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誰能幫小女子解釋壹下'孰業有專功,聞道有先後"的意思,如果有相關典故更好!

誰能幫小女子解釋壹下'孰業有專功,聞道有先後"的意思,如果有相關典故更好!

乾隆七年(1742年),王爾烈15歲。

這年,他入遼陽中心廟塾館就讀已經是四度寒暑春秋了。其實他在家時,從6歲起便

開始了童蒙教育。他天資聰穎,心地慧敏,且勤奮學業,刻苦攻讀,況家風樸厚,家教

嚴正,尤精深於文學,更酷好詩詞。到了這時,他已具備了相當的塾業學識的基底和歌

賦對答聯句的閱歷。

王爾烈的幼年塾師,名叫崔璨,是王爾烈先祖王玨的同僚好友崔圭的四世孫。拔貢

出身,學識淵博,喜詩詞歌賦,工書法,善畫。但是,他性情有些刁鉆古怪,當著學生

面好吹胡子瞪眼睛。正因為這樣,學生背地裏都不叫他崔璨,而是叫他崔璀。“璀”、

“璨”為同義字,又能構成壹個詞組;然而,學生們用“璀”字,主要是影射其“吹胡

子瞪眼睛”這句話中的“吹”字。不過,說是說,崔璨對學生倒也有壹個好處,那就是

教學有方,善於誘導。他常說:“學而時習之,不亦誘乎!”

這年,正值陽春五月,天氣晴和,林木茸茸,芳草茵茵,鶯語聲聲。

塾師崔璨,停止了壹日課業,便要帶領學生們去遼陽城東門樓登臨,以示郊遊和遠

足。

學生們聽了,更是雀躍,便簇擁著飛出了門。

到了清乾隆初年,遼陽州城已經很具格局和規模了。它有南北二城,南城為主,北

城作翼。主城為六門六關,翼城為三門三關,合起來為九門九關。主城,南有大南門、

小南門,北有北裏門,東有大東門、小東門,兩有大西門。翼城,北有小北門,東有高

麗門,西有小西門。主城城裏,大致可分為東西兩半部,東半部為民居,西半部作府衙。

府衙,南為吏目署,北為城隍,東為察院,西為州署。民居處,又分為南北兩半部。北

半部,北為酒肆店輔,南為柴草米市,東、西為民居;南半部,南為文廟,北為塾館,

東為魁星樓,西為關帝廟。遼陽白塔和廣佑寺,置東城門大東門裏。

東城門外,古有演馬場,為跑馬、演兵、習武的地方。後金努爾哈赤時期,曾在那

裏多次舉行騎射。當時,東城門大東門門樓上,還鐫有“東門試駿”四個磚雕字。這是

努爾哈赤親筆所留。

今日,老師崔璨帶領學生們登臨東城門樓,目的就在於“東門試駿”這四個字上。

原來,他認為,古人演馬,是校場取駿;今人舉試,也是校場拔秀。文者武備,武

者文精,同出於壹轍。古時曾有“東門試駿”,今時崔璨也要在這裏來個“東門試駿”,

以探試他的這般弟子的才華,亦以檢驗自己的塾業效果。

不過,他只是將這種想法隱於心中,並沒有說出,也好讓學生們自己來領會理解。

說話間,他們便向東城門走來。

王爾烈與崔璨相隨走在前頭。

他倆的身邊便是王爾烈的同窗好友崔瑾。

崔瑾,乃崔璨的族屬,他對崔璨以“老叔”稱之。

不過,今天崔璨將崔瑾與王爾烈並肩帶在身邊,那是有著他的特殊的用意的。王爾

烈是崔璨的得意門生,崔瑾學習與王爾烈比也不相上下。崔璨將他倆帶在身邊近旁,主

要是為了試試他倆的本事,也好讓他倆能有個更大的長進。同時,對於其他學子來說,

也是個楷模,起到激勵的作用。

他們走了壹程路,見行人日漸稀朗起來了。

於是,崔璨叫道:“王爾烈。”

王爾烈立即答道:“學生在。”

“好,妳先等著。”

接著,崔璨又叫道:“崔瑾。”

崔瑾有些結巴,停了停,答道:“侄在。不,學生在。”

“我問妳,我指點的那本《千家詩》可曾讀完?”

