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關於古琴臺的著名詩句
關於古琴臺詩句 1.關於古琴臺的詞句段
浪說曾分鮑叔金,誰人辨得伯牙琴! \r\n 幹今交道好如鬼,湖海空懸壹片心。
\r\n 憶昔去年春,江邊曾會君。今日重來訪,不見知音人。
\r\n 但見壹杯土,慘然傷我心! \r\n 傷心傷心復傷心,不忍淚珠紛。 \r\n 來歡去何苦,江畔起愁雲。
\r\n 子期子期兮,妳我千金義,歷盡天涯無足語,此曲終兮不復彈,三尺瑤琴為君死!” \r\n 摔碎瑤琴鳳尾寒,子期不在對誰彈! \r\n 春風滿面皆朋友,欲覓知音難上難。 \r\n 勢利交懷勢利心,斯文誰復念知音! \r\n 伯牙不作鐘期逝,千古令人說破琴。
\r\n 俞伯牙摔琴謝知音。
2.有關玉門關的詩句
1.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從軍行》唐. 王昌齡
2.願得此身長報國,何須生入玉門關。
--《塞上曲》唐. 戴叔倫
3.長風幾萬裏,吹度玉門關。
--《關山月》唐. 李白
4.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從軍行七首》唐. 王昌齡
5.玉門關城迥且孤,黃沙萬裏白草枯。
--《玉門關蓋將軍歌》唐. 岑參
6.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涼州詞》唐. 王之渙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裏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叫胡馬度陰山!
唐《獨不見》:玉關壹自有氛埃,年少從軍竟未回。
唐 《詠史詩·玉門關》:西戎不敢過天山,定遠功成白馬閑。半夜帳中停燭坐,唯思生入玉門關 《征人怨》:歲歲金河復玉關,朝朝馬策與刀環。三春白雪歸青冢,萬裏黃河繞黑山。
《關山月》: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 長風幾萬裏,吹度玉門關。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 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 戍客望邊邑,思歸多苦顏。 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閑。
《雙調·沈醉東風》:班定遠飄零玉關,楚靈均憔悴江幹。李斯有黃犬悲,陸機有華亭嘆。張柬之老來遭難。把個蘇子瞻長流了四五番。因此上功名意懶。
《邊塞詞》:大將西征人未還,湖湘子弟滿天山。新栽楊柳三千裏,引得春風度玉關。
3.關於藝圃的詩句
藝圃雜詠(七首)
[清]王士禛(王士禎)?
鶴 柴
長身兩君子,宛與孤身映。
三疊素琴張,壹聲遠山靜。
嘹唳月明時,風泉雜清聽。
紅鵝館
疏館籠鵝群,素羽臨秋水。
濯濯映鳧翁,沿流亂芳芷。
乞寫茴香花,其人丹青裏。
