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未選擇的路
黃色的樹林裏分出兩條路
可惜我不能同時去涉足
我在那路口久久佇立
我向著壹條路極目望去
但我卻選擇了另外壹條路
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
顯得更誘人,更美麗
雖然在這兩條小路上
都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跡
雖然那天清晨落葉滿地
兩條路都未經腳印汙染
呵,留下壹條路等改日再見
但我知道路徑延綿無盡頭
恐怕我難以再回返
也許多少年後在某壹個地方
我將輕聲嘆息把往事回顧
壹片森林裏分出兩條路
而我卻選擇了人跡更少的壹條
從此決定了我壹生的道路.
這首名詩《The Road NotTaken》形式是傳統的抑揚格四音步,但音步可變(含有不少抑抑揚的成分);每節的韻式為abaab 。另外,他的名詩《Departmental》,則采用了雙行體偶韻的韻式,讀起來朗朗上口,具有非常優美的音韻。
弗羅斯特的The road not taken壹詩也是他的作品裏最為我所喜愛的其中的壹首。他寫詩最大的特色就是善於運用眼前看似平淡無奇的事物,去表達壹個深刻的哲理。正因為他長於用具體的事物說抽象的概念,所以他的詩就易為讀者接受和了解!
這正如他在壹首詩中寫的:“黃色的樹林裏有兩條岔開的路/可惜我不能在同壹時間走兩條路/我選擇了少人行走的那條/這就造成了壹切的差異。”詩人選擇了詩歌,放下了在壹所師範學校教書的職業以及那可能平坦,安穩的生活。他對自己說:寫詩吧,窮就窮吧,於是他們就來了英國,在離倫敦不遠的壹個村子裏找到了壹座木板茅屋作為新家。不久他的第壹本詩集《孩子的意願》出版了,以它特有的樸素坦率和真淳贏得了詩人們的好評。龐德特撰文說它是美國很長壹段時間以來最好的壹本詩集。
《末選擇的路》備課筆記
劉萍
壹、課文悟讀
《未選擇的路》是美國著名詩人羅伯特?弗羅斯特的著名詩篇。羅伯特?弗羅斯特堪稱美國20世紀90年代最受歡迎的詩人之壹,是美國非官方的桂冠詩人,他壹生致力於詩歌的創作,主要寫作並出版了10部詩集,這壹首是其第三部詩集《山的間隔》中的名篇。
全詩***4節,可分兩層:1—3節為第壹層,在樹林裏,“我”面臨著兩條路,而經過思考決定選擇了壹條人跡罕至的路。在這壹層中,詩人描述了選擇人跡罕至的路並不是草率決定的,而是經歷了復雜的心理歷程。描述了“我”站在岔路口,為不能同時涉足兩條路而遺憾,“我在那路口久久佇立”,寫出“我”的猶豫和久久思索:壹條路平坦通暢,極目可望見它的盡頭;而另壹條路幽寂荒涼,充滿著引人探索的誘惑,但“無限美景在險峰”,
“我”終於選擇了那條人跡更少的路,就讓另壹條路留待後日去走,這顯然是作者做出抉擇後的壹種自我安慰,因為“我知道路徑延綿無盡頭,/恐怕我難以再回返”,雖然如此,但依然義無返顧。
第4節為第二層,是作者多年以後的感慨,
“我選擇了人跡更少的壹條,/從此決定了我壹生的道路”。這告訴我們,人的壹生面臨著無數的選擇,而每壹次選擇都會對人生產生重要影響;壹個人的壹生怎樣度過,就看他在人生的岔路口做出了怎樣的選擇,選擇不同,命運就會不同。
弗羅斯特在詩歌風格上的壹個最大特點是樸素無華,含義雋永,把深刻的思考和哲理寓於平淡無奇的內容和簡潔樸實的詩句之中。本詩堪稱是這方面的典範。這首詩的語言質樸自然,但在構思上卻非常巧妙。我們不難看出,詩歌中所描寫的岔路就是人生岔路的象征。它說明,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們時常必須要在兩條道路、兩種思想或兩種行動中做出選擇,不同的選擇將決定不同的人生方向。面對選擇時,我們往往會變得猶豫不決,反復權衡,拿不定主意。最後,我們終究會選擇其中的壹條路。這首詩,描繪的是壹個面臨選擇的人和他進行選擇時的心態,至於選擇的具體內容並沒有寫出,詩人的著眼點是選擇本身。每壹個讀者都能夠在這首詩中發現自己的生活體驗,體味其中的哲理。因為這首詩具有豐富的內涵,給讀者留下了想像的空間,從而受到觸動,引發深深的思索。這種每個人都有過的復雜的心理體驗,被弗羅斯特敏感地捕捉到了,並譜寫成壹首膾炙人口的佳作,我想這首詩之所以廣受歡迎,也正是因為它表現了人類***同的感受。
二、亮點探究
1.思考詩歌中“路”的含義。
探究學習:
詩歌表面上是寫自然之路,實際是借自然之路來表達對人生之路的思考,這是文學藝術中常用的象征手法。
2.詩中第二節,詩人說另外壹條路“荒草萋萋,十分幽寂”,為什麽又說它“顯得更誘人,更美麗”?