崔瑾點頭答道:“回老師話,學生讀過了。”

崔璨聽了,順便地指出唐代賀知章的《柳枝詞》讓他背誦。

崔瑾聽了,便馬上背誦起來:

碧玉裝成壹樹高,

萬條垂下綠絲絳。

不知細葉誰裁出,

二月春風似剪刀。

崔璨聽罷,也沒有點頭,便又指出唐代杜甫的《絕句》讓也背誦。

崔瑾甚感輕盈,當即背誦道:

兩個黃鸝鳴翠柳,

壹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

門泊東吳萬裏船。

“再背誦唐韓愈的《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崔璨道。

崔瑾聞聲,看了壹下滿城春色,昂起小頭,迎著春風遂背誦道:

天街小雨潤如酥,

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壹年春好處,

絕勝煙柳滿皇都。

驀地,崔璨看見前面杏花叢間挑出壹面酒旗。於是,他說道:“唐杜牧的《清明》

可能背誦?”

清明時節雨紛紛,

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

崔瑾背誦到這裏時,滿面現出得意神色。

崔璨並沒有看他壹眼。只是說道:“將宋代蘇軾的《惠崇〈春江曉景〉》背誦來,

也好領略壹下這滿城春色和大好春光,豈不是快事!”

崔瑾更是歡悅,馬上接腔背誦道:

竹外桃花三兩枝,

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時。

這時,崔瑾快活得很。他用手拉了王爾烈壹把,意思是說,這短短的幾句詩能考住

誰啊!

王爾烈見了,卻沒有出聲。

驀地,崔璨調轉了話題,變得嚴肅起來,對崔瑾說道:“這些詩句,對於妳們這樣

的學生來說,均屬雕蟲小技,自當背誦下來。我再問妳,這本《千家詩》後面所附《笠

翁對韻》可看過否?”

崔瑾有些發楞,說道:“老師,那不是供參閱的書目嗎,何須還用背它!”

崔璨有些生氣,說道:“何出此言!難道參閱書目就不該背嗎?不背,怎麽做詩?

背!”

這下子,崔瑾可有些著急了,不覺的汗珠從額頭上冒了出來。無奈,他只好乞望了

壹下身邊的王爾烈,意在向他求援。王爾烈也是看到了。不過,沒有老師的話語,他也

不好意思出聲。

其實,崔璨早把主意打在王爾烈的身上。他所問崔瑾的那些詩,都是在為提問王爾

烈做準備、打鋪墊。這會兒,他見崔瑾搞小動作,便也來個下馬撤梯,說道:“王爾烈,

妳們同學壹回,關系又好,他又向妳求援,那麽妳就幫他壹把吧。”

王爾烈道:“不過,我也不壹定有把握,有不對處,還請老師多加指正和提示。”

“背第壹節,壹東韻。”崔璨道。

王爾烈聽了,用手攬了壹下搭在額前的頭發,接著用清晰響脆的話語背誦開來,道:

天對地,雨對風。大陸對長空。山花對海樹,赤日對蒼穹。雷隱隱,霧蒙蒙。日下

對天中。風高秋月白,雨霽晚霞紅。牛女二星河左右,參商兩曜鬥西東。十月塞邊颯颯

寒霜驚戍旅,三冬江上漫漫朔雪冷漁翁。

“再背,其二,也是東韻。”

王爾烈剛剛背誦完其壹,老師崔璨又命令道。

河對漢,綠對紅。雨伯對雷公。煙樓對雪洞,月殿對天宮。雲叆叇,日瞳蒙。蠟屐

對漁蓬。過天星似箭,吐魄月如弓。驛旅客逢梅子雨,池亭人挹藕花風。茅店村前浩月

墜林雞唱韻,板橋路上青霜鎖道馬行蹤。

“再背,其三,也是東韻。”

王爾烈剛剛背誦完其二,老師崔璨又命令道。

山對海,華對嵩。四嶽對三公。宮花對禁柳,塞雁對江龍。清暑殿,廣寒宮。拾翠

對題紅。莊周夢化蝶,呂望兆飛熊。北牖當風停夏扇,南簾曝日省冬烘。鶴舞樓頭玉笛

弄殘仙子月,鳳翔臺上紫簫吹斷美人風。

王爾烈背誦完,停了下來。

見勢,王爾烈的好友崔瑾也替他舒了口氣,總算是將這部分背誦完了,老師也不會

再問了,他想。

不料,老師崔璨卻問道:“還有否?”

