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騎行?瀘亞線(4)

騎行?瀘亞線(4)

瀘沽湖的美如此攝人心魄,我決定再停留壹日,住在達祖。達祖,以前音譯為“大嘴”。我預訂了湖邊的春暖花開客棧,窗外就是瀘沽湖。

我把連日來積累的臟衣服都放進洗衣機裏洗著。天氣突變,飄來壹大片烏雲,緊接著就是暴雨和冰雹。但時間很短,不足10分鐘,太陽出來了,彩虹掛在天邊。還下著雨和冰雹,我打傘跑到湖邊去拍照片,直到彩虹消失了我才回來晾衣服。

騎行瀘亞線,確切的說是瀘亞東線,全長不到300公裏。前幾天遇到環湖的司機,他告訴我走俄亞鄉,其實那是瀘亞西線,壹般自駕遊喜歡這條線,而騎行壹般走東線,那裏有我期待的瑪娜茶金。

我在網上找來攻略,但路況如何依舊不明確,最關鍵的問題在於有壹段路地圖上是沒有的。那就邊走邊看吧,先走出壹步,到了那裏再問路,比在網上查信息要詳實和準確。

第1天 瀘沽湖(達祖)-屋腳鄉

全程51公裏,海拔爬升776米,騎行3.8小時,翻越海拔3155米的格姆女神山埡口。

從達祖出發,連續上陡坡12公裏,再連續下陡坡11公裏。路況很好,有幾處小面積塌方,不影響通行。車流量極少,很適合騎行。在埡口與瀘沽湖說再見,俯瞰瀘沽湖,那些小島果然如洛克描述的那樣——像船壹樣漂浮在湖面上。

中午抵達前所鄉,在那裏吃了午餐。沿著壹條河騎行,看到河上橋的名字我樂了,叫“逗樂河橋”。此後都是坡度不大的起伏路。

經過壹片藥材田,有紫色的桔梗花,雖然已經過了盛放的季節,藍天白雲下,依舊很美麗。小時候,我家田裏種了幾畝地桔梗,那片花海給我留下深刻印象,於是對桔梗也大有好感。

看到木裏縣的界牌,就進入了屋腳鄉。木裏縣是藏族自治縣,屋腳鄉是蒙古族鄉。經過仁江寺,因是爛泥路,我就沒有前往。前方是幾公裏的峽谷,兩側崖壁筆直而且很高,懸崖上長著郁郁蔥蔥的樹木。向上仰望,壹線天空。當眼前豁然開朗,樓房出現,就像是《桃花源記》裏寫的那樣,仿佛進入了世外桃源。那就是屋腳鄉了。

還不到三點鐘,這裏只有幾家客棧,連續經過三家鎖著門,都去田裏收玉米了。終於在小學旁邊看到壹家開門的,村民熱情地幫我打電話叫回了主人。

入住木屋,閑來無事,到田裏溜達。村民正在收玉米,全靠人工,除了年輕力壯的,老人小孩齊上陣。我想起小時候收玉米的情景。

夕陽斜照在山頭,小河流水潺潺,我想起那句“萬壑有聲含晚籟,數峰無語立斜陽。”這是宋代王禹偁《村行》裏的名句。他在秋天的時候“馬穿山徑菊初黃,信馬悠悠野興長。”看到“棠梨葉落胭脂色,蕎麥花開白雪香。”寫出這麽美的詩句之後忽然有點惆悵,因為原野裏的大樹和他家鄉的很像,他就開始思念家鄉了。接著寫“何事吟余忽惆悵,村橋原樹似吾鄉。”

我騎著單車穿行在山谷裏,要沿著瀘亞線前往200多公裏外的亞丁村。看著金黃色的楊樹葉子,路邊盛開著格桑花,隱約有些香氣。村民正在收玉米,就像我小時候壹樣,全靠人工。於是,我改寫了王禹偁的《村行》:

騎行山徑菊初黃,單車悠悠野興長。

萬壑有聲含晚籟,數峰無語立斜陽。

白楊葉落黃金色,格桑花開隱約香。

何事吟余忽思量,田間玉米似吾鄉。

第2天 屋腳鄉-915林場

全程95公裏,海拔爬升1613米,騎行7.7小時,翻越海拔4003米的魯普洛山埡口。

屋腳鄉海拔2800多米,夜裏很冷,好在我帶了羽絨睡袋。醒來,窗外雲霧籠罩,吃了壹碗加煎蛋的面條,開始在濃霧中騎行。

出村口有約200米水毀路面,但不影響通行。騎行2公裏就從雲霧中鉆了出來,這團雲霧大概就剛好罩住了屋腳鄉。

從屋腳鄉出發就開始爬坡,先是10公裏陡坡,之後10公裏緩坡,後來又是十幾公裏陡坡,***計連續爬坡36公裏,海拔升高了1200米,抵達海拔4003米的魯普洛山埡口。

在距離埡口還有5公裏的休息區,遇見來自昆明的自駕遊客,是壹對中年夫妻,他們也要去亞丁,送給我壹盒牛奶。

從埡口開始,連續24公裏下陡坡,再加5公裏上陡坡,就到了瓦廠鎮。因為路上風景太美,時不時停下來拍照,比預計時間晚了壹個小時。吃了壹碗三鮮粉,放的是豬油,配上小白菜,西紅柿和香腸,味道很不錯。

午飯後,騎行至木裏大寺。這要繞路3.5公裏,而且是上陡坡,來回就是7公裏。快到的時候,瑪尼堆旁有壹位老僧人在和兩個小孩聊天。看見我騎車上來,讓我順時針繞瑪尼堆壹圈,然後坐下來聊天。問我從哪裏來到哪裏去。旁邊的少年也喜歡騎自行車,騎著我的車順時針繞瑪尼堆三圈。

到了木裏大寺,年輕的僧人給我講解大殿裏供奉的每壹尊佛像,還有主座上的香根活佛照片。臨走的時候,給我戴上壹條哈達:“紮西德勒!”

我走出大殿,僧人也關了大門,似乎專門等我來此。他說大殿裏的酥油燈早上7點點燃,下午4點熄滅,我去參觀時,已熄滅半小時了。下山路上遇到三位來自西昌的騎行者,他們要去瀘沽湖。

離開木裏大寺,壹路下坡18公裏,沿著碧綠的理塘河抵達915林場。理塘河上有座橋,這橋以及河水的顏色都像極了從麗江到瀘沽湖路上的金沙江,再加上剛才遇見的三位騎行者,讓我感覺自己穿越了,甚至懷疑是不是走錯了路,停下來看了看地圖才安心地繼續騎行。

路上有了裏程碑,寫的是G227?2189。到了K2184,連續2公裏沒有鋪設柏油,但路基是碎石,對騎行的影響不大。

從屋腳鄉到915林場這壹段,有多處涉水路面,碎石路面,路基塌陷路段。路上經常會出現落下來的碎石,偶爾也有大石塊。騎行速度不易太快,地基塌陷路段可能有坑和裂縫。

壹路風景盡顯秋的色彩斑斕,還有樹上掛著的樹胡子表明這裏的空氣質量極佳。經常會有松鼠穿過馬路,有羊群在路上遊蕩。這條路雖然不寬,大約4米,但是車流量極少,反而覺得這條路更寬了。穿梭於秋色的林間,鳥鳴聲不絕於耳,還有那潺潺的流水聲。在牧民定居點,偶爾看見壹片農田,宛如壹塊玉石鑲嵌在叢林裏。

入住瀘亞商務酒店,酒店的走廊裏掛著幾張稻城亞丁三神山的照片,拍攝於瑪娜茶金觀景臺,據說就在隴撒牧場,是我明天的目的地。

第3天 915林場-隴撒牧場

全程43公裏,海拔爬升1843米,騎行6小時。

今天路程不長,但是爬升較高,915林場海拔不足2100米,目的地隴撒牧場海拔接近3800米,所以強度不亞於昨天。從915林場出發就開始連續爬坡24公裏,海拔升高將近1200米。看著碼表壹直都是個位數,4…5…6,騎行了3個多小時,21公裏,還是能看到自己昨晚住宿的地方。在通往水洛鄉的路口休息時,遇到壹個警察,他和我聊了壹會兒,送我壹個蘋果:“這是本地蘋果,妳嘗嘗,很甜的。”

