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蘇東坡贊美粽子的詩句

蘇東坡贊美粽子的詩句

1. 蘇東坡關於粽子的詩句

2. 關於贊美粽子的詩句

蘇東坡關於粽子的詩句 1.關於粽子的詩句

:端午臨中夏,時清人復長。——唐李隆基《端午武成殿宴群官》

2:官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細葛含風軟,香羅疊雪輕。——唐杜甫《端午日賜衣》

3:靈均死波後,是節常浴蘭。彩縷碧筠粽,香粳白玉團。逝者良自苦,今人反為歡。——唐元稹《表夏十首》之十

4:五日長蛟虛問祭,九關雕虎枉招魂。——宋宋祁《屈原祠》

5: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正月十五夜》

6:沈湘人去已遠,勸君休對酒,感時懷古。慢囀鶯喉,輕敲象板,勝讀《離騷》章句。——宋楊無咎《齊天樂端午》

7: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生查子·元夕》

8:見說馬家滴粉好,試燈風裏賣元宵。——《上元竹枝詞》

9:好酒沈醉酬佳節,十分酒,壹分歌。——宋蘇軾《少年遊端午贈黃守徐君猷》

10:朱顏老去,清風好在,未減佳辰歡聚。趣臘酒深斟,菖蒲細糝,圍坐從兒女。還同子美,江村長夏,閑對燕飛鷗舞。——宋晁補之《永遇樂端午》

11:不效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升平。鬢絲日日添白頭,榴錦年年照眼明。——唐殷堯潘《端午日》

12:入袂輕風不破塵,玉簪犀壁醉佳辰。——宋蘇軾《浣溪沙端午》

13:醉看葵柳懷舊事,饞思櫻筍夢吾廬。向時癡絕今愁絕,自讀《離騷》些老夫。——宋高箸《重午懷舊》

14:欲向海天尋月去,五更飛夢渡鯤洋。——《元夕無月》

15:玉漏銀壺且莫催,鐵關金鎖徹明開。——《上元夜》

16:三百內人連袖舞,壹時天上著詞聲描寫粽子的詩句 35句描寫粽子的詩句 35句。——《正月十五夜》

17:袨服華妝著處逢,六街燈火鬧兒童。——《京都元夕》

18:競渡深悲千載冤,忠魂壹去詎能還。國亡身殞今何在,只留《離騷》在世間。——宋張耒《和端午》

19:莫唱江南古調,怨抑難招,楚江沈魄。——宋吳文英《澡蘭香淮安重午》

20:浣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將浮彩舟。靈均何年歌已矣,哀謠振楫從此起。揚枹擊節雷闐闐,亂流齊進聲轟然。蛟龍得雨鬐鬣動,螮蝀飲河形影聯。刺史臨流搴翠幃,揭竿命爵分雌雄。先鳴余勇爭鼓舞,未至銜枚顏色沮。——唐劉禹錫《競渡曲》

21:粽團桃柳,盈門***飲,把菖蒲、旋刻個人人。——宋秦觀失調名《端午》詞斷句

23:縟彩遙分地,繁光遠綴天。——《十五夜觀燈》

24: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唐文秀《端午》

25:四時花競巧,九子粽爭新。——唐李隆基《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26: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青玉案·元夕》

27:年年端午風兼雨,似為屈原陳昔冤。我欲於誰論許事,舍南舍北鵓鳩喧。——宋趙蕃,《端午三首》其二

28:淡妝濃抹,西湖人面兩奇絕。菖蒲角黍家家節。水戲魚龍,十裏畫簾揭。淩波無限生塵襪,冰肌瑩徹香羅雪。遊船且莫催歸楫,遮莫黃昏,天外有新月。——宋趙長卿《醉落魄重午》

29:中山孺子倚新妝,鄭女燕姬獨擅場。——《汴京元夕》

30:小團冰浸砂糖裹,有透明角黍松兒和。——宋張耒失調名《端午》詞斷句

31:彩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雲鬣。佳人相見壹千年。——宋蘇軾《浣溪沙端午》下闋

