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的送別詩有以下這些
《山中送別》、《送元二使安西》、《送梓州李使君》 、《送別》、《送綦毋潛落第還鄉》
1、《山中送別》
原文為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春草年年綠,王孫歸不歸?
譯文為在深山中送走了好友,夕陽落下把柴門半掩。春草到明年催生新綠,朋友啊妳能不能回還?
2、《送元二使安西》
原文為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壹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譯文為清晨的微雨濕潤了渭城地面的灰塵,蓋有青瓦的旅舍映襯柳樹的枝葉顯得格外新鮮。我真誠地勸妳再幹壹杯,西出陽關後就再也沒有原來知心的朋友。
3、《送梓州李使君》
原文為萬壑樹參天,千山響杜鵑。山中壹夜雨,樹杪百重泉。漢女輸橦布,巴人訟芋田。文翁翻教授,不敢依先賢。
譯文為梓州壹帶千山萬壑盡是大樹參天,山連著山到處可聽到悲鳴的杜鵑。山裏昨晚不停地下了透夜的春雨,樹梢淅淅瀝瀝活像瀉著百道清泉。蜀漢婦女以橦花織成的布來納稅,巴郡農民常為農田之事發生訟案。但願妳重振文翁的精神辦學教化,不可倚仗先賢的遺澤清靜與偷閑。
4、《送別》
原文為下馬飲君酒,問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歸臥南山陲。 但去莫復問,白雲無盡時。
譯文為請妳下馬喝壹杯美酒, 我想問問妳要去哪裏? 妳說官場生活不得誌, 想要歸隱南山的邊陲。 妳只管去吧我不再問, 白雲無窮盡足以自娛。
5、《送綦毋潛落第還鄉》
原文為聖代無隱者,英靈盡來歸。遂令東山客,不得顧采薇。既至金門遠,孰雲吾道非。江淮度寒食,京洛縫春衣。置酒長安道,同心與我違。行當浮桂棹,未幾拂荊扉。遠樹帶行客,孤城當落暉。吾謀適不用,勿謂知音稀。
譯文為政治清明時代絕無隱者存在,為朝政服務有才者紛紛出來。連妳這個象謝安的山林隱者,也不再效法伯夷叔齊去采薇。妳應試落弟不能待詔金馬門,那是命運不濟誰說吾道不對?去年寒食時節妳正經過江淮,滯留京洛又縫春衣已過壹載。我們又在長安城外設酒餞別,同心知己如今又要與我分開。妳行將駕駛著小船南下歸去,不幾天就可把自家柴門扣開。遠山的樹木把妳的身影遮蓋,夕陽余輝映得孤城艷麗多彩。妳暫不被錄用純屬偶然的事,別以為知音稀少而徒自感慨!
送別詩,是抒發詩人離別之情的漢族詩歌。著名的代表人物有李白,王維,王昌齡等。送別詩抒寫離情別緒,是分離時迸發的情感火花。要把這種情感火花表達出來,並不是壹件容易的事。清代著名詩人袁枚對此深有體會:“凡作詩,寫景易,言情難。何也?景從外來,目之所觸,留心便得;情從心出,非有壹種芬芳悱惻之懷,便不能哀感頑艷。”此段話把情和景截然分開說得不確,但就“言情難”而言,還是有道理的。送別詩要想“感動激發人意”,必須采用壹些手法來“言情”。
王維(701年-761年,壹說699年—761年),唐朝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著名詩人、畫家,字摩詰,號摩詰居士,世稱“王右丞”。早年信道,後期因社會打擊徹底禪化。存詩400余首,代表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維參禪悟理,學莊信道,精通詩、書、畫、音樂等,與孟浩然合稱“王孟”。蘇軾評價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
2.王維寫的送別的詩句1、《送元二使安西》友情詩 唐·王維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壹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2、《送綦毋潛落第還鄉》友情詩 唐·王維 聖代無隱者,英靈盡來歸。遂令東山客,不得顧采薇。