新修的G227路面寬闊,僅有幾處地基塌陷半幅通行。藍天白雲,壹路秋色,還有順風。路上遇到自駕遊客,他們要去走洛克穿越線,需要徒步五天。

終於,山路壹轉,和915林場說再見,3公裏後是突如其來的幸福——4公裏下坡路。再連續上坡12公裏,抵達地圖標註的隴撒牧場(瑪娜茶金),而且那裏有個指示牌寫著“觀景臺”,四周高山,和我預想的完全不同。附近有壹處牧民的木屋,我前去問詢,說隴撒牧場還在前面。

繼續騎行3公裏,終於看到白塔了,這裏才是隴撒牧場,而地圖上標註為“莫嘎拉吉”,我猜測是“瑪娜茶金”的另壹種音譯。等我住進村民家中,才知道,莫嘎和拉吉是附近兩座水電站的名字。但是瑪娜茶金觀景臺距此還有21公裏。

自從離開瀘沽湖,聯通就沒有信號了,到隴撒牧場移動只有2G,借來牧民的電信熱點才得以上網。這裏是藏區,我又喝到了酥油茶,而且是純手工現場制作的。

半夜醒來數星星,看到兩顆很大的流星劃破夜空。因為太冷,只拍了半個小時,薄薄的雲飄過,星星就開始眨眼睛。

第4天 隴撒牧場-瑪娜茶金觀景臺

全程33公裏,海拔爬升996米,騎行4小時,翻越海拔4225米的巴亨埡口,瑪娜茶金觀景臺海拔4335米。

清晨的隴撒牧場,炊煙裊裊,溪流潺潺。早餐是酥油茶和小麥粑粑,灌滿兩壺熱水就出發了。

今天的路程不長,9:30才出門,連續爬坡14公裏到達巴亨埡口。見到修路工人我就問路,終於找到了通往瑪娜茶金觀景臺的路口。這條路剛剛擴寬,全程15公裏,都是碎石路,起伏很大,某些陡坡不得不推行。俯瞰走過的路,反射著明亮的陽光,金燦燦的松林環繞著木屋。

距離觀景臺還有3公裏,終於看到了幾間小木屋。上前詢問,可以食宿。吃了壹碗面條,空車前往觀景臺,看到了三神山:夏諾多吉(恰朗多吉)、仙乃日和央邁勇。遇見兩位成都來的自駕遊客,他們已經在此等候2個多小時了,三神山上壹直有雲層籠罩,看不到山頂。陽光透過雲層投下光束,丁達爾效應造就了美麗的風景。

觀景臺風大,找個地方躲風,曬太陽,坐看雲起。等待日落西山。我住的是壹位牧民家中,雖然距離此地僅3公裏,但那邊什麽手機信號都沒有,觀景臺有移動4G。

第5天 瑪娜茶金觀景臺-香格裏拉鎮

全程92公裏,海拔爬升1058米,騎行8.3小時。

清晨6點,下著小雨,卻能看見星星和帶著光暈的月亮。恰好遇到昨天傍晚在觀景臺認識的兩位朋友,我搭乘他們的車前往觀景臺。

觀景臺飄著小雪粒,刮著冷冷的風,厚厚的雲層遮住了雪山。日出時分,天空出現了彩霞,雲也漸漸散開。雖然沒有看到三神山全貌,但是看到了另壹座山的日照金山。眼前的雲海令人精神振奮。最大的驚喜是第壹次親眼看到了傳說中的佛光。

回到住處,已經9:30了。沿著13公裏碎石起伏路返回到瀘亞線上,僅有4公裏柏油路,之後連續51公裏碎石路。在到達水洛橋之前連續32公裏下坡。過了水洛橋,連續19公裏上坡碎石路,就到了甘孜州和涼山州界,變成了柏油路。

這51公裏爛路,似曾相識,壹側是很深的懸崖,谷底是河流;另壹側是高高的峭壁,隨時可能有落石。想起來了,這就是雨崩到尼農那段懸崖路的加長加寬版。車流量極少,壹整天只遇到了十幾輛汽車和幾輛摩托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