崔瑾聽了,心裏很納悶。他特從同學那裏找來書對了壹下,發現“東”韻只這三部

分,確實是背誦完了。然而,老師崔璨怎麽還問呢?想此,他情不自禁地望了王爾烈壹

眼。

不料,王爾烈卻答道:“有。”

“那麽,妳能背嗎?”崔璨問。

“能。”

“能?背誦。”

隨即,王爾烈背誦開來,道:

門對戶,殿對庭。射箭對張弓。霜花對雪葉,古柏對蒼松。三更雨,四時風。野碧

對天青。大姑喚小嫂,晚輩請尊翁。南山黃豆操犁種,北嶺綠瓜荷鋤耕。古庵小尼竹錘

頻敲胸前磬,鄰寺老僧木杵慢撞身後鐘。

崔璨見王爾烈背誦完了,把臉壹沈,問道:“這是書中原有的嗎?”

“不是。”

“何來?”

“自作。”

“為啥?”

王爾烈未有恐懼,而是心平氣和、慢條斯理地說道:“回老師問:《笠翁對韻》乃

李漁撰。李漁,字笠鴻、適凡,號笠翁,浙江蘭溪人氏。康熙年時,流寓金陵。其家設

有戲班,常給各地達官貴人門下演出。著有《閑情偶寄》,包括戲劇理論、飲食、營造、

園藝諸內容。所作傳奇《比目魚》、《風箏誤》等十種,均存,合稱《笠翁十種曲》。

另有短篇評話集《十二樓》。時人稱他李十郎。《笠翁對韻》,***二卷,上卷為上平聲

各韻,下卷為下平聲各韻,***三十韻。以聯對形式介紹各韻中常用字及對仗方法。有多

種刊本,流傳廣泛。對於背誦李漁《笠翁對韻》,我有壹個想法。既然他能作,我等怎

麽就不能作!所以,我又依韻作了壹韻,還請老師指教。”

崔璨聽了,心裏暗暗贊揚。

接著,崔璨又讓王爾烈背誦《龍文鞭影》中的“壹東”韻。

《龍文鞭影》,也是壹部講述詩韻、對仗的書,由明代蕭有良撰,楊臣錚增訂,清

代李暉吉、徐灒補續,從而更加完善了。它與《千家詩》所附詩韻、偶句相比,則更為

臻美些,當然也更加深奧些,但很不易記誦。要能夠背誦下來,是需要有壹定理解能力

的。

這會兒,王爾烈聽了老師崔璨的話後,便邊走邊背誦開來:

粗成四字,誨爾童蒙。

經書當曉,子史須通。

重華大孝,武穆精忠。

堯眉八彩,舜目重瞳。

商王褥雨,漢祖歌風。

秀巡河北,策踞江東。

太宗懷鷂,桓典乘驄。

嘉賓賦雪,聖祖吟虹。

鄴仙秋波,宣聖春淩。

愷崇鬥富,渾浚論窮。

王使撫虜,魏臣和戎。

恂留河內,何守關中。

曾除丁謂,皓折賈充。

田驕貧賤,趙別雌雄。

田戎簡要,裴楷清明。

子尼鳴節,少勉放箏。

巨伯陽誼,許叔陰功。

代雨李靖,止雹王崇。

和凝衣缽,仁傑藥籠。

義論儉讀,展獲勤耕。

占風令伊,辨日愛生。

敝履東郭,粗服西宮。

盧杞除患,彭寵言平。

放歌漁老,鼓枻詩翁。

韋文朱武,陽孝綴纓。

綺閭賈母,投閣揚公。

梁姬值虎,馮後當熊。

羅敷陌上,通德宮中。

崔璨聽到這裏,臉上現出笑容,說道:“好,汝等有如此根基,何須不能作出好詩!