乳魚亭
幽人知魚樂,為復知魚汁。
策策與堂堂,宛有江湖意。
時逐落花來,更向空明逝。
朝爽臺
祟臺面吳山,山色喜無恙。
朝爽與夕霏,氤氳非壹狀。
想見拄笏時,心在飛鳥上。
響月廊
修廊非壹曲,窈窕隨清樾。
掃地坐焚香,心跡兩幽絕。
菸風蕭蕭,無人見明月。
垂雲峰
具區六萬甲,奇峰七十二。
割取壹片雲,虎牙自紅銳。
颯然山雨來,咫尺流雲氣。
六松軒
髯翁閱幹歲,才如熟羊胛。
不逐桃花妍,何妨霜雪壓。
可望不可狎,愛此素鱗甲。
藝圃小遊仙六首
[清]汪 琬
課罷黃庭日欲西,偶然鋤藥繞幽溪。
昨宵雨過青泥潤,新長芝苗數尺齊。
盡日焚香禮太空,的應騰入九霄中。
乖龍要是難驅駕,喚取池邊赤鮮公。
竹釘門扉荻織芭,澆花鋤藥是生涯。
飛來彩蝶大如燕,開遍碧桃紅似霞。
小飲休辭力不勝,呼童頻剪九光燈。
手中杯是蟠桃核,的貯流霞四五升。
滿巖桂柏起秋風,鸞鶴排煙下碧空。
聞道茅君夜相訪,旌幢小駐月明中。
松籟泉誌遠近聞,重樓縹緲人層雲。
擬將身附門墻列,乞取先生十賚文。
藝圃竹枝歌四首
[清]汪 琬
池上花開照眼明,流蕷無數雜飛英。
壹雙紫燕貼波去,三寸銀魚吹浪行。
鵁鶄翡翠滿沙棱,垂柳垂楊綠幾層。
好雨忽來新漲闊,阿儂準備打魚罾。
數畝清漪弄晚風,南村村口水瀠檬。
鴛鴦飛去望不見,疑在枯荷折葦中。
紅蓼青蕷九月天,淡雲如水水如煙。
畫橋側畔好楊柳,合系儂家書畫船。
再題姜氏藝圃
[清]汪 琬
隔斷城西市語嘩,幽棲絕似野人家。
屋頭棗結離離實,池面蕷浮艷艷花。
棐幾只攤淳化貼,雪甌頻試敬亭茶。
與君企腳揮談麈,楊柳陰中日漸斜。
藝圃十詠
[清]汪 琬
南 村
望望路轉深,延緣蘺落靜。
熏風亭午來,竹樹散清影。
微裊壹縷煙,有人方煮茗。
紅鵝館
高館驅鵝群,壹壹梳翎翅。
軟藉莎草眠,群穿杏花戲。
莫學曇欀村,持換黃庭字。
乳魚亭
碧流灩方塘,俯檻得幽趣。
無風蓮葉搖,知有遊鱗聚。
翡翠忽成雙,撇波來復去。
香草居
光風被蘭杜,幽艷森然發。
不知欲遺誰,美人勤采折。
芳歲每易闌,恒憂蕭艾奪。
浴鷗池
積泉徵不流,白鳥泛空闊。
渺渺蕷蓼中,數點明如雪;
更有兩鴛鴦,飛來***成列。
度香橋
紅欄與白版,掩映滄波上。
兩岸柳陰多,中流荷氣爽。
村居水之南,屣步每獨往。
響月廊
回廊何窈窕,所忻夜景清。
淡淡露華積,迢迢漢影橫。
漸見高梧木,徘徊圜魄明。
垂雲峰
茲峰洵雲奇,本自太湖選。
位置小山間,亭亭似孤獻。
何人舊題名,遺墨蝕蒼蘚。
六松軒
小築如空山,蕭蕭清籟發。
幽人披素衿,長嘯坐林樾。
夜久濃翠寒,猶然待明月。
繡佛閣
朱甍高人雲,泠泠度金磬。
中有散花女,焚香禮清凈。
梵音繞空虛,從茲證聞性。
4.關於撫琴的詩句
箏
唐 白居易
雲髻飄蕭綠,花顏旖旎紅。雙眸剪秋水,十指剝春蔥。
楚艷為門閥,秦聲是女工。甲明銀玓瓅,柱觸玉玲瓏。
猿苦啼嫌月,鶯嬌語妮風。移愁來手底,送恨入弦中。
趙瑟清相似,胡琴鬧不同。慢彈回斷雁,急奏轉飛蓬。
霜佩鏘還委,冰泉咽復通。珠聯千拍碎,刀截壹聲終。
倚麗精神定,矜能意態融。歇時情不斷,休去思無窮。
燈下青春夜,尊前白首翁。且聽應得在,老耳未多聾。
夜箏
唐 白居易
紫袖紅弦明月中,自彈自感暗低容。
弦凝指咽聲停處,別有深情壹萬重。
李端《聽箏》