既至金門遠,孰雲。3、《送梓州李使君》送別詩 唐·王維 萬壑樹參天,千山響杜鵑。
山中壹夜雨,樹杪百重泉。漢女輸橦布,巴人。
4、《奉和聖制送不蒙都護兼鴻臚卿歸安西應制》 唐·王維 上卿增命服。都護揚歸旆。
雜虜盡朝周。諸胡皆自鄶。
鳴笳瀚海曲。按節。
5、《送魏郡李太守赴任》 唐·王維 與君伯氏(壹作兄)別。又欲與君離。
君行無幾日。當復隔山陂。
蒼茫秦。6、《送陸員外》 唐·王維 郎署有伊人。
居然故人風。天子顧河北。
詔書除(壹作隸)征東。拜手辭。
7、《送宇文太守赴宣城》 唐·王維 寥落雲外山。迢遞舟中賞。
鐃吹發西江。秋空多清響。
地迥古城蕪。月明。
8、《送張五歸山》 唐·王維 送君盡惆悵。復送何人歸。
幾日同攜手。壹朝先拂衣。
東山有茅屋。幸為。
9、《送縉雲苗太守》 唐·王維 手疏謝明主。腰章為長吏。
方從會稽邸(壹作郊)。更發汝南騎。
按節下。10、《送從弟蕃遊淮南》 唐·王維 讀書復騎射。
帶劍遊淮陰。淮陰少年輩。
千裏遠相尋。高義難自隱。
明時。11、《送綦毋潛落第還鄉》 唐·王維 〔壹作送別〕聖代無隱者。
英靈盡來歸。遂令東山客。
不得顧采薇。既至。
12、《送張舍人佐江州同薛璩十韻》 唐·王維 〔走筆成〕束帶趨承明。守官唯謁者。
清晨聽銀蚪。薄暮辭金馬。
受辭未。13、《送韋大夫東京留守》 唐·王維 人外遺世慮。
空端結遐心。曾是巢許淺。
始知堯舜深。蒼生詎有物。
黃屋。14、《資聖寺送甘二》 唐·王維 浮生信如寄。
薄宦夫何有。來往本無歸。
別離方此(壹作正)受。柳色藹。
15、《送崔五太守》 唐·王維 長安廄吏來到門,朱文露網動行軒。黃花縣西九折阪,玉樹宮南五丈原。
16、《送李睢陽》 唐·王維 〔壹本以前九句自為壹首〕將置酒。
思悲翁。使君去。
出城東。麥漸漸。
17、《送友人歸山歌二首》 唐·王維 〔離騷題作山中人〕山寂寂兮無人。
又蒼蒼兮多木。群龍兮滿朝。
君何為。18、《送李睢陽(壹本以前九句自為壹首)》 唐·王維 將置酒,思悲翁。
使君去,出城東。麥漸漸,雉子斑。
槐陰陰,到潼關。
19、《送友人歸山歌二首(離騷題作山中人)》 唐·王維 山寂寂兮無人,又蒼蒼兮多木。群龍兮滿朝,君何為兮空谷。
文寡和兮思。20、《送封太守》 唐·王維 忽解羊頭削,聊馳熊首轓。
揚舲發夏口,按節向吳門。帆映丹陽郭,楓攢。
21、《送嚴秀才還蜀》 唐·王維 寧親為令子,似舅即賢甥。別路經花縣,還鄉入錦城。
山臨青塞斷,江向。22、《送張道士歸山》 唐·王維 先生何處去,王屋訪茅君。
別婦留丹訣,驅雞入白雲。人間若剩住,天上。
23、《同崔興宗送衡嶽瑗公南歸》 唐·王維 言從石菌閣,新下穆陵關。獨向池陽去,白雲留故山。
綻衣秋日裏,洗缽。24、《送元中丞轉運江淮(壹作錢起詩)》 唐·王維 薄賦歸天府,輕徭賴使臣。
歡沾賜帛老,恩及卷綃人。去問珠官俗,來經。
25、《送崔興宗》 唐·王維 已恨親皆遠,誰憐友復稀。君王未西顧,遊宦盡東歸。
塞迥山河凈,天長。26、《送平淡然判官》 唐·王維 不識陽關路,新從定遠侯。
黃雲斷春色,畫角起邊愁。瀚海經年到,交河。
27、《送方城韋明府》 唐·王維 遙思葭菼際,寥落楚人行。高鳥長淮水,平蕪故郢城。
使車聽雉乳,縣鼓。28、《送李員外賢郎》 唐·王維 少年何處去,負米上銅梁。
借問阿戎父,知為童子郎。魚箋請詩賦,橦布。
29、《送崔三往密州覲省》 唐·王維 南陌去悠悠,東郊不少留。同懷扇枕戀,獨念倚門愁。
路繞天山雪,家臨。30、《送孟六歸襄陽(壹作張子容詩)》 唐·王維 杜門不復出,久與世情疏。
以此為良策,勸君歸舊廬。醉歌田舍酒,笑讀。
3.王維寫的送別詩句有那些1、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維
渭城朝雨浥(yì)輕塵,
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壹杯酒,
西出陽關無故人。
2、王維——《送別》
下馬飲君酒,問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歸臥南山陲。
但去莫復問,白雲無盡時。
3、送沈子福歸江東
王維
