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閑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什麽意思

閑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什麽意思

 “閑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出自唐朝詩人王勃的古詩作品《滕王閣詩》第五六句,其全文如下:

 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

 畫棟朝飛南浦雲,珠簾暮卷西山雨。

 閑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

 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

 註釋

 ⑹日悠悠:每日無拘無束地遊蕩。

 ⑺物換星移:形容時代的變遷、萬物的更替。物:四季的景物。

 ⑻帝子:指滕王李元嬰。

 ⑼檻:欄桿。

 翻譯

 巍峨高聳的滕王閣俯臨著江心的沙洲,佩玉、鸞鈴鳴響的華麗歌舞早已停止。早晨,畫棟飛上了南浦的雲;傍晚,珠簾卷入了西山的雨。悠閑的彩雲影子倒映在江水中,整天悠悠然地漂浮著;時光易逝,人事變遷,不知已經度過幾個春秋。昔日遊賞於高閣中的滕王如今無處可覓,只有那欄桿外的滔滔江水空自向遠方奔流。

 賞析

 至此,詩人的作意已全部包含,但表達方法上,還是比較隱藏而沒有點醒寫透,所以在前四句用“渚”“舞”“雨”三個比較沈著的韻腳之後,立即轉為“悠”“秋”“流”三個漫長柔和的韻腳,利用章節和意義上的配合,在時間方面特別強調,加以發揮,與上半首的偏重空間,有所變化。“閑雲”二字有意無意地與上文的“南浦雲”銜接,“潭影”二字故意避開了“江”字,而把“江”深化為“潭”。雲在天上,潭在地下,壹俯壹仰,還是在寫空間,但接下來用“日悠悠”三字,就立即把空間轉入時間,點出了時日的漫長,不是壹天兩天,而是經年累月,很自然地生出了風物更換季節,星座轉移方位的感慨,也很自然地想起了建閣的人而今安在。這裏壹“幾”壹“何”,連續發問,表達了緊湊的情緒。最後又從時間轉入空間,指出物要換,星要移,帝子要死去,而檻外的長江,卻是永恒地東流無盡。“檻”字“江”字回應第壹句的高閣臨江,神完氣足。

 這首詩壹***只有五十六個字,其中屬於空間的有閣、江、棟、簾、雲、雨、山、浦、潭影;屬於時間的有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今何在,這些詞融混在壹起,毫無疊床架屋的感覺。主要的原因,是它們都環繞著壹個中心──滕王閣,而各自發揮其眾星拱月的作用。

 唐詩多用實字(即名詞),這與喜歡多用虛字(尤其是轉折詞)的宋詩有著明顯的區別。例如,三四兩句中,除了“飛”字和“卷”字是動詞以外,其余十二個字都是實字,但兩個虛字就把十二個實字壹齊帶動帶活了,唐人的善用實字,實而不實,於此可見。

 另外,詩的結尾用對偶句法作結,很有特色。壹般說來,對偶句多用來放在中段,起鋪排的作用。這裏用來作結束,而且不像兩扇門壹樣地並列(術語稱為扇對),而是壹開壹合,采取“側勢”,自然流動,不露痕跡,顯出了王勃過人的才力。後來杜甫的七言律詩,甚至七言絕句,也時常采用這種手法,如“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口脂面藥隨恩澤,翠管銀罌下九霄”,“流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等。可見王勃對唐詩發展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