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石穿雲,玉管應清凈,霜漠,鷓鴣風欲偏。
鳳凰臺披暮雲,梅花驚暮雪,人靜,壹聲吹落河底月。
給…作註解
⑴裂石穿雲:形容笛聲高亢。
⑵玉管:笛子的美稱。
(3)橫吹:橫吹。
(4)幹凈整潔:形容風雅清純。
5]鳳凰臺:建於六朝、宋代,在南京西南角。相傳在建樓之前,這裏曾有壹座鳳凰飛天臺,故稱。
翻譯
笛聲高如石裂雲。笛子橫吹時,音色更優雅。就像嚴寒天氣下的沙漠,連鷦鷯都想飛。烏雲遮鳳臺,梅花受擾,黃昏化為雪花。聲音消失了,笛聲把月亮吹離了河底。
做出贊賞的評論
音樂是聽覺的藝術。隨著演奏或演唱的進展,也消失在浩瀚的空間裏。為了表達“留住”優美動人的音樂的願望,古人有壹個“繞梁混響”的童話:《列子·唐雯》說“昔漢鄂東和,缺糧,過雍門,唱歌佯食,去之時,繞梁混響三日,故左而右也。”但白樸的詩《聽吹於馬》為讀者記錄了壹種延續了數百年的笛聲,讓人們至今仍能感受到這種笛聲激蕩悠揚的旋律。
《馬內聽》是這首詩的曲調。這首詩以壹個獨特的句子開頭,先用比喻來描述它的聲音,再談它的聲音是從哪裏來的。作品的基調奇特而強烈。音樂的意境及其情感魅力比作《霜漠鷓鴣風欲偏》《吹落河底月》以誇張的手法引出壹個想象的世界,歌曲以無窮的韻腳結束。“梅花驚作暮雪”。滿樹的梅花被笛聲震住了,像黃昏的雪花壹樣飄動。笛子使梅花具有了人情味,生動地展示了音樂的藝術魅力。
這首詩通過對笛聲的描寫,展現了吹笛者高超的演技。作者運用通感、想象和隱喻,立體地再現了悠揚飄逸的笛聲。笛聲可聞——“破石穿雲”“更清更凈”;這笛聲可見——從蒼涼、悠遠、憂傷的笛聲中,讀者仿佛看到了“霜天”的悲涼,“沙漠”的遼闊,“鷓鴣”的低沈咆哮;可以感受到笛聲——笛聲具有“感天地,泣鬼神”的藝術魅力,使美妙的笛聲所停的雲遮鳳塔,梅花被感動紛紛落,化為壹片片黃昏的飛雪,感受到來自“飄香”的淡淡幽香。
整首歌雖然很短,但內涵豐富,層次分明,有凝聚力。寫笛子的第壹句或第二句的聲音陡然升高,“破石穿雲”這種異常鮮明突出的形象比喻頓時呈現在讀者面前。《苦石》的音響效果和《破秋雨》的影像效果充分調動了讀者的聽覺和視覺,高度集中在這支響徹雲霄的笛子上。中間四句,作者寫景吹笛,運用“霜天”、“大漠”、“鷓鴣”、“暮雲”、“梅花”等視覺意象,通過聯想,讓讀者感受到笛聲的蒼涼、浩瀚、悲涼。隨著鳳凰舞臺上長笛的歷史,
弄玉的歷史典故暗示玩家擁有神仙般的超凡技能;歌末寫兩句,用極其誇張的“落月”效果把整篇文章包起來。寂靜中,長長的笛子悄悄地吹響了懸掛在樓頂的江月。明月無聲,折射出笛聲的無限魅力,仿佛世間萬物都深深沈浸在音樂中。笛子的藝術魅力是用深邃的思想、悠遠的意境、余音繞梁來刻畫和渲染的。在短短的八句話裏,作者把笛聲的變化特點寫了三個階段:開頭的突兀,中間的豐富,結尾的回味;豐富的聯想,恰當的比喻,生動的誇張,自然巧妙的典故,寫出了他對長笛音樂的獨特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