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況讀之,感覺到這分明就是壹首宮怨詩,不由得心血來潮,愛意萌動。於是,便在另壹枚紅葉上題道:愁見鶯啼柳絮飛,上陽宮女斷腸時。君恩不禁東流水,葉上題詩寄與誰?
題畢,便把葉片放入上遊流水裏,讓它隨水飄浮宮中。
十多天後,有人又在禦溝流出的水面上得到題在紅葉上的詩,便送與顧況,詩雲:壹葉題詩出禁城,誰人酬和獨含情。自嗟不及波中葉,蕩漾乘春取次行。
從此以後,顧況壹片癡情地在禦溝旁日夜轉悠,盼望能有奇跡出現。而令人遺憾的是,宮女並沒有尋到機會外嫁,顧況也沒有娶到這位才女為妻,留下的或許就是壹段夢中情緣。但這紅葉隨著流水漂浮出來的詩箋,卻成為詩壇上的壹段佳話。
唐朝範攄《雲溪友議》卷十記載“紅葉題詩”的當事人卻是盧渥。
盧渥,唐代詩人。字子章,生卒年不詳。幽州範陽(今河北涿州)人。大中年間舉進士第,歷官中書舍人、陜府觀察使,檢校司徒。代表作有《賦得壽星見》、《題嘉祥驛》等。
相傳,唐宣宗時,中書舍人盧渥,有壹年到京城長安趕考。時值“西風吹渭水,落葉滿長安”的季節,秋風蕭索,殘陽西墜,孤獨的盧渥,不由得生發出了許多鄉愁。惆悵的他便與書僮漫步在皇宮外的護城河邊。忽然,在他面前的這條從皇宮流出來的水面上有壹枚紅葉飄然而至,隱隱約約可看見上面似有墨跡,盧渥出於好奇,便順手將那枚紅葉撿起。果然,紅葉上題著這樣壹首詩:流水何太急?深宮盡日閑。殷勤謝紅葉,好去到人間。
盧渥看到題詩,感慨萬端:這分明是壹位宮女有感於自己孤寂落寞的宮廷生活,將心跡題於紅葉之上,又放於溪水之中,溪水順流而下,流出了宮廷。
也許是書生盧渥愛詩的緣故,他便將此葉作為壹枚書簽,小心翼翼地放進隨身攜帶的書卷之中。連日來,那首充滿幽怨傷感的詩始終讓盧渥難以釋懷。於是,他便開始思慕那個在皇宮裏落寞的寫詩女子,盡管她的身影是虛幻飄渺的。他也索性找來壹枚紅葉,並在上面題詩道:曾聞葉上題紅怨,葉上題詩寄與誰?
寫完之後,隨手置於禦溝上遊的流水中,又悵然地在流水邊徘徊許久才離去。
事後,盧渥曾將此事講給幾個朋友聽,朋友有笑他癡愚的,也有欽佩他癡情的,也有被他這片誠意感動的。
後來,宣宗下詔,放出宮女三千,準許嫁給朝廷的官吏。但不準嫁給舉子。
這時,在範陽官任上的盧渥也配得壹位名叫韓翠萍的宮女,花燭之夜,盧渥面對嬌妻,突然想起禦溝漂葉之事,便將紅葉取出,問韓氏女可否辨得此詩是宮中何人手筆?韓氏女接過手中壹看,不由得驚訝起來,說她就是當年那位紅葉題詩的宮女。同時,韓氏女也取出壹葉,說:妾在水中也曾撿得壹枚紅葉,但不知是何人所作?盧渥接過壹看,墨跡猶存,正是自己當年寫的詩句。夫妻執手默然相對,感泣良久。真是:千裏姻緣紅葉牽。
當這件事傳開之後,時人莫不驚嘆!因為自紅葉題詩到他們結為夫婦,中間已隔著十年多的光景。如今,韓氏女看到了那枚題詩的紅葉,驚訝於天意使然。於是便取筆再題詩道:壹聯佳句題流水,十載幽思滿情懷。今日卻成鸞鳳友,方知紅葉是良媒。
宋代王《補侍兒小名錄》記載“花葉題詩”的當事人卻是唐代的賈全虛。
德宗貞元年間,進士賈全虛因故被罷免了官職,他感到失意落寞。春季的壹天,他無所事事地坐在長安皇宮的禦溝旁漫無邊際地閑看,忽然間,水中有壹朵花順著水流漂到他的面前。賈全虛伸手撿起,雖然叫不準花的名字,但還是下意識地放在鼻下嗅了嗅,覺得這花兒的香氣特別濃郁襲人。他又仔細看了看,還有幾片葉子與花相連,其中壹片葉上還寫著壹首詩,筆跡纖麗,言詞幽怨:
壹入深宮裏,無由得見春。題詩花葉上,寄與接流人。
賈全虛讀完詩,不由自主地浮想聯翩,想著寫詩的宮女,頓生憐憫之心,不知不覺中淚流滿面。此時,巡城的士兵正好從他面前走過,覺得賈全虛行為表情很可疑,便將情況詳細報告給了上級。恰巧,此事又被德宗皇帝知道了,德宗命人仔細查訪。最後在翠筠宮奉恩院王才人家查到了寫詩的人,原來是王才人的養女鳳兒。查訪的官人問其原因,鳳兒說:“我小的時候就跟著母親學《文選》、《初學記》,很喜歡陳後主的孔貴嬪的詩。數天前,我在臨水看花,偶爾起了思念之情,便在花葉上寫下這首詩,不料想卻真的被人發現,我感到羞愧難當,現在只求壹死。”
