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新年、新事、新開始、新起點、定有新的收獲,祝朋友們事事如意,歲歲平安,精神愉快,春節好。接下來我整理了春節的古詩名作賞析,文章希望大家喜歡!
《元日》
宋代:王安石
爆竹聲中壹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這首詩描寫新年元日熱鬧、歡樂和萬象更新的動人景象,抒發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
此詩作於作者初拜相而始行己之新政時。1067年宋神宗繼位,起用王安石為江寧知府,旋即詔為翰林學士兼侍講,為擺脫宋王朝所面臨的政治、經濟危機以及遼、西夏不斷侵擾的困境,1068年,神宗召王安石“越次入對”,王安石即上書主張變法。次年任參知政事,主持變法。同年新年,王安石見家家忙著準備過春節,聯想到變法伊始的新氣象,有感創作了此詩。
《除夜》
宋代: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歲月去堂堂;
末路驚風雨,窮邊飽雪霜。
命隨年欲盡,身與世俱忘;
無復屠蘇夢,挑燈夜未央。
此詩作於元朝至元十八年,即公元1281年,是文天祥平生度過的最後壹個除夕夜。這壹首詩,詩句沖淡、平和,沒有“天地有正氣”的豪邁,沒有“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慷慨,只表現出大英雄欲與家人***聚壹堂歡飲屠蘇酒過元旦的願望,甚至字裏行間中透露出壹絲寂寞、悲愴的情緒。恰恰是在丹心如鐵男兒這壹柔情的剎那,反襯出勃勃鋼鐵意誌之下人的肉身的真實性,這種因親情牽扯萌發的“脆弱”,更讓我們深刻體味了偉大的人性和錚錚男兒的不朽人格。
《除夜》壹詩,沒有雕琢之語,沒有瑣碎之句,更無高昂的口號式詠嘆。可是,我們仍舊感到心靈的壹種強烈震撼。無論時光怎樣改變,無論民族構成如何增容擴大,無論道德是非觀念幾經嬗變,文天祥,作為我們民族精神的象征,作為忠孝節義人格的偉大圖騰,萬年不朽,顛撲不滅,仍會是在日後無數個世代激勵壹輩又壹輩人的道德典範。
《除夜太原寒甚》
明代:於謙
我本天涯客,清寒何用愁。
春風來不遠,只在屋東頭。
《除夜太原寒甚》是詩人客居太原,除夕夜天寒難耐時有感而作,除夕之夜本該合家團聚,然而,詩人卻棲身遠方,又恰逢大寒,確實令人寂寞難熬。環境雖然極其艱苦,但是詩人在寒冬之時想到春天很快就要來到,希望“天涯客”不必憂愁,表現出他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
這首詩寫的是除夜的寒冷,讀來卻給人以春天的喜悅和暖意,詩中用象征的手法,表現了詩人不畏任何艱難困苦,蔑視嚴酷的惡劣氣候,滿懷信心地和惡劣環境進行鬥爭的'樂觀精神。詩的語言淺顯,而寓意深刻。因此這首小詩有它的象征性,也含有壹定的哲理,詩人以平白輕松的語氣,抒發激越豪情,顯示了詩人錚錚骨氣與剛毅果敢的上進精神。
《歲夜詠懷》
唐代:劉禹錫
彌年不得意,新歲又如何?
念昔同遊者,而今有幾多?
以閑為自在,將壽補蹉跎。
春色無情故,幽居亦見過。
壹般說來,守歲之夜(即除夕)人們常常盼望來年的諸事如意,大運亨通。而此詩卻壹反常情,首聯便說:“彌年不得意,新歲又如何?”意思是說:多年來就在坎坷不得意中渡過,新的壹年又當如何呢?言外之意是不會有新的希望了。
頷聯說:“念昔同遊者,而今有幾多?”“同遊者”在這裏是指柳宗元、王伾、王叔文、韓泰、陸質、呂溫、李景儉、韓曄、陳諫、淩準、程異、房啟等政治上的革新派。他們有的被殺,有的病死,有的渺無音信。因此,這“有幾多”固然是傷悼眾友早逝,更主要的是對摯友柳宗元的痛悼;表現的是“壹人突逝,舉目寂空”的沈痛之情。
頸聯表面是寫自己的頹傷,表現的是無所作為之情,實際是牢騷之語,抒發的是憤激之情。詩人早年苦讀,不慕榮華,註重品格修養;中年積極參加政治革新,極力革新政治,成為永貞革新中最核心的人物之壹,時稱“二王劉柳”;革新失敗,流徒邊州。他戰鬥不息,從來沒有以“安閑為自在”過。這種以生死置之度外的不屈精神,絕不能說是“將壽補蹉跎”。因而可以說,此聯抒發的是壹種極端痛苦的憤慨和牢騷,是正意以反語出之。
尾聯:“春色無新故,幽居亦見過。”表面是說年年的春色皆同,在貶謫幽居時也是如此。而真正的含義卻是:自然界的春天是無所謂的,可惜的是看不到政治的春天降臨人間,看不到國家興旺景象的來臨。劉禹錫雖然才華橫溢,但他並不甘心當壹名文士,而是希望在政治上有所作為,以利國計民生。他奮鬥壹生,壯誌未酬,這是十分苦悶的。此詩表面似乎是表現詩人的平靜、閑適、甚至有些頹傷;但字裏行間,卻隱透出詩人極端的苦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