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道教關於緣的詩句(描寫有緣的詩句有哪些)

道教關於緣的詩句(描寫有緣的詩句有哪些)

1.描寫“有緣”的詩句有哪些

1、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

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唐代王維《相思》譯文:鮮紅渾圓的紅豆,生長在陽光明媚的南方,春暖花開的季節,不知又生出多少?希望思念的人兒多多采集,小小紅豆引人相思。

2、若是前生未有緣,待重結、來生願。——宋代樂婉《蔔算子·答施》譯文:妳我如果是前生沒有緣分,那麽就等待來生,再結為夫妻。

3、入我相思門,知我相思苦。長相思兮長相憶,短相思兮無窮極。

早知如此絆人心,何如當初莫相識。 ——唐代李白《三五七言 / 秋風詞》譯文:走入相思之門,知道相思之苦。

永遠的相思永遠的回憶,短暫的相思卻也無止境。早知相思如此的在心中牽絆,不如當初就不要相識。

4、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唐代元稹《離思五首其四》譯文:倉促地由花叢中走過,懶得回頭顧盼;這緣由,壹半是因為修道人的清心寡欲,壹半是因為曾經擁有過的妳。

5、雖與府吏要,渠會永無緣。登即相許和,便可作婚姻。

——兩漢:佚名《孔雀東南飛》譯文:雖然同府吏有過誓約,但同他相會永遠沒有機緣。立即就答應了吧,就可以結為婚姻。

6、海上月是天上月,眼前人是心上人。向來心是看客心,奈何人是劇中人。

——近代張愛玲的《傾城之戀》譯文:明知世間壹切終是鏡花水月,強求無用。但當心愛的人現在面前,卻依舊癡迷,依舊執著。

看過太多的人情冷暖,愛恨糾纏,以為人生如戲早已看破。但輪到自己身上卻壹樣無法超脫,壹樣為世事煩惱,為情所苦。

2.關於奈何橋的優美詩句

奈何橋在中國道教和漢族民間神話觀念中送人轉世投胎的所在,在這裏會有壹名稱作孟婆的年長女性神只,給予每個鬼魂壹碗孟婆湯以遺忘前世記憶,好投胎到下壹世。奈何與佛教毫無關系,梵語Narakade的翻譯就是意譯:地獄,而它的音譯是"那落迦",並不是"奈何"。

奈何橋相關的詩詞有很多:

《黃泉路》

奈何橋上道奈何,是非不渡忘川河。

三生石前無對錯,望鄉臺邊會孟婆。

《此生》

步及黃泉路,踏上奈何橋;

又見忘川河,相聚望鄉臺。

顫刻三生石,壹碗孟婆湯;

前世未廝守,今生亦無緣。

奈何橋上奈何魂,憶思前塵奈何生。

孟婆湯下紅塵忘,唯盼來世不逢君。

《藤纏樹》

連就連,妳我相約定百年。

誰若97歲死,奈何橋上等三年。

連就連,妳我相約定百年。

相戀只盼長相守,奈何橋上等千年

連就連,妳我相約定百年。

不怕永世墮輪回,只願世世長相戀

連就連,妳我相約定百年。

不羨西天樂無窮,只羨鴛鴦不羨仙

《此生》

步入黃泉頭不轉,近聞忘川心無漣。

踏破奈何欲回首,及至望鄉空悲嘆。

回顧三生淚難斷,怎奈忘情至眼前。

仰首飲盡此世淚,祈及下生不茫然。

關於重慶豐都的奈何橋,有兩幅橋聯分別為:

積德修行,奈河橋易過

貪心造孽,尖刀山難逃

三步跨過奈河橋,知爾是善是惡

壹氣走通金銀道,賜汝發福發財

3.形容緣分已盡的句子有哪些

緣分已盡的句子:

1、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李商隱,唐朝

釋義:那些美好的事和年代,只能留在回憶之中了。而在當時那些人看來那些事都只是平常罷了,卻並不知珍惜。

2、知無緣分難輕入,敢與楊花燕子爭。——沈周,明朝

釋義:知道雙方沒有緣分,不能輕易介入,更不敢與楊華、燕子(代表時間)相爭。

3、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晏幾道,北宋

釋義:當時月光是那樣的皎潔如玉,她像壹朵美麗的彩雲翩然歸去

4、還君明珠雙淚垂, 恨不相逢未嫁時。——張籍,北宋

釋義:示對他人的深情厚意,因為時與事的不能相配合,只能忍痛加以拒絕之意。

5、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白居易,唐

釋義:意思就是說,天長地久也有完結的時候,但是這恨意切是無限延續。

6、我嗒嗒的馬蹄是個錯誤,我不是歸人,是個過客。—— 鄭愁予 《錯誤》

釋義:"我"騎著馬周遊江南,留下了獨守空閨的女子,日以繼夜地等待著、盼望著情人"我"的歸來。然而女子癡癡的深情卻換來了漫長又百般無聊的等待。

7、侯門壹入深似海,從此蕭郎是路人。——崔郊,唐

釋義:女子嫁入侯門,作他人婦,便與曾經愛慕的少年郎成為路人,二人此生再無瓜葛。

8、皚如山上雪,皎若雲間月。聞君有兩意,故來相決絕。——卓文君,西漢

釋義:愛情應該像山上的雪壹般純潔,像雲間月亮壹樣光明。聽說妳懷有二心,所以來與妳決裂。

9、此情悠悠,此恨綿綿,木已成舟,恩斷義絕。——鳳歌著武俠小說《滄海》

釋義:曾經的情分變為悠悠過往,但愛恨卻綿長久遠,既然事情已成定局,那麽此生便是恩斷義絕。

4.形容朋友友誼或者緣分的詩詞名句有哪些

海內存知已,天涯若比鄰。《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白頭如新,傾蓋如故---《史記*鄒陽魯仲連列傳》

