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稟氣含靈,唯人為貴;人所貴者,蓋貴為生。生者,神之本;形者,神之具。神大用則竭,形大勞則斃。若能遊心虛靜,息慮無為,服元氣於子後,時導引於閑室,攝養無虧,兼餌良藥,則百年耆壽,是常分也。如恣意以耽聲色,役智而圖富貴,得喪恒切於懷,躁撓未能自遣,不拘禮度,飲食無節、如斯之流,寧免夭傷之患也。余因止觀微暇,聊復披覽《養生要集》,其集乃前彥張湛、道林之徒,翟平、黃山之輩,鹹是好事英奇,誌在寶育。或鳩集仙經、真人壽考之規,或得采彭鏗,老君長齡之術,上自農黃以來,下及魏晉之際,但有益於養生,及招損於後患,諸本先皆記錄,今略取要法,刪棄繁蕪,類聚篇題,分為上下兩卷,卷有三篇,號為《養性延命錄》,擬補助於有緣,冀憑緣以濟物耳。(或雲此書孫思邈所集)。
討論:
對於沒有文言文基礎的我來說,若想讀懂原文,勢必要備壹本文言文詞典,即便如此,每讀壹段,哪怕是壹小段都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借助萬能的網絡,努力去理解其義、其解讀和其背後的故事。
對上文來說,我們需要先弄懂幾個詞的意思。養性,即為調養人的本性;稟氣,實際上是接受靈氣;含靈,按照佛教的理解為具有感情;神和形,壹並理解,神為精神,形為身體;閑室,為靜室,
特別強調,不做譯文,譯成白話文,也難避開自己的見解,倒不如直接討論個人的看法,所思所想並和大家分享。
在整個地球上,能吸收天地靈氣包含動物和植物,但是植物不能擁有感情。所以既能吸收靈氣又能有情感的動物中,只有人是最高貴、最珍貴的。而人身上最難得最珍貴的又是人的生命。生命是精神活動的根本,精神依賴人的身體得以存在。精神消耗過多會疲累衰竭,身體過度勞累會使人死亡。沒有身體,自然就不再有精神,神也就沒了。
如果壹個人的心中沒有雜念,不思考任何事情,也不做任何事。避免各種刺激和情緒上的起伏,晚上十壹點之後,通過肢體運動,可以增強氣功養生的作用。其實我的理解是晚上過了十壹點,身體各項技能開始自我修復,這個時間開始,最好是開始入睡,古人講究運氣,以達到調節身體的功用。現代人則需要安心的睡覺,按時睡覺,規律作息,身體自然能很好的修養。古今之人的營養差別較大,古人更需要通過其它方式比如運用氣功學在靜室中修煉,道家講究閉關修煉,大概就是這個意思,保養身體,保持元氣,不能讓元氣虧損。如果同時還能服用壹些補益的藥品如靈芝,長命百歲也不是什麽難事。
其實我覺得,在古代,能活到壹百歲,相比現在應該更加困難。所以活到九十九,應是壹道大坎兒。古人都認為活到壹百歲都不是什麽難事,為何實際上又這麽難呢?這裏簡單舉了幾個例子,比如沈溺於歌舞美色,費盡心思的攀榮富貴,患得患失,思慮過重,不能感受生活的快樂,甚至是自娛自樂,壹大堆心事放不下,凡事又想不開;更甚者不講究禮儀法度,飲食不加節制,這樣的人豈能長命?
反思當下,數不盡數的人生活在壹個沈迷而不自省的怪圈中,任性由己,生來快活,做喜歡的事情,做矛盾的事情,對生命的敬畏漸漸遠離。還有的人對養生略懂,壹邊拼命的吃垃圾食品壹邊又拼命的喝茶排毒。本末倒置,吃著中藥反而不忌口,也不按時作息,更有甚者花了幾萬塊錢吃了幾年的中藥,病癥未見好轉。中醫講究養,養就是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