鳴箏金栗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顧,時時誤拂弦。
蕭綱《彈箏》
彈箏北窗下,夜響清音愁。
張高弦易斷,心傷曲不道。
蘇軾《甘露寺彈箏》
多景樓上彈神曲,欲斷哀弦再三促。
江妃出聽霧雨愁,白浪翻空動浮玉。
喚取吾家雙鳳槽,遣作三峽孤猿號。
與君合奏芳春調,啄木飛來霜樹杪。
沈約《詠箏》
秦箏吐絕調,玉柱揚清曲,
弦依高和斷,聲隨妙指續。
徒聞音繞梁,寧知顏如玉。
沈約《秦 箏 曲》
羅袖飄酈拂雕桐,促柱高漲散輕宮,
迎歌度舞遏歸風。
遏歸風,止流月,壽萬春歡無歌。
翩翩白鷺伴詩臒,船系青山暮,
壹曲瑤箏寫幽素。
三五夜花前月明,十四弦指上風生。
李白《春日行》
佳人當窗弄白日,
弦將手語彈鳴箏。
春風吹落君王耳,
此曲乃是《升天行》。
關於古琴臺的著名詩句 1.關於古琴臺的詞句段
浪說曾分鮑叔金,誰人辨得伯牙琴! \r\n 幹今交道好如鬼,湖海空懸壹片心。
\r\n 憶昔去年春,江邊曾會君。今日重來訪,不見知音人。
\r\n 但見壹杯土,慘然傷我心! \r\n 傷心傷心復傷心,不忍淚珠紛。 \r\n 來歡去何苦,江畔起愁雲。
\r\n 子期子期兮,妳我千金義,歷盡天涯無足語,此曲終兮不復彈,三尺瑤琴為君死!” \r\n 摔碎瑤琴鳳尾寒,子期不在對誰彈! \r\n 春風滿面皆朋友,欲覓知音難上難。 \r\n 勢利交懷勢利心,斯文誰復念知音! \r\n 伯牙不作鐘期逝,千古令人說破琴。
\r\n 俞伯牙摔琴謝知音。
2.古琴臺的著名景物有什麽小學生寫作文
我的家鄉是“武漢”,那是壹個美麗的地方,是壹個具有悠久歷史的城市,有許多風景名勝,有古琴臺、歸元寺、十裏江灘、東湖、黃鶴樓……數不勝數。長江、漢水穿城而過,把武漢分成了三鎮,市區分布著幾百個大小湖泊,特別是東湖,風景非常優美,許多遊客來到這裏遊玩。人們已經在長江上建起了六座長江大橋,它們是長江壹橋、二橋,白沙洲大橋,天興洲大橋、軍山大橋、陽邏大橋。特別是天興洲大橋,雙向六車道,公路鐵路兩用,汽車火車都通。
熱幹面是聞名全國的小吃,是武漢人的最愛,妳看那黃燦燦的面條,晶瑩剔透,再撒上壹點芝麻醬,頓時香氣撲鼻,壹道美味的人間美食就做好了,吃上壹口讓人回味無窮。還有那燒賣,雪白的面團,包裹著粹玉壹樣的糯米,吃上壹口油滋滋的,美味無比。
我們在中國***產黨的帶領下,我們的國家有了飛速的發展,原來破舊的房子消失了,壹座座高樓大廈拔地而起,壹條條狹窄的馬路變的寬闊起來。我們在武漢陸續修建了六座長江大橋,武漢被長江、漢水壹分為三的日子結束了,武漢成了真正的九省通衢。
正是因為有了革命先烈的辛苦工作,才有今天美好的武漢。
3.武漢古琴臺的歷史
古琴臺始建於北宋,屢毀屢建。
至清嘉慶初年,湖廣總督畢沅主持重建古琴臺。1953年,武漢市總工會以古琴臺景點為址,興建了琴臺工人文化宮。
1957年撥款對伯牙臺進行了全面修葺,增設了許多景點,在當時是武漢的三大名勝之壹。 古琴臺詳細信息 古琴臺是湖北省、武漢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壹。