德宗憐憫鳳兒,於是網開壹面,召見賈全虛,破例授予他金吾衛兵曹之職。並將鳳兒連同車馬嫁妝賜給他。
宋代劉斧《青瑣高議》卷五記載“紅葉題詩”的當事人卻是於v。
唐僖宗時,儒生於v進京趕考,偶然散步到禦溝旁邊,忽然看見水中有壹片紅葉,順手撈起,上有題詩:壹葉題詩出禁城,誰人酬和獨含情?自嗟不及波中葉,蕩漾乘春取次行。
於v得詩,或許是詩情打動了他,他便在想象著宮女的美麗,想象著宮女的風韻,想象著宮女的才情,想著想著,不能自己,也在另壹枚紅葉題詩道:愁見鶯啼柳絮飛,上陽宮女斷腸時。君恩不禁東流水,葉上題詩寄阿誰。
然後置於上流,使之順水漂至宮中。後來,於v便去河中(今山西永濟縣)投奔社會名流韓冰,韓冰賞識於v的才華,又知道他還沒有成家。
有壹天,韓冰對於v說:“聽說皇宮放還三千宮女,讓其自行嫁人。”不久,他便介紹其中的韓氏女給於v。婚後,韓氏女無意中發現於v書箱中有壹枚紅葉題詩,十分驚奇,拿在手中壹看,竟然是自己當年所寫,而於v和詩之紅葉也恰被韓氏女撿得。當年韓氏女在得到紅葉時,興之所至,有感而發,又連題二詩:
獨步天河岸,臨流得葉時。此情誰會得,腸斷壹聯詩。
壹聯佳句題流水,十載幽思滿素懷。今日卻成鸞鳳友,方知紅葉是良媒。
劉斧在評論此詩時深有感觸地說:“流水,無情也;紅葉,無情也。以無情寓無情,而求有情,終為有情者得之,復與有情者合,信前世所未聞也。”
宋代孫光憲《北夢瑣言》卷九卻將“紅葉題詩”演繹成了唐代進士李茵與宮女雲芳子人鬼相戀的悲劇故事:
壹次,進士李茵遊禦苑,見壹片紅葉自禦溝飄出,上題:流水何太急,深宮盡日閑。殷勤謝紅葉,好去到人間。
李茵順便將紅葉收貯在書箱裏。後來,僖宗在藩鎮之亂中到了蜀地,李茵奔竄到南山壹個老百姓家。見到壹個流落人間的宮女,她說自己是宮中的侍書,名叫雲芳子。她很有才識,李茵和她交往日深後,雲芳子發現了那片紅葉,哀嘆地說:“此乃妾所題也。”於是倆人同行前往蜀地,壹路上,雲芳子給李茵詳細講述了宮中的事。到達某地時,壹個宦官認出了雲芳子,宦官問:“妳怎麽跑到這裏來了?”遂逼雲芳子上馬,欲強行將其帶走,李茵十分傷感,卻又無可奈何。
那天晚上,他宿在旅店裏,雲芳子忽然進來了,她對李茵說:“妾以重金賄賂了中官,今後我可以跟妳走了。”佳人失而復得,李茵欣喜若狂。於是,兩人相伴回到了襄陽。幾年後,李茵染病,身體日漸消瘦,有個道士說他面有邪氣。此時,雲芳子才對他說出了實情:“那年與郎君相遇。妾其實已死。感郎君之深意,故相從耳。但惜人鬼殊途,不敢再連累君。”說畢置酒與李茵對飲,酒後飄然而去,遂不知所終。
在《全唐詩》中,有壹首《書桐葉》。據五代無名氏《玉溪編事》載:前蜀尚書侯繼圖出身於書香世家,年輕時勤奮好學,終日手不離卷,口不停詩。在壹個秋風蕭颯的日子,他在成都大慈寺的樓上憑欄觀景,忽然有壹片梧桐葉飄落而下,上面題詩壹首:拭翠斂蛾眉,郁郁心中事。搦管下庭除,書成相思字。此字不書石,此字不書紙。書在桐葉上,願逐秋風起。天下有心人,盡解相思死。天下負心人,不識相思字。有心與負心,不知落何地?
侯繼圖吃驚之余,便把這片梧桐葉保存在衣箱裏。
數年後,他和壹位任姓女子結婚成家。壹天,侯繼圖吟詠此詩,夫人聽到詩的前句後,急切地說:“這是妾家當初在綿州寫的桐葉詩,妳是怎麽知道的?”侯繼圖也壹樣激動,就讓夫人當場默寫全詩,結果竟和他保存的桐葉上的詩句完全壹樣。
這個愛情故事固然充滿浪漫色彩,但令人不可思議之處在於:秋風居然能把寫在梧桐葉上的詩句從錦州吹到四百裏之外的成都?
“紅葉題詩”的故事表現的是宮女們對自由的向往以及對愛情的追求。她們不甘心自己美麗的青春和寶貴的生命在無聲無息中枯萎、消逝。實際上是宮女們不滿宮中非人的生活以及對皇帝忿恨之情的真實寫照。“紅題紅葉”乃吟詠情思、閨怨及良緣巧合之浪漫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