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秦嶺候鳥遷徙詩句 1.有關大雁的詩句
古代詠雁詩集粹
盧賢生
每當蕭颯的秋天季節,仰視寥廓的萬裏霜天,時常可以見到壹群群自北向南飛行的鴻雁,它們組成整齊的行列,單行橫空,宛如壹個“壹”字,雙行相交形成壹個“人”字,古人稱之為雁陣、雁字、雁序,這也是古詩材料。如陸遊《幽居》詩:“雨霽雞棲早,風高雁陣斜。”白居易《江樓晚眺景物鮮奇》:“風翻白浪花千片,雁點青天字壹行。”
古人雲:“雁行有序”,雁的組織性很突出的,雁在飛行時,飛在隊伍前頭的壹只雁,都是由體強識途的老雁擔任,雁陣的線條整齊,兩雁之間的距離保持勻稱。據科學分析,這是雁充分利用氣流進行飛行的壹種奇妙的“節能術”。
我國常見的雁有鴻雁、豆雁、白額雁等。雁是候鳥,有著壹年壹度的遷徙,每年春分後,飛往北方,秋分後飛回南方。當年唐太宗在山西汾河賦詩雲:“不識只今汾水上,唯有年年秋雁飛。”可見古人早就知道雁有年年遷徙的習性。由於雁有季節準確的遷徙,古人把它視為音訊的“使者”,歷史上還有“鴻雁傳書”的故事。
雁壹年兩度的遷徙,說明它對於天氣的冷暖變化的反應很敏銳。華北農村流傳民謠有:“七九河開河不開,八九雁來雁總來。”如果大雁遷徙的提早或推遲,預示著當地天氣有反常的現象。詩人陸遊留心雁兒的活動並揭示它和氣候的對應關系。如他在《夜歸》詩雲:“今年寒到江鄉早,未及中秋見雁飛。”此詩地點是浙江省紹興,當年雁兒在中秋前提早南飛過浙江,結果天氣早寒。近來對大雁觀察記錄也表明,大雁提前南飛,結果北方天氣早寒,南方氣溫也比常年偏低。
雖說雁是候鳥,秋季霜降南旋,但古代詩詞經常和雪聯在壹起,這似乎有悖事實。著名的有唐代盧綸的《塞下曲》:“月黑雁飛高,單於夜遁逃。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這首詩引起壹場現代對雁生活習性新研究,起因出自科學家華羅庚針對此詩在《中學語文教學》上寫了壹首質疑詩:“北方大雪時,群雁早南歸。月黑天高處,怎得見雁飛。”此質疑詩壹出,報刊、雜誌爭相刊載,大加贊賞,借此勉勵後生,要善於獨立思考,疑前人所未疑。但也有不少學者,指出華詩欠妥,說“雪中雁”和“月黑雁飛高”確是事實。
查閱古詩,很多詩人描寫了雪和雁。例如唐代高適《別董大》:“千裏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宋代蘇軾《和子由澠池懷舊》:“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唐代李白《千裏思》:“胡雁度日邊,風雪迷河洲。”唐代賀朝《從軍行》:“天山漠漠長飛雪,來雁遙傳沙塞寒。”這情景跟盧綸的《塞下曲》很壹致,作為候鳥的大雁,為什麽還遭遇大雪呢?這主要與氣候的多變和地理位置有密切關系,塞外氣溫驟降,大雁剛剛南飛,白雪就覆蓋大地。另外中國地理氣候南北差異很大,塞外在農歷八月就下雪,甚至更早,“胡天八月即飛雪”(岑參詩)“五月天山雪”(李白詩),所以大雁難逃“雪網”的。
大雁歸遲遇雪之情,也見於古詩,如唐代崔湜《塞垣行》:“雨雪雁南飛,風塵景西迫。”唐代李廓《送振武將軍》詩:“蘆酒燒蓬媛,霜鴻撚箭看。黃河古城道,秋雪白漫漫。”雖說月黑看不見雁,但雁過有聲,“月黑雁飛高”就不足奇了。古詩仍有這方面的佐證。如唐代李益《春夜聞笛》:“洞庭壹夜無窮雁,不待天明向北飛。”宋代梅堯臣《秋雁》詩:“秋雁多夜飛,前群後孤來。”唐代錢起《宿畢侍禦宅》:“落葉寄秋菊,愁雲低夜鴻。”唐代李頎《古從軍行》:“胡雁哀鳴夜夜飛,胡兒眼淚雙雙落。”金代元好問《惠崇蘆雁》:“雁奴辛苦候寒更,夢破黃蘆雪打聲。”所謂“雁奴”就是晚上打更之雁,附近稍有響聲,它們就立刻鳴叫報警,接著,群雁也隨之驚起鳴叫,此起彼伏。這就是所謂驚起宿雁。壹聲不響,默默飛行的群雁是沒有的,俗話說“人過留名,雁過留聲”,月黑之夜,什麽都難以看見,為什麽還知道雁從空中飛過呢?其原因就是俗話說的“雁過留聲”。
另外,盧綸是唐河中蒲(今山西永濟)人,山西的北部是長城,後來當過河中元帥府判官,所以他有邊塞的生活基礎,不會不親眼目睹雪中雁、黑天雁,《塞下曲》關於雁的描寫應該說是科學真實的。
(摘自中學語文教學網)
2.有關大雁和風的詩句
描寫大雁的詩
初聞征雁已無蟬,百尺樓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裏鬥嬋娟.李商隱(霜月)
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李清照(壹剪梅)
冰簟銀床夢不成,碧天如水夜雲輕.
