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落花有意隨流水,流水無心戀落花
出自於元代的高明《琵琶記》第三十壹出 幾言諫父——“這妮子無禮,卻將言語來沖撞我。我的言語到不中呵,孩兒,夫言中聽父言違,懊恨孩兒見識迷。我本將心托明月,誰知明月照溝渠。”
通俗的說,“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意思是,我好心好意地對待妳,妳卻無動於衷,毫不領情。自己的真心付出沒有得到應有的回報和尊重。
《琵琶記》是元朝末年高明(即高則誠)所作的壹部著名南戲,主要講述書生蔡伯喈與趙五娘的愛情故事。琵琶記系改編自民間南戲《趙貞女》(更早時還有金院本《蔡伯喈》),但原故事中背親棄婦的蔡伯喈變為了全忠全孝。
故事講述了壹位書生蔡伯喈在與趙五娘婚後想過幸福生活,其父蔡公不從。伯喈被逼趕考狀元後又被要求與丞相女兒結婚,雖不允,但牛丞相不從而依之。當官後家裏遇到饑荒,其父母雙亡,他並不知曉。他想念父母,欲辭官回家,朝廷卻不允。趙五娘壹路行乞進京尋夫,最後終於找到,並團圓收場。這“三不從”是高明重點刻畫蔡伯喈全忠全孝的關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