待壹會兒,大家登上城樓,望著陽春景色,再展詩才。”

轉眼間,他們來到了東城門大東門下。

崔璨擡頭舉目壹望,見城墻巍峨,雄關確立,門樓高聳,好不威赫。而當年那努爾

哈赤所題“東門試駿”四個大字,正懸刻於城門古磚之上,睿睿華重,猷勁樸老,蒼涼

古邁,顯示著倥傯歲月逝去之勢,指點著荏苒時光流來之風,無不讓人生出感慨。旋即,

他又想到古人東門試駿、轅門射柳的隱隱雄貌,以及今人科場舉試、雄華投筆的浩浩英

姿,復望了壹下門前的古道,搖曳的邊草,順手捋了壹下胸前略有花白的胡須,吟道:

“遼陽城,遼陽州,州城銜古道。”

大家聽了,都把目光投在王爾烈、崔瑾身上。因為在眾學生眼中,能夠對得上這副

聯的非他倆莫屬。

王爾烈和崔瑾也明白,這是老師在專為他倆出題。

這會兒,王爾烈瞅了崔瑾壹眼,意思是說,妳先答對吧,奪個科場首竣。然而,崔

瑾卻未有應允,覺得自己是老師子侄,怎好捷足先登。王爾烈看看,也不好冷場,略加

思索,便出口答道:“東門外,東門裏,裏外通今風。”

“好!”眾人壹聽,都齊聲喝采。

崔璨並沒有回頭,面對著城門樓,繼續吟哦道:“東門試駿,風浩浩,常伴分鬃烈

馬。”

王爾烈心裏明白,既然老師未有停頓,接著出題,這同樣是照著自己來的,不能再

推給他人。於是,眉眼壹展,馬上出口答道:“西城競鵬,雲飄飄,久隨並翅蒼鷹。”

“好個王爾烈,繼續答來。”崔璨說罷,隨即又出口道:

“烈駿登壇,進士及第,春風得意。”

王爾烈壹聽,知道老師的試對開始切題了,由演馬已經轉到習墨、由武到文了。於

是,他更是順心隨意,當即拈來,道:“金榜題名,狀元還鄉,馬蹄爽急。”

“好妳個‘狀元還鄉’,連‘進士及第’都未看在眼裏。我再要妳連中三元。”隨

即,崔璨又出題道:“解元、會元、狀元,何時汝等可取三元連中。”

中國古代所舉行的科舉考試中,以取中並名列第壹者為元。鄉試第壹者稱解元,會

試第壹者稱會元,殿試第壹者稱狀元,合稱三元。在三元中,科名最高的就是狀元了,

故狀元者又號稱“大魁天下”。那麽,在歷代科舉考試中,能夠連中三元者又有幾人呢?

清王之春,字爵棠,壹字芍棠,湖南清泉(今衡陽)人氏,光緒年曾以湖北布政使使俄,

官至廣西巡撫,後因坐事奪職,著有《通商始末記》、《使俄章》、《瀛海厄言》、

《椒生隨筆》等。他在《椒生隨筆》中記載,古今文三元連中者,只有十三人,他們是:

唐代的張又新、崔元翰,宋代的孫何、王曾、宋庫、楊置、王巖叟、馮京,金代的孟宗

獻,元代的王宗哲,明代的商輅,清代的錢檠、陳繼昌。順治初,有武三元王玉壁。

獨陳繼昌(字蓮史,湖北蘄水人),人雖呼為陳三元,然而其禦牌日“四元及第”,則

朝考亦為第壹人也。他每試皆列首,故有小印雲:“平生不作第二人”,又壹印雲:

“古今第十三人”。就是以歐陽修、王文恪的才學,僅取得其兩元,而大魁竟失,榮名

豈易盡占哉?歷代科場,亦有熬費人壹生心血者。康熙三十年(1699年)己卯科鄉試,

廣東貢生黃章已102歲。他赴考入場時,他的曾孫挑燈作前導,燈籠上書寫著“百歲觀光”

