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吃春餅;立夏各地區不同,江浙壹帶吃“七家粥”;立秋南方人“啃秋瓜”,北方人吃餃子;立冬在南方地區,立冬要吃甘蔗、炒香飯,在北方,立冬的規矩是吃餃子。
1、立春,是二十四節氣中第壹個節氣,又名正月節、立春節、歲首、歲旦等。
立春,意味著新的壹個輪回已開啟,乃萬物起始、壹切更生之義也。立,是“開始”之意;春,代表著溫暖、生長。幹支紀元,以立春為歲首,立春既是春季的開始亦是歲之首。重大的拜神祭祖、祈年、迎春和農耕慶典均安排在立春日及其前後兒天舉行;這壹系列的節慶活動不僅構成了後世歲首節慶的框架,而且它的民俗功能也壹直遺存至今。
2、立夏,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7個節氣,夏季的第壹個節氣,表示盛夏時節的正式開始。
浙江嵊州人認為,在立夏日吃蛋拄(意為“支撐”)心,吃筍拄腿,吃豌豆拄眼;
湖南長沙人立夏日吃糯米粉拌鼠曲草做成的湯丸,名“立夏羹”,民諺雲“吃了立夏羹,麻石踩成坑”,“立夏吃個團(音為“坨”),壹腳跨過河”,意喻力大無比,身輕如燕;
上海郊縣農民立夏日用麥粉和糖制成寸許長的條狀食物,稱“麥蠶”,人們吃了,謂可免“疰夏”;
湖北省通山縣民間把立夏作為壹個重要節日,通山人立夏吃泡(草莓)、蝦、竹筍,謂之“吃泡亮眼、吃蝦大力氣、吃竹筍壯腳骨”;
閩南地區立夏吃蝦面,即購買海蝦摻入面條中煮食,海蝦熟後變紅,為吉祥之色,而蝦與夏諧音,以此為對夏季之祝願。
3、立秋,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3個節氣,更是秋天的第壹個節氣,標誌著孟秋時節的正式開始,從這壹天起秋天開始,秋高氣爽,月明風清。此後,氣溫由最熱逐漸下降。
在南方有“立秋啃秋瓜”的習俗,在入秋的這壹天多吃西瓜,以防秋燥,久之形成習俗。
北方人則吃餃子,“貼秋膘”。
4、立冬,立冬是季節類節氣,立冬表示冬季自此開始。立冬過後,日照時間將繼續縮短,正午太陽高度繼續降低。
在汕頭,人們立冬吃用蓮子、香菇、板栗、蝦仁、紅蘿蔔等做成的香飯,這些也都是溫熱的食物
在北方,立冬的規矩是吃餃子,因為水餃外形似耳朵,人們認為吃了它,冬天耳朵就不受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