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
譯文
八月的洞庭湖水漲滿,包容天空於水渾然壹體。
水面的霧氣籠罩了雲夢澤,波濤洶湧,震撼了嶽陽城。
想要渡湖水而沒有船只,閑居不仕,有愧於聖明的天子。
坐在那看人家垂釣,只有徒然的羨慕之情。
賞析
這是唐代的壹首著名的五言律詩。詩的本意是求宰相張九齡引薦做官,其景闊大雄壯,其情也積極向上,表現了詩人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
詩的前四句運用誇張寫法,描寫洞庭湖的壯闊景象,八月秋水漲潮後洞庭湖碧波連天,天空仿佛裝在湖中壹般。遠望天水壹色,湖中水氣蒸騰,籠罩著雲夢沼澤,湖邊的草木郁郁蔥蔥,枝繁葉茂。湖水洶湧澎湃,使得天搖地動,好象臨湖的嶽陽城也被搖撼的動了起來。這幾句寫得形象鮮明突出,筆下充滿生機與活力的洞庭湖,體現了詩人自己生氣勃勃的精神狀態,歷來為後人所欣賞。後四句借景抒情,第五、六句由湖水的浩闊引出“欲濟無舟楫”的感嘆,委婉含蓄的表達詩人求薦入仕的願望和求官不得的苦悶心情。最後兩句詩人巧妙地引用《淮南子》中“臨河而羨魚,不若歸家織網”的典故,進壹步的表現自己的心跡,希望能為國為民壹展抱負。
這首詩前四句起興自然,寫景豪壯;後四句抒情真切,入情入理。詩人運用高明的技巧,既表達了自己希望引薦入仕的願望,又不見絲毫寒乞相,態度不卑不亢,十分得體。
黃鶴樓
崔顥
譯文
從前的仙人已經架著黃鶴飛去,如今這裏只剩下壹座黃鶴樓。
黃鶴這壹去將不再回來,人們只能看見那白雲飄飄蕩蕩。
晴空下,漢陽城歷歷在目,那將心中芳草茂盛的地方便是有名的鸚鵡洲。
暮色蒼茫,我的心在哪裏?江面上煙霧迷茫,真使人不勝憂愁。
賞析
本詩的頭兩句寫黃鶴樓命名的由來。前壹句寫仙人子安或費文韋乘鶴登仙的故事,後壹句寫仙人已去,樓閣還在,並因此得名。這兩句有虛有實,前句是虛,後句是實,且以虛寫實。第三句肯定黃鶴不會再來,樓閣雖有其名,而無其實。第四句表面黃鶴仙人去後,歲月漫長,天上只有白雲獨自悠悠飄蕩,想找黃鶴為伴,自不可得。這兩句似有世事茫然,惆悵失意之嘆,情緒比較低沈。
第五、六兩句寫漢陽那邊的樹木清晰可見,鸚鵡洲上的青草十分茂盛。“晴川”使眼前的境地更加明朗秀美,高樓、大江、茂樹、芳草、白雲,全都沐浴在金色的陽光下,壯闊優美,給人以深邃的感覺。最後兩句抒發離鄉去國之感,因此太陽已快落山,江上煙霧籠罩。於是詩人便發出“鄉關何處是”的慨嘆。請調雖由明朗轉入了低沈,但卻描繪了另壹種背景:樓閣、樹叢、青草,全在夕陽晚照之中;山腳、樓下,壹江煙波。這些景象雖引起遊子的淡淡哀愁,但對於壹般人來講,卻可以欣賞黃鶴樓的另壹種風貌。
總起看來,詩人從黃鶴樓寫起,八句詩幾乎句句不離黃鶴樓。或寫樓的命名由來,或寫樓的背景,先後給黃鶴樓描繪了兩種風姿又於登臨覽勝之時,抒發吊古懷鄉的思想感情,可以說是“即景生情”之作。
送友人
李白
譯文
青山橫臥在外城的北面,清澈的水圍繞著東城。
在此地妳我壹旦分手,就像孤蓬壹樣隨風飄蕩。
遊子的心像浮雲壹樣飄忽不定,落日徐徐下山,似乎有所留戀。
揮手告別,從此離開,友人騎的離群的馬蕭蕭長鳴,似乎不忍離去。
賞析