32:楚人悲屈原,千載意未歇描寫粽子的詩句 35句好詞好句。精魂飄何在,父老空哽咽。至今倉江上,投飯救饑渴。遺風成競渡,哀叫楚山裂。——宋蘇軾《屈原塔》

33:艤彩舫,看龍舟兩兩,波心齊發。奇絕。難畫處,激起浪花,飛著湖間雪。畫鼓喧雷,紅旗閃電,奪罷錦標方徹

派悅

——宋黃裳《喜遷鶯端午泛湖》

34:五色新絲纏角粽,金盤送,生綃畫扇盤雙鳳。正是浴蘭時節動,菖蒲酒美清尊***。——宋歐陽修《魚家傲》

35:紅藕絲,白藕絲,艾虎衫裁金縷衣。釵頭雙荔枝。鬢符兒,背符兒,“鬼”在心頭符怎知?相思十二時。——宋李石《長相思重午》

2.古代關於端午粽子的詩句有哪些

1.

輕汗微微透碧紈,明朝端午浴芳蘭。

蘇軾(宋代)-《浣溪沙·端午》

2.

彩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雲鬟。佳人相見壹千年。

蘇軾(宋代)-《浣溪沙·端午》

3.

屈子冤魂終古在,楚鄉遺俗至今留。

邊貢(明代)-《午日觀競渡》

4.

國亡身殞今何有,只留離騷在世間。

張耒(宋代)-《和端午》

5.

年年端午風兼雨,似為屈原陳昔冤。

趙蕃(宋代)-《端午三首》

3.形容粽子的詩句

1、《六幺令·天中節》

宋代 蘇軾

粽葉香飄十裏,對酒攜樽俎。

譯文:粽子的葉子香氣撲鼻,香飄十裏,端起酒杯壹起對杯喝酒。

2、《乙卯重五詩》

宋 陸遊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

舊俗方儲藥,羸軀亦點丹。

日斜吾事畢,壹笑向杯盤。

譯文:

端午節到了,火紅的石榴花開滿山村。

詩人吃了兩只角的粽子,高冠上插著艾蒿。

又忙著儲藥、配藥方,為的是這壹年能平安無病。

忙完了這些,已是太陽西斜時分,家人早把酒菜備好,他便高興地喝起酒來。

擴展資料:

《乙卯重五詩》寫作背景

1195年,宋寧宗慶元元年,作者71歲,在家鄉紹興隱居。“重五”,即端午節。

《乙卯重五詩》這首五律具體描寫了南宋在端午節這天的生活習慣。作者吃了兩角的粽子,高冠上插著艾枝。依舊俗,又忙著儲藥、配藥方,為的是這壹年能平安無病。到了晚上,他身心愉快地喝起酒來。從中可以反映出,江南端午風俗,既有紀念屈原的意思,又有衛生保健的內容。

4.有關贊美粽子的詩詞

1、《端午》宋代詩人秦觀失

原文:粽團桃柳,盈門***飲,把菖蒲、旋刻個人人。

譯文:粽子、桃樹、柳樹,開門壹起喝酒,把菖蒲分發給每壹個人。

2、《浣溪沙·端午》北宋文學家蘇軾

原文:

輕汗微微透碧紈,明朝端午浴芳蘭。流香漲膩滿晴川。

彩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雲鬟。佳人相見壹千年。

譯文:微微小汗濕透了碧色的細絹,明日端午節用芳蘭草沐浴。流香酒般的浴水、油膩布滿大晴的江面。五彩花線輕輕地纏在紅玉色手臂上,小小的符篆(或赤靈符)斜掛在耳下的黑色發髻上。與朝雲同過端午節,天長地久,白頭偕老。

3、《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唐代 李隆基

原文:

穴枕通靈氣,長絲續命人。

四時花競巧,九子粽爭新。

譯文:穴枕好像通了靈氣壹樣,長長的絲絮像是能把人的命延續。四季花都開放,粽子的種類花樣多,味道獨特美味。

4、《重午王文輔送米食張雲卿送新酒來因成絕句》南北朝:鄒浩

原文:

水團粽子恰登門,白酒持來更滿樽。

節物人情總堪醉,況歸田裏已承恩。

譯文:登門拜訪恰好吃上了粽子,將白酒倒滿杯中。因為端午節的緣故總是喝醉,承蒙恩賜現在返回家中。

5、《偈壹百二十首 其四十壹》宋代:釋懷深

原文:

今日端午謝街坊,時節因緣要舉揚。

莫問腕頭纏百索,且將粽子吃沙糖。

譯文:今天是端午節的緣故所以去拜訪街坊鄰居,不要問我手腕上的百條絲線,只需要把粽子沾著砂糖吃。

5.端午節詩句 蘇軾

原文:

輕汗微微透碧紈,明朝端午浴芳蘭。流香漲膩滿晴川。

彩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雲鬟。佳人相見壹千年。

註釋:

⑴浣溪沙:唐教坊曲,後用為詞牌名。分平仄兩體,字數以四十二字居多,還有四十四字和四十六字兩種。

⑵端午:民間節日,在舊歷五月初五。

⑶碧紈(wàn):綠色薄綢。

⑷芳蘭:芳香的蘭花。端午節有浴蘭湯的風俗。

⑸流香漲膩:指女子梳洗時,用剩下的香粉胭脂隨水流入河中。杜牧《阿房宮賦》:“棄脂水也”。

⑹“小符”句:這句指婦女們在發髻上掛著祛邪驅鬼、保佑平安的符錄。雲鬟(huán):女子的發髻。

譯文:

微微小汗濕透了碧色的細絹,明日端午節用芳蘭草沐浴。流香酒般的浴水、油膩布滿大晴的江面。

五彩花線輕輕地纏在紅玉色手臂上,小小的符篆(或赤靈符)斜掛在耳下的黑色發髻上。與朝雲同過端午節,天長地久,白頭偕老。

創作背景:

宋哲宗紹聖二年(1095年)端午,是時,東坡被惠州已是第二個年頭了,在端午節這個團聚的日子裏,想到自己的侍妾朝雲,於是作此詞送給她。

賞析:

上片,預示端午節日,將開展浴蘭活動,氣氛十分濃郁。端午,處於初夏季節。穿著自然華麗,以襯托參與者的身份。於朝雲來說,最好是綠色細絹——“碧紈”,正好與她的雅靜性格相符。天氣稍熱,易出“輕汗”,“微透”著“碧紈”。“透”字用得貼切,將半明半暗的膚體朦朧美襯托出來了。“明朝端午浴芳蘭”,顯得有愉悅的審美性。它不僅體現了朝雲由芳體而及蘭心的純潔高貴的情操美,而且反映了浴蘭令節俗的淳樸純真美。朝雲浴處,余香猶存。沐芳浴蘭,遍及社會。參與者人山人海,氣氛熱烈,正如詞人詞中所寫:“流香漲膩滿晴川”。這正是古老節日文化發揚光大的表現。

下片,寫詞人偕朝雲參與具體的端午節俗活動。詞人著重寫了兩項端午節俗健身活動。其壹,“彩線輕纏紅玉臂”,“以五彩絲系臂”。它辟邪驅鬼,使朝雲“玉臂”“紅”而長命。與用五色花線纏粽子投江以吊屈原之魂有同等意義。其二,“小符斜掛綠雲鬟”,以“赤靈符著心前”。它能通神明,使朝雲“雲鬟”“綠”而身健。與小孩穿老虎腰肚,門上掛蒲劍以辟邪護身有同等意義。詞人著重描寫纏線、掛符活動,且用對偶句式,為的是“佳人相見壹千年”,願靈驗得到應證。真是壹語中的,畫龍點睛。

全詞是篇民俗詩,充滿了濃郁的古老民俗氣息,是研究端午民俗最形象而珍貴的資料。

6.蘇東坡與粽子與海南儋州市的有關內容

瀕臨北部灣的儋州自古為文化名城。被宋室流放至此的大文豪蘇東坡當年為了開闊當地居民的視野,他在積極傳播中原文化的同時,還致力於中原文化與瓊州文化的融合。《萬歷儋州誌》載,蘇東坡在儋州期間,留下了表、歌、賦、記、序、詩、傳、銘等各種寶貴的文化遺產,其中的“粽子餡料”便是生動的壹例。

