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西等地民間廣泛流傳著壹首《春字歌》:“春日春風動,春江春水流。春人飲春酒,春官鞭春牛。”這首詠春復字詩在每句第壹、三個字的位置都嵌用了同壹個字———“春”,而且鑲嵌自然,通順曉暢。其中,前兩句描寫了春天到來後春日春風動、春江春水流的春景,後兩句描寫了古代立春時的兩大習俗———春人飲春酒和春官鞭春牛。
民間還流傳有壹首無名氏所作的《詠春》復字詩:“春水春池滿,春時春草生。春人飲春酒,春鳥弄春聲。”該詩前兩句在第壹個字和第三個字的位置、後兩句在第壹、四個字的位置重復嵌用“春”字,其中有人有景,有動有靜,重復中亦有變化,曉暢中不乏意境,可謂是詠春復字詩中的佳作。
傳說明人顧茂儉妹亦曾作過壹首題為《春日》的詠春復字詩:“春雨過春城,春庭春草生。春閨動春思,春樹叫春鶯。”顧茂儉妹的生平史書無考,但從其名字和這首詠春復字詩的內容、風格上來看,這肯定是壹位女性。這首詠春復字詩在結構上和前面無名氏的那首類似,但內容,風格卻有所不同。
傳說某年春日,乾隆皇帝在壹幫大臣的簇擁下到郊外遊春時,看著眼前壹派春光明媚、萬紫千紅的春日美景,聽著大臣們“聖天子仁明有道,故而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的贊頌之辭,不僅詩興大發,當即轉身對身旁的紀曉嵐說:“如此良辰美景,虛度了實在可惜。朕命卿作壹首詠春詩,每句至少嵌上兩個‘春’字,卿以為如何?”紀曉嵐欣然從命,略加思索,脫口吟道:“春光春風春景和,春人路上唱春歌。春日臨窗寫春字,春閨女子繡春羅。”紀曉嵐吟誦剛罷,大臣們都不禁為他的才思敏捷而齊聲喝彩:“好!好!”乾隆皇帝也點頭稱是。
在我國壹些地區的民間還流傳著壹首題為《春條兒》的詠春復字詩:“春天春日春水流,春原春草放春牛。春花開在春山上,春鳥落在春枝頭。”這首詠春復字詩全詩巧妙地嵌入了10個“春”字,把生機勃勃的春景描繪地無比生動,讀來令人感覺春意盎然,別有壹番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