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犁(16張) 伊犁歷史上是古絲路北道要沖,今天是向西開放的門戶,素有"塞外江南"、"瓜果之鄉"的美稱。它以占新疆3.4%的土地,養育了全疆近12%的人口、在新疆乃至整個西北的地位十分重要。伊犁沃野千裏,草原遼闊,森林茂密,全部面積的87%是農牧林宜用地,草地、森林的植被覆蓋率達67.7%。伊犁是邊塞旅遊勝地,悠久的歷史文化,雄偉的天山、遼闊的草原、茂密的森林,幽深的溪谷,碧藍的湖泊,每年都吸引著數萬中外客人,陳運和詩贊“‘伊橋落日’的美不勝收 ‘塞外江南’的鮮果香甜”。這裏有著著名的鞏乃斯草原、唐布拉草原、那拉提草原、昭蘇草原;青銅時代的烏孫土墩墓葬群、西遼西域名城阿拉力馬力遺址,唐代弓月城遺址,有乾隆皇帝禦書的格登山記功碑和伊犁將軍府、惠遠鐘鼓樓、林則徐紀念館等眾多的人文景觀。是開發、探險、登山、滑雪、狩獵、考古和科學考察以及領略民族風情等旅遊活動的理想之地。 2010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伊犁哈薩克自治州的“哈薩克族民歌”,入選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傳統音樂項目類別,序號8。 2010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伊犁哈薩克自治州的“哈薩克族庫布孜”,入選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傳統音樂項目類別,序號15。 2010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伊犁哈薩克自治州的“哈薩克族卡拉角勒哈”,入選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傳統舞蹈項目類別,序號15。 2010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伊犁哈薩克自治州的“哈薩克族傳統婚俗”,入選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民俗項目類別,序號20。入選的婚俗項目屬於聯合***同申報,包括婚俗(朝鮮族婚禮,達斡爾族傳統婚俗,彜族傳統婚俗,裕固族傳統婚俗,回族傳統婚俗,哈薩克族傳統婚俗,錫伯族傳統婚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