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茍的古義是什麽意思

茍的古義是什麽意思

茍,讀法:gǒu。古義:隨便輕率,暫且。今義:姑且,暫且。

出處

1、出自羋姓,以封邑名為氏。楚國有茍邑(今址不詳),有公族大夫食采於茍邑,其後人以邑名茍為姓,稱為茍氏。

2、出自姬姓,為晉國公族荀氏所改。春秋時,晉國有公族大夫荀氏,因避難改姓稱為茍氏。

3、出自敬姓,後晉時為避帝諱所簡改。後晉時,敬姓為了避諱後晉高祖石敬瑭,將敬姓壹拆為二,成了茍姓和文姓,所以此支茍姓、文姓和敬姓是壹個祖先。

4、出自勾姓,為避帝諱所改。據《路史》載,南宋時,為避宋高宗趙構之諱,勾氏改為句氏,有的加草頭為茍姓,遂又形成了另壹支茍氏。

茍的詩句

1、茍非聖賢心,孰與造化該。《贈鄭夫子魴》?唐·孟郊。釋義:如果沒有壹顆廣闊的聖賢的心靈,怎麽能夠和天地萬物的造化合拍。

3、茍富貴,無相忘。——《陳涉世家》西漢司馬遷。釋義:如果有誰富貴了,不要忘記大家呀。

4、君子於其言,無所茍而已。《論語·子路》釋義: 品行高尚的人對他所說的話, 要沒有壹點隨意馬虎才行。

5、茍能盡此道,天下何難治。《為施衢州作超覽堂詩三首其壹》宋·趙蕃 。釋義:如果名義和實際的關系已經明確了,那麽天下的大道理也就清晰了。

6、茍質兮莫虧,猶可遺兮遠者。《述九頌·耀德》宋·程公許 。釋義:如果人質啊不損害,還可以給遠方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