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 柳宗元的 結合全詩,作者的茫茫愁思因何而起?請結合具體詩句加以分析

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 柳宗元的 結合全詩,作者的茫茫愁思因何而起?請結合具體詩句加以分析

8.從首聯來看,作者登高臨遠,看到眼前蒼茫的景象,觸景生情,只覺愁緒如茫茫海天撲面而來。(2分)從尾聯來看,作者被貶蠻荒之地,難免有仕途失意之愁;從詩歌標題和最後壹句看,詩人與朋友彼此隔離,音訊不通;加之遠離故土,身居異鄉,難免產生思念朋友、想念家人之愁。(3分;分號前後所分三點,答出壹點給2分,答出兩點即可給3分)

9.頷聯、頸聯在寫景角度上有動與靜、近與遠的不同。頷聯描繪風急雨驟中的景象,是近景、動景;頸聯描寫登樓遠眺所見的重嶺密林、九曲江流,是遠景、靜景。(3分;答出壹個方面給2分,答出兩個方面給3分)

頷聯與頸聯主要運用了比喻(答“象征”“雙關”“借景抒情”“動靜結合”也可)的藝術手法。頷聯表面上好像是在描寫夏季的“驚風密雨”侵襲“芙蓉薜荔”的景象,實際上卻是暗寫朝廷保守勢力對革新派的圍攻、迫害,用自然物象暗喻世間人事,曲折含蓄;頸聯以“曲似九回腸”的江流來比喻詩人百結的愁腸,自然貼切。(3分;答出“手法”給1分,具體分析各1分;如答“象征”“雙關”“借景抒情”“動靜結合”等“手法”,分析合理也可給3分)

附:《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賞析

公元八○五年,唐德宗李適死,太子李誦(順宗)即位,改元永貞,重用王叔文、柳宗元等革新派人物,但由於保守勢力的反撲,僅五個月,“永貞革新”就遭到殘酷鎮壓。永貞革新失敗後,革新派人物紛紛遭到打擊迫害,王叔文、王伾被貶斥而死,柳宗元被貶為邵州(今湖南省邵陽市)刺史,上任途中,再貶為永州司馬。同時被貶為各遠州司馬的還有劉禹錫、韋執誼、韓泰、韓曄、陳諫、淩準、程異等七人,這就是歷史上所說的“二王八司馬”事件。直到唐憲宗元和十年(815)春,朝廷執政大臣中有人賞識他們的才能,想起用他們,除韋執誼、淩準已死,程異已先起用外,柳宗元等五人壹起被召還京。誰知憲宗怨恨未消,又由於宰相武元衡極力反對,不出壹月,憲宗又把他們貶逐出京。柳宗元被貶為柳州刺史,韓泰被貶為漳州(今福建省龍溪縣壹帶)刺史,韓曄被貶為汀州(今福建省長汀縣壹帶)刺史,陳諫被貶為封州(今廣東省封川縣壹帶)刺史,劉禹錫被貶為連州(今廣東省連縣)刺史。官職雖然比司馬高了,可是地區卻更為僻遠,這實際上是政治迫害的繼續。在暮春三月的落花時節,柳宗元與他的同道劉禹錫又帶著失望的心情壹同離京赴任。這真是“十年憔悴到秦京,誰料翻為嶺外行”(《衡陽與夢得分路贈別》)。他們壹路上相互贈答了不少詩篇,在***同政治思想和生活遭遇的基礎上,彼此的友誼更加深厚了。他們壹直同行到衡陽(今湖南省衡陽市)才依依不舍地分手惜別。

柳宗元到了柳州任所之後,心情郁悶,在夏季六月的壹天,他登上柳州城樓,觸景生情,想到朝廷的昏暗,戰友的疏離,不覺愁情滿懷,於是寫下了這首七言律詩,寄給劉禹錫等四位同道。

