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早以前,西湖白沙堤,從孤山蜿蜿蜒蜒到這裏,只有壹座無名小木橋,與湖岸緊緊相連。遊人要到孤山去遊玩,都要經過這座小木橋,日曬雨淋,橋板經常要爛斷,遊人十分不便。
橋旁有壹間簡陋的茅舍,住著—對姓段的夫婦。兩人心地善良,手腳勤快,男的在湖裏捕魚為生,女的在門口擺個酒攤,賣家釀土酒。因酒味不佳,顧客很少上門,生意清淡。
壹天,日落西山,夫婦倆剛要關門,來了壹個衣衫襤褸的白發老人,說是遠道而來,身無分文,要求留宿—夜。段家夫婦見他年老可憐,熱情地留他住下,還燒了壹條剛從西湖裏捕來的鯉魚,打上壹碗家釀土酒,款待老人。老人也不客氣,壹連飲了三大碗,便倒在床上,呼呼入睡。
第二天早晨白發老人臨別時,說道:“謝謝妳們好心款待,我這裏有酒藥三顆,可幫助妳們釀得好酒。”說罷,取出三顆紅紅的酒藥,告別而去。
段家夫婦將老人的三顆酒藥放在釀酒缸裏,釀出來的酒,顏色猩紅,甜醇無比,香氣襲人。從此,天天顧客盈門,段家猩紅酒名揚杭城,生意壹天比壹天興隆。段家夫婦拆了茅舍,蓋起了酒樓。他們為了感謝白發老人,積蓄了壹筆錢,準備好好答謝他。
歲月流逝,壹晃三年。這年冬天,西湖大雪,白發老人冒雪來到段家酒樓。夫婦倆壹見恩人來到,喜出望外,留老人長住他家。然而老人第二天便要告別。臨別之時,段家夫婦取出三百兩銀子送給老人。老人笑著推辭說:“謝謝妳們夫婦—片好心,我這孤單老人,要這麽多銀錢何用?妳們還是用在最要緊的地方吧!”說罷,便踏雪向小橋走去。段家夫婦站在門口相送,只見老人剛跨上小木橋,腳下壹滑,橋板斷啦,老人也跌進了湖裏。夫婦倆急忙跑去相救,忽見白發老人立於湖面,如履平地,微笑著向他們揮揮手,漂然而去。
段家夫婦這才知道,白發老人不是凡人。想起老人臨別說的話,使用那筆銀錢在原來的小木橋處,造起了壹座高高的青石拱橋,還在橋頭建了壹座亭子。從此,遊西湖的人,再不怕路滑橋斷啦。
鄉親父老懷念段家夫婦行善造橋的好事,便把這橋稱為段家橋。後來,因為“段”、“斷”同音,使被稱為斷橋。
放生橋橫跨於朱家角鎮東首漕港河上,是珠裏(朱家角)十景之壹。明隆慶五年(公元1571年)由寺僧募款建造,僧人性潮曾規定在橋下只準放生伍鱉,而不得撒網捕撈,故名放生橋
仙 人 橋 的 由 來
古時候,仙人橋那塊地方叫白龍澗,澗底深不可測,其中有六條白龍盤踞於此,為非作歹,興風作浪。當地百姓每年都要送去童男童女及牛羊祭品,稍有不周,冬刮狂風,夏降暴雨,災害不斷,生靈橫遭塗炭。當地百姓上山打柴,如果誤入白龍洞,便成了6條白龍的美食。
在金閣山修行的何仙姑看在眼裏,氣在心裏,她不顧修行道淺,決定為民除害。何仙姑同六條白龍從地上鬥到空中,從山上鬥到山下,直到鬥得天昏地暗。整整年鬥了七七四十九天,六條龍敗陣逃入了深水澗中,何仙姑從腰間抽出桃條笊籬,撈出了六條白龍,並將他們定在白龍澗上,供人們上山通過。
日久天長,六條白龍變成了六塊條石浮架在兩崖之間。人們為紀念何仙姑為民除害,遂命名為仙人橋。