4字。然也有其榮耀事。康熙二十壹年(1682年)壬戌科殿試,狀元蔡升元,乃康熙九年

(1670年)庚戎科殿試狀元蔡啟博之侄。蔡升元及第時,其父蔡啟賢年僅46歲,他曾作

《紀恩詩》雲:“君恩獨被臣家渥,十二年中兩狀元。”乾隆十九年(1754年)甲戌科

殿試,狀元莊因培,其兄莊存與中乾隆十年(1745年)乙醜科殿試榜眼,遂調以詩雲:

“他年令弟魁天下,始信人間有宋祁。”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辛醜科殿試,探花汪

學金,乃乾隆十三年(1748年)戊辰科殿試探花汪廷玙之子。於是,汪廷玙以詩頌之雲:

“國朝恩榮壹英主,汪家父子兩探花。”乾隆二十五(1760年)庚辰恩科鄉試,浙江主

考觀保、山西主考德保,竟是兄弟;而他二人,於乾隆二年(1737年)丁巳科殿試,同

榜進士,同授翰林院編修,又相繼為翰林院掌握學士,復二人同時分別任禮部、工部尚

書,遂傳為佳話。

王爾烈,對於當朝和前代士子科舉考試的艱辛與榮辱,是深有所識的。這時,他聽

了老師所出的命聯後,想到這是老師在激勵與期望自己,以求科場連捷。於是,他精神

抖擻,文思滔滔而至,隨即出口應聯道:“鄉魁、會魁、殿魁,今朝吾輩欲奪鼎甲天下。”

崔璨聽了,把臉轉了過來,說道:“答聯確實工。不過,尚不夠氣派。”

崔瑾問道:“何說?”

崔璨說道:“聯中的‘欲奪’二字,為何不用‘定奪’二字!欲奪,乃試探焉,定

奪,乃恒心矣。汝等切記,為人者,應有此鴻圖大誌。否則,就不是‘東門試駿’、

‘西城競鵬’了。”

王爾烈和崔瑾隨即同聲答道:“謹遵師諭。”

崔璨又是個頭也不回,徑自向城門樓上登去。眾學生相繼跟隨。

登樓憑眺,但見田疇壹抹,稼穡十裏,菜圃青青,更有水車車水,嘩嘩灌田,風光

大好。

崔璨壹望,更是觸景生情,當即命聯道:“水車車水水隨車,車停水住。”

這聯的意思是說,水車車出井中水,水伴隨著水車走,待水車停下來,流水也便住

了。

王爾烈心裏明白,這是老師在命聯,讓大家來對。他分析了壹下後,覺得這聯詞語

前後相咬,接得很緊,想對上並不容易。正在這時,他見老師手握壹把折扇,正在不緊

不慢地搖動,扇風。於是,他靈機壹動,答道:“風扇扇風風伴扇,扇止風歇。”眾學

生聽了,大嘩,都為王爾烈叫好。

這時,但見城門樓下有壹牛車在由北向南走。於是,老師說道:“北牛南走,東西

雙蹄踏上下。”

王爾烈壹聽,覺得這個聯裏嵌著“北、南、東、西、上、下”六個方位詞,且又互

相關聯,在同壹個時間、同壹個場景裏行動著,要對得上它難度實在不小。正這時,他

望了望車前的牛,又看了看牛後的車。於是,頓然大悟,出口答道:“前車後轍,左右

兩輪碾高低。”

崔璨壹聽,見所對的這個聯裏也嵌著“前、後、左、右、高、低”六個方位詞,且

又填得天衣無縫,心中不勝歡喜。

老師拂了壹下胡須,將張開的折扇壹合,手往後壹背,便又向前面望去。顯然,這

是他在搜索題目。他望了壹會兒,忽見遠村升起壹弧蔚藍的炊煙,只將村旁的池塘和柳

樹都給籠罩住了。於是,他把扇子往胸前壹搖,說道:“煙鎖池塘柳。”學生們壹聽,

都笑了,說道:“這個聯淺白,又短,好對。”