古琴臺東對龜山、北臨月湖,景色秀麗,是人們休閑遊玩的好地方,相傳兩千多年前,春秋戰國時期俞伯牙與鐘子期結為知音的故事,千百年來在文人與民眾之間廣泛流傳,二人知音的傳奇色彩,給中國文化增添了可歌可泣的壹頁,由知音升華為對友情的忠誠不渝,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和崇高的美德,弘揚這種傳統和美德的形式最有力的體現在漢陽古琴臺。 相傳,楚國郢都有好琴者名伯牙,琴技高超,在晉國做了大夫,出使楚國時遇到了樵夫鐘子期結成知音。
“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善哉乎鼓琴,湯湯乎若江河!”讓後人婦孺皆知,耳熟能詳。鐘子期只是壹個樵夫,壹個風高浪急的中秋之夜,鐘子期因砍柴遇雨,匆忙回家時見到了官家的船只,船頭有大夫把琴,作高山流水之音,以抒大江明月之懷。
為了不驚動官人,卑微的他只得躲藏在草叢中,不想聽琴入迷而忘乎所以弄出了聲響,被伯牙喝問,因鐘子期識得瑤琴,道出伏羲氏以樹中佳木梧桐所制,得伯牙賞識。壹年後,伯牙依約尋子期不得,壹曲《高山流水》成了千古絕響。
這是壹個令人心碎的故事,也是壹個叫人心動的傳說。 古琴臺始建於北宋,後屢毀屢建。
清嘉慶初年,湖廣總督畢沅主持重建古琴臺,清汪中代筆撰《琴臺之銘並序》和《伯牙事考》,此文頗為時人稱道。光緒十年(1884年)黃彭年撰《重修漢陽琴臺記》。
光緒十六年(1890年),楊守敬主持並親自書丹,將《琴臺之銘並序》、《伯牙事考》、《重修漢陽琴臺記》重鐫立於琴臺碑廊之中,並書“古琴臺”三字刻於大門門楣。 古琴臺建築群占地15畝,規模不大,布局精巧,主要建築協以庭院、林園、花壇、茶室、層次分明。
院內回廊依勢而折,虛實開閉,移步換景,互相映襯。修建者充分利用地勢地形,還充分運用了中國園林設計中巧於“借景”的手法,把龜山月湖山水巧妙借了過來,構成壹個廣闊深遠的藝術境界。
到古琴臺遊覽,進大門,過小院,出茶院右門,迎門是置於黃瓦紅柱內的清道光皇帝禦書“印心石屋”照壁。照壁東側有壹小門,門額“琴臺”二字,據傳出自北宋著名書法家米芾之手。
進門後為曲廊、廊壁立有歷代石刻和重修琴臺碑記。再往前便是琴堂,又名友誼堂,堂前庭院中漢白玉築成的方形石臺,便是象征伯牙彈琴的琴臺。
古琴臺景區的主要景點有:俞伯牙與鐘子期結為知音的故事情節“臘像館”;有清朝道光皇帝為陶文毅而禦筆親書的“印心石屋”;有近年用漢白玉雕刻的“伯牙撫琴”塑像;有道光年間的翰林詩興大發時用竹葉蘸墨題的“竹葉書”;有1976年修建琴臺時的遺物“琴臺”方碑;有近代修建的《琴臺知音》雕塑石像,以及山青水秀的“高山流水”水榭長廊等景點。目前,市人民政府非常重視“古琴臺”這壹文物景區的保護,2002年撥款數百萬元維修,並新增加壹排“俞伯牙覓知音”的大型浮雕群,於2003年元月展現給廣大市民。
近期武漢市總工會還將投資30余萬元對琴臺進行綠化及路面維修。 古琴臺規模不大,布局精巧,主要建築協以庭院、林園、花壇、茶室、層次分明。
進大門,主體建築是壹棟半檐歇山頂式前加抱廈的殿堂,面寬三間,四周回廊,磚木架屋,釉瓦蓋頂,彩畫精麗,金碧輝煌。檐下匾額上書“高山流水”四字。
