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陋室銘原文_翻譯及賞析

陋室銘原文_翻譯及賞析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雲亭。孔子雲:何陋之有?——唐代·劉禹錫《陋室銘》 陋室銘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雲亭。孔子雲:何陋之有? 國中文言文 , 古文觀止 , 詠物 , 贊美品格 譯文及註釋

譯文

山不在於高,有了神仙就出名。水不在於深,有了龍就顯得有了靈氣。這是簡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覺不到簡陋了)。長到臺階上的苔痕顏色碧綠;草色青蔥,映入簾中。到這裏談笑的都是知識淵博的大學者,交往的沒有知識淺薄的人,可以彈奏不加裝飾的古琴,閱讀佛經。沒有奏樂的聲音擾亂雙耳,沒有官府的公文使身體勞累。南陽有諸葛亮的草廬,西蜀有揚子雲的亭子。孔子說:有什麽簡陋的呢?

文言知識

壹詞多義

⒈之:

①用於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無案牘之勞形

②結構助詞,相當於“的”:近塞上之人,死者十九

③代詞,代指前文所指的事物

④之,助詞,賓語前置的標誌,不譯。何陋之有

⒉往來:

①表示交往的人: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

②表示來來往往的人:其中往來種作(《桃花源記》)

詞類活用

⒈名:名詞活用動詞,出名。例句: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⒉靈:形容詞活用為動詞,顯出有靈氣。例句: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⒊馨:名詞活用為動詞,有了芳馨。例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⒋亂: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受到擾亂。例句:無絲竹之亂耳

⒌勞: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感到勞累。例句:無案牘之勞形

⒍上:方位名詞作動詞,蔓上。例句:苔痕上階綠

⒎綠:形容詞作動詞,變綠。例句:苔痕上階綠

創作背景 經典詩句

本文主旨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體現陋室環境清幽,突出景色之雅的句子: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體現作者交往之雅的句子(從日常交往方面寫出“陋室不陋”的句子):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體現作者活動情趣的句子:A正面寫:可以調素琴,閱金經。B反面寫: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作者以古代名賢自比的句子:南陽諸葛廬,西蜀子雲亭。

全文中畫龍點睛的句子:孔子雲:何陋之有? 與時人莫小池中水,淺處無妨有臥龍。意義相同的句子是:“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文中運用了類比手法的句子是:1.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2.南陽諸葛廬,西蜀子雲亭。

分層評析

文章內容包括三層意思。

第二層(“苔痕上階綠“至無案牘之勞形”)描寫居室環境即日常生活。作者從周圍景色入手 ,“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描寫環境寧靜、雅致,令人賞心悅目。“淡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是寫室主人交往之雅。來來往往的都是飽學之士,沒有平頭百姓。這些人可以高談闊論,縱情暢懷。“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閑下來在室中可以撫琴弄弦,展卷讀經修身養性。以上是作者從三方面對於壹個道德品質高尚之士的生活總結。他以“苔痕上階綠”的淡雅之色,隱寓作者的恬淡之心,又馬上以“草色入簾青”的生機盎然點明恬淡中充滿生機的鮮活生活狀態。交朋識友,皆是同道高潔之士,撫琴研經,生活從容且又多姿。遠離嘈雜的音樂,遠離傷神的公務,這種閑暇的生活實在讓人羨慕。這種既像隱士,又存在塵世的生活方式,是道德高尚之士羨慕的,也是凡夫俗子們向往的。也讓我們看到了作者高潔傲岸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

鑒賞

銘是古代壹種刻於金石上的押韻文體,多用於歌功頌德與警戒自己。明白了銘的意思,也就明白了題意,作者托物言誌,通過對居室的描繪,極力形容陋室的不陋,“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這壹中心,實際上也就是借陋室之名行歌頌道德品質之實,表達出室主人高潔傲岸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

《陋室銘》即開篇以山水起興,水可以不在深,只要有了仙龍就可以出名,那麽居處雖然簡陋,卻因主人的有“德”而“馨”,也就是說陋室因為有道德品質高尚的人存在當然也能出名,聲名遠播,刻金石以記之。山水的平凡因仙龍而生靈秀,那麽陋室當然也可借道德品質高尚之士播灑芬芳。此種借力打力之技,實為絕妙,也可謂作者匠心獨具。特別是以仙龍點睛山水,構思奇妙。“斯是陋室,唯吾德馨”,由山水仙龍入題,作者筆鋒壹轉,直接切入了主題,看引論鋪下了基礎。也點出了陋室不陋的原因,其原因是德馨二字。