王爾烈卻沒有笑,說道:“諸位同窗,可不那麽簡單。這個聯乍看容易,細琢磨又

很難。妳沒看“煙鎖池塘柳”這五個字嗎,它們的偏旁合起來,正是‘金木水火土’五

行。要想對上,得下壹番功夫。”

經他這壹說,同學們也都感到有些辣手了。於是,有的同學對王爾烈說道:“看來,

還得妳來解圍了。”

王爾烈想了壹下,說道:“諸位學兄,爾烈不才,也只好遵命了,還望指教。想當

年,太祖努爾哈努帶兵攻打遼陽城時,曾有兩尊大炮,因攻城有功,獲名大將軍、二將

軍。待戰事獲捷後,便將‘大將軍’安放在錦州城樓,將‘二將軍’安放在海城城樓。

安放在海城城樓的這尊炮,又被喚作鎮海侯,意在鎮守海城,安撫關東。如此說來,我

看下聯可以對成這樣的。”說著,他用筆寫道:“炮鎮海城樓。”

大家壹看,只見這五個字,分別有“金木水火土”偏旁,便都拍掌叫好。

這時候,老師眼望著遠村的那個池塘,但見綠柳倒映在水中,時有微風吹拂,只泛

起壹片漣漪。於是,他有心無意地順口說出:“綠水本無愁,因風皺面。”

王爾烈聽了,想到老師崔璨已是有了白發,定是因年老而多愁善感。於是,他也隨

意聯上壹句:“青山原不老,為雪白頭。”

老師壹聽,見王爾烈猜中了他的心思,便有些興奮。於是,他便用話語來搪塞王爾

烈,說道:“爾烈,妳對聯確實不錯。但是,卻有些順手拈來。老師再給妳出個難壹點

的,也好試試妳的才思。”

中國詩歌,古時候有“詩虎”和“詩鐘”兩種文字遊戲。詩虎,就是猜詩謎,後來

逐漸演變成打燈謎。清代《委巷叢談》壹書中說:“杭人元夕,多以謎為猜燈,任人商

略。永樂初,錢塘楊景言以喜謎名。”由此可見,詩虎最低始於明初,盛於永樂後。後

來,隨著人們的喜歡和運用的廣泛,逐漸地發展並形成了固定的格式,以至演變成二十

四格。其流傳下來的,有卷簾、蝦須、會意、揀字、解鈴、系鈴數格。其遊戲方法,多

是將詩謎黏於燈籠之上,以便吸引人們前來猜解。對於猜中解對者,當場以彩物相酬,

氣氛相當熱烈。正因如此,人們便把詩虎稱之為打燈謎,簡稱燈謎。燈謎,又叫燈虎。

原來,猜謎源於古代之隱語庚詞,與生活中的射獵有壹定關系;謂之詩虎者,是喻其不

易被射中的意思。詩鐘,亦是中國文人以詩作遊戲的壹種。清代《詩鐘考》壹書雲:

“昔人作此,社規甚嚴,指題時,綴錢於縷,系香寸許,承以銅盤,香焚縷斷,錢落盤

鳴,其聲鏘然,以為構思之限,故名詩鐘。即刻燭系缽之遺意。”古時,除“詩虎”、

“詩鐘”遊戲外,還有“羊角對”、“雕玉雙聯”、“百納琴”、“詩唱”等。但是,

最通長用者,還是前兩種。以其雅致、和諧,便於傳播,應用普遍。詩鐘與詩虎之題,

往往不拘壹格,或分詠壹事壹物,或合誦壹地壹人,或嵌詞,或填字,形式多樣,靈活

隨便,只求湊和天然,天衣無縫,渾然壹體。

今天,老師崔璨要試學生王爾烈詩題,不知出的何種,都在等待著。

正這時,見城門樓下西邊的文廟裏,走出了九個和尚。他們來到廟門前的壹畦韭菜

地邊,準備揮鋤鏟韭菜。此時,赤日當頭,他們中有的不免要擡頭望望,心裏像是在想

什麽。

崔璨看了,詩興即起,便說道:“就以文廟前九和尚鏟韭菜為題作詩,限韻‘九、

韭、酒、久’,成壹首七言絕句。王爾烈,妳不是文思敏捷能詩嗎?請速些做來,遲了

要罰。”

