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觀書有感(其壹)》
南宋:朱熹?
半畝方塘壹鑒開,天光雲影***徘徊。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譯文:半畝大的方形池塘像壹面鏡子壹樣展現在眼前,天空的光彩和浮雲的影子都在鏡子中壹起移動。要問為何那方塘的水會這樣清澈呢?是因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頭為它源源不斷地輸送活水啊。
2、《勸學詩》?
南宋:朱熹?
少年易老學難成,壹寸光陰不可輕。
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梧葉已秋聲。
譯文:青春的日子十分容易逝去,學問卻很難獲得成功,所以每壹寸光陰都要珍惜,不能輕易放過。沒等池塘生春草的美夢醒來,臺階前的梧桐樹葉就已經在秋風裏沙沙作響了。
3、《讀書要三到》
南宋:朱熹?
凡讀書,須要讀得字字響亮,不可誤壹字,不可少壹字,不可多壹字,不可倒壹字,不可牽強暗記,只是要多誦數遍,自然上口,久遠不忘。
古人雲,“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謂讀得熟,則不待解說,自曉其義也。余嘗謂,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則眼不看仔細,心眼既不專壹,卻只漫浪誦讀,決不能記,記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豈不到乎?
譯文:只要是讀書,就要每個字都讀得很大聲,不可以讀錯壹個字,不可以少讀壹個字,不可以多讀壹個字,不可以讀顛倒壹個字,不可以勉強硬記,只要多讀幾遍自然而然就順口而出,即使時間久了也不會忘記。
古人說過,“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就是說書讀得熟了,那麽不依靠別人解釋說明,自然就會明白它的道理了。我曾經說過,讀書要專心壹致,必定要三者到位,即心到,眼到,口到。
心思不在書本上,那麽眼睛就不會仔細看心和眼既然不專心致誌,卻只是隨隨便便地讀,就壹定不能記住,即使記住了也不能長久。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 。心既然已經到了,眼和口難道會不到嗎?
4、《活水亭觀書有感二首·其二》
南宋:朱熹?
昨夜江邊春水生,艨艟巨艦壹毛輕。
向來枉費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譯文:昨天夜晚江邊的春水大漲,那艘龐大的戰船就像壹根羽毛壹樣輕。以往花費許多力量也不能推動它,今天在水中間卻能自在地移動。
5、《觀書有感(其二)》
南宋:朱熹?
昨夜江邊春水生,艨艟巨艦壹毛輕。
向來枉費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譯文:昨天夜裏江邊漲起了陣陣春潮,巨大的艦船輕盈得如同壹片羽毛。向來行駛要白費很多推拉力氣,今天卻能在江水中央自在地順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