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七步詩》
作者曹誌?
三國魏
煮過的豆子被當作湯,發酵成汁。
蜂蜜在壺下燃燒,豆子在壺中哭泣。
本是同根生,何必急著互炒。
詩歌翻譯
煮豆子做豆湯。我想把豆子的殘渣過濾掉,留下豆汁做湯。豆莖在鍋下燒,豆子在鍋裏哭。豆子和豆莖最初生長在同壹個根上。豆莖怎麽能這麽急著折磨豆子?
延伸資料黃初元年(220年)正月,曹操病逝,享年66歲,曹丕被太子提升為王維;同年十月,漢獻帝被迫退位,曹丕即位,自稱。因為曹丕放不下爭奪皇太子的經歷,稱帝後,對曹植仍懷恨在心。他擔心這個有學問、有政治野心的哥哥會威脅到他的王位,所以想辦法除掉他。曹植知道哥哥故意陷害自己,卻無法開脫,只好在極度的悲憤中寫了壹首七步之內的詩。據《世說新語·文學》,“溫蒂(曹丕)欲使董阿旺(曹植)七步寫詩,未能做到大法(殺),復作詩...皇帝深感慚愧。”
這首詩最早記載在《世說新語》中,後來只流傳了四句,即:“煮豆燒豆,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何必急著炒!”大概是因為在交流過程中還很難確定是否真的出自曹植。
但是《世說新語》的作者並沒有走遠到曹魏的世界,這自然有壹定的依據。而且據魏徵在《世說新語》中引用,曹植也說過“言言為理,寫篇為章”,曹操曾經嘗試用《鄧通雀臺賦》,成功顯著,所以曹植七步曲就做出了這麽好的詩。
七步詩的真實性是有爭議的。余認為,以曹丕的智商,不太可能在宮中做出如此殘忍而戲謔的惡作劇。況且曹丕知道曹植機智,不會蠢到去刁難他。余認為這首詩比喻得體,頗有樂府風味。可能確實是曹植寫的,但創作時的戲劇場景很可能是後人編的。“煮豆子燒豆子,豆子在水壺裏哭。本是同根生,何必急著互炒?”是羅貫中的贗品,不是七步詩的原作。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七步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