不料,向來詩思敏捷的王爾烈,卻站在那裏不動,也沒有出聲。

老師以為他懵住了,壹時答不出,便說道:“何不快些。”

王爾烈聽了,向前湊了壹步,說道:“唐代散文大家、壹代文宗韓愈韓昌黎老先生

在其名篇《師說》中曾說:‘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人非生而

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能解矣。’請問,老師既然為先生,

何不給學生作個樣子,以解其惑!”

崔璨知道王爾烈這是在賣關子,便說道:“韓愈老宗師還在《師說》中接著說道:

‘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因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後,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

從而師之。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

以,師之所存也。’師無先後,學無早晚,況汝又是師所領教過的晚生,何不快些答來,

還等何時!”

王爾烈聽了,急忙彎躬施禮,說道:“既然如此,學生遵命了。”

其實,這是王爾烈有意要老師的話。他知道崔璨刁鉆古怪,怕自己壹但答出來老師

再刁難。

這會兒,他聽了老師的話後,又向城門樓下文廟前的韭菜地望了壹眼,接著答道:

文廟門前壹畦韭,

和尚鏟地人數九。

頂著烈日望好久,

不知寺中可有酒。

眾同窗聽了,都齊聲喝采。

不料,崔璨臉子卻陰沈下來,說道:“這首小詩,每個句子裏只含壹個‘九’的發

音字,何足掛齒!我要妳每個句子裏包含三個‘九’的發音字。妳可能立即答來?”

眾學生壹聽,知道老師又犯了他的刁鉆毛病了,便都為王爾烈捏著壹把汗。

沒想,王爾烈略壹思索,便答道:

打酒時在九月九,

捎回九斤九兩韭。

和尚久久未喝酒,

這回飲酒醉久久。

哪知,王爾烈吟詩剛住,崔璨卻訓斥道:“那和尚尚能鏟地,分明未醉,再添四兩,

讓他們分著喝。”

王爾烈知道老師的話是隱語。其中的“再添四兩”意思是說再加四個帶“九”的發

音字;“讓他們分著喝”,意思是讓每行詩再多分上壹個帶“九”的發音字。他想到這

裏,略加思索,隨即答道:

九畝九分九厘韭,

九斤九兩九錢酒。

酒友喝酒韭剩久,

九老酒牙掉九九。

崔璨聽了,臉露欣欣之色。然而,他馬上又嚴肅起來,喝道:“還沒喝足,能不能

再添添酒?”

王爾烈心裏明白,他的“再添添酒”這話,是指詩中再添上幾個帶“九”的發音字。

他也沒有打怵,學著《水滸傳》中武松在景陽崗號稱“三碗不過崗”酒店飲酒時店小二

所說的話,反其道而用之,說道:“好的,要酒便添來,要牛肉卻沒有了。”言畢,他

便出口答:“韭韭韭韭韭韭韭。”

哪想,他說到這裏竟嘎然停住了。

見勢,老師的眼睛釘成釘子,同學的眼睛燒成火炭。都以為他是卡住了,答不出了。

這才不由得弄出這些個“韭”字來。大家都為他著急。

等了壹會兒,王爾烈又開口了。沒想,王爾烈又是個:

“酒酒酒酒酒酒酒。”

見勢,老師的眼睛剜成刀子,同學的眼睛紅成桃子。都以為他又卡住了,答不出了,

才不得不胡亂擁出這些個“酒”字來。大家都在暗暗地為他著急。然而,也有沒著急的,

知道他有本事,是會力挽狂瀾的,這樣做只不過是為著做個鋪墊。知道他這個根底的,

便是同窗好友崔瑾。因為他清楚王爾烈讀書多,知識廣,閱力豐富,詩詞底子厚,壹般

是難不倒他的。

果然,王爾烈環視老師和大家壹眼後%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