“騰橋”的由來早在明代以前,騰橋就已是撫州通往閩粵等地的重要通道。
當時有西坑郭,旱橋口,張家口,迷魂園,楊家巷,邱家排等幾個小村莊就散落在大路的兩邊。明洪武年間又有羅氏遷居至此。由於人口繁衍較快,村莊逐步擴大,漸漸的就與邱家排、旱橋口等小村連成了壹個較大的村莊。
當時在村前有壹小河,小河上有壹座木橋供人過往。在木橋旁有棵巨大的楓樹,樹上附生著薜荔藤纏繞其身,後隨著薜荔藤的衍生繁茂,不少藤蔓隨風飄動並纏至橋身。因而往來行人就把這裏叫做“藤橋村”。
壹次,有壹巡撫騎馬路過此橋,忽被橋邊樹藤絆倒,人馬皆跌於橋下的河水中。後問及地名為“藤橋”村時,該官謂這裏水、草不利,皆以去之,並改水為“馬”,即為“騰”字。“騰橋” 由此得名。
酒仙橋的傳說
在過去北京東郊的酒仙橋地區是很荒涼的地方,從附近的地名比如:六公墳、王爺墳我們就可以知道過去這裏是壹片達官貴人的墓地。我20年前在酒仙橋的河邊還看見壹塊殘碑,墓碑的基坐是雕刻的很精美的烏龜,碑體和基坐已經分離並有幾米的距離,殘碑的左面是滿文,右面是漢文,滿文我不認識,從殘缺的漢字中還能找出這樣的句子:“壹等精部伲哈番……朕甚悼焉……”。可見墳墓的主人不是壹般人物。
那麽酒仙橋的地名是從何而來的呢?過去在如今的酒仙橋向西的800米左右有壹座長不足二十米寬五、六米的石橋,石橋是用許多半米寬的石條組成的,每塊石條上每隔10公分都刻有水槽,雨天不會積水,平時行人、馬車也不會打滑,那座橋如今已經看不見了,但那座橋才是酒仙橋地名所指的酒仙橋,酒仙橋的故事還要從頭說起。
過去的那座橋坐落在京杭大運河上,在石橋的這壹段運河叫做壩河,現在的北京東郊還有東壩河、西壩河兩個地名,是由於農田缺水建壩蓄水而來的名字。在石橋的北邊有壹座廟,廟是坐北朝南的,廟不大,寬不二十米,是壹個兩進的院子,在前院裏有三棵很高大的松樹,從很遠就能看的見,廟的地理位置雖然很荒涼,但不缺香火錢,廟裏的老主持收留了壹個小孤兒,先教他幫忙作飯,再教他挑水。和尚們都叫他“凳子”,凳子就住在前院的門房裏,小門房向進院子的通道開了壹個窗,即使是整個院子的門都關著,客人也能從窗子喊凳子。
日子壹天天過去了,凳子在廟裏已經呆了許多年,從童年到少年再到如今的青年,他已經習慣了這裏的生活,認為自己是廟裏的壹員了,現在整個小廟的挑水、作飯、打掃院子以及壹些雜活都是他承擔了,老主持是看著他長大的,也從心裏喜歡他,知道他不願意入佛門,就讓他有空自己做些事情為將來娶媳婦做打算。
凳子做的燒餅很好吃,除了決大多數滿足和尚們食用外,剩余的凳子就拿來賣,到了清明時節或是壹些幾代在朝廷做官人的忌日,凳子的生意就很好,裝銅錢的泥罐子都滿了,凳子就請人打了壹個木頭的錢櫃子,錢櫃子是兩層的,下面壹層放大錢,上面就放散錢。
有壹天才過四更,就有人來敲凳子的窗戶,凳子迷迷糊糊中想是有人要買他的燒餅,就把燒餅端到窗前,打開窗戶,由於夜色太黑,凳子看不清來人的面貌,只能從來人被白衣服勾勒出的身形看出來是壹個年輕女子,她的聲音有點柔,也許是她的壹身白衣服,讓凳子感到她的聲音有點涼,她只要壹個燒餅,卻給了凳子壹兩銀子,凳子說他沒有那麽多錢找,來人說不用找了。凳子也怕別人說他要不義之財,他下意識地把銀子放到錢櫃子的下層裏。