雁聲遠過瀟湘去,十二樓中月自明. 溫庭筠(瑤瑟怨)
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 李白(與夏十二登嶽陽樓)
雁盡書難寄,愁多夢不成.
願隨孤月影,流照伏波營. 沈如筠(閨怨)
鴻飛冥冥日月白,清風葉赤天雨霜。(杜甫)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範仲淹)
回頭煙柳漸重重。淡雲孤雁遠,寒日暮天紅。(徐昌圖)
雁過秋空夜未央,隔窗煙月鎖蓮塘。(李均)
寒燈思舊事,斷雁(鴻)驚愁眠。(杜牧)
黯相望。斷鴻聲裏,立盡斜陽。(柳永)
落日樓頭,斷鴻聲裏,江南遊子。(辛棄疾)
詩人崔塗,有《孤雁》壹詩,即寫了孤雁飛行路途的艱難,更喻示了人生道路的不盡坎坷。
幾行歸塞盡,念爾獨何之?
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遲。
渚雲低暗度,關月冷相隨。
未必逢矰繳,孤飛自可疑。
3.候鳥的遷飛整篇文章
春天,燕子從南方飛回北方,秋天,又帶著子女到南方過冬,這種鳥叫候鳥,如大雁、燕子、杜鵑、黃鸝等。有的鳥長年留在出生地,這種鳥叫留鳥,如麻雀、喜鵲、鷹等。
候鳥的遷飛是壹次充滿著危險的旅行。如果在茫茫的大海中迷失方向,就有死亡的危險。有時還會遇上暴風雨,沖過暴風雨幸存下來的候鳥已經(jīn pí lì jìn)了,就落在輪船上休息,誰也不知有什麽危險在等待它們。候鳥還有向明亮地方飛的習性,有時大群的候鳥被燈塔或飛機場的燈光所吸引,結果撞死在建築物上。此外,候鳥在途中被猛禽追捕、吃掉的事,也常常發生。
許多候鳥壹邊飛行,壹邊捕食。野鴨在白天找食,夜晚飛行,有的候鳥則在遷飛前吃得胖胖的,遷飛時不捕食,就靠 (xiāo hào )體內儲存的脂肪。遷飛時,燕子每小時飛100千米,野鴨飛80到90千米,而海燕能達到160千米。飛行途中,候鳥常常要有短時間的休息,過海洋或大沙漠時,就要不停地飛行了。
是什麽原因讓候鳥壹定要遷飛呢?原來,當春天的白天越來越長,秋天的白天越來越短的時候,候鳥就知道遷飛的時間到了。這是候鳥父母傳下來的習性。到了五、六月間,北方各種蟲子多起來,候鳥往北飛來,(xiǎnɡ yònɡ)這些豐富的食物。這些地方離北極很近,白天時間長,有充足的時間捕食和餵養小鳥。科學家們經過考察發現,越往北方,候鳥的產蛋量越多,後代就越興旺。
候鳥沒帶指南針和地圖 會不會迷路呢 不會的 科學研究證明白天候鳥用太陽
作向導飛行 夜晚靠星星引路 它們就這樣飛向南方又飛回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