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題1:山路泥濘,寒風凜冽。或:在泥濘的山路上,腳步蹣跚,松濤陣陣,寒風凜冽。 小題2:用寒風刺骨的艱苦環境襯托反襯菊花不怕晴雨寒風,不畏艱苦環境,迎風怒放,散發著幽香的形象。詩人借菊花表明自己在艱難困苦中,依然堅定信念,不向困難低頭的誌向。 (3分)。從語言表達角度上戲,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
試題分析:根據“初晴泥路覺蹣跚, 聽徹松濤骨亦寒”兩句,可知寫的是雨後的環境,根據 “泥路”“ 蹣跚 ” “骨亦寒”便可分析出環境的特點是難走、寒冷。 “莫恨西風多凜烈, 黃花偏耐苦中看”兩句是本詩的主旨所在,塑造了黃花不畏艱苦環境,迎風怒放,散發著幽香的形象,表達了自己自己在艱難困苦中,依然堅定信念,不向困難低頭的誌向。 點評:此類題目在做答中要註意,首先要理解詩詞大意,然後要到詩句中尋找描寫對象及明顯的語言標誌,如時間、季節、事件、氛圍、特點、人物的喜怒等等。 對於詩歌的寫作手法,則要首先知道寫作手法有哪些,然後根據具體內容、寫作背景、詩人處境作進壹步分析。詩歌的寫作手法壹般包括三個層次:表達方法,修辭方法,表現手法。常見的有襯托、對比、托物言誌、借景(物)抒情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