在此點看出,作者寫此隨筆是經過反復思考的,絕對不是壹時的靈感沖動。絕句可以是靈光乍現,而連線無暇卻是平時的功底積累與反復推敲了。4—7句刁難下祭出此文,並將其刻於石上,具有很強烈的針鋒相對的性質。從全文的寫作手法來看,通篇以“比”的手法壹氣呵成,而不是烘托。那麽“苔痕”和“談笑”二句究竟在說什麽呢? 青苔在石階上(照樣)綠意盎然,野草在荒地裏(依然)郁郁青青。言下之意是什麽呢?我劉禹錫在哪裏都不改本色,我所交往的都是有修養的飽學之士,沒有(妳們這些)無學之輩。作者以青苔和野草來比喻自己獨立的人格,這是氣節的寫照,是不屈的宣言。

如果說本文的1~3句是壹種鋪墊,那麽4~7句則進入了真正的對抗。作者以詩壹般優美的語言展示了自己的錚錚傲骨,同時,也對勢利小人進行了無情的鞭撻。

“南陽諸葛廬,西蜀子雲亭”作者借諸葛亮的草廬,西蜀揚子雲的玄亭作類比,引出自己的陋室,及人為自己的楷模,希望自己也能如同他們壹樣擁有高尚的德操,反映自己以古代賢人自況的思想,同時暗示了陋室不陋。實際上劉禹錫這樣寫還有另壹層深意,即諸葛亮是閑居臥龍草廬以待明主出山。而揚雄呢?卻是淡薄於功名富貴,潛心修學之士,雖官至上品,然他對於官職的起起落落與金錢的淡泊,卻是後世的典範。作者引用此二人之意,他想表達的意思是:處變不驚、處危不屈、堅守節操、榮辱從容的意思。既不願與世俗同流合汙,又想逢明主壹展抱負,若無明主,也甘於平淡的那種誌向吧。這結合作者官場的起起落落,是比較符合實際情況的。

寫作技法

《陋室銘》的寫作技法運用繁雜,在區區八十壹字內運用了對比,白描,隱寓,用典,借代類比等手法,而且押韻,韻律感極強,讀來金石擲地又自然流暢,壹曲既終,猶余音繞梁,讓人回味無窮。

句式

從句式看,《陋室銘》以駢句為主,句式整齊、節奏分明、音韻和諧,給人壹種視覺上的齊整之美。但《陋室銘》中"何陋之有"又是散句。所以句式上《陋室銘》是駢散結合,使文章節奏明快、語言錯落有致,讀來抑揚頓挫,和諧悅耳,在聽覺上給人音樂的美感。同時,文章又重在五言,間以四言、六言,因而句式參差,文章壹韻到底。

比興

最突出的藝術手法的比興。文章開頭運用“山”“水”類比,引出陋室具有名和靈的性質,點明主旨,暗示陋室不陋(以山水比陋室,以仙龍比德,以名靈比馨)。

反向立意

從立意看,《陋室銘》以襯托手法托物言誌。並以反向立意的方式,只字不提陋室之“陋”,只寫陋室"不陋"的壹面,而"不陋"是因為"德馨",從而自然地達到了抒懷的目的。表達了作者潔身自好、不慕富貴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以及不與世俗同流合汙的情感。

線索

從線索看,《陋室銘》以"惟吾德馨"的立意貫穿全文的始終:開頭引出"惟吾德馨",而後又以居室環境、往來人物和日常生活表述"惟吾德馨",最後又以"諸葛廬","子雲亭"的"何陋之有"映襯"惟吾德馨"。這都是作者的主觀感受。

托物言誌

作者引用何陋之有的用意在於“陋室不陋”,“惟吾德馨”統領全篇。

從表達方式看,《陋室銘》聚描寫、抒情、議論於壹體。通過具體描寫"陋室"恬靜、雅致的環境和主人高雅的風度來表述自己高潔隱逸的情懷。

作者把自己的感情寄托與某壹具體的事物中,通過對事物的描寫更好的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

