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想來當世中國人所受到的中國古典文化的啟蒙與熏陶絕大部分都應是源自此詩吧。不論其是否對仗工整,是否修辭華美,是否寓意深遠,這首詩在中國的知名度應是首屈壹指的。我想,十三億中國人,至少十二億會誦吧!而這樣壹件作品,卻也不過是詩者如皇冠般璀璨作品中的壹粒點綴。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我本來壹直堅持認為花之稱謂“荷”絕勝於“蓮”,但出於對李白詩作及其人的傾慕,我竟漸以“蓮”之妙,而且竟愈品愈不能棄之……可見,詩人的才情與為人果可影響讀者的思想啊。
在某專壹行業,自古來,中國人都愛為老祖宗們戴帽子,排座次,定要分論出大家,大師。而各稱號中,“聖”字可謂至高,如畫聖吳道子,醫聖孫思邈,茶聖陸羽乃至至聖孔子,亞聖孟子等等等等。而詩人中,詩聖為杜甫,李白卻被封了詩仙(不論詩鬼李賀)。還記得年少時,和同伴爭論是“聖”大還是“仙”大,崇李白的我想當然的認為“仙”強於“聖”呢!實論及李白,杜甫,他二人在詩史上的地位應是等同的吧。風格倒是不大壹致,我想,感性(如我)的人該是喜李白的。杜甫的“三吏”“三別”自是經典,而關於李白,第壹次偶讀到《怨情》:“美人卷珠簾,深坐顰蛾眉。但見淚痕濕,不知心恨誰。”我為詩人如此描寫如此(溫柔)題材的文字而驚訝,俄而微笑,繼而敬服……又讀到《關山月》:“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長風幾萬裏,吹度玉門關。……”為其大開大闔的不凡氣勢所震懾和牽引。尤讀《月下獨酌》:“花間壹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本來只要摘錄幾句,不曾想實在壹句都不舍。)漸感知詩仙之“仙”何來,盡“浪漫”二字可表!
李白有著壹副傲骨柔腸。高力士為他提靴的故事早已廣為流傳了,那樣折騰皇帝的寵臣,傲氣的程度可想而見,“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字裏行間的“傲”讀來令人蕩氣。“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竟是倔犟執拗如孩童般。而他對朋友的感情又有文字:“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壹個愛憎分明的率直形象漸漸凸現。李白還是壹個愛自然的人,“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還。”壹種壯闊大氣。“熊咆龍吟殷巖泉,栗深林兮驚層巔。雲青青兮欲雨,水淡淡兮生煙。”壹幅幽深朦朧的圖畫。“閑來垂釣坐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壹片閑適愜意躍然紙上……這樣的壹個詩人,怎能叫人不敬不愛!
李白的壹生並不順利。“天生我才必有用”,他也想為國出力,用自己的才智服務朝民。但是在那個時代,文人做高官並不盛行,何況這樣的易招人妒的大才子。除了寄情於山水的瀟灑,愛飲酒的李白也在詩作中流露出他的郁悶:“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盡管對此心知肚明,可是還要“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表面的買醉,映射出內心的無奈與苦悶,令人感慨……
我對李白的認知還很粗淺,隨性寫下這些文字,重讀,越覺其人如高山仰止。可惜,在當今這個被利益和所謂時尚驅動著的社會,“李白”這個名字已漸被擋在“偶像”稱號的門外了。只盼小學,初中的課本上,還能壹直保有他的幾首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