第二天白天凳子也沒有覺得有什麽特別,還像往常壹樣在廟裏做事,可是到了四更他就醒了,果然過了壹會兒,又有人來敲他的窗戶,凳子從聲音知道還是昨天的那個女子,她還是只要了壹個燒餅卻給了凳子壹兩銀子,凳子還是收了。就這樣這個女子每天四更壹過就來凳子這裏買燒餅,但凳子壹直也沒有看清這個女子的相貌。
這壹天是八月十五,凳子數著他錢櫃子下層裏的錢已經有二十兩了,他很想能看見這個女子到底長得是什麽樣子,他沒有關窗子,月亮大大圓圓地掛在天上,凳子睜著眼睛躺在床上,月光透過窗照在凳子腳邊靠窗的桌子上,因為窗戶是朝東的緣故,月光在桌子上劃出壹條亮線,這條亮線到窗戶是由月光組成的窗簾,窗簾輕輕抖動,閃亮的銀色斑斕從上向下滑,又有小亮點從桌子的亮線出發向上飄,其實那是塵埃。院子裏的松樹被秋風把枝葉刮的沙沙地響,墻角有秋蟲在鳴叫,凳子心裏有些淒涼,長這麽大沒有體會過親情的溫暖,更沒有體會過戀情的溫馨,他在這個世界很孤獨。又是四更了,凳子有點想她……
突然,凳子看見了她的影子在窗戶外出現,可是為什麽她沒有遮住壹絲的月光?凳子壹點也沒有害怕的感覺,他壹下子就從床上跳起來,來到窗前,借著月色,凳子第壹次看到了這個慷慨的女子的面容,也許是凳子見過的女子太少,在他眼裏這人女子簡直美若天仙,她大大的眼睛,閃亮閃亮的,彎彎的眉毛和眼睛搭配的那麽和諧,直挺挺的小鼻子,小小的嘴巴,雖然缺少些紅潤,但她的膚色像不摻任何雜質白玉。凳子被眼前女子的美貌驚呆了,嘴巴張得老大,都合不上了。
凳子發呆了不知道多久,才問這個總在深夜來訪的今夜是否也是買火燒,那女子說:“不,我今天是向妳道別的,以後我就不會再來了”。凳子請那女子等壹下,他想出來和她說壹會兒話,那女子輕輕點頭,後又只是輕輕的壹笑,凳子就被她的笑容陶醉了,他壹下子就喜歡上了眼前這個女子。
那女子告訴凳子,她的小名叫酒窩,她出生在中下層家庭,她的父親是釀酒的,又因為她的父母見她漂亮又有兩個小酒窩,所以給她起了這個的名字,她長到十五歲,因為她出落得很標致,被壹個朝廷的提督看中了,雖然那提督比酒窩大三十多歲,但她的父母覺得以後酒窩會當上提督夫人,過好日子,就答應了這門親事,誰知道酒窩命苦,結婚第二年,提督還不到五十歲就死了,提督最喜歡小老婆酒窩,要她陪葬,那天提督的家人給她喝了毒酒後,酒窩的靈魂離開的她的肉體飄了起來,她看見自己和提督壹起被埋在石橋東南兩裏遠的地方,酒窩心不甘啊,她才正是二八年華呀,還沒有來得及享受人生呢。
凳子聽著酒窩的故事,很為她感到難過,他很想用自己的手把酒窩的小手暖熱些,可是他沒有能力,他很想酒窩是壹個人而不是鬼,凳子傻傻地問酒窩:“妳要是能活過來多好?”,酒窩回答凳子說:“只要妳真心喜歡我,妳就會有辦法,愛會給妳帶來財富。”
“什麽辦法,妳要我怎麽做?”
“之前我給妳的錢是冥錢,妳今天回去看就知道了,但只要妳按照我的話去做,妳能得到的比這些更多,但妳付出的代價也是很大的,妳的努力也很容易失敗。”
“那我具體需要怎麽做呢?”
