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月落霜滿詩:
月亮落下了烏鴉,冷冷地啼叫著,睡在楓樹上,睡在江邊的漁巷裏。
蘇州城外城內孤獨的寒山寺,半夜響起的鐘聲傳到客船上。
(2)月落霜滿天:
楓橋附近的夜間停泊處。
《楓橋夜泊》的註釋翻譯。
1,備註
(1)喬峰:在江蘇省蘇州市虎丘區喬峰街長門外。有人說“豐江古為截流”,《古為封橋》(宋、周遵道《金錢豹列傳》);有人說“此橋誤為封橋,王玄後方改楓橋”(續《吳縣誌》);有人說“此為截流、封橋,改楓橋”。夜間停泊:在夜間停靠船只。
⑵五梯:據說烏鴉啼叫,就叫五梯鎮。霜滿天:霜不能滿天,“霜”字應理解為嚴寒;漫天霜是極寒空氣的形象語言。
⑶江楓:壹般解釋為“河畔楓”,江指的是吳淞江,發源於太湖,流經上海,流入長江,俗稱蘇州河。也有人認為它指的是“江村橋”和“喬峰橋”。“喬峰”位於吳縣南門外的西郊(六合門)。它的真名是“喬峰”,但由於張繼的這首詩,它被改為“喬峰”。柯成功等人指出,“唐朝以前,喬峰叫喬峰,與吳雨風諧音,所以把喬峰誤認為喬峰,因為河邊有霜紅葉。根據張世指示的物候和月相分析,張世認為,農歷十月深秋,江南水邊種烏桕等樹,霜葉紅,古詩詞中常混為‘楓’。所以江楓指的是沿河的紅葉樹,不壹定是楓樹。”漁火:壹般來說,“漁火”就是漁船上的燈;也有人說“漁火”其實是壹起釣魚的夥伴。全唐詩中的“漁火”就是“漁父”。擔心睡覺:擔心睡覺的意思,這句話擬人化的詞江楓和漁火。是後世不懂詩的人懷疑江楓怎麽會漁火眠愁,所以附上壹句話,說眠愁是寒山寺對面的山的名字。
⑷姑蘇:蘇州別稱,因城西南姑蘇山而得名。寒山寺:在喬峰附近,建於南朝梁朝。相傳因唐代高僧寒山曾在此居住而得名。在今天的蘇州市西峰橋鎮。本名“苗栗坪寶塔”,又名喬峰寺;另壹種說法,“寒山”指的是冷山,不是寺廟的名字。該寺幾經重修,現寺為太平天國後新修。寺鐘二戰時被日軍運走,下落不明。
5.午夜鐘聲:今天的佛教寺廟在半夜(春節)鳴鐘,但當時有半夜鳴鐘的習慣,也叫“無常鐘”或“分鐘”。宋代文學家歐陽修曾質疑:“詩人如此貪求好句,道理說不通。這是寫文章的毛病,比如張繼的詩《客船的午夜鐘聲》。句子雖好,午夜敲鐘合理嗎?”但經過很多人的實地走訪,我才知道蘇州及周邊地區的佛寺都有敲午夜的習俗。?
2.白話翻譯
月亮落山了,烏鴉啼叫滿天都是冷,它們悲傷地睡在河邊的楓樹和漁火上。
姑蘇城外寂寥靜謐的寒山古寺裏,午夜的敲鐘聲傳到了客船上。
三、創作背景
據《唐代賢才傳》卷三記載,張繼是“天寶十二年(753年)被禮部侍郎楊軍提拔”的,也就是說,他考上了秀才。天寶十四年(755)壹月,安史之亂爆發,天寶十五年(756)六月,玄宗急降蜀國。由於當時江南政局相對穩定,許多文士逃往江浙以避亂,其中就包括張繼。壹個秋夜,詩人停泊在蘇州城外的楓橋。江南水鄉秋夜的美景吸引了這位有著旅行心事的旅人,使他以雋永的情懷領略了壹種詩意的美,並以清晰的意境寫出了這首詩。
唐代高忠武主編的《中興之間的戚跡》第二卷收錄了張繼的這首詩,名為《夜眠鳳江》。宋立運等人將《文苑華英》編成這首詩,名為《楓橋夜泊》。
第四,整體升值
這首七絕詩用“愁”字統壹。前兩句充滿意象:落月、烏鴉、霜滿天、江楓、漁火、不眠人,營造了壹種寓意豐富、押韻的審美情境。最後兩句,城的意象,廟的意象,船的意象,鐘的意象,是壹種空靈而深遠的意境。河邊秋夜點漁火,客臥靜夜聞鐘聲。所有景物的選取都是獨壹無二的:壹靜壹動,壹明壹暗,景物的搭配和人物的意境達到了高度的默契和交融,* * *形成了這種成為後世典範的藝術境界。