詩的開頭兩句,寫登城樓觸景傷懷,是總寫。“城上高樓接大荒”,寫城樓的形勢,是寫實。柳州城外邊遠,城樓很高,四野雜樹參天,野草叢生,人煙稀少,登城樓遙望,看到的是壹片遼闊的大荒野。這句起勢高遠,意境闊大,情景俱包,悲涼之氣,籠罩全詩,很自然地開啟了下句“海天愁思正茫茫”。詩人面對著遼闊的大荒野,不禁悲從中來,愁思萬端。他想到自己懷著濟世之誌,參與政治革新,本是為了替朝廷除弊興利,做壹些對百姓有益之事,卻不料“風波壹跌逝萬裏,壯心瓦解空縲囚。”(《冉溪》)遠謫永州,十年被棄,壯誌未酬。好不容易得到召還,滿懷希望地回到長安,以為政治理想又可實現了。誰知立足未定,又被貶逐到更僻遠的柳州,離鄉去京更遠,使他感到孤獨,對戰友的思念更深。他極目南望,壹片荒野無涯之色,使他不禁“愁思茫茫”,如海如天了。“茫茫”,既是寫“海天”的無邊無際,同時,也是寫“愁思”的無窮無盡。

中間四句,緊承上句,就登樓所見景象,由近及遠托景抒懷。前兩句是近景,寫夏天的風雨景象。“驚風亂飐芙蓉水”,寫狂風吹打荷花,乃水中景象。夏季水池裏長滿了嬌艷美麗的荷花,可是狂風突起,肆意吹打,嬌美的荷花被吹打得在水上東倒西歪,飄搖動蕩。句中的“驚”字,說明狂風突起。“亂”字承“驚”而來,“亂飐”,形象地寫出了狂風肆意吹打荷花的情景。“密雨斜侵薜荔墻”,寫暴雨打薜荔,乃陸上景象。城墻上長滿了芳香的薜荔,景色美麗,不料突遭密集的雨點猛烈斜打,備受摧殘。“斜”字承上句“風”字而來,因為風狂,所以雨斜。“斜侵”,寫出了暴雨猛烈地沖打薜荔的情景。在這裏,芙蓉與薜荔,正象征著人格的美好與芳潔。以上兩句,表面上是寫夏季的急風暴雨景象,但言在此而意在彼,實際上是暗喻朝廷保守勢力對革新派的打擊和迫害。以自然景象暗喻人事,這種藝術表現手法,在古典詩文中也是經常運用的。這種曲折的藝術表現手法,有含蓄蘊藉之妙。

後兩名是遠景,寫山水景象。“嶺樹重遮千裏目”,寫山。詩人登上城樓,是為了遙望遠方的戰友。他站在城樓上向南眺望,那山上的樹木重重,遮斷了他的視線,使他望不到遠隔千裏的戰友,他不禁黯然神傷;他把視線收回,俯視著城外的柳江,柳江逶迤東去,使他不禁又產生了“江流曲似九回腸”的悲哀。這是寫江流。用回環曲折的江流比喻詩人自己的愁腸百結,異常貼切。這句本於司馬遷《報任安書》“腸壹日而九回”句意,詩人只是稍加點化,便情韻別致。這壹句既照應了開頭“海天愁思正茫茫”壹句,又很自然地引發下文的慨嘆。

詩的最後兩句,感嘆***同的不幸遭遇,直抒情懷,點明寄書寓意。詩人與劉禹錫等四位戰友,壹同遭受貶逐,又“***來百越文身地”,天各壹方。既是這樣,彼此就應音書頻寄,常來常往,音訊不斷才是。可是,“猶自音書滯壹鄉”,音信阻隔,竟不能相互慰藉。這茫茫愁思,真不知如何排遣了。“猶自”二字,表現了詩人對戰友們的殷切懷念之情。

這首詩托景抒懷,通過登柳州城樓所見景物的描寫,曲折地譴責了當時朝廷保守勢力對革新人士的打擊和迫害,委婉地表達了詩人由此而生的悲憤心情和對同貶戰友們的深切懷念。全詩構思精密,抒情委婉深沈,把壹腔難於言說的思想感情婉轉托出,含蓄蘊藉。情調雖較低沈,卻富感染力量,是壹首情景交融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