“我需要壹個男人愛我三十年,在這期間不能和其他任何女人有絲毫感情瓜葛,妳能做到嗎?”
“我能!”
“可是到我們能在壹起的時候,我們都已經老了。妳真的能堅持嗎?”
“妳只要讓我能見到妳,我就能做到。”
“今後,妳每年的八月十五夜裏的四更都可以見到我,但我們見面超不過壹刻鐘,所以妳最好在四更前在我的墳前等我。”
酒窩的話才完,就像壹陣風壹樣不見了蹤影。
凳子回到了屋裏,拿出錢櫃子,已經感覺到輕了許多,再打開下層,他壹點也不驚訝,那些銀子都變成了紙錢。但他堅信酒窩說的話,愛會帶來財富;其實在凳子心裏,即使愛酒窩不會帶來財富,他也願意。
那天見面之後,凳子就在數著日子,壹個個漫漫長夜思念的感覺好苦,但凳子心裏有八月十五月圓的盼望,期待著相逢的那壹刻,那真的只是壹刻呀。
凳子還是給廟裏的和尚做飯、挑水,自己賣些燒餅,過著簡單、孤獨的日子,天涼了,他為廟裏砍柴,燒火為和尚取暖;下雪了,壩河雖然是流動的,但也結冰了;冬日深了,凳子做事時要穿棉襖了;春節到了,但對凳子來說,這個節日沒有什麽意義;春天來了,河開了,喜鵲開始在三棵松樹上叫了,但天還是有些涼;河邊的野花兒開了,凳子想起酒窩的容貌比花兒更嬌、更美,心裏喜滋滋的,凳子時常去到酒窩的墳前,為她的墳填些土,栽些野花;夏天來了,河邊的草長的好高了,夏夜河裏的青蛙叫成了壹片,凳子在夜裏時常夢見酒窩,夢見酒窩笑的樣子,凳子在夢裏也笑了,他為酒窩的墳墊了土,連日來他在酒窩的墳前慢慢修建著青石臺階;終於等到了秋天,秋蟬在松樹上淒厲地叫著,凳子希望時間快點過去,早壹點到八月十五,就在快到八月十五前的幾個晚上,凳子失眠了。
這壹天終於等來了,才過三更凳子帶著自己做的月餅就出發了,石橋在月光下顏色像玉壹樣,河水的波浪在月色下閃著粼粼的光,凳子朝墳地走去,他已經為酒窩的墳建好了青石臺階,壹團圓圓的明月高高掛在天上,凳子坐在青石臺階上,秋風把他新添的沒有系緊藍布長衫的衣角吹起來,許多日子沒有下雨,草又幹又黃,被風吹的幹響,壹直以來這片墳地壹個人也沒有,只有月亮知道凳子對酒窩的思念,還有彎彎的壩河水知道凳子曾經走過的壹天壹天。凳子在著急的等待那壹刻的到來,又害怕那壹刻的到來,因為他們只有壹刻的時光。
終於到了四更,剛才凳子前面還是他壹夜壹夜踏平的路,現在酒窩就在他的前面,還是那壹身潔白的衣服,婀娜的身姿,凳子站起來,走近酒窩,銀色月光下,酒窩顯得更純、更美了,凳子分明看見酒窩的眼裏噙滿了淚水,凳子抓住了酒窩的手,深情地凝望著她,酒窩問凳子:“妳這壹年是怎樣熬過來的,妳想我嗎?”。
“我無時無刻不在想妳!”
“這些我都知道了,但妳要堅持三十年,妳還能堅持麽?”
“我愛妳,就算再長時間,我也會等妳。”
“妳看到我的淚水嗎?”
“看到了,妳為什麽不開心?”