詩的第壹句描寫了午夜時分三個密切相關的場景:月落、烏鴉和漫天寒霜。上弦月升得早,半夜沈了下去,整個天空只剩下壹片灰色的光影。樹上棲息大概是因為月落前後的明暗變化,被驚醒後發出幾聲啼叫。深夜月落,霜黑。在黑暗安靜的環境中,人對夜晚寒冷的感覺變得特別敏銳。“霜滿天”的描寫並不符合自然景觀的現實(霜在地上而不在天上),但卻完全符合詩人的感受:深夜侵襲筋骨的寒意,以及詩人夜晚從四面八方泊來的小船,使他感到身外無邊的夜空彌漫著漫天的霜。整句話,月亮落山寫的,烏鴉聽見寫的,霜滿天寫的,清晰地反映了壹個接續的時間過程和感受過程。而這壹切都和諧地統壹在水鄉秋夜的冷清氣氛和旅人的落寞寂寞感中。從這裏可以看出詩人縝密的思維。
這首詩的第二句繼續描述了“楓橋夜泊”的特色場景和旅行者的感受。夜色朦朧中,河邊的樹木只能看到壹個模糊的輪廓。也許它們之所以被稱為“江峰”,是喬峰這個名字引起的壹種猜測,或者說選擇“江峰”這個意象是為了給讀者壹種秋意盎然的暗示。“湛江河上有楓,傷春思”“青楓上無愁”。前人的這些詩句,可以說明“江楓”二字及其聯想所沈澱的情感內容。透過薄霧彌漫的河面,可以看到幾處“漁火”星羅棋布,因周圍朦朧薄霧的背景而格外醒目迷人。《江風》和《漁火》,壹個靜壹個動,壹個暗壹個明,壹個在江上,景色的組合頗有用心。當我寫這篇文章時,我指出了停泊在喬峰橋的旅客。“愁中眠”指的是壹個旅行者躺在船上,帶著悲傷。“對面”中的“對”字含有“伴侶”的意思,但沒有“伴侶”二字那麽暴露。這裏的確有孤獨的旅人,在霜夜垂釣時,被揮之不去的輕憂所縈繞,但同時又暗含著對旅途美景的清新感受。
詩的前面景物很密,十四個字寫了六個場景,後面的畫面卻特別稀疏。兩首詩只寫了壹件事:睡在山寺的夜鐘裏。這是因為寒山寺的午夜鐘聲是詩人在楓橋夜泊中得到的最生動、最深刻、最富有詩意的印象。《月落》、《霜夜》、《江邊釣魚》、《孤舟》等場景。,從各方面都表現出了楓橋附近夜泊的特點,但不足以傳達它的魅力。黑夜中,人的聽覺在對外界事物的感覺中上升到第壹位。而寂靜的夜鐘給人的印象特別強烈。這樣,“子夜鐘聲”既襯托了夜的靜謐,又透露了夜的深邃和清澈,詩人躺著聽鐘聲時的難言之情,無以言表。
看來這裏不能忽略“姑蘇城外寒山寺”。寒山寺位於喬峰西部,始建於梁朝。初唐詩人兼僧人寒山曾在此居住,故名。喬峰的詩意之美,與這座古老的寺廟壹起,帶上了歷史文化的色彩,讓它更加豐富動人。所以寒山寺的“子夜鐘聲”仿佛回蕩著歷史的回聲,滲透著宗教情懷,給人壹種古樸莊重的感覺。似乎詩人用壹首詩指出了鐘聲的來源。隨著寒山寺午夜鐘聲的敲響,“楓橋夜泊”的神韻得以完美表達,這首詩不再停留在喬峰秋夜的純風景繪畫層面,而是創造了典型的情景交融的意境。子夜的風習雖然早在石楠就有記載,但把它寫進詩歌,成為詩歌意境的眼睛,卻是張繼的創造。與此同時或在張繼之後,盡管許多詩人描寫了子夜,但他們從未達到張繼、更不用說創造的完整意境的水平。
5.張繼(約715——約779),唐代詩人,南陽(今河南)人。天寶十二年(753年)進士,任軍政幕僚,後任鹽鐵判官,亦屬幕僚之職。唐代宗在大歷時期曾在嬌嬌的祠堂裏當過醫生(此外,史書上還有“袁外郎”的記載)。《唐人才子傳》中說他“博學多識,能說會道,治國有方”,提到他是壹個重視氣節,有誌氣有理想的人,不僅有詩銜,而且人品也受人尊敬。他的詩酣暢淋漓,精辟深刻,對後世影響很大。流傳下來的歌曲不到五十首。有壹本張祖部的詩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