首聯點明送別之地。“橫”、“繞”兩字,寫出了青山白水與城為伴的情狀。景色是美好的,兩人就在這有山有水的城外話別。頷聯是詩人對友人遠行的看法。頷聯從友人和作者兩方面來寫離別之情。此時友人即將告別遠遊他方,沒有明確的目標和打算,行蹤會如浮雲飄蕩壹般;看到浮雲就能體會遊子的心緒。前句蓬草是從友人的整個形象來說,此句浮雲則是從友人的心境來說的。“落日故人情”寫送者的心情。詩人看到那逐漸下落的夕陽,就想到同友人的分別,落日對人或人對落日,似乎都有壹種不舍之情。但這裏主要是表現詩人對朋友的留戀之情:他就像落日徐下壹樣,對友人十分留戀。但既稱“落日”,終究要落,朋友最終也要分別,詩人此刻的心情也是十分難受的。
末壹聯寫友人別去。“自茲去”照應開頭的“青山白水”句。“揮手”本來是作別時互相揮手致意,但這裏主要寫詩人站在那裏,對騎馬遠去的朋友,長時間的揮手,以示難舍之情。“蕭蕭班馬鳴”壹句,詩人是借離群之馬的鳴聲來寄托他和友人的離情。表面上是寫馬,實際上是寫離情。
此外,語言流暢,情意婉轉含蓄,也是這首詩的顯著特點。
秋詞
劉禹錫
譯文
自古以來每到秋天人們就感到悲涼寂寥,我卻說秋天勝過欣欣向榮的春天。
萬裏晴空壹只白鶴直沖雲霄,便將我的詩情引到萬裏長空。
賞析
自古以來,文人每逢寫到秋天、秋景,面對秋風落葉壹片蕭條,大多抒發痛苦悲傷的情感。劉禹錫卻反對這種消極悲觀的傳統,唱出了昂揚向上的秋的贊歌。
第壹句從古人寫起,指出自古以來文人騷客往往面對秋景而傷感。但詩人卻對此持不同看法,所以第二句就明確表示,自己覺得秋天完全可以勝過春天的美好,勇敢的同歷來的文人大唱反調。緊接著第三句詩人便描繪出了壹幅生機勃勃的秋景圖:壹只美麗的白鶴振翅高飛,沖向藍天,穿過白雲。第四句“便引詩情到碧霄”不僅借助白鶴把詩人的激情也引到碧空藍天之上,同時也反映了詩人雖因勵精圖治、銳意改革而遭受打擊,但他毫不氣妥,仍然決心沖破重重阻力,為實現自己的政治主張而努力奮鬥。
這首詩雖說只有短短四句,但通過鮮明的藝術形象表達了深刻的思想意蘊,將詩意和哲理融為壹體,既以哲理取勝,又以藝術魅力感人,發人深省,耐人吟誦
魯山山行
梅堯臣
譯文
恰恰和我愛好山野風光的情趣相合,山路崎嶇時高時低。
壹路攀登山峰,不斷變換美好的姿態,幽深的小路,令孤獨的我曾經迷路。
傍晚,霜落下的時候,熊以爬到樹上,樹林清靜下來,鹿悠閑地在溪邊飲水。
人家都在哪裏?雲外傳來壹聲雞叫,仿佛在回答。
賞析
這首詩寫的是魯山山行所見山野風景。
開頭壹句即表達出對山野景物的喜愛,第二句交代喜愛的原因:“千山高復低”。按常理,應該是“千山高復低”的景象,使得詩人感到正好與自己喜歡山野風景的情趣相合,現在倒過來寫,強調了詩人對山野風光的喜愛,也是詩的構思所決定的。第二聯第壹句便承“千山”寫“好峰隨處改”。“好峰”便是“千山”;“隨處改”,到處都可以看到千山的不同姿態,便是“高復低”的具體化。第四句扣題目“山行”,寫獨個兒在幽深的小路上行走容易迷路,這也是好峰隨處變化所導致的結果;當然也通過“幽徑”寫出了千山好峰的幽深,開拓了山野的境界。第三聯兩句通過“熊升樹”、“鹿飲溪”進壹步寫山野景物,點明了山行的節令:“霜落”。如果說“千山高復低”是相對的靜態景物的話,這兩句則是專寫動態景物。所以中間兩聯四句收到了動靜相襯的效果。最後兩句寫人家的所在。人家在哪裏?在遙遠的白雲只外,因為聽到了壹聲雞鳴。
這首詩語言樸素,描寫自然,其中情因景生,景隨情移,以典型的景物表達了詩人的“野情”。另外,詩境的揭示與開拓也留給人不盡的余韻。
浣溪沙
蘇軾
譯文
遊覽蘄水清泉寺,清泉寺在蘭溪旁邊,溪水向西流淌。
山下面短短的蘭芽浸在小溪裏,松林間的沙路幹凈沒有泥,在傍晚的細雨中子規鳥歡快啼叫。
誰說人生在世不能回到少年?門前的流水還能向西奔流,不要以為年老時光流逝而嘆息。
賞析
這首詞是蘇軾於元豐五年(公元1082年)三月被貶黃州期間寫的。