“我也是思念妳呀,妳等我的淚水留到我的酒窩,用蘆葦把我酒窩裏的淚水取走,然後好好保存在壹個小壇子裏,怕淚水幹掉,就在壇子裏加壹些這河裏的水,把壇子密封好,妳知道了嗎?等妳想我的時候,就打開聞壹聞,壇子裏有我的味道。”
“好,我知道了”,凳子趕快去找蘆葦,截了最幹凈的壹截,飛快地跑回酒窩,把酒窩的酒窩裏的淚水吸到蘆葦裏,之後凳子看見酒窩笑了,笑的嫵媚、可人憐愛。凳子歡喜地看著酒窩,很想親酒窩壹下,可是時光啊是壹個調皮又喜歡戲弄人的家夥,想讓它停留的時候它偏偏溜得很快,只聽到酒窩說:“記住我剛才說的話。”,酒窩就在凳子面前悄無聲息的消失了。
凳子只楞了壹下,想起酒窩的話,就小心地捧著蘆葦,跑回廟裏,他按照酒窩的話做了,找來壹個小壇子,把酒窩的淚水吹進壇子,到壩河裏取了壹小勺河水倒進壇子裏,再把壇子密封好。
從這之後每當凳子想酒窩他就會把壇子打開,這壇子裏發出淡淡的清香,凳子早就忘記酒窩說的愛可以帶來財富的話,留在凳子腦子裏的只有思念。
從小廟到酒窩的墳只有兩裏多地,走多了就清晰地走出了壹條路,在這條路上總可以在深夜見到凳子的身影。這是壹條指引著思念的路、壹條系著愛戀的路,路上的塵土都知道他們的故事,石橋知道凳子相思的分量,當凳子從石橋走過的時候,石橋可以感到凳子腳步的震撼。
又是壹個春去秋來,這裏寫的快,可是妳知道凳子的三百六十五天是怎樣過來的嗎?凳子今年先準備好了蘆葦,他想如果酒窩還是要他用蘆葦取她酒窩的淚水的話,他有準備,就可以節省點時間,和酒窩多說壹會兒話。
這壹年的月亮還是又大又圓,當凳子看到酒窩出現的時候,酒窩已經看到了凳子手裏的蘆葦,凳子精心準備的蘆葦,還有凳子為酒窩做的月餅,去年酒窩就沒有來得及吃。
“凳子,妳還是要去找壹根蘆葦,舊的不行,要新截取下來。”,凳子看著酒窩眼裏的相思淚,自己都快哭出來了,但他還是要聽酒窩的話去找新蘆葦。
和去年壹樣,當凳子用蘆葦汲取了酒窩的酒窩裏的淚水的時候,他看見了酒窩會心的笑,凳子的心花開了。酒窩問凳子:“妳那壇子裏的味道怎麽樣?”
“好啊,很香,和妳的味道壹樣”
“這三百六十五天很難熬吧,妳還能堅持多久?”
“我會堅持的,等妳還陽,我們團圓。”
“我也很想妳呀。”,酒窩才說完這句話,就又消失了。
凳子又照著去年酒窩的話,把酒窩的淚水吹進壇子裏,加了壹勺壩河的河水,密封好,在凳子眼裏,這壇子只是代表了思念,別的就沒有任何意義。
第三年凳子怕相見時沒有很快就找到新的蘆葦,他就向別人請教如何栽種蘆葦,學會了他就把蘆葦種了壹大片在酒窩墳地旁邊的河堤上,可是這第三年酒窩又告訴凳子人工種的不行,壹定要野生的,他們相聚的時間還是那樣的少。
時光就這樣壹天壹天,壹年壹年地過去了,到了第十年,他們相會的那壹刻,酒窩問凳子:“妳沒有把那壇子裏的東西做別的用嗎?”
