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李白抒情的詩句 1.李白借月抒情的詩句有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李白
2、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
3、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李白
4、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李白
5、長安壹片月,萬戶搗衣聲。李白
6、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李白
7、醉月頻中聖,迷花不事君。李白
8、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李白
9、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李白
10、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覽明月。李白
11、峨嵋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
2.李白寫過的關於舒情的詩
贈孟浩然 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
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雲。醉月頻中聖,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註解:1、紅顏:指年青的時候。
2、軒冕:指官職,軒:車子;冕:高官戴的禮帽。3、臥松雲:隱居。
4、中聖:中酒,就是喝醉的意思,5、清芬:指美德。韻譯:我敬重孟浩然先生的莊重瀟灑,他為人高尚風流倜儻聞名天下。
少年時鄙視功名不愛官冕車馬,高齡白首又歸隱山林摒棄塵雜。明月夜常常飲酒醉得非凡高雅,他不事君王迷戀花草胸懷豁達。
高山似的品格怎麽能仰望著他?只在此揖敬他芬芳的道德光華!評析:全詩推崇孟浩然風雅瀟灑的品格。首聯點題,抒發了對孟浩然的欽慕之情;二、三兩聯描繪了孟浩然摒棄官職,白首歸隱,醉月中酒,迷花不仕的高雅形象;尾聯直接抒情,把孟氏的高雅比為高山巍峨峻拔,令人抑止。
詩采用抒情——描寫——抒情的方式,以壹種舒展唱嘆的語調,表達詩人的敬慕之情。
3.李白詩歌的抒情性
“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這是李白詩歌神奇的藝術魅力,作為浪漫主義詩人,李白調動了壹切浪漫主義手法,使詩歌內容與形式達到了完美的統壹。李白詩歌偏重於主觀抒情,他把自己的個性氣質融入詩的創作中,便形成了行雲流水的抒情方式,感情的表達具有壹種排山倒海、壹瀉千裏的氣勢。李白作品不僅抒情性強,而且在構思創作時,能夠突破時空的限制,即興抒情,具有更大的時空跨度和更完備的情感系統,更為自由開放地表現詩人自己的身世遭遇與喜怒哀樂。李白主要采用奔放豪爽、跳蕩飛動的語言,他有言即說,有情必發,心到詩成。鑒於此,研究和剖析李白詩歌的抒情方式,就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壹、李白詩歌的抒情方式
抒情,是詩歌的精髓。“五情發而為辭章,”[1]作為浪漫主義詩人李白,他的詩歌自然是情感的藝術載體,有著極強烈的主觀抒情性,其詩歌在抒情途徑和主觀思想感情的表達方面具有鮮明的獨創性。
4.求十首李白的關於抒情的五言絕句
1、《洛陽陌》白玉誰家郎,回車渡天津。
看花東上陌,驚動洛陽人。譯文:那白玉般亭亭玉立的是誰家的男兒,駕車渡過洛陽的天津橋。
去洛陽東陌觀賞牡丹花,其美貌驚動了全洛陽的人。2、《玉階怨》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羅襪。
卻下水晶簾 ,玲瓏望秋月。譯文:玉石砌的臺階上生起了露水,深夜獨立很久露水浸濕了羅襪。
回房放下水晶簾,仍然隔著簾子望著玲瓏的秋月。3、《五絕·夜宿山寺》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譯文:山上寺院的高樓真高啊,好像有壹百尺的樣子,人在樓上好像壹伸手就可以摘下天上的星星。
站在這裏,我不敢大聲說話,唯恐(害怕)驚動天上的神仙。4、《高句麗》金花折風帽,白馬小遲歸。
翩翩舞廣袖,似鳥海東來。譯文:《高句麗》壹詩,以簡潔、生動的筆墨取勝,在我國文學史上,是不可多得的珍品。
李白作此詩,比北周王褒作《高句麗》晚了大約二百年,距唐王朝摧毀高句麗政權也將近百年,但他筆下生動地再現了高句麗人的形象,為我國古代多民族的歷史生活畫卷增添了栩栩如生的壹筆。由此可以想見,李白是與高句麗後人有過直接接觸的。
唐代有大批高句麗人移居到中原地區甚至黃河以南。5、《相逢行》相逢紅塵內,高揖黃金鞭。
萬戶埀楊裏,君家阿那邊。譯文:在狹窄的小路間相逢,道路太窄容不下車子。
不知道是哪裏來的少年,停下車來問妳家的情況。妳家的情況是容易知曉的,因為妳家是這裏的豪門大戶,所以我不但容易知曉而且還難忘。
妳家的門是用黃金做的,堂屋的用料是漢白玉。6、《舍利弗》金繩界寶地,珍木蔭瑤池。
雲間妙音奏,天際法蠡吹。譯文:“金繩界寶地,珍木蔭瑤池;雲間妙音奏,天際法蠡吹。”
法蠡就是法螺。舍利弗是佛陀十大弟子之壹,有“智慧第壹”的美譽。
他出身婆羅門家庭,父親是有名的論師,母親懷胎時顯現出異於常人的智慧,據說這是受胎兒影響的結果。舍利弗八歲的時候便升上論師寶座,語驚四座,受到諸大論師的佩服及國王的贊嘆歡喜。