詞的上闋從寺前的蘭溪著筆,描繪了暮春三月蘭溪的雨後景色:上下的蘭溪邊長出了許多蘭草,雖然他們才剛長出嫩芽,但卻生機勃勃,長勢十分喜人;在溪邊漫步,小路潔凈得壹塵不染;蕭蕭而下的暮雨滋潤著萬物;壹聲聲子規的啼鳴烘托了詞人淒冷悲涼的心境。詞人此時被貶黃州,雖任團練副使,但“不得簽署公事”,這種處境實在無法實現自己的遠大抱負。
詞的下闋表現詞人身處逆境仍保持豁達樂觀,積極想上的態度。他從清泉寺門前的溪水西流得到啟示,悟出認識也可以在年輕,主要看自己如何正確對待世事,表現了詞人力求振作精神和執著的人生追求。
十壹月四日風雨大作
陸遊
譯文
我僵硬地躺在孤寂的鄉村裏,並不為自己悲哀,還想為國家去戍守塞。
深夜躺在床上聽著風吹雨打的聲音,夢裏我跨上戰馬躍過冰封的河流。
賞析
南送光宗紹熙三年,陸遊已六十七歲。鑒於被金人占領的地區不能收復,重建國家的宏願不能實現,他十分焦急,於是因所夢之事,寫下了這首詩。
“僵臥孤村”有兩層意思。壹是指自己年齡大了,不愛活動,常常直挺挺地躺臥在孤村;壹是指自己兩年前被廢退,不能從事政治活動,只能躺在孤村裏虛度歲月。但是詩人並不悲哀,報過的火熱之情絲毫不減,第而句是對第壹句的進壹步說明。表示自己雖已年近古稀,但還想去為國戍守邊地。這壹句突出地描寫了他的愛國思想、報國熱忱,表達了他的誌向。
第三句以“風吹雨”照應題目的“風雨大作”。這裏既指自然界的風和雨,也暗喻南送朝廷的政治氣候。第四句寫夢境。在夢中,這風雨吹的“大作”之聲變成了騎兵的馬蹄在冰河上疾如驟雨的得得之聲,我們的詩人正率領著精悍的騎兵,在北方中國的土地上為國收復失地哩!詩人日間想到的無法實現的誌向,在夢中實現了。夢的基礎是誌向,誌向的幻現是夢。風雨大作的自然境界,由於誌向的延伸,就化為鐵馬冰河,揭示了詩人壯心不已的精神境界。
《長歌行》鑒賞
青青園中葵, 朝露待日晞。
陽春布德澤, 萬物生光輝。
常恐秋節至,焜黃華葉衰。
百川東到海, 何時復西歸?
少壯不努力, 老大徒傷悲。
題解:
此詩選自漢樂府。樂府是自秦代以來設立的朝廷音樂機構,漢武帝時得到大規模地擴建,從民間搜集了大量的詩歌小說詩歌文學作品,後人通稱之為“漢樂府”。之後,樂府也便成了壹種體裁,內容豐富,題材廣泛。本詩是其中壹首。
註詞釋義:
長歌行:漢樂府曲調名。 晞:曬幹。 陽春:生長茂盛。
布:散布,灑滿。 德澤:恩澤。 焜黃:枯黃。顏色衰老的樣子。
華:同“花”。 衰:為了押韻,這裏可以按古音讀作cuī。 徒:白白地。
古詩今譯:
園中有碧綠的葵菜,晶瑩的朝露在陽光下曬幹。春天把幸福的希望灑滿了大地,所有生物都呈現出壹派繁榮生機。只擔心瑟瑟的秋天來到,樹葉兒枯黃而漂落百草雕零衰亡。千萬條大河奔騰著東流入大海,什麽時候才能重西流?少年時不努力,到老來只能是空空悔恨了。
名句賞析: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本詩借物言理,以園中青青的葵菜作比喻。其實在整個春天的陽光雨露之下,萬物都在爭相努力地生長。因為它們都怕秋天很快地到來,深知秋風的厲害。大自然的生命節奏如此,人生又何嘗不是這樣?壹個人少年時如果不趁著大好時光努力學習奮鬥,讓青春白白地浪費,等到年老之時後悔也來不及了。這首詩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逝,鼓勵青年人要珍惜時光,努力向上,牢記“壹寸光陰壹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的警訓,催人奮進.
