣和祝友成功的深情,在送別詩中別具壹格。
慷然撫長劍,濟世豈邀名。 ——唐朝第二位皇帝 李世民 《還陜述懷》唐·李世民《還陜述懷》慷然:意氣激昂貌.為人民大眾謀利益,不圖個人功名.安得倚天劍,跨海斬長鯨。
——唐代詩人 李白 《臨江王節士歌》 劍的名言唐·李白《臨江王節士歌》。倚天劍:想象中靠在天邊的長劍。
長鯨:大鯨魚.此喻惹事作亂的元兇。這兩句大意是:哪裏能得到倚天的長劍,拿著它跨過海洋去斬殺那作亂的巨鯨。
原詩前兩句為“壯士憤,雄風生”,寫正直的壯士看到壞人興風作浪、禍國殃民時,義憤填膺,決心鏟除作亂的奸賊,平定天下。可引用以表現正直之士立誌消滅入侵之敵或禍國殃民的奸賊,清除外患內亂的英雄氣概。
據鞍雄劍動,插筆羽書飛。 ——唐代詩人 杜甫的祖父 杜審言 《贈蘇味道》唐·杜審言《贈蘇味道》。
蘇味道:初唐時人,曾居相位,後貶為刺史。據鞍:騎在馬上。
雄劍:利劍。插筆:擱筆。
羽書:軍事文書,插鳥羽以表示緊急。這兩句大意是:在馬上揮舞著利劍殺敵立功,在案旁寫成的羽書飛傳軍中。
詩句贊揚蘇味道武能疆場殺敵,文能運籌帷幄,可化用以表現古時文武全才的人。感時思報國,拔劍起蒿萊。
——唐代文學家 陳子昂 《感遇詩三十八首》唐·陳子昂《感遇詩三十八首》其三十五。感時:有感於時事動亂。
蒿(hao)萊:指草野,比喻民間。這兩句大意是:感念時事動亂,立誌報效國家,從民間拔劍而起。
常青說:“國家興亡,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