相傳蘇東坡喜食粽子,留有“時於粽裏得楊梅”、“水團冰浸砂糖裹”等有關粽子的詩句。而儋州粽子源遠流長,古《儋州誌》載:“儋州五月端午節,餉角黍,諸粽相饋,飲昌蒲酒,柳艾懸門”,這與蘇東坡的喜好相得益彰。

蘇東坡不但喜歡吃粽子,對粽子的配料、制作也頗有研究。他教儋州人用淹制100日的鴨蛋黃加以農家豬肉入粽,也教他們用瓊州的特產魷魚和蝦米加以豆類入粽,儋州人效之,經煨煮後果然味道特別,成為聞名四方的儋州美食。至今人們在儋州“東坡書院”瞻仰東坡居士的雕像時,都會自然而然地想起蘇東坡與端午節和儋州粽子的淵源關系,或許還會詠上壹首在儋州流傳甚廣的“我愛儋州粽,香嫩葉味濃;東坡傳作料,四海奪崢嶸。”的詩句(明代州守的《愛儋粽》詩)。

關於贊美粽子的詩句 1.有關贊美粽子的詩詞

1、《端午》宋代詩人秦觀失

原文:粽團桃柳,盈門***飲,把菖蒲、旋刻個人人。

譯文:粽子、桃樹、柳樹,開門壹起喝酒,把菖蒲分發給每壹個人。

2、《浣溪沙·端午》北宋文學家蘇軾

原文:

輕汗微微透碧紈,明朝端午浴芳蘭。流香漲膩滿晴川。

彩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雲鬟。佳人相見壹千年。

譯文:微微小汗濕透了碧色的細絹,明日端午節用芳蘭草沐浴。流香酒般的浴水、油膩布滿大晴的江面。五彩花線輕輕地纏在紅玉色手臂上,小小的符篆(或赤靈符)斜掛在耳下的黑色發髻上。與朝雲同過端午節,天長地久,白頭偕老。

3、《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唐代 李隆基

原文:

穴枕通靈氣,長絲續命人。

四時花競巧,九子粽爭新。

譯文:穴枕好像通了靈氣壹樣,長長的絲絮像是能把人的命延續。四季花都開放,粽子的種類花樣多,味道獨特美味。

4、《重午王文輔送米食張雲卿送新酒來因成絕句》南北朝:鄒浩

原文:

水團粽子恰登門,白酒持來更滿樽。

節物人情總堪醉,況歸田裏已承恩。

譯文:登門拜訪恰好吃上了粽子,將白酒倒滿杯中。因為端午節的緣故總是喝醉,承蒙恩賜現在返回家中。

5、《偈壹百二十首 其四十壹》宋代:釋懷深

原文:

今日端午謝街坊,時節因緣要舉揚。

莫問腕頭纏百索,且將粽子吃沙糖。

譯文:今天是端午節的緣故所以去拜訪街坊鄰居,不要問我手腕上的百條絲線,只需要把粽子沾著砂糖吃。

2.形容粽子的詩句

1、《六幺令·天中節》

宋代 蘇軾

粽葉香飄十裏,對酒攜樽俎。

譯文:粽子的葉子香氣撲鼻,香飄十裏,端起酒杯壹起對杯喝酒。

2、《乙卯重五詩》

宋 陸遊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

舊俗方儲藥,羸軀亦點丹。

日斜吾事畢,壹笑向杯盤。

譯文:

端午節到了,火紅的石榴花開滿山村。

詩人吃了兩只角的粽子,高冠上插著艾蒿。

又忙著儲藥、配藥方,為的是這壹年能平安無病。

忙完了這些,已是太陽西斜時分,家人早把酒菜備好,他便高興地喝起酒來。

擴展資料:

《乙卯重五詩》寫作背景

1195年,宋寧宗慶元元年,作者71歲,在家鄉紹興隱居。“重五”,即端午節。

《乙卯重五詩》這首五律具體描寫了南宋在端午節這天的生活習慣。作者吃了兩角的粽子,高冠上插著艾枝。依舊俗,又忙著儲藥、配藥方,為的是這壹年能平安無病。到了晚上,他身心愉快地喝起酒來。從中可以反映出,江南端午風俗,既有紀念屈原的意思,又有衛生保健的內容。