抒情

文章借助陋室說理,以抒情的筆調表明作者高潔的品格,事中見理,景中顯情,誠可謂“情因景而顯,景因情而生”。這樣就把作者的閑情逸事,居室美景寫得含蓄生動而意韻悠遠。

文章巧於用典。如借“諸葛廬”、“子雲亭”以自況,且引孔子之語——“何陋之有?” 說明陋室“不陋”,從而增強了文章說理的可信性和說服力。

總之,作者在文中不是以“君子”自我標榜,而是以君子的敬德修業律已,表現為壹種對人生失意與仕途坎坷的超然豁達和樂觀開朗的人生態度。惟其如此,我們與其視其為壹篇闡述陋室“不陋”的散文,倒不如說這是壹首贊頌陋室以顯主人淡泊高雅之生活情趣的抒情詩。

主題

從主題看,《陋室銘》通過對居室交往人物生活情趣的描繪,極力形容陋室不陋,《陋室銘》壹文表現了作者不與世俗同流合汙,潔身自好、不追求聲色娛樂的生活態度。表達了作者高潔傲岸的情操,流露出作者安貧樂道的情懷。“銘”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者稱述功德的文字,後來發展成為壹種文體,這種文體有用韻的特點。

從題目看,作者是在贊美陋室,為陋室作銘,其實不然,作者是借物抒情,托物言誌。本文運用借物抒情、托物言誌,通過對陋室的描寫,表達了作者甘居陋室、安貧樂道的思想感情,表現了作者不慕富貴,不與世俗同流合汙的高尚節操。全文81字,可說是字字寫陋,又字字透著不陋。開篇16字,為全文寫不陋奠定了基調。“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從表面看來,“仙”與“龍”是為山、水增色彩,實則是喻陋室之主。陋室主人身居陋室,而精神思想卻那般富有充實:“鴻儒”、“金經”、“素琴”,不單從交往、學習、愉悅幾方面描寫出陋室之主追求之不陋,就是“鴻、金、素”三字內涵之豐富,也是與陋無緣的。正如他自己所言“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用芬芳四溢的香氣形容其高尚的思想品德,這就突出了陋室之主追求的不是榮華富貴(無絲竹之亂耳),也不是功名利祿(無案牘之勞形),而是心之潔,趣之雅,德之馨。作者將其陋室比作“諸葛廬”、“子雲亭”,樹立榜樣,意在自勉,更表現出了作者安貧樂道之心,所以說“何陋之有”。

這篇銘文運用托物言誌的表現方法,通過贊美簡陋的居室,表達了作者不慕榮利,不願與世俗同流合汙的生活態度,保持高尚節操的願望和不求聞達、安貧樂道的生活情趣。

從這篇文章,我們可以看出作者追求之高雅,精神之富有,使人感受的是陋室不陋,就是直接描寫陋室的詞句“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也讓人體會不到壹點“陋”意,給人更多的則是郁郁蔥蔥的青草掩映下的小屋,充滿了勃勃生機。真是陋室不陋。

全文僅81字,有三層意思。第壹層(第1~3句),運用類比點明主旨:“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點明文章主旨“惟吾德馨”,陋室不陋。第二層(第4~7句),描寫居室環境、來往客人、日常生活,揭示“德馨”的內涵:幽美清雅的環境,反映室主人寧靜淡泊的心境;學問淵博的來客,表明室主人高雅脫俗的情懷;恬然自適的生活,則表現主人安貧樂道的情趣和對世俗生活的厭棄,從而點明了“德馨”是“陋室不陋”的原因。第三層(第8~9句),把自己的陋室與“諸葛廬”、“子雲亭”相比,並以孔子的話結束全文,含蓄的表達了作者以君子自況的高雅情趣,與開頭“惟吾德馨”遙相呼應。