舍利弗從聽聞“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的緣起道理,間接知道了佛陀,因此與好友目犍連相約,***同率領二百五十名弟子,壹同到竹林精舍皈投佛陀座下。佛教經典中有以下句子:“時彼琉璃,金光世界,寶地平正。
多諸寶樹,行列道側。金繩界道,寶網交絡。
微風吹動,互相掁觸。出微妙音聲。”
經典中所描繪的佛所處的奇妙境界,李白用五絕表現出來。7、《靜夜思》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 ,低頭思故鄉。譯文:坐在井床上看天上明月灑在地上的月光,宛如層層的白霜。
仰首看那空中的壹輪明月,不由得低下頭來沈思,愈加想念自己的故鄉。8、《淥水曲》淥水明秋月,南湖釆白蘋。
荷花嬌欲語,愁殺蕩舟人。譯文:清澈的湖水在秋天的太陽光下發著亮光,我到洞庭湖采白蘋。
荷花姿態嬌媚,好像有話要對我說,卻愁壞了我這個搖船人。9、《九月十日即事》昨日登高罷,今朝更舉觴。
菊花何太苦,遭此兩重陽。譯文:昨天剛登上龍山宴飲,今天又在這裏舉起了酒杯。
菊花為何這樣受苦,遭到兩個重陽的采折之罪?10、《獨坐敬亭山》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閑。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譯文:鳥兒們飛得沒有了蹤跡,天上飄浮的孤雲也不願意留下,慢慢向遠處飄去。只有我看著高高的敬亭山,敬亭山也默默無語地註視著我,我們倆誰也不會覺得厭煩。
誰能理解我此時寂寞的心情,只有這高大的敬亭山了。譯文:《洛陽陌》那白玉般亭亭玉立的是誰家的男兒,駕車渡過洛陽的天津橋。
去洛陽東陌觀賞牡丹花,其美貌驚動了全洛陽的人。《玉階怨》玉石砌的臺階上生起了露水,深夜獨立很久露水浸濕了羅襪。
回房放下水晶簾,仍然隔著簾子望著玲瓏的秋月。《五絕·夜宿山寺》山上寺院的高樓真高啊,好像有壹百尺的樣子,人在樓上好像壹伸手就可以摘下天上的星星。
站在這裏,我不敢大聲說話,唯恐(害怕)驚動天上的神仙。《高句麗》《高句麗》壹詩,以簡潔、生動的筆墨取勝,在我國文學史上,是不可多得的珍品。
李白作此詩,比北周王褒作《高句麗》晚了大約二百年,距唐王朝摧毀高句麗政權也將近百年,但他筆下生動地再現了高句麗人的形象,為我國古代多民族的歷史生活畫卷增添了栩栩如生的壹筆。由此可以想見,李白是與高句麗後人有過直接接觸的。
唐代有大批高句麗人移居到中原地區甚至黃河以南。蓋蘇文之子泉男生及泉男生之子泉獻誠、泉男生之曾孫泉毖的墓葬,2005年6月7日被張福有在河南洛陽東山嶺頭村發現並考定。
泉男產的墓葬,同日也在洛陽劉坡村發現並考定(詳見《東北史地》2005年第4期)。這些移居中原的高句麗人,在壹定時期內仍保持著他們獨特的民族風習,因而再現於李白詩筆之下,當然是十分自然的事情。
②據《魏略》記敘:“高麗好歌舞,其人自喜跪拜。……大加主著幘,幘無後;小加著折風,形如弁。”
又據梁元帝《職貢圖》雲:“高麗婦人衣白,而男子衣纈錦,飾以金銀。貴者冠幘,而後以金銀為鹿耳加之幘上;賤者冠折風。”
所以,《翰苑》中說高句麗族“插金羽以明貴賤”。折風是壹種像漢族人所戴的帽子,本來是高句麗。
5.李白最抒情的壹首詩是哪首
抒情不是優美。贊 嘆 獎 發 抒 畏 都能表現出來抒情的種種。
其中以將進酒為最美。
將進酒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壹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君莫停。
與君歌壹曲,請君為我側耳聽。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願醒。
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鬥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
與爾同銷萬古愁。
6.李白借月抒情的詩句有
寄興於想象: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謝朓樓餞別》)
寫思鄉 :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靜夜思》)
寫思婦 :
“長安壹片月,萬戶搗衣聲。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子夜吳歌》其三)
月夜思友:
“寒月搖清波,流光入窗戶。對此空長吟,思君意何深!”(《望月有懷》)
有哲學思想的:
“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壹問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皎若飛鏡臨丹闕,綠煙滅盡青輝發。但見宵從海上來,寧知曉向雲間沒。白兔禱藥秋復春,嫦娥孤棲與誰鄰?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看明月皆如此!唯願當歌對酒時,月光常照金樽裏。”(《把酒問月》)
除中間兩句用神話點綴之外,整首句句寫實,語言樸素猶如兒歌,卻又通篇貫穿哲學的沈思。造化的無窮(永恒)與人生的短暫,乃是人類永遠無法克服的矛盾。李白問月詩表述的正是這種人人都能理解的矛盾並由此產生的苦惱;表述得巧妙生動,又極為質樸,從而使我們對詩人倍感親切。
這些希望能幫助到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