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贊美蘋果的詩有《西省對花憶忠州東坡新花樹,因寄題東樓》:
唐代 :白居易
每看闕下丹青樹,
不忘天邊錦繡林。
西掖垣中今日眼,
南賓樓上去年心。
花含春意無分別,
物感人情有淺深。
最憶東坡紅爛熳,
耶桃山杏水林檎。
白話釋義:
當看到宮裏樹木似丹青般青翠,想起忠縣像錦繡壹樣的花木林。
今日西側矮墻中的壹雙眼睛,再現去年忠縣南賓樓上的心。
花木蘊含的春意雖無分別,外物感染的人情卻有淺深。
最難忘東坡那種百花盛放紅爛漫,野桃山杏水林檎品種繁多樂壞人。
擴展資料:
詩詞賞析:
首聯點題:從忠州調任京官後由宮中花木憶起東坡花木。
次聯特別指出:所憶主要是在忠州從排斥到欣賞的心態。
三聯再申述:花本身無感情,而人感受到的花卻有感情差別。
尾聯描述當年面對忠縣開墾的東坡百花齊放,曾讓自己異常驚喜。水林檎:據本草,是果樹中柰之小而圓者。
寫作背景:
白居易入仕以前?自代宗大歷七年(772),至貞元十五年(799),白居易生於鄭州新鄭(今屬河南)。自幼聰慧,5、6歲學作詩,9歲熟悉聲韻。
11歲時,因兩河藩鎮戰亂,由滎陽逃難到徐州符離(今安徽宿縣北),不久又南下到越中,投奔在杭州作縣尉的堂兄。
5、6年的顛沛流離生活中,白居易接觸到民間疾苦,並受到當時任蘇州、杭州刺史的兩位詩人韋應物、房孺復的影響,作有《江南送北客因憑寄徐州兄弟書》、《賦得古原草送別》等詩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