楊柳渡頭行客稀,罟師蕩槳向臨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春歸。
沈子福,作者的朋友。這首詩作於開元二十八、二十九年(740、741),作者此時在湖北襄陽壹帶遊歷,它是作者在長江上遊送沈子福順流而下歸江東之作。
4、熊九赴任安陽
魏國應劉後,寂寥文雅空。
漳河如舊日,之子繼清風。
阡陌銅臺下,閭閻金虎中。
送車盈灞上,輕騎出關東。
相去千餘裏,西園明月同。
5、送李員外賢郎
少年何處去,負米上銅梁。
借問阿戎父,知為童子郎。
魚箋請詩賦,幢布作衣裳。
薏苡扶衰病,歸來幸可將。
6、送張五歸山
送君盡惆悵。復送何人歸。
幾日同攜手。壹朝先拂衣。
東山有茅屋。幸為掃荊扉。
當亦謝官去。豈令心事違。
7、雙黃鵠歌送別(時為節度判官,在涼州作)
天路來兮雙黃鵠,雲上飛兮水上宿,撫翼和鳴整羽族。
不得已,忽分飛,家在玉京朝紫微,主人臨水送將歸。
悲笳嘹唳垂舞衣,賓欲散兮復相依。幾往返兮極浦,
尚裴回兮落暉。岸上火兮相迎,將夜入兮邊城。
鞍馬歸兮佳人散,悵離憂兮獨含情。
8、送楊少府貶郴州
明到衡山與洞庭,若為秋月聽猿聲。
愁看北渚三湘遠,惡說南風五兩輕。
青草瘴時過夏口,白頭浪裏出湓城。
長沙不久留才子,賈誼何須吊屈平。
9、齊州送祖二(壹作送別)
送君南浦淚如絲,君向東州使我悲。
為報故人憔悴盡,如今不似洛陽時。
10渭城曲
王維
渭城朝雨浥輕塵,
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壹杯酒,
西出陽關無故人。
4.王維寫的送別的詩句1、《送元二使安西》友情詩 唐·王維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壹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2、《送綦毋潛落第還鄉》友情詩 唐·王維 聖代無隱者,英靈盡來歸。遂令東山客,不得顧采薇。
既至金門遠,孰雲。3、《送梓州李使君》送別詩 唐·王維 萬壑樹參天,千山響杜鵑。
山中壹夜雨,樹杪百重泉。漢女輸橦布,巴人。
4、《奉和聖制送不蒙都護兼鴻臚卿歸安西應制》 唐·王維 上卿增命服。都護揚歸旆。
雜虜盡朝周。諸胡皆自鄶。
鳴笳瀚海曲。按節。
5、《送魏郡李太守赴任》 唐·王維 與君伯氏(壹作兄)別。又欲與君離。
君行無幾日。當復隔山陂。
蒼茫秦。6、《送陸員外》 唐·王維 郎署有伊人。
居然故人風。天子顧河北。
詔書除(壹作隸)征東。拜手辭。
7、《送宇文太守赴宣城》 唐·王維 寥落雲外山。迢遞舟中賞。
鐃吹發西江。秋空多清響。
地迥古城蕪。月明。
8、《送張五歸山》 唐·王維 送君盡惆悵。復送何人歸。
幾日同攜手。壹朝先拂衣。
東山有茅屋。幸為。
9、《送縉雲苗太守》 唐·王維 手疏謝明主。腰章為長吏。
方從會稽邸(壹作郊)。更發汝南騎。
按節下。10、《送從弟蕃遊淮南》 唐·王維 讀書復騎射。
帶劍遊淮陰。淮陰少年輩。
千裏遠相尋。高義難自隱。
明時。11、《送綦毋潛落第還鄉》 唐·王維 〔壹作送別〕聖代無隱者。
英靈盡來歸。遂令東山客。
不得顧采薇。既至。
12、《送張舍人佐江州同薛璩十韻》 唐·王維 〔走筆成〕束帶趨承明。守官唯謁者。
清晨聽銀蚪。薄暮辭金馬。
受辭未。13、《送韋大夫東京留守》 唐·王維 人外遺世慮。
空端結遐心。曾是巢許淺。
始知堯舜深。蒼生詎有物。
黃屋。14、《資聖寺送甘二》 唐·王維 浮生信如寄。
薄宦夫何有。來往本無歸。
別離方此(壹作正)受。柳色藹。
15、《送崔五太守》 唐·王維 長安廄吏來到門,朱文露網動行軒。黃花縣西九折阪,玉樹宮南五丈原。
16、《送李睢陽》 唐·王維 〔壹本以前九句自為壹首〕將置酒。
思悲翁。使君去。
出城東。麥漸漸。
17、《送友人歸山歌二首》 唐·王維 〔離騷題作山中人〕山寂寂兮無人。
又蒼蒼兮多木。群龍兮滿朝。
君何為。18、《送李睢陽(壹本以前九句自為壹首)》 唐·王維 將置酒,思悲翁。
使君去,出城東。麥漸漸,雉子斑。
槐陰陰,到潼關。
19、《送友人歸山歌二首(離騷題作山中人)》 唐·王維 山寂寂兮無人,又蒼蒼兮多木。群龍兮滿朝,君何為兮空谷。