“我覺得那壇子就是當我想妳的時候,拿出來聞壹聞,有很清香的味道,是妳的味道。”
“妳只要取出壹點我的淚水,放進裝滿水的木桶裏,那水就可以變成酒,妳可以去把酒賣了,肯定很好賣的。”
但是凳子沒有照著酒窩的話去做,他覺得要錢有什麽用了,什麽也比不上思念酒窩更重要。
時光就這樣壹年壹年地過去了,第二十九年,凳子仍然住小廟裏,過著孤獨、貧寒的日子,雖然他已經從壹個青年變成壹個老年人了,鬢角已經花白了,他想著未來,期望著和酒窩團聚的日子,想到今後他們的生活需要壹些錢,他在這最後壹年才把壹滿壇子裝滿酒窩淚水打開,只是用壹滴壇子裏的水,裝滿壩河水的木桶就酒香四溢。
他把木桶拿到石橋旁邊去賣,喝過的人無不贊賞,凳子的生意壹下就紅火起來。正如酒窩說的,妳的愛可以給妳帶來財富,只是半年工夫,凳子靠賣酒就掙了百八十兩銀子。
凳子不是貪財的人,他有酒的收入,他仍然堅持做燒餅,但他的燒餅是送給買酒的人,和沒有飯吃的人,不再收錢了。
凳子已經等了酒窩三十年了,他壹直盼望著用他的愛可以讓酒窩還陽,壹起過上普通人的生活,凳子和酒窩的第三十次見面的時候就要到了,這個日子凳子壹直等了三十年,八月十四的那壹天凳子像往常壹樣到壩河裏用木桶打水,他感覺到有人在草叢中偷偷監視他的行動,凳子並沒有留意。
八月十五這壹天,凳子沒有像半年以來在四更的時候去壩河去取水,他要去見酒窩,這壹天酒窩不是四更才出來,她才過三更就向凳子住的小廟方向走,她走到石橋的時候留下了眼淚,因為閻王違背了之前的允諾,她永遠也不能還陽,永遠也不可能和她心愛的凳子在壹起了,今天是他們最後壹次見面,也是永別。
凳子從小廟裏出來了,壹下子就見到了酒窩,他高興地向酒窩跑去,以為從此以後他們再也不用分離了,可當得知這最後的壹刻鐘是她和他的訣別,凳子的心如刀割,但凳子沒有陪酒窩壹起哭,他要讓這最後壹刻鐘成為酒窩美好的回憶,他靜靜地和酒窩牽著手沿著小河壹直向前走,他想壹直就這樣看著酒窩,看著她,壹直到她消失的那壹瞬間。
有個妒忌的人偷看凳子的秘密,他告訴人們說,只有在四更的時候從石橋下去,到壩河取壹木桶河水就是酒,其實是因為八月十四那天,河水裏正好有酒窩的壹滴眼淚被他趕上了,那人這樣壹說,就沒有人再買凳子的酒了。
其實凳子也再不想賣酒了,八月十六日那天,凳子端著盛滿酒窩淚水的壇子從石橋跳進壩河裏,他就這樣和找酒窩去了,這壹天從石橋到西壩河酒的香飄了三十裏,連空氣中都是酒的馥郁的清香。
但從此後人們再也喝不到凳子的酒了,他們以為凳子就是酒仙,為了紀念他曾經給大家帶來的美酒,他壹生生活的地方,也是他去的地方的這座石橋就改名為酒仙橋了。
蘇州"楓橋"的由來
壹座寺院裏只能有壹個當家和尚,寒山和拾得兩位高僧在壹座廟裏,誰作主持好呢?兩位高僧都很客氣,推來推去,毫無結果。這座廟裏只有他兩個和尚的時候,還不要緊,等到陸陸續續招了壹批小和尚進來,就有問題了。小和尚問:“老和尚,今天念哪本經呀,”寒山說:“應該先問拾得師父。”小和尚就去問拾得,拾得說:“還是應當問寒山師父。”他們互相尊重,卻苦了小和尚,怎麽招待香客呀,買多少香油,派誰去拾柴呀,等等。小和尚無所適從,有意見了,就難勉叭叭咕咕的。小和尚的話傳到寒山、拾得的耳朵裏,兩個人又商量起來,推來推去,還是毫無結果。