野望 (王績)
東臯薄暮望,徒(xi三聲)倚欲何依。
樹樹皆秋色, 山山唯落暉。
牧人驅犢返, 獵馬帶禽歸。
相顧無相識, 長歌懷采薇。
譯文:
在黃昏的時候,我佇立在東臯村頭悵望,仿徨徘徊心中沒有主張。
每壹棵樹都雕謝枯黃,每壹座山峰都塗上落日的余暉。
放牛的兒童騎著小牛回家,獵人騎著駿馬帶回獵物。
我看到這些人又並不相識,心情郁悶於是長聲歌唱《詩經》中“采薇采薇”的詩句。
註釋:
1.東臯:山西省河津縣的東臯村,詩人隱居的地方。
2. 薄暮,日將落之時。
3. 徙倚:指徘徊、仿徨。
4. 薇,羊齒類草本植物,其嫩葉可食。
5.徙倚[音“席乙”]:徘徊仿徨。
6.落暉:落日的余光。
7.犢:小牛。采薇:《詩經.召南.草蟲》有:“徙彼南山,言菜其薇。未見君子,我心傷悲。”又《詩經.小雅.采薇》有:“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歸曰歸,歲亦莫止,靡市靡家,獫狁之故;不遑啟居,獫狁之故”,此處暗用二詩的句意,借以抒發自己的苦悶
作者介紹:
王績:590(壹說585)- 644,字無功,號東臯子,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隋未舉孝悌廉潔科,授秘書省正字,出為六合丞。簡傲嗜酒,屢被勘劾。時天下已亂。遂托病還鄉。其後浪跡中原、吳、越間。唐初,曾待詔門下省、任大樂丞。後棄官歸田,躬耕東阜。其詩多寫田園山水,淳樸自然,無齊梁藻績雕琢之習,對唐詩的健康發展有壹定影響。有《王無功集》五卷。《全唐詩》存詩壹卷。
早寒江上有懷 孟浩然
木落雁南渡, 北風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 遙隔楚雲端。
鄉淚客中盡, 孤帆天際看。
迷津欲有問, 平海夕漫漫。
譯文
草木枯黃雕零,鴻雁南飛,北風呼嘯,江上充滿寒意。
我家在鹿行山,茅廬就在襄水灣;遙望楚地,仿佛在茫茫雲端。
客居生活讓思鄉的眼淚已經流盡,孤帆遠在天邊,此情此景不忍再看。
我想找人問問迷路渡口在哪邊?暮色蒼茫只見海水漫漫。
鑒賞
這詩題又作《早寒江上有懷》,是作者離開長安以後,東遊吳越,滯留江上,因早寒思歸而作的。首聯,起調高致,意境遼闊,寫出了思歸的無限寂寞和悵惘。接著的第二聯以清新明麗的語言,深情地表達了對故鄉的懷念。“我家襄水曲,遙隔楚雲端。”這是何等的親切。千裏迢迢,遠隔雲端,可望而不可及,更增惆悵。所以第三聯用“鄉淚客中盡”承第二聯的思歸,而“孤帆天際看”則承首聯的江上寂寞,而又情景互對,韻致淒切。思鄉之淚,已在客中流盡,傷心慘惻;片影孤帆,飄泊天際,孤獨淒涼。最後兩句,因欲歸不得,悵望雲天,迷津有問,世路崎嶇,“平海夕漫漫”的景色烘托出作者的迷惘茫然的心緒。"詩人用“平海夕漫”這樣的景語,表達了自己的苦悶和仿徨。蘊藉不露,悠然不盡。全詩形象結合抒情,融洽渾成,饒有韻致。這江上思歸,是和仕途失意緊密連在壹起的。而思歸,就常常是抒發仕途失意的壹種表現
崔顥《黃鶴樓》原文與譯文
原文 譯文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黃鶴壹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過去的仙人已經駕著黃鶴飛走了,這裏只留下壹座空蕩蕩的黃鶴樓;黃鶴壹去再也沒有回來,千百年來只看見悠悠的白雲;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陽光照耀下的漢陽樹木清晰可見,鸚鵡洲上有壹片碧綠的芳草覆蓋;天色已晚,眺望遠方,故鄉在哪兒呢?眼前只見壹片霧靄籠罩江面,給人帶來深深的愁緒。