簡介

《陋室銘》選自《全唐文》卷六百零八集。壹說為劉禹錫所著,另壹說則為早於劉禹錫所著。

“銘”本是古代刻於器具和碑文上用於警戒自己或陳述自己的功德的文字,多用於歌功頌德、祭奠祖先與昭申鑒戒。後來逐漸發展演變為壹種獨立的文體,這種文體壹般都是用韻的。由於這種文體獨特的歷史淵源,使這種文體具有篇制短小、文字簡約、寓意深刻等特點。根據古文體的分類, “銘”是套用文。明白了銘的意思,也就明白題意,即對陋室描述,通過陋室對論語進行歌頌。實際上也就是借陋室之名行破迷開悟,引人入勝,這才是作者真正的意思。托物言誌,以此闡明作者的隱居生活態度是安貧樂道和人生觀的價值。此處陋室是劉禹錫於長慶四年任和州刺史時所建。

賞析二 這篇不足百字的室銘,含而不露地表現了作者安貧樂道、潔身自好的高雅誌趣和不與世事沈浮的獨立人格。它向人們揭示了這樣壹個道理:盡管居室簡陋、物質匱乏,但只要居室主人品德高尚、生活充實,那就會滿屋生香,處處可見雅趣逸誌,自有壹種超越物質的神奇精神力量。

有人認為,劉禹錫寫此文時已是貶謫生活的後期,心情比較穩定,追求安樂恬淡的生活,同時文中又有讀佛經的內容,所以銘文流露了壹種避世消閑的消極成分。對此應從兩方面分析:當社會處於黑暗時期,文人官吏們有兩個出路,壹是與腐朽勢力同流合汙、自甘墮落。壹是退壹步,如孟子所說的“窮則獨善其身”,保持自己的浩然正氣和獨立人格。相比之下,後者更值得肯定,劉禹錫選擇的就是這壹條路。同時,人的生活是復雜的,有張有弛,不能壹味劍拔弩張,而有時也要休息娛樂。因此,不能簡單地批評閑情逸致。另壹方面,銘文中也反映了作者的宏偉抱負,他引用諸葛廬和子雲亭是有其特殊含義的,諸葛亮是政治家,揚雄是文學家,這也是作者壹生的兩大理想,早年他在革新中急流勇進、雄心勃勃;貶謫後他就涉足文壇,最後終於以文學家名世。因此,文中還有積極進取的精神在內。

本文在寫作上的特點是巧妙地運用比興手法,含蓄地表達主題,開頭四句既是比,又是興,言山水引出陋室,言仙、龍引出德馨,言名、靈暗喻陋室不陋。用南陽諸葛廬、西蜀子雲亭類比陋室,表達了作者政治、文學的兩大理想,最後引孔子的話作結又暗含“君子居之”的深意。其次,大量運用了排比、對偶的修辭手法,排比句能造成壹種磅礴的文勢,如開頭幾句排比,使全篇文氣暢通,確立了壹種駢體文的格局。對偶句易形成內容的起伏跌宕,如中間的六句對偶,既有描寫又有敘述,言簡意豐,節奏感強。文章還運用了代稱、引言等修辭手法。

寫作手法

整體評析

銘是古代壹種刻於金石上的押韻文體,多用於歌功頌德與警戒自己。明白了銘的意思,也就明白了題意,作者托物言誌,通過對居室的描繪,極力形容陋室的不陋,“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這壹中心,實際上也就是借陋室之名行歌頌道德品質之實,表達出室主人高潔傲岸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

《陋室銘》即開篇以山水起興,水可以不在深,只要有了仙龍就可以出名,那麽居處雖然簡陋,卻因主人的有“德”而“馨”,也就是說陋室因為有道德品質高尚的人存在當然也能出名,聲名遠播,刻金石以記之。山水的平凡因仙龍而生靈秀,那麽陋室當然也可借道德品質高尚之士播灑芬芳。此種借力打力之技,實為絕妙,也可謂作者匠心獨具。特別是以仙龍點睛山水,構思奇妙。“斯是陋室,唯吾德馨”,由山水仙龍入題,作者筆鋒壹轉,直接切入了主題,看引論鋪下了基礎。也點出了陋室不陋的原因,其原因是德馨二字。