這時走來壹個老農婦,說:“兩位師父不要謙讓了,我來給妳們出個主意吧。妳們比比本事,本事大的做當家和尚,這樣最公平。”寒山、拾得壹聽,是個辦法,不過,比什麽呢,農婦指指廟前壹條河,說,這條河上缺座橋,鄉裏鄉親來來往往靠渡河,又不方便又危險,請妳們施展法術,變座橋出來,哪個變得出來就是哪個本事大。出家人不打逛言,所以,不怕寒山拾得隱瞞法術,果然拾得先施法術,把身上的僧衣壹脫,往河面壹拋,變做了壹個橋面,可惜,沒有橋架支撐,壹陣,風吹來,眼看就要把它刮塌。寒山急忙將手中的禪杖往河邊壹插,運起法術,禪杖頓時變成壹棵樹,樹朝對岸壹鋪,壹座橋就穩穩當當臥在了河面上。老農婦壹笑,說:“還是寒山本事大些。”說著把壹塊手帕朝腳前壹拋,手帕化做壹朵蓮花,她踩著蓮花就升到了空中,寒山拾得擡頭壹看,原來老農婦是觀音變的。寒山只好做當家和尚了,那座廟也就叫做“寒山寺”了。寒山那根禪杖,是用楓樹削成的,那座橋自然就被稱作“楓橋”了。
巴掌橋的來歷
泰州青年路南段,原工藝美術大樓門口,早先,這兒的道路是被老三官殿前壹條玉帶河分割為南北兩邊的。小河上原來有座小橋,叫巴掌橋,又叫隱龍橋。巴掌橋的橋身,統***只有兩三步長,橋面跟兩岸的路面差不多相平。由於它又矮又短,很不惹眼,連不少六十歲上下的老泰州,也叫不出這座橋的名字。其實,叫它巴掌橋,倒不是因為種種原因它矮小,其中有壹段故事哩。
相傳這座橋在南唐就有了。當初,宋太祖趙匡胤在沒有發跡之前,壹次奉北周皇帝世宗的命令帶兵攻打南唐,被打敗了,只身壹人從此地經過,被南唐的兵馬發現了,就緊緊追趕過來,真是危險得很哩。趙匡胤情急生智,就朝橋下壹躲,半截身子插在水裏。這後頭成百的追兵,騎馬帶刀,殺氣騰騰,在通過小橋的時候,橋身因年久失修,被大隊人馬踩得搖搖晃晃,直接就要倒塌。這位趙大爺生怕他被壓倒在橋下,趕忙用雙手撐住橋頂。追兵追到前面,看沒有人影響到兒,就疑惑起來,為首的馬上猜到趙匡胤可能躲在橋底下,於是,壹揮手叫兩個親從奉命奔到橋下,自己隨即帶領眾人繼續往來帳檔前方追去。兩個親從奉命奔到橋下,撥蘆草仔細尋找了壹番,竟沒有發現蹤跡,只得掉頭追趕大隊向上復命。嗯,趙匡胤哪裏去了哩?原來,趙大爺事先就想到追兵過後,仍有尋找的可能,於是,等腰三角形到追兵通過小橋之後,他就馬上撥開蘆葦,爬上北岸,飛奔走了。
事過之後,有人無意之中發現橋洞底下,橋面背後,有兩個深深的大巴掌印。不久,這種事情傳揚開來,巴掌橋的名字她就漸漸被人喊起來了。再以後,趙匡胤登基做了宋代的太祖皇帝,
當陽橋的由來
當陽橋位於當陽縣城玉陽鎮東北,焦枝鐵路南側,荊當公路線上。
當陽橋又名壩陵橋,原名官橋,是舊時迎送官吏之處。因三國蜀將張翼德曾在此橫矛斷橋,故又稱橫矛處。據當地傳說,·此處原築有壩,壩上建有張趙祠,故得名壩陵橋。
東漢建安十三年秋,曹操起兵五十余萬南下,將劉備困於當陽,劉備在混戰中,棄妻子率百姓逃走。張飛率二十余騎斷後,至壩陵橋,見曹軍追來,便壹人立馬橋頭,大聲喝曰:“吾乃張翼德也,誰敢與我決壹死戰?”其聲如雷,敵不敢近,曹軍退走後,張翼德便將小橋拆毀。張飛喝斷橋梁水倒流的故事,流傳至今,聞名中外。因橋在當陽境內,歷史上又稱橋為“當陽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