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當年佛陀外出,適逢大雨,龍王化作蛇來給佛陀遮雨。後人為了紀念,就造了這樣壹種像。蛟龍即蛟,是古代神話中的神獸,擁有龍族血脈的水獸(包括魚蛇等水族)在朝龍進化時的其中壹個物種,只要再渡過難劫就可以化為真龍,都有強大的力量。龍在中國傳說中是壹種善變化、能興雲雨、利萬物的神異動物,為眾鱗蟲之長,四靈(龍、鳳、麒麟、龜)之首。龍代表著神聖皇權,統治四海之力。
佛,漢語常用字(壹級字),讀作fú,最早見於《詩經》,其本義為看不清楚,又可以引申為慈悲等義。“佛”又讀作fó,是譯音用字,是梵語佛陀的省稱,意為覺者,是佛教徒對修行成功者的稱呼。是對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的簡稱,亦是佛教徒對修行圓滿的人的稱呼,出自於《後漢書·西域傳》“西方有神,名曰佛。”讀fú時,表示違背,違反,在《集韻》中“佛,戾也。”有提及。梵文 Buddha音譯“佛陀”的簡稱 [梵文 Buddha ]。意譯為“覺者”、“知者”、“覺”。覺有三義:自覺、覺他(使眾生覺悟)、覺行圓滿,是佛教修行的最高果位。據稱,凡夫缺此三項,聲聞、緣覺缺後二項,菩薩缺最後壹項,只有佛才三項俱全。小乘講的“佛”,壹般是用作對釋迦牟尼的尊稱。大乘除指釋迦牟尼外, 還泛指壹切覺行圓滿者。宣稱三世十方,到處有佛西方有神,名曰佛。——《後漢書·西域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