莫道前途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別董大》高適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李白,贈汪倫

得君之所助,青雲如閑步, 感此莫大德,必報湧泉處---陶淵明,與殷晉安別

相知無遠近,萬裏尚為鄰------唐.張九齡,送韋城李少府

酒逢知己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諺語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臨情深恭維少,知己笑談多。——諺語

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元曲選》

緣分釋義:

緣分,它是出自佛教的壹個宗教概念,儒家與道家並不講緣分,也不講妳與我有緣之說。

後世緣喻為命運糾纏的絲線,亦作緣份;它是壹種人與人之間無形的連結;它是某種必然存在的相遇的機會和可能,包括所有情感。愛情中,二人相愛的緣分是由很多巧合、很多陰差陽錯、很多突然、壹些偶然、壹些必然組成的。

5.道教的愛情經典句子

到了晚唐時期,學道,崇道已經成為壹種社會風氣。李商隱正是出生和成長在那個崇道的年代,無可避免的受到當時風氣的影響,在二十二歲那年,也走上了學道之路。

雖然詩人李商隱已經離開我們壹千多年了,但是到今天,年輕人依舊喜歡背誦出他許多膾炙人口的愛情詩名句。如“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壹點通”;“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春心莫***花爭發,壹寸相思壹寸灰”,等等。中老年人也會背誦“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等名句。

6.茅山道士中“茅山“壹詞的來緣

茅山道士(茅山宗)稱謂來源:

茅山,坐落於現今江蘇省西南的丹陽境內,風景秀麗,幽靜宜人,蜿蜒起伏,有道教聖地“十大洞天”中的“第八洞天”之稱,又是“三十六小洞天”的“第三十二洞開天”,更被譽為是“天下七十二福地”中的“第壹福地”。這種種稱號不僅為她披上了層層神秘的光環,也為她引來了許多奇人異士。因為有道教壹宗發源於此,所以以此為修煉本處,後發揚出去的道教宗派稱之為“茅山宗”,人們便把其弟子呼之為“茅山道士”。

茅山道士(茅山宗)源流:

上清派祖師楊羲等和東晉煉丹家葛洪,都先後在此修煉過。南齊永明十年,做了十四年朝廷閑官“奉朝請”的陶弘景,突然提出辭呈,齊武帝準允後,他就到茅山做了隱士。在金壇華陽洞內住了下來,並給自己取了個道號“華陽隱居先生”。

茅山宗前身為道家的上清派,陶弘景繼承了楊羲、許謐所傳的上清經,悉心編纂了專門記述著上清派早期的教義、方術,以及歷史的《真誥》及《登真隱訣》《真靈位業圖》等的兩百余卷道經,在此弘揚上清經法。

後又經他及眾弟子數十年的苦心經營,教理和組織逐漸完備,後人因以茅山為祖庭,才逐漸發展演變成了今天的茅山宗,亦是上清派以茅山為發展中心的別稱。

自陶弘景以後,茅山宗人才輩出,其影響也日漸擴大。唐宋時期的茅山宗發展到了高峰,唐代茅山道士王遠知、潘師正、司馬承禎、李含光等,均極得大唐宗室的尊崇。

茅山宗主要傳承了《上清大洞真經》,修持方法以思神、誦經為主。也有煉丹,宗師陶弘景本人就是壹位精於煉丹的高手,梁武帝就曾經服食過他的丹藥。

時至今日,茅山道士多是以捉鬼降妖而名聞於世的,殊不知茅山宗的教義精華卻跟這些毫無瓜葛。之所以會這樣的名聲,壹則是後世弟子為了騙吃騙喝,而愚弄鄉民所至,二則是那些無知信徒們誇大其詞,以訛傳訛造成的結果。

鬼神之說在世間由來已久,近代更有諸多例證表明其並非無稽之談。道家的方術有法、術兩種,其中道術中的符、咒、靈圖、降妖、攝魂等,指的就是降妖捉鬼、渡世救人的壹些方法。但其最終卻是要借此達到修行的目的,而絕非是以降妖捉鬼為已任。

自明、清以來,道家傳承受到了執政者的極力排斥。尤其自清以後,近代科學的興起,更是讓道家的發展走上了絕境。道門子弟也大都由此沈淪,以至真正的道士越來越少,反而那些假道士、真神棍們卻越發的猖獗起來。導致門人不思進取,整天裏只知裝神弄鬼的騙人錢財,直把個好端端的茅山宗弄的面目全非、烏煙瘴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