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節優美詩句如下:
壹、滿園花菊郁金黃,中有孤叢色似霜。還似今朝歌酒席,白頭翁入少年場。——白居易《重陽席上賦白菊》
賞析:
首先,詩的開頭“滿園花菊郁金黃,中有孤叢色似霜”描繪了滿園金黃色的菊花中,有壹叢特別雪白的菊花,顯得格外引人註目。
這壹句通過陪襯的手法,突出了白菊的獨特地位和色澤。詩人用“郁金黃”來形容菊花的顏色,使得畫面更加絢麗,同時也暗示了菊花的品種和品質。而“中有孤叢色似霜”則通過對比手法,突出了那朵雪白的菊花與滿園金黃的不同之處,使得它更加引人註目。
其次,“還似今朝歌酒席,白頭翁入少年場”這壹句是詩的精髓所在。詩人將那朵雪白的菊花比作參加歌舞席的老人,與年輕的舞者壹起載歌載舞。
這個比喻非常生動有趣,既表達了詩人對白菊的贊美,也表達了詩人雖然年老卻仍有少年的情趣。同時,通過比喻手法,詩人將菊花與人的情感聯系起來,使得整個畫面更加生動有趣。
整首詩語言簡練、意蘊深厚,給人留下深刻印象。詩人通過對白菊的描繪和比喻,表達了對生活的熱愛和對年華的珍惜。這種樂觀向上的精神態度值得我們學習借鑒。
二、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壹人。——王維《九月九億山東兄弟》
賞析:
王維的這首詩“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壹人。”是中國文學中關於思鄉之情的經典表達。它以樸素而真實的語言,表達了遊子對家鄉和親人的深深思念。
第壹句“獨在異鄉為異客”中的“獨”、“異”二字,給人壹種孤獨、異鄉的淒涼感,再結合“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描述,遊子心中對家鄉、親人的思念之情躍然紙上。
這種情感在節日的氛圍中尤為強烈,因為節日往往與家人團聚、快樂相聯系。而“我”卻孤身壹人在異鄉,這種反差無疑加深了詩人對家鄉的思念。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壹人。”這兩句是詩人想象在家鄉的兄弟們在重陽節登高遠眺,懷念自己,而自己因為遠在他鄉不能參加,心中的遺憾和無奈油然而生。這種寫法使得詩人與家鄉、親人之間的距離更加拉長,思念之情也愈發濃厚。
三、九月九日望鄉臺,他席他鄉送客杯。人情已厭南中苦,鴻雁那從北地來。——王勃《蜀中九日》
賞析:
首句“九月九日望鄉臺”,交代了時間地點和詩人的情感。詩人身在異鄉,卻在重陽佳節這個特殊的日子裏,無法與親人團聚,只能登上高臺,遠望家鄉。此時,詩人內心充滿了深深的思鄉之情。
第二句“他席他鄉送客杯”,進壹步描述了詩人的情感狀態。在這句詩中,詩人用“他席他鄉”這壹對偶詞語,強調了自己身處異鄉的孤獨和無奈。而“送客杯”則表達了詩人與親人分別的痛苦和不舍。
第三句“人情已厭南中苦”,揭示了詩人對家鄉的思念和對生活的感慨。詩人已經厭倦了南方的生活,因為這裏充滿了艱辛和苦澀。這種情感狀態反映了詩人在異鄉的孤獨和無助。
最後壹句“鴻雁那從北地來”,是詩人的自問自答。詩人問:“鴻雁為什麽從北方飛來?”這個問題的答案顯而易見,因為北方的氣候適宜,是鴻雁的棲息地。
然而,詩人卻以這個顯而易見的事實表達了自己內心的深深感慨:自己就像壹只從北方飛來的鴻雁,無法適應南方的環境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