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揚雄《蜀王本紀》記載:“後有壹男子,名杜宇,從天墮,止朱提”。古時之朱提,即是今日之雲南昭通。因此,蜀帝杜宇的故鄉應是雲南昭通。
民間傳說蜀帝杜宇死後,其魂魄化為杜鵑鳥。我國古代就寫了很多關於杜宇(杜鵑、子規)的詩歌。
我國古代詩歌豐富多彩,源遠流長。在這條璀璨的詩河裏,相當壹部分詩篇,為托物寄情之作。所托之物也是不壹而足,妙趣橫生。杜鵑鳥就是古代詩人所鐘愛的所托之物。
杜鵑鳥,身體黑灰色,尾巴有白色斑點,腹部有黑色橫紋,暮春至初夏常晝夜不停地啼叫,是壹種益鳥。民間傳說:周朝末年,;蜀王杜宇,號望帝。他死後,魂魄化為啼血的杜鵑鳥。這種鳥啼聲悲切、淒厲,據《本草》載:“其鳴若曰:‘不如歸去!’”因而,它和思國、思鄉、思人所產生的愁怨傷痛結下了不解之緣。從戰國楚辭、唐詩、宋詞到元代散曲,除了杜鵑這壹通稱外,古詩人還冠之以子規、啼鵑(啼鳥)、蜀鳥(蜀魂、蜀鵑)、杜宇等別稱。現將與杜鵑鳥相關的部分詩句,輯錄如下。
1、杜鵑
萬壑樹參天,千山響杜鵑。(唐?王維《送梓州李使君》)
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唐?白居易《琵琶行》)
夜雨岡頭食蓁子,杜鵑口血老夫淚。(唐?李賀《老夫采玉歌》)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唐?李商隱《錦瑟》)
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裏斜陽暮。(宋?秦觀《踏莎行?彬州旅舍》)
更那堪,鷓鴣聲住,杜鵑聲切!(宋?辛棄疾《賀新郎?別茂嘉十二弟》)
杜鵑叫得春歸去,吻邊啼血尚猶存。(宋?無名氏)
望帝春心托杜鵑,佳人錦瑟怨年華。(金?元好問《論詩三十首?其十二》)
春花聞杜鵑,秋月看歸燕。(元?吳西逸《雁兒落帶過得勝令》)
不語問青山,青山響杜鵑。(明?李雯《菩薩蠻?憶未來人》)
2、子規
芳春平春綠,清夜子規啼。(唐?沈全期《夜宿七盤嶺》)
又聞子規啼,夜月愁空山。(唐?李白《蜀道難》)
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唐?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花落子規啼,綠窗殘夢迷!(唐?溫庭筠《菩薩蠻?其六》)
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裏雨如煙。(宋?翁卷《鄉村四月》)
3、啼鵑(啼鳥)
從今別卻江南路,化作啼鵑帶血歸。(宋?文天祥《金陵驛》)
啼鳥還知如許恨,料不啼清淚長啼血。(宋?辛棄疾《賀新郎?別茂嘉十二弟》)
海氣長昏,啼鳥聲幹,天地無春。(元?喬吉《折桂令?丙子遊越懷古》)
落花有淚因風雨,啼鳥無情自古今。(清?屈大均《壬戌清明作》)
4、蜀鳥(蜀魂、蜀鵑)
蜀鳥吳花殘照裏,忍見荒城頹壁?(宋?文天祥《念奴嬌驛中言別友人》)
盡蜀鵑啼血煙樹中,喚不回壹場春夢。(元?阿魯威《落梅風》)
5、杜宇
無情杜宇閑淘氣,頭直上耳根底,聲聲聒得人心碎。(元?曾瑞《南呂?罵玉郎過感皇恩采茶歌?閨中聞杜鵑》)
血華啼杜宇,陰洞吼飛廉。(元?張可久紅繡鞋?天臺瀑布寺))
壹尊別酒,壹聲杜宇,寂寞又春殘。(元?劉燕歌《太常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