在此點看出,作者寫此隨筆是經過反復思考的,絕對不是壹時的靈感沖動。絕句可以是靈光乍現,而連線無暇卻是平時的功底積累與反復推敲了。4—7句刁難下祭出此文,並將其刻於石上,具有很強烈的針鋒相對的性質。從全文的寫作手法來看,通篇以“比”的手法壹氣呵成,而不是烘托。那麽“苔痕”和“談笑”二句究竟在說什麽呢? 青苔在石階上(照樣)綠意盎然,野草在荒地裏(依然)郁郁青青。言下之意是什麽呢?我劉禹錫在哪裏都不改本色,我所交往的都是有修養的飽學之士,沒有(妳們這些)無學之輩。作者以青苔和野草來比喻自己獨立的人格,這是氣節的寫照,是不屈的宣言。

如果說本文的1~3句是壹種鋪墊,那麽4~7句則進入了真正的對抗。作者以詩壹般優美的語言展示了自己的錚錚傲骨,同時,也對勢利小人進行了無情的鞭撻。

“南陽諸葛廬,西蜀子雲亭”作者借諸葛亮的草廬,西蜀揚子雲的玄亭作類比,引出自己的陋室,及人為自己的楷模,希望自己也能如同他們壹樣擁有高尚的德操,反映自己以古代賢人自況的思想,同時暗示了陋室不陋。實際上劉禹錫這樣寫還有另壹層深意,即諸葛亮是閑居臥龍草廬以待明主出山。而揚雄呢?卻是淡薄於功名富貴,潛心修學之士,雖官至上品,然他對於官職的起起落落與金錢的淡泊,卻是後世的典範。作者引用此二人之意,他想表達的意思是:處變不驚、處危不屈、堅守節操、榮辱從容的意思。既不願與世俗同流合汙,又想逢明主壹展抱負,若無明主,也甘於平淡的那種誌向吧。這結合作者官場的起起落落,是比較符合實際情況的。

結句引用“孔子雲:何陋之有?”,引古人之言, 收束全篇, 說明陋室“不陋”。表達了他對當時封建禮教的最高道德品質的追求。用聖人肯定的操守來規範要求自己,也許就是劉禹錫對自己的道德品質的最高要求。這樣的結句,不說其中的內容是何種意思,但結合題意,卻是妙手天成。因為封建禮教是以儒家的道德標準為最高道德標準的,孔聖人的肯定,也就為他道德品質的論註下了最好的定論,論文當有論據,而引孔聖人言作為論據,無疑在當時是最好的論據,充分而不可辯駁。

分層評析

文章內容包括三層意思。

第二層(“苔痕上階綠“至無案牘之勞形”)描寫居室環境即日常生活。作者從周圍景色入手 ,“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描寫環境寧靜、雅致,令人賞心悅目。“淡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是寫室主人交往之雅。來來往往的都是飽學之士,沒有平頭百姓。這些人可以高談闊論,縱情暢懷。“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閑下來在室中可以撫琴弄弦,展卷讀經修身養性。以上是作者從三方面對於壹個道德品質高尚之士的生活總結。他以“苔痕上階綠”的淡雅之色,隱寓作者的恬淡之心,又馬上以“草色入簾青”的生機盎然點明恬淡中充滿生機的鮮活生活狀態。交朋識友,皆是同道高潔之士,撫琴研經,生活從容且又多姿。遠離嘈雜的音樂,遠離傷神的公務,這種閑暇的生活實在讓人羨慕。這種既像隱士,又存在塵世的生活方式,是道德高尚之士羨慕的,也是凡夫俗子們向往的。也讓我們看到了作者高潔傲岸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漢族,中國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陽,唐朝文學家,哲學家,自稱是漢中山靖王後裔,曾任監察禦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團的壹員。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有“詩豪”之稱。他的家庭是壹個世代以儒學相傳的書香門第。政治上主張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動的中心人物之壹。後來永貞革新失敗被貶為朗州司馬(今湖南常德)。據湖南常德歷史學家、收藏家周新國先生考證劉禹錫被貶為朗州司馬其間寫了著名的“漢壽城春望”。

劉禹錫

陳康肅公善射,當世無雙 ,公亦以此自矜。嘗射於家圃,有賣油翁釋擔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見其發矢十中八九,但微頷之。康肅問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無他, 但手熟爾。”康肅忿然曰:“爾安敢輕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壹葫蘆置於地,以錢覆其口,徐以杓酌油瀝之,自錢孔入,而錢不濕。因曰:“我亦無他,惟手熟爾。”康肅笑而遣之。此與莊生所謂解牛斫輪者何異?——宋代·歐陽修《賣油翁》

