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時候,我們失去了世壽95歲的廣欽老和尚,及九十七歲的李炳南老居士。
夏天,86歲的慧三長老在樹林福慧寺合掌坐化,84歲的賢頓老和尚在臺北臨濟禪寺安詳圓寂,68歲的煮雲大法師在鳳山佛教蓮社念佛而逝。
這幾位都是對佛教有重大貢獻,個人修行也嚴謹超拔的上人,他們的示寂固然是臺灣佛界的損失,但從佛教生死無常、人命短促的觀點來看,無非是壹種自然的過程而已。
值得註意的是,這幾位高僧大德都是預知時至,在極安詳的情況下離開了他們示現度化的人間。煮雲大法師在圓寂前20天就預知自己死的時辰;慧三長老是在兩天前預知時至,囑咐弟子今後應該合作***修,圓寂當天仍作經行,沐浴後在沙發上合掌坐化。
廣欽老和尚和李炳南老居士更是除了預知時至,還留了偈語,為人所傳誦,廣欽老和尚圓寂前對弟子說偈:“無來亦無去,沒有什麽事。”(後面這壹句要用臺語來念為無什麽大記)李炳南老居士的偈更簡單,是“壹心不亂”。
七佛的遺偈
有壹些知識分子在報紙上看到報導,問我:“為什麽他們修持了幾十年,只留下這麽簡單的話呢?”
是呀!這樣的偈多麽簡單,是小孩子都能念的,壹代高僧大德畢生研習修行,到最後要留下的壹句話時,為何沒有留下高深的話語,而留下了如此簡單的偈呢?
不僅高僧大德遺下來的偈,我們看起來好像不太高深,就是佛所留下的偈也貌似簡單,我們現在就來看以前的佛滅後所留下的偈語:
毗婆屍佛:
身從無相中受生,猶如幻出諸形象;
幻人心識本來無,罪福皆人無怕住。
屍棄佛:
起諸善法本自幻,造諸惡業亦是幻;
身如聚沫心如風,幻出無根無實性。
毗舍佛:
假借四大以為身,心本無生因境有;
前境若無主亦無 ,罪福如幻起亦滅。
拘留孫佛:
見身無實是佛身,了心如幻是佛心;
了行身心本性空,斯人與佛何殊別?
拘那含牟尼佛:
佛不見身知是佛,若實有知別無佛;
智者能知罪性空,坦然不怖於生死。
迦葉佛:
壹切眾生性清凈,從本無生無可滅;
即此身心是幻生,幻化之中無罪福。
釋迦牟尼佛:
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
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這七尊佛的遺偈,看起來是不是很簡單呢?然而這個簡單是“三歲小兒也曉得,八十老翁行不得”,是“此中有深意,欲辯已忘言”。
從七佛遺偈裏,我們可以看出“偈”實在是佛教極大的特色,偈,就是佛家所作的詩,分為“通偈”和“別偈”兩種,別偈就是四言五言七言而以四句成之者,通偈是不問長短和句數的詩。“偈”的意思有兩種,壹種是聯合美辭而歌頌之,壹種是能攝盡其義之意。
佛教傳入中國,神宗大興之際,可以說使“偈”成為壹種輝煌光輝的形式,不但在悟道時有偈,頌贊時有偈,舒懷、懺悔時有偈,到要圓寂時也壹樣留下偈語,這些歷代禪宗大德的偈不但是中國文學的寶藏,也成為修行體悟的啟發與典範。
禪師臨終時所留下的偈叫做“遺偈”,理論上,遺偈應是偈中的最精華,因為禪師示寂的時候,即使有再高的文學修養,也不會以華美的文句來說偈,那是由於遺偈有實證、悟道、警策的功能,若能形式簡單、內容通俗,對於後人才有真正的裨益。而我們如果能靜心回觀歷代禪師的遺偈,就能在最簡單的字句裏面,看到最精華的精神與境界所在。
廣欽老和尚的遺偈應做如是觀。
虛雲與弘壹
為了讓我們更清楚看見遺偈的精神所在,我們來看近四大高僧示寂的情況。這四位高僧是虛雲、弘壹、印光、太虛。
虛雲和尚是清未民初的禪宗高僧,生於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年)7月29日寅時,在公元1958年以吉祥臥示寂,活了120歲。
虛雲和尚圓寂時,為弟子說的遺偈是:
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癡。
並且告誡弟子說:“正念正心,養出大無畏精神,度人度世!”
他在那壹年8月已知世壽不久,曾留下三首偈,也算是遺偈的壹部分。我在這裏錄下其中的壹首:
請各法侶,深叫熟慮,生死循業,如蠶自縛;
貪念不休,煩惱益苦,欲除此患,布施為首;
凈參三學,堅持四念,壹旦豁然,方知露電;
悟證真空,萬法壹體,無生有生,是波是水。
(註:三學說是戒、定、慧、;四念則是觀身不爭、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
虛雲和尚是有實修實證的修行者,他的生平和法語可以參考《虛雲和尚年譜》、《虛雲和尚法匯》,他修行的過程令人十分感動,但是還原到他的遺偈,也只是寥寥幾句,尋常話語,細細參究,則又是苦婆心,悟道究竟。
弘壹法師是民國以來文學最豐美的和尚,他生於清光緒六年(1880年)9月20日,1942年10月13日在泉州安詳圓寂,世壽63歲。弘壹法師俗名李叔同,早年是絕代才子,舉凡文章、詩詞、音樂、篆刻、美術、書法、戲劇無法精通卓然成家。他中年出家,修習南山律宗,重振戒律,對近代中國影響極大。弘壹法師生平著作極豐,死後,後人著作有《弘壹大師年譜》、《弘壹大師傅》、《弘壹大師演講集》等等,可見到其生平壹斑。
弘壹大師以文采名世,所以他的遺偈也特別精彩,他生平寫的最後四個字是“悲欣交集”,讀弘壹大師的年譜到這四個字時,真令人有悲欣交集之感。
弘壹是在9月4日示寂,圓寂前預知時至,寫了遺書和遺偈給他的生平至友夏丏尊和弟子劉質平告別。
他的遺偈非常典雅優美:
君子之交,其淡如水,執象而求,咫尺千裏。
問余何適?廓而忘言,華枝春滿,天心月圓。
我們讀這首偈到“華枝春滿,天心月圓時”,想到弘壹大師的生平波濤,頗能把握到他人格與風格的精華所在。除了這首有名的偈,弘壹大師晚年所書的偈語多有訣別之意,清明如雲,這裏且錄兩首。第壹首是有人送他壹枝紅菊花,他有感而寫下“紅菊花偈”:
亭亭菊壹枝,高標矗晚節。
雲何色殷紅?殉教應流血。
另外壹首是寫給門人的“律偈”,弘壹是律宗傳人,這首偈中可以看出他畢生持律的心得,他寫道:
名譽及利養,愚人所愛樂。
能損害善法,如劍斬人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