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先秦:孟子及其弟子《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譯文: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臨在某人的身上,壹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惱,筋骨勞累,使他忍饑挨餓,身體空虛乏力,使他的每壹行動都不如意,這樣來激勵他的心誌,使他性情堅忍,增加他所不具備的能力。
人恒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先秦:孟子及其弟子《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譯文:壹個人,常常出錯,然後才能改正;心意困苦,思慮阻塞.然後才能奮發;別人憤怒表現在臉色上,怨恨吐發在言語中,然後妳就會知道。
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魏晉:陶淵明《五柳先生傳》
譯文:他喜歡讀書,不在壹字壹句的解釋上過分深究;每當對書中的內容有所領會的時候,就會高興得連飯也忘了吃。他生性喜愛喝酒,家裏卻窮經常沒有酒喝。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兩漢:諸葛亮《誡子書》
君子的行為操守,從寧靜來提高自身的修養,以節儉來培養自己的品德。
慆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冶性。--兩漢:諸葛亮《誡子書》
譯文:放縱懶散就無法振奮精神,急躁冒險就不能陶冶性情。
何則?質性自然,非矯厲所得。饑凍雖切,違己交病。--魏晉: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並序》
譯文:那是為什麽?本性任其自然,這是勉強不得的;饑寒雖然來得急迫,但是違背本意去做官,身心都感痛苦。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魏晉:陶淵明《歸園田居·其壹》
譯文:少小時就沒有隨俗氣韻,自己的天性是熱愛自然。
佛性常清凈,何處有塵埃!--唐代:惠能《菩提偈》
譯文:佛性就是壹直清澈幹凈,哪裏會有什麽塵埃?
梅定妒,菊應羞,畫闌開處冠中秋。--宋代:李清照《鷓鴣天·桂花》
譯文:梅花壹定妒嫉,菊花自當羞慚。桂花是秋天裏百花之首,天經地義。
乃石性堅重,沙性松浮,湮於沙上,漸沈漸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顛乎?--清代:紀昀《河中石獸》
譯文:石頭的性質堅硬沈重,泥沙的性質松軟浮動,石獸埋沒在沙上,越沈越深罷了。順著河流尋找石獸,不是(顯得)瘋狂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