探究學習:
正因為人跡稀少,才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但也正因為無人涉足,才給人新鮮感,才有可能發現別人沒有發現的美麗。這條路上人跡罕至,代表著這條路也許更艱辛、更需要開拓,正因為如此,才更具有誘人探索的魅力。
3.這首詩蘊涵了怎樣的人生哲理?
探究學習:
人生就是壹次又壹次的選擇,在人生的岔路口,妳做出什麽選擇將決定妳的壹生如何度過。人只能選擇壹種人生道路,所以要慎重。但也要有魄力,勇於創新和進取。
4.詩人為何把詩題取名為“未選擇的路”?
探究學習:
這首詩寫人生道路的選擇,全詩***有4節,第壹節寫兩條路,第二節寫選擇的路,第三、四節寫未選擇的路。由此可見,詩人寫作的重點是未選擇的路,這從詩題中也體現了出來,這主要是為了深化主題。詩人感嘆人生有許多道路可供選擇,但壹個人往往只能走壹條路,而還有其他許多條路,因為人生短暫而只能放棄。人生道路的選擇帶有偶然性、隨意性,詩人不寫已選擇的道路,而重在對未選擇的道路發出感嘆,更能撥動讀者的心弦,讓人更深入地思考人生的選擇問題。
三、選題設計
古今中外有許多對“路”的感嘆,如戰國時代屈原感嘆:“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俄國作家奧斯特洛夫斯基在《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壹書中這樣說道:“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對每個人只有壹次。這僅有的壹次生命應當怎樣度過呢?每當回憶往事的時候,能夠不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恥;在臨死的時候,他能夠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經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解放而進行的鬥爭。”’以上材料可以與《未選擇的路》進行比較閱讀,探討人的壹生如何度過,應怎樣去面對人生的選擇。
研究方法:
首先,在面對人生選擇時壹定要經過慎重的思考;其次,要使自己的人生選擇有意義、有價值。
參讀書目:
《離騷》;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四、備教卡片
●卡片①
弗羅斯特是壹個旨在通過自己的詩歌說明某壹哲理的詩人,他利用意象或比喻講述他的心得體會,闡明他對人生、社會和宇宙的態度,正是由於他重視自己詩歌的思想性,所以他的詩歌不但富有智慧和哲理,而且常讀常新他的詩歌永遠是耐人尋味的,使人不斷有所發現、有所收獲、有所進步。
(摘自吳富恒、王譽公主編《美國作家論》)
●卡片②
弗羅斯特以寫抒情短詩著稱,它的抒情短詩的質量很高,是內容和形式的完美結合。勞倫斯指出他的主要藝術成就就在於他能把思想情感和富有象征的意象糅合起來,用抒情詩的形式表達。
對弗羅斯特來說,生活是神秘的,詩歌也許能發現其中部分的奧妙,但永遠不可能弄清全部真相,因此他的詩在某種意義上是他個人生活經驗所提供的啟示和註釋。但是盡管他的詩帶有濃重的個人化色彩,並且是以自我為中心的,他卻不是壹個自傳體詩人,他是為了增加詩的真實感和感染力而使用單數第壹人稱,並把似乎是自己親身經歷的東西寫入詩中。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