堂前有漢白玉築成方形石臺,傳為伯牙撫琴遺址。臺的中央刻有北宋書法家米芾所書“琴臺”二字的方碑,四周石欄,飾以浮雕(伯牙鼓琴形象),鐫刻十分精美。
古琴臺茶院,迎門是置於黃瓦紅柱內的清道光皇帝禦書“印心石屋”照壁。用陰陽筆法刻鐫而成,遠看凸突而出,近看凹陷而入。
還有清道光六年(公元1826年),湖北督糧道宋湘壹束竹葉代筆,題詩壁上,其字酣暢淋漓,大氣磅礴,歷來深受書法家所嘗識。 古琴臺北臨月湖,湖景相映,景色秀麗,幽靜宜人,極富文化韻味。
院內回廊依勢而折,虛實開閉,移步換景,互相映襯。修建者充分利用地勢地形,運用了中國園林設計中“借景”的手法,把龜山、月湖之山水景色巧妙借了過來,構成壹個廣闊深遠的藝術境界。
高山流水》壹曲被錄入美國“航天者”號太空船上攜帶的壹張鍍金唱片上,於 1977年8月22日發射到太空,向宇宙星球的高級生物傳播中華民族的智慧和文明信息。 古琴臺文化內涵豐富,僅碑廊內就存有《漢上琴臺之銘並序》、《伯牙事考》等碑刻,其中有清代書法家宋湘束竹葉蘸墨書寫《琴臺題壁詩》,既有文學價值,又是難得的書法珍品。
古琴臺占地約1公頃,掩映在湖光山色、疏林繁花之中,瑰麗多姿,風光明媚,很值得壹遊。
4.關於靈隱寺的著名詩句
靈隱寺(宋之問)
鷲嶺郁岧峣,龍宮鎖寂寥。
樓觀滄海日,門對浙江潮。
桂子月中落,天香雲外飄。
捫蘿登塔遠,刳木取泉遙。
霜薄花更發,冰輕葉未雕。
夙齡尚遐異,搜對滌煩囂。
待入天臺路,看余度石橋。
題靈隱寺紅辛夷花戲酬光上人(白居易)
紫粉筆含尖火焰,紅胭脂染小蓮花。
芳情香思知多少,惱得山僧悔出家。
夏日登靈隱寺後峰(方幹)
絕頂無煩暑,登臨三伏中。深蘿難透日,喬木更含風。
山疊雲霞際,川傾世界東。那知茲夕興,不與古人同。
寄杭州靈隱寺宋震使君(貫休)
罷郡歸侵夏,仍聞靈隱居。僧房謝脁語,寺額葛洪書。
月樹獼猴睡,山池菡萏疏。吾皇愛清靜,莫便結吾廬。
早秋寄題天竺靈隱寺(賈島)
峰前峰後寺新秋,絕頂高窗見沃洲。人在定中聞蟋蟀,
鶴從棲處掛獼猴。山鐘夜渡空江水,汀月寒生古石樓。
心憶懸帆身未遂,謝公此地昔年遊。
灑泉子(潘閬)
長憶西山。靈隱寺前三竺後。
冷泉亭上幾行遊。三伏似清秋。
白猿時見攀高樹,長嘯壹聲何處去。
別來幾向畫闌看。終是欠峰巒。
題靈隱寺山頂禪院(綦毋潛)
招提此山頂,下界不相聞。塔影掛清漢,鐘聲和白雲。
觀空靜室掩,行道眾香焚。且駐西來駕,人天日未曛。
遊靈隱寺得來詩復用前韻(蘇軾)
君不見,錢塘湖,錢王壯觀今已無。
屋堆黃金鬥量珠,運盡不勞折簡呼。
四方宦遊散其孥,宮闕留與閑人娛。
盛衰哀樂兩須臾,何用多憂心郁紆。
溪山處處皆可廬,最愛靈隱飛來孤。
喬松百丈蒼髯須,擾擾下笑柳與蒲。
高堂會食羅千夫,撞鐘擊鼓喧朝晡。
凝香方丈眠氍毹,絕勝絮被縫海圖。
清風時來驚睡余,遂超羲皇傲幾蘧。
歸時棲鴉正畢逋,孤煙落日不可摹。
立秋日禱雨宿靈隱寺同周徐二令(蘇軾)
百重堆案掣身閑,壹葉秋聲對榻眠。
床下雪霜侵戶月,枕中琴築落階泉。
崎嶇世味嘗應遍,寂寞山棲老漸便。
惟有憫農心尚在,起瞻雲漢更茫然。
靈隱前壹首贈唐林夫(壹題聞林夫當徙靈隱寺(蘇軾)
靈隱前,天竺後,兩澗春淙壹靈鷲。
不知水従何處來,跳波赴壑如奔雷。
無情有意兩莫測,肯向冷泉亭下相縈回。
我在錢塘六百日,山中暫來不暖席。
