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那以後,詩人騎著毛驢,跋山涉水尋找詩和句子的題材逐漸受到畫家們的青睞。徐渭的這幅畫就是這類畫的代表作。他的人物往往是用“減筆”的方法畫出來的,構圖簡單,往往只畫前景,前景往往被多拍幾次,有時甚至完全省略。《驢背詩》中的老人和驢,只有寥寥幾筆,形神兼備。尤其是對毛驢的描寫,從解剖學的角度看並不準確,但它輕快的步伐躍然紙上。背景樹枝藤蔓淩亂,讓人感覺秋天的蕭瑟。通過運用恰當的省略,徐渭創造了壹個空靈雋永、意境深遠的藝術空間。用書法的筆法作畫是驢背詩的又壹特色。畫面中的人、驢、樹、藤,蘊含著真、線、草、官的筆法,讓人感覺其中有壹種說不盡的生命力,這也正是許的畫脫俗出塵,鶴立雞群的原因。明末清初的張岱對徐渭的書畫藝術創作有壹個中肯的評價:“過去人們稱之為拓本詩,有圖在其中;壹幅拓片,裏面有詩。余亦稱青藤之書,內有圖畫;《青藤圖》裏面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