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銀喉長尾山雀的動物學歷史

銀喉長尾山雀的動物學歷史

生活在中生代侏羅紀晚期(約654.38+0.5億年前)的始祖鳥,具有鳥類羽毛、骨骼細膩、有牙齒的爬行動物特征。最近在中國發現的孔子鳥為了減輕體重,適應飛行生活,掉了牙齒和長尾。到第三紀中新世,鳥類逐漸進化形成越來越多的物種;在其進化史上,鳴禽(雀形目)是壹個進化程度很高的類群;

2004年,Spicer等人對鳴禽14個科中的27個物種的線粒體序列進行了分析,結果支持長尾山雀可以劃分為科,歸入鶯亞科。2005年,吳麗娜利用線粒體基因分析雀形目鳥類的系統發育關系,結果表明將長尾山雀歸為鸻鷸科的壹個屬更為合適。提圖斯屬最外面的尾羽到尾端的距離約為後趾爪的長度,這與paridae中的其他屬有顯著差異。

銀喉長尾山雀在古籍中稱為“yuán”,可以用來指代該屬的所有物種,也可以特指銀喉長尾山雀。銀喉長尾山雀1758由林奈命名,到1937,已發現約19亞種。在中國,1965年,範中民等人初步觀察並發表了該物種的繁殖習性。在1981,宋玉軍等人進壹步研究了它的繁殖行為和食性。1988楊誌傑和高偉發表了壹篇關於冬季觀察長尾山雀和其他鳥類混合群體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