賣油翁

宋代 : 歐陽修

陳康肅公善射,當世無雙 ,公亦以此自矜。嘗射於家圃,有賣油翁釋擔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見其發矢十中八九,但微頷之。

康肅問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無他, 但手熟爾。”康肅忿然曰:“爾安敢輕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壹葫蘆置於地,以錢覆其口,徐

陳康肅公善射,當世無雙 ,公亦以此自矜。嘗射於家圃,有賣油翁釋擔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見其發矢十中八九,但微頷之。

康肅問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無他, 但手熟爾。”康肅忿然曰:“爾安敢輕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壹葫蘆置於地,以錢覆其口,徐以杓酌油瀝之,自錢孔入,而錢不濕。因曰:“我亦無他,惟手熟爾。”康肅笑而遣之。

國中文言文 , 哲理 , 寓言故事金華郡守張佐治至壹處,見蛙無數,夾道鳴噪,皆昂首若有訴。佐治異之,下車步視,而蛙皆蹦跳為前導。至田間,三屍疊焉。公有力,手挈二屍起,其下壹屍微動,以湯灌之,未幾復蘇。曰:“我商也,道見二人肩兩筐適市,皆蛙也。哀之,購以放生。二人復曰:‘此皆淺水,雖放,後必為人所獲;前有清淵,乃放生池也。’吾從之至此,不意揮斧,遂被害。二仆隨後不遠,腰纏百金,必為二人誘至此,並殺而奪金也。”張佐治至郡,急令捕之,不日人金俱獲。壹迅即吐實,罪死。所奪之金歸商。——未知·佚名《張佐治遇蛙》

張佐治遇蛙

未知 : 佚名

金華郡守張佐治至壹處,見蛙無數,夾道鳴噪,皆昂首若有訴。佐治異之,下車步視,而蛙皆蹦跳為前導。至田間,三屍疊焉。公有力,手挈二屍起,其下壹屍微動,以湯灌之,未幾復蘇。曰:“我商也,道見二人肩兩筐適市,皆蛙也。哀之,購以放生。二人復曰:‘此皆淺水,雖放,後必為人所獲;前有清淵,乃放生池也。’吾從之至此,不意揮斧,遂被害。二仆隨後不遠,腰纏百金,必為二人誘至此,並殺而奪金也。”張佐治至郡,急令捕之,不日人金俱獲。壹迅即吐實,罪死。所奪之金歸商。 ▲ 國中文言文 , 寓理故事燕趙古稱多感慨悲歌之士。董生舉進士,屢不得誌於有司,懷抱利器,郁郁適茲土。吾知其必有合也。董生勉乎哉!夫以子之不遇時,茍慕義強仁者皆愛惜焉。矧燕趙之士出乎其性者哉!然吾嘗聞風俗與化移易,吾惡知其今不異於古所雲邪?聊以吾子之行蔔之也。董生勉乎哉!吾因子有所感矣。為我吊望諸君之墓,而觀於其市,復有昔時屠狗者乎?為我謝曰:“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唐代·韓愈《送董邵南遊河北序》

送董邵南遊河北序

唐代 : 韓愈

燕趙古稱多感慨悲歌之士。董生舉進士,屢不得誌於有司,懷抱利器,郁郁適茲土。吾知其必有合也。董生勉乎哉!

夫以子之不遇時,茍慕義強仁者皆愛惜焉。矧燕趙之士出乎其性者哉!然吾嘗聞風俗與化移易,吾惡知其今不異於古所雲邪?聊以吾子之行蔔之也。董生勉乎哉!

燕趙古稱多感慨悲歌之士。董生舉進士,屢不得誌於有司,懷抱利器,郁郁適茲土。吾知其必有合也。董生勉乎哉!

夫以子之不遇時,茍慕義強仁者皆愛惜焉。矧燕趙之士出乎其性者哉!然吾嘗聞風俗與化移易,吾惡知其今不異於古所雲邪?聊以吾子之行蔔之也。董生勉乎哉!

古文觀止 , 國中文言文 , 送別贈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