今君欲作靈隱居,葛衣草履隨僧蔬。
能與冷泉作主壹百日,不用二十四考書中書。
5.武漢古琴臺的歷史
古人伯牙、子期以琴相知而結為生死之交,被傳為千古美談。
武漢著名風景區古琴臺,是為紀念春秋戰國時期俞伯牙彈琴遇知音鐘子期而修建。據傳,伯牙是春秋戰國時期的著名音樂家,技藝高妙,但“曲高和寡”,壹直遇不到知音。
壹次,伯牙中秋節泊舟漢陽,面對皓月即興撫奏,琴弦忽斷,遂遇樵夫鐘子期。伯牙彈奏壹曲意在高山,子期嘆曰:“善哉鼓琴,巍巍乎若泰山!”伯牙大喜,轉瞬之間而誌在流水,子期又嘆道:“善哉鼓琴,湯湯乎若流水!”伯牙於是認定子期就是他的知音,兩人遂結為生死之交。
不幸的是,等伯牙第二年再來漢陽時,子期因病亡故。伯牙悲痛欲絕,在子期墓前哭奏了壹曲《高山流水》之後,斷弦碎琴,從此終生不復彈琴。
古琴臺又名伯牙臺。在龜山腳下,月湖側畔。
相傳在2000多年以前的春秋戰國時期,楚國音樂大師俞伯牙路經漢陽江口,夜泊江岸。當晚雨過天晴,明月高懸,景色清新,伯牙撫琴抒懷,調寄高山流水,引來樵夫鐘子期。
子期作過樂尹,善知音律,聽罷情不自盡地贊道,“峨峨兮若泰山,洋洋兮江河”。 伯牙巧遇知音,非常高興。
兩人相約半年來此相會。第二年,子期不幸病逝。
伯牙悲痛欲絕,來到子期墓前,重彈“高山流水”舊曲,痛失知音,遂將七弦琴摔碎,長歌當哭,吟詩壹首:摔碎瑤琴鳳尾寒,子期不在對誰彈?春風滿面皆朋友,欲覓知音難上難。這就是流傳千古的“摔琴謝知音”的傳說故事。
這個故事在中國廣為流傳,從此,人們以“高山流水”象征深厚友誼,把“知音”喻作知心朋友。琴臺始建於北宋,歷代毀建多次。
現在的主體建築為單檐歇山頂,前加抱廈式殿堂,堂前漢白玉方型石臺傳為伯牙撫琴處。整個建築保留古建築風貌,三面環水,遙對龜山。
6.古琴臺的景點介紹
古琴臺景區的主要景點歸納起來有:
俞伯牙與鐘子期結為知音的故事情節“蠟像館”;
清朝道光皇帝為陶文毅禦筆親書的“印心石屋”;
“伯牙撫琴”漢白玉塑像;
碑廊內有《琴臺之銘並序》、《伯牙事考》、《重修漢陽琴臺記》等碑刻;
清道光六年(公元1826年)湖北督糧道、書法家宋湘以竹葉代筆蘸墨書寫的《琴臺題壁詩》。
1976年修建琴臺時的遺物“琴臺”方碑;
近代修建的《琴臺知音》雕塑石像,以及山清水秀的“高山流水”水榭長廊等。
伯牙臺,是用漢白玉築成的石臺,相傳是當年伯牙鼓琴的地方。它高1.75米,臺的中央刻有相傳為北宋書法家米芾所書“琴臺”二字的方碑和“伯牙撫琴圖”。石臺四周用石欄圍砌,欄板上刻有“伯牙摔琴謝知音”的浮雕圖,這是清代遺物。
琴臺內有專門的古琴館,琴臺太和琴社坐落於古琴臺內印心書屋對面的琴園內,院內專設古琴社,對外開放,教授古琴演奏技法與古琴知識,琴社環境典雅,師資過硬,是武漢愛好古琴和學習古琴的理想去處。
整個建築群占地15畝,規模不大,但布局十分精巧雅致,保留了當年古建築的風貌。主要建築協以庭院、林園、花壇、茶室,層次分明。院內回廊依勢而折,虛實開閉,移步換景,互相映襯。修建者充分利用地勢地形,和中國園林設計中巧於借景的手法,把龜山月湖山水巧妙借了過來,構成壹個廣闊深遠的藝術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