3.贊美粽子好吃的詩句

壹、彩縷碧筠粽,香粳白玉團。

1、翻譯:彩色的縷碧包裹著粽子,白色玉團包裹糯米香味。

2、出處:元稹《表夏十首》。

二、粽香筒竹嫩,炙脆子鵝鮮。

1、翻譯:粽子香味清新脫俗,粽葉也很嫩,膾炙人口的鮮鴨也很酥脆呀。

2、出處:白居易《和夢得夏至憶蘇州呈盧賓客》。

三、端午臨中夏,時清人復長。

1、翻譯:端午節臨近中夏,時間清閑,會讓人覺得想念粽子的味道。

2、出處:唐李隆基《端午武成殿宴群官》。

四、玉粒量米水次淘,裹將箬葉苧絲韜。炊餘脹滿崚嶒角,剝出凝成細纖膏。

1、翻譯:糯米放在水裏泡,到時就把米中掏,將米、糯米放入粽葉裏用苧絲包裹著,放入

2、出處:清代詩人謝墉《粽子》。

五、四時花競巧,九子粽爭新。

1、翻譯:四季都有花爭相鬥艷,但是在端午節卻有九種樣式爭新奇。

2、出處:唐李隆基《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4.形容粽子的句子有哪些

1. 粽子的味道美極了。箬葉散發著清香,咬壹口粽子,甜而不膩。它既是消暑開胃的美食,又是營養豐富的佳品。所以,大人小孩兒都喜歡吃。

2. 粽子不僅是舌尖上的美味,更是壹個民族難以割舍的溫馨。

3. 吃粽子,是在咀嚼遙遠,鮮活記憶,汨羅江用清澈的水流,融合了孤獨而偉大的靈魂。

4. 粽子裏聚滿了,滾滾而來的天地人的合音。繼承屈原的無畏勇氣,發揚屈原眾人皆醉他獨醒、剛正不阿的精神。

5. 粽子總會如期飄蕩在五月端午節那壹天。無論風雨,不管管磨難,祖祖輩輩懷念祭奠,吃不完的粽子,道不完的情。

6. 看著滿街飄香的粽葉,我突然覺出了原來端午又臨了。我想起那些屈原息息相關的民間傳說。有關於粽子,關於龍舟,關於艾葉,就說吃粽子吧,端午包粽子,壹是為了解饞,二是為了壹種紀念。