註釋:
晴川:指白日照耀下的漢江。漢陽:今湖北省武漢市漢陽區,位於長江、漢水夾角地帶,與武昌黃鶴樓隔江相望。鸚鵡洲:位於漢陽東南二裏長江中,後漸被江水沖沒。東漢末年,黃祖殺禰衡而埋於洲上,禰衡曾作過《鸚鵡賦》,後人因稱其洲為鸚鵡洲。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
氣蒸雲夢澤,波撼嶽陽城。
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
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譯文
八月洞庭湖水盛漲浩渺無邊,水天含混迷迷接連太空。
雲夢二澤水氣蒸騰白白茫茫,波濤洶湧似乎把嶽陽城撼動。
我想渡水苦於找不到船與槳,聖明時代閑居委實羞愧難容。
閑坐觀看別人辛勤臨河垂釣,只能白白羨慕別人得魚成功。
解釋
涵虛:水汽浩茫。 雲夢澤:古大澤名。 濟:渡過。
嶽陽城:在洞庭湖東面。 端居:閑居。 坐:因為。
徒:徒然。
鑒賞
唐玄宗開元二十壹年,孟浩然再次來到長安,並贈給當時宰相張九齡壹首詩。這是壹首他在遊歷洞庭湖時寫的。詩人借洞庭湖起興,描寫了洞庭湖壯麗的景色,進而抒發自己想得到錄用施展政治抱負,希望有人引見的心情。這首詩寫得得體,有分寸,同時也沒有失了自己的身份,不著痕跡,流露心跡。
《送友人》原文與譯文 李白
原文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此地壹為別,孤蓬萬裏征。
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譯文
青山橫對著北邊外城,水繞行到東邊的城池。此地即刻辭別之後,(您)就像孤獨的飛蓬壹樣踏上了萬裏征程。飄浮的雲影好似您此時的意緒,落日的余緒恰如故人的留戀之情。
揮手之間就從此時此地離開了,連離別的坐騎也發出了(讓人銷魂的)嗚叫聲!
註釋: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橫:橫陳,橫對。郭:外城。白水:清凈之水,潘嶽詩有“白水過庭激”句。繞:環繞。○首聯用對仗句交待送別的地點及自然環境,充滿著詩情畫意。 此地壹為別,孤蓬萬裏征。 壹:副詞,表示動作剛壹發生,隨即會產生某種結果。為別:作別,送別。孤蓬:孤獨的蓬草,比喻孤身遠征的友人;蓬草易隨風飛轉,脫離根本,古人常以轉蓬喻飄泊流浪。萬裏:極言其遠。征:遠行。呼應題目中“送”字。依依不舍,對友人前途的孤寂困苦尤為關切、似有千言萬語。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飄浮的雲朵如遊子的心緒,落日的余輝似故人的戀情。○用壹聯名詞語含蓄表達了此時心境,是典型的形象思維。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自:介詞,常與賓語組成介賓短語,表示與動作有關的時間、處所等的起點。茲:代詞,近指,義為“這”“此”。去:離開,離去。蕭蕭:象聲詞,馬鳴聲;《詩?小雅?車攻》有“蕭蕭馬鳴”。班馬:別馬,指友人的坐騎;《左傳?襄公十八年》“有班馬之聲。”杜預註:“夜遁馬不相見故鳴。班,別也。”○手揮目送,馬亦有情,人何以堪!