文寡和兮思。20、《送封太守》 唐·王維 忽解羊頭削,聊馳熊首轓。
揚舲發夏口,按節向吳門。帆映丹陽郭,楓攢。
21、《送嚴秀才還蜀》 唐·王維 寧親為令子,似舅即賢甥。別路經花縣,還鄉入錦城。
山臨青塞斷,江向。22、《送張道士歸山》 唐·王維 先生何處去,王屋訪茅君。
別婦留丹訣,驅雞入白雲。人間若剩住,天上。
23、《同崔興宗送衡嶽瑗公南歸》 唐·王維 言從石菌閣,新下穆陵關。獨向池陽去,白雲留故山。
綻衣秋日裏,洗缽。24、《送元中丞轉運江淮(壹作錢起詩)》 唐·王維 薄賦歸天府,輕徭賴使臣。
歡沾賜帛老,恩及卷綃人。去問珠官俗,來經。
25、《送崔興宗》 唐·王維 已恨親皆遠,誰憐友復稀。君王未西顧,遊宦盡東歸。
塞迥山河凈,天長。26、《送平淡然判官》 唐·王維 不識陽關路,新從定遠侯。
黃雲斷春色,畫角起邊愁。瀚海經年到,交河。
27、《送方城韋明府》 唐·王維 遙思葭菼際,寥落楚人行。高鳥長淮水,平蕪故郢城。
使車聽雉乳,縣鼓。28、《送李員外賢郎》 唐·王維 少年何處去,負米上銅梁。
借問阿戎父,知為童子郎。魚箋請詩賦,橦布。
29、《送崔三往密州覲省》 唐·王維 南陌去悠悠,東郊不少留。同懷扇枕戀,獨念倚門愁。
路繞天山雪,家臨。30、《送孟六歸襄陽(壹作張子容詩)》 唐·王維 杜門不復出,久與世情疏。
以此為良策,勸君歸舊廬。醉歌田舍酒,笑讀。
5.王維的送別詩句勸君更盡壹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 王維《渭城曲 》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 王維《渭城曲 》
萬壑樹參天,千山響杜鵑。 —— 王維《送梓州李使君》
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 —— 王維《送別 》
下馬飲君酒,問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歸臥南山陲。 —— 王維《送別》
但去莫復問,白雲無盡時。 —— 王維《送別》
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 —— 王維《送別 》
唯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歸。 —— 王維《送沈子歸江東 》
山中壹夜雨,樹杪百重泉。 —— 王維《送梓州李使君》
楊柳渡頭行客稀,罟師蕩槳向臨圻。 —— 王維《送沈子歸江東 》
6.王維的送別詩,全文王維——《送別》 年代:唐 作者:王維——《送別》 內容: 下馬飲君酒,問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歸臥南山陲。 但去莫復問,白雲無盡時。
作者 王維 字摩詰,河東人。工書畫,與弟縉俱有俊才。
開元九年,進士擢第,調太樂丞。坐累為濟州司倉參軍,歷右拾遺、監察禦史、左補闕、庫部郎中,拜吏部郎中。
天寶末,為給事中。安祿山陷兩都,維為賊所得,服藥陽喑,拘於菩提寺。
祿山宴凝碧池,維潛賦詩悲悼,聞於行在。賊平,陷賊官三等定罪,特原之,責授太子中允,遷中庶子、中書舍人。
復拜給事中,轉尚書右丞。維以詩名盛於開元、天寶間,寧薛諸王附馬豪貴之門,無不拂席迎之。
得宋之問輞川別墅,山水絕勝,與道友裴迪,浮舟往來,彈琴賦詩,嘯詠終日。篤於奉佛,晚年長齋禪誦。
壹日,忽索筆作書數紙,別弟縉及平生親故,舍筆而卒。贈秘書監。
註釋: 飲君酒:勸君喝酒。 何所之:去哪裏。
歸臥:隱居。 南山陲:終南山邊。
賞析: 這是壹首送友人歸隱的詩。表面看來語句平淡無奇,然而細細無味,卻是詞淺情深,含義深刻。
詩的開頭兩句敘事、寫飲酒餞別,以問話引起下文。三、四句是交代友人歸隱原因——“不得誌”。
五、六句是寫對友人的安慰和自己對隱居的羨慕,對功名利祿、榮華富貴的否定。 全詩寫失誌歸隱,借以貶斥功名,抒發陶醉白雲,自尋其樂之情,詩的後兩句韻味驟增,詩意頓濃,羨慕有心,感慨無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