7. 最美五月天,我常常是這樣想的,或許是因為草長鶯飛,或許是因為艾葉飄蕩著清香,也或許是粽子的香氣和美味,或許更是因為詩人的氣節流傳千古的浩然正氣。

8. 粽子是端午節不可缺少的,壹家人團聚在壹起,粽子噴香,甜蜜幸福。

9. 粽子的清香緩緩的從鍋中溢了出來,我貪婪的嗅著壹絲絲、壹縷縷粽香,口水都要流出來了。

10. 輕輕剝開青綠色的粽葉,壹股粽香撲鼻而來,露出乳白色的糯米。沾點白糖,輕咬壹口。嗯,粽子的味道好極了。

11. 粽子用翠綠的箬葉包裹著雪白的糯米和鮮紅的棗子。煮熟以後,剝開墨綠色的箬葉,只見潔白的米團裏仿佛嵌著幾顆鮮紅油亮的瑪瑙,很是好看。

5.贊美端午的詩句古詩

贊美端午的古詩有很多,下面我舉些例子:屈原塔(宋代)蘇軾 楚人悲屈原,千載意未歇。

精魂飄何處,父老空哽咽。至今滄江上,投飯救饑渴。

遺風成競渡,哀叫楚山裂。屈原古壯士,就死意甚烈。

世俗安得知,眷眷不忍決。南賓舊屬楚,山上有遺塔。

應是奉佛人,恐子就淪滅。此事雖無憑,此意固已切。

古人誰不死,何必較考折。名聲實無窮,富貴亦暫熱。

大夫知此理,所以持死節。譯文:楚地的人都為屈原感到悲哀,這種情感千百年來壹直沒有停止。

他的精神魂魄飄到了什麽地方?只留父老在哽咽哭泣。直到今天,在倉綠色的江流上,人們還投下飯食拯救饑餓的魚龜蝦蟹不讓它們吃屈原的屍體。

遺留下來的風俗成了比賽劃龍舟,人們哀叫的聲音甚至要把楚地的山震裂。屈原是古時的豪邁之人,當時慷慨赴死的意圖非常強烈。

世上的俗人怎麽能知道他這種想法呢,都以為屈原戀戀不舍,不願意與這個世間告別。南賓縣之前屬於楚地,山上有留下來的古塔。

這塔應該是侍奉佛祖的僧人擔心屈原的精魂就要消散,所以修建的。這件事雖然沒有憑據,但這份心意已經很真切了。

古往今來的人有誰是不死的?沒有必要去比較是到底是長壽好還是死亡好。人的名聲實在是不會消忘的,而身份財富只是短暫的榮盛。

屈原正是知道這個道理,所以即使是死也要保持自己的氣節與節操。南歌子·遊賞(宋代)蘇軾 山與歌眉斂,波同醉眼流。

遊人都上十三樓。不羨竹西歌吹、古揚州。

菇黍連昌歜,瓊彜倒玉舟。誰家水調唱歌頭。

聲繞碧山飛去、晚雲留。譯文:山色與歌女黛眉濃聚壹樣綠,碧波就像人的朦朧醉眼壹樣流。

人們都愛登上十三樓,不再羨慕竹西歌吹的古揚州。菇米軟糕菖蒲菜,玉壺向玉杯傾倒著美酒。

不知誰家唱起水調歌頭,歌聲繞著青山飛去晚雲又將它挽留。端午遍遊諸寺得禪字(宋代)蘇軾 肩輿任所適,遇勝輒留連。

焚香引幽步,酌茗開靜筵。微雨止還作,小窗幽更妍。

盆山不見日,草木自蒼然。忽登最高塔,眼界窮大千。

卞峰照城郭,震澤浮雲天。深沈既可喜,曠蕩亦所便。

幽尋未雲畢,墟落生晚煙。歸來記所歷,耿耿清不眠。

道人亦未寢,孤燈同夜禪。譯文:乘坐小轎任性而往,遇到勝景便遊覽壹番。

在寺院裏焚香探幽,品嘗香茗與素齋。蒙蒙細雨時作時停,清幽小窗更顯妍麗。

這裏四面環山,如坐盆中,難見太陽,草木自生自長,蒼然壹片。登上寺內最高的塔,放眼觀看大千世界。

卞山的影子映照在城郭上,太湖煙波浩渺,浮天無岸。像卞山這樣深厚沈靜當然喜歡,也喜歡太湖吞吐雲天,無所不容的曠蕩氣度。

遊興還沒有結束,但村落中已經出現裊裊炊煙。歸來後記下今天的遊歷,心中掛懷無法入眠。

道潛也沒有睡意,孤燈古佛,同參夜禪。浣溪沙·端午(宋代)蘇軾 輕汗微微透碧紈,明朝端午浴芳蘭。

流香漲膩滿晴川。彩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雲鬟。

佳人相見壹千年。譯文:微微小汗濕透了碧色的細絹,明日端午節用芳蘭草沐浴。

流香酒般的浴水、油膩布滿大晴的江面。五彩花線輕輕地纏在紅玉色手臂上,小小的符篆(或赤靈符)斜掛在耳下的黑色發髻上。

與朝雲同過端午節,天長地久,白頭偕老。端午即事(宋代)文天祥 五月五日午,贈我壹枝艾。

故人不可見,新知萬裏外。丹心照夙昔,鬢發日已改。

我欲從靈均,三湘隔遼海。譯文:五月五日是端午節,妳贈與我壹枝艾草。

死者卻看不見,新結交的知己卻在萬裏之外。往日能夠為國盡忠的人,現在已經白發蒼蒼。

我想要從屈原那裏得到希望,三湘相隔的比較遠。漁家傲·五月榴花妖艷烘(宋代)歐陽修 五月榴花妖艷烘,綠楊帶雨垂垂重。

五色新絲纏角粽,金盤送,生綃畫扇盤雙鳳。正是浴蘭時節動,菖蒲酒美清尊***。

葉裏黃鸝時壹弄,猶瞢忪,等閑驚破紗窗夢。譯文:五月是石榴花開得季節,楊柳被細雨潤濕,枝葉低低沈沈地垂著。

人們用五彩的絲線包紮多角形的粽子,煮熟了盛進鍍金的盤子裏,送給閨中女子。這壹天正是端午,人們沐浴更衣,想祛除身上的汙垢和穢氣,舉杯飲下雄黃酒以驅邪避害。

不時的,窗外樹叢中黃鸝鳥兒鳴唱聲,打破閨中的寧靜,打破了那紗窗後手持雙鳳絹扇的睡眼惺忪的女子的美夢。端午日賜衣(唐代)杜甫 宮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