秋詞 劉禹錫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壹鶴排雲上, 便引詩情到碧霄。
譯文
自古以來每逢秋天都會感到悲涼寂寥, 我卻認為秋天要勝過春天。
萬裏晴空,壹只鶴淩雲而飛起, 就引發我的詩興到了藍天上了。
詩句賞析
“自古逢秋悲寂寥”,
首句即明確指出自古以來,人們每逢到了秋天就感嘆秋天的寂寞蕭索。“自古”和“逢”,極言悲秋的傳統看法的時代久遠和思路模式的頑固。
“我言秋日勝春朝”。
“我言”,直抒胸臆,態度鮮明。“秋日勝春朝”,用對比手法,熱情贊美秋天,說秋天比那萬物萌生,欣欣向榮的春天更勝過壹籌,這是對自古以來那種悲秋的論調的有力否定。
“晴空壹鶴排雲上”,
“排”,推,這裏是沖的意思。這句選擇了典型事物具體生動地勾勒了壹幅壯美的畫面。妳看,秋高氣爽,萬裏晴空碧藍藍的,壹只雪白的仙鶴穿雲直上,色彩多麽絢麗,動作多麽矯健,充滿了勃勃生機。這幅畫面是對“秋日勝春朝”的生動註腳。
“便引詩情到碧霄”。
這句緊接上句直接抒寫自己的感受,看到這壹壯美的情境作者心中那激蕩澎湃的詩情勃發出來,也像白鶴淩空壹樣,直沖雲霄了。字裏行間作者那樂觀的情懷,昂揚的鬥誌呼之欲出。如果說,上句側重寫秋的“形美”,那麽這句則突出秋的“神韻”,使“秋日勝春朝”的觀點表現得更鮮明,更有力度。
《魯山山行》原文與譯文 梅堯臣
原文
適與野情愜,千山高復低。 好峰隨處改,幽徑獨行迷。
霜落熊升樹,林空鹿飲溪。 人家在何許?雲外壹聲雞。
譯文
恰恰和我愛好山野風光的情趣相合,山路崎嶇時高時低。
壹路攀登山峰,不斷變換美好的姿態,幽深的小路,令孤獨的我曾經迷路。
傍晚,霜落下的時候,熊以爬到樹上,樹林清靜下來,鹿悠閑地在溪邊飲水。
人家都在哪裏?雲外傳來壹聲雞叫,仿佛在回答。
註釋:
①魯山:在今河南魯山縣。 ②適:恰好。野情:喜愛山野之情。愜:心意滿足。
③隨處改:是說山峰隨觀看的角度而變化。 ④幽徑:小路。
⑤熊升樹:熊爬上樹。 ⑥何許:何處,哪裏。
遊蘄水清泉寺,寺臨蘭溪,溪水西流1。
浣溪沙 蘇軾
原文
遊蘄水清泉寺,寺臨蘭溪,溪水西流1。
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凈無泥2。蕭蕭暮雨子規啼3。
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4!休將白發唱黃雞5。
譯文
山腳下蘭草嫩芽入小溪, 松林間小路清沙凈無泥,傍晚細雨中杜鵑陣陣啼。 誰說人老不可再年少? 門前流水還能執著奔向西!不必煩惱嘆白發,多愁唱黃雞
註釋:
1.蘄水,縣名,今湖北浠水鎮。時與醫人龐安時(字安常)同遊,見《東坡題跋》卷三《書清泉寺詞》。
2.白居易《三月三日祓禊洛濱》:"沙路潤無泥"。
3.蕭蕭暮雨,白居易《寄殷協律詩》自註:"江南吳二娘曲詞雲,'蕭蕭暮雨郎不歸'。"子規,杜鵑鳥,相傳為古代蜀帝杜宇之魂所化,亦稱"杜宇",鳴聲淒厲,詩詞中常借以抒寫羈旅之思。
4.此句當為寫實。但"門前"雲雲,亦有出處。《舊唐書》卷壹九壹方伎《壹行傳》,謂天臺山國濟寺有壹老僧會布算,他說:"門前水當卻西流,弟子亦至。"壹行進去請業,"而門前水果卻西流"。
5.白居易《醉歌》:"誰道使君不解歌,聽唱黃雞與白日。黃雞催曉醜時鳴,白日催年酉前沒。腰間紅綬系未穩,鏡裏朱顏看已失"。這裏反用其意,謂不要自傷白發,悲嘆衰老。
十壹月四日風雨大作 陸 遊
原文
僵臥孤村不自哀, 尚思為國戌輪臺。
夜闌臥聽風吹雨, 鐵馬冰河入夢來。
譯文
我挺直地躺在孤寂荒涼的鄉村裏,自己並不感到悲哀, 還想著替國家守衛邊疆。
夜深了,我躺在床上聽到那風雨的聲音,
就迷迷糊糊地夢見自己騎著披甲的戰馬跨過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場。
僵臥 ① 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 ② 。
夜闌 ③ 臥聽風吹雨,鐵馬 ④ 冰河入夢來。
[ 註釋 ]
① 僵(jiāng)臥:挺直躺著。 ② 戍(shù)輪臺:守衛邊疆(jiāng)。輪臺,漢代西域地名,現在新疆輪臺縣。這裏泛指北方的邊防據點。 ③ 夜闌(lán):夜深。 ④ 鐵馬:披著鐵甲的戰馬。
[ 賞析 ]
這是年近七旬的陸遊在壹個風雨交加的寒夜,支撐著衰老的身體,躺在冰涼的被子裏,寫下的壹首熱血沸騰的愛國主義詩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