細葛含風軟,香羅疊雪輕。自天題處濕,當暑著來清。

意內稱長短,終身荷聖情。譯文:端午佳節,皇上賜予名貴的宮衣,恩寵有加。

香羅衣是細葛紡成,柔軟得風壹吹就飄起,潔白的顏色宛如新雪。來自皇天,雨露滋潤,正當酷暑,穿上它清涼無比。

宮衣的長短均合心意,終身壹世承載皇上的盛情。上面我節選了壹部分,看妳需要哪種情景描寫,蘇軾描寫的關於端午的詩句比較多。

6.贊美“粽子好吃”的詩句有哪些

1、《競渡歌》

年代: 唐 作者: 張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楊花繞江啼曉鶯。使君未出郡齋外,

江上早聞齊和聲。使君出時皆有準,馬前已被紅旗引。

兩岸羅衣破暈香,銀釵照日如霜刃。鼓聲三下紅旗開,

兩龍躍出浮水來。棹影斡波飛萬劍,鼓聲劈浪鳴千雷。

鼓聲漸急標將近,兩龍望標目如瞬。坡上人呼霹靂驚,

竿頭彩掛虹蜺暈。前船搶水已得標,後船失勢空揮橈。

瘡眉血首爭不定,輸岸壹朋心似燒。只將輸贏分罰賞,

兩岸十舟五來往。須臾戲罷各東西,競脫文身請書上。

吾今細觀競渡兒,何殊當路權相持。不思得岸各休去,

會到摧車折楫時。

2、《端午日賜衣》

年代: 唐 作者: 杜甫

宮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

細葛含風軟,香羅疊雪輕。

自天題處濕,當暑著來清。

意內稱長短,終身荷聖情。

3、《減字木蘭花 競渡》

年代: 宋 作者: 黃裳

紅旗高舉,飛出深深楊柳渚。

鼓擊春雷,直破煙波遠遠回。

歡聲震地,驚退萬人爭戰氣。

金碧樓西,銜得錦標第壹歸。

4、《端午日》

年代: 唐 作者: 殷堯藩

少年佳節倍多情,老去誰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趨習俗,

但祈蒲酒話升平。鬢絲日日添頭白,榴錦年年照眼明。

千載賢愚同瞬息,幾人湮沒幾垂名。

5、《端午》

年代: 唐 作者: 文秀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7.贊美粽子的句子

1、山西省解州端午,男女戴艾葉,稱為“去疾”,幼童則系百索於脖子上,據說這是“為屈原縛蛟龍”。隰州端午,各村祭龍王,並在田間掛紙。懷仁縣端午又名“朱門”。定襄縣端午,學生需致贈節禮給教師。潞安府以麥面蒸團,稱為“白團”,與粽子壹起拿來互相饋贈。

2、吃粽子壹直是我的鐘愛,也許清香的荷葉味兒更具有端午節的氣息。

3、媽媽會很早就從河邊的蘆葦蕩采來蘆葦葉,煮在鍋裏,然後將珍藏好久的糯米用涼水泡在面盆裏。我們圍坐在媽媽的身邊,看著媽媽的壹舉壹動。只見媽媽嫻熟地把三四張蘆葦葉放平,用剪刀裁平蘆葉的壹邊,在左手的掌心,折成圓錐狀,然後用右手在面盆裏足足抓壹把米,投進去,如果再講究壹些,會在米裏放進壹枚紅棗或者花生、赤豆之類。葉子在媽媽的手裏折來折去,就出現了壹個三角錐的形狀,然後用線壹紮,壹個漂亮的粽子就做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