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浙江省的洞頭縣是壹個沿海的縣嗎?請介紹它的旅遊資源和風土人情?

浙江省的洞頭縣是壹個沿海的縣嗎?請介紹它的旅遊資源和風土人情?

我的家鄉呵呵

洞頭是全國12個海島縣之壹,位處甌江口外東南方向,距離溫州33海裏,陸路50公裏,由103個島嶼和259座礁石組成。這些島礁像壹串璀燦的珍珠,鑲嵌在碧波萬頃的東海岸邊,為溫州這座濱海城市增添了靚姿,所以洞頭有“百島之縣”、“東海明珠”的美稱。全縣總面積892.3平方公裏,其中陸域面積100.3平方公裏;總人口12.6萬,分布在14個住人島嶼上,全縣轄3鎮3鄉。我們住宿在洞頭本島,它是全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縣政府機關就設在本島的北嶴鎮。

自然資源

洞頭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冬春少嚴寒,夏秋無酷暑,常年平均氣候17.4℃,盛夏時節內陸城市熱浪滾滾,我們這裏卻是涼風習習,所以最適宜休閑避暑。由於氣候溫和濕潤,因而植被繁茂,綠地眾多,是全國綠化造林先進縣。島上的香樟、相思樹和桃花等,也是休閑度假的亮點。

洞頭群島有長達331公裏的海岸線,所在的洞頭洋總面積4810平方公裏,是浙江第二大漁場,常年可捕的魚蝦類多達300多種。灘塗礁巖還盛產品種眾多的貝類、藻類。因此,無論哪個季節來洞頭旅遊,都可壹飽口福,唇齒留鮮。

洞頭海岸蜿蜒曲折,海域地貌的發育十分完善。長期的海水侵蝕作用,為洞頭造就了大量的海蝕礁崖、洞橋和沙灘,形成了七大景區、400多個景觀,具有水清、島美、礁奇、灘佳、魚鮮、生態優的特色。難怪清代詩人王步霄遊罷洞頭,曾發出這樣的感嘆:“蒼江幾度變桑田,海外桃源別有天;雲滿碧山花滿谷,此間小住亦神仙。”1991年,洞頭被省人民政府批準為省級風景名勝區,是全省惟壹以縣域命名的名勝區,她與雁蕩山、楠溪江構成了溫州山—江—海旅遊金三角。

今天,就讓遊客朋友們嘗壹嘗這“神仙”的滋味吧。

歷史沿革

洞頭列島早在4000年前即有人類活動,北嶴鎮風門村的九畝丘遺址和大門島的嶴底等處,曾出土新石器晚期的石斧、石刀及石矛。據相關誌書記載,古時洞頭島被稱為“中界山”,大門島名為“青嶴山”。南北朝的劉宋時,洞頭隸屬永嘉郡的永嘉縣,公元423年,永嘉太守謝靈運卸任後由顏延之接替,他乘船巡察到過大門島,並在島上築“望海亭”以觀海景。這事離現在有1580多年了,顏延之可以說是發現洞頭列島旅遊資源的第壹人。

唐代時洞頭屬樂成縣。公元825年,溫州刺史張又新到洞頭、大門等地,尋望海亭遺址,觸景生情,寫下了兩首詩,其中壹首《青嶴山》(即大門島)是這樣寫的:“靈海泓澄匝翠峰,昔賢心賞已成空,今朝亭館無遺制,積水蒼浪壹望中。”從顏延之建亭到張又新尋亭,期間378年,人去亭毀,只見靈海翠峰,積水滄浪,詩人無比感慨。《全唐詩》收有張又新的詩作17首,寫洞頭的占了2首。

元明清三代洞頭均屬溫州府樂成縣。其間,明初為抵禦倭寇擾邊,清初為防備沿海的反清鬥爭,先後兩次實行“海禁”,撤邊民入內地。洞頭諸島僅有少數居民居住。清雍正年間,洞頭列島劃歸新建置的玉環廳,稱為二十都(都,舊時的區劃名稱,下管村)。上世紀三十年代後,二十都改稱三盤區,(這名稱,得自海中湖景區中三座形似盤子的小礁嶼),1953年6月單獨建縣,稱洞頭縣。現在全縣居民,有五分之三講閩南話,五分之二講溫州方言,就是因為島上移民分別來自福建沿海和溫州周邊幾個縣的緣故。

有遊客會問:為什麽稱洞頭?洞在哪裏?這裏有個小故事。清代年間,壹艘福建漁船到洞頭洋壹帶生產,在仙疊巖附近用吊桶打水刷洗甲板時,桶繩斷了,吊桶隨即被浪卷沒。待到漁船繞到島東北端的壹個嶴口時,意外發現海上漂著他們船的吊桶。他們猜測,當時吊桶壹定被卷入海洞裏,海洞壹直通到這個嶴口。於是把吊桶掉下的地方叫洞頭,吊桶浮上來的嶴叫洞尾,(也即現在的桐橋尾)。洞頭嶴口面臨良好的避風港,漁汛時是五省壹市漁船集散地,影響面大,所以就以洞頭這個名稱冠稱整個島了。

特色文化

史書稱洞頭“外載海洋,內資三江”(即甌江、鰲江、飛雲江)“盜得之可以為巢,我得之可以堵守”,故歷來為兵家所重視。南宋以來各個朝代都在洞頭諸島設兵寨,建在幾個山頭的烽火墩遺址至今尚存。農民起義軍元代黃巖的方國珍、清代福建的蔡牽都曾在此設寨駐紮,屢敗官兵。明末鄭成功從廈門率師北上抗清,曾在洞頭的大、小門和大瞿島備戰休整7個多月。二十世紀四五十年代,人民解放軍曾先後四出五進上島進剿國民黨殘余部隊,1952年1月5日,由鐵道遊擊隊組建的團隊攻占勝利嶴的觀潮山,是洞頭解放的最後壹仗。此後,島上軍民聯防***守海疆蔚然成風,最有代表性的,便是聞名全國的洞頭先鋒女子民兵連。以該連的成長為原型創作的小說《海島女民兵》、電影《海霞》風靡全國。洞頭所處的特殊戰略地位和漁民長年經風搏浪的生涯,造就了洞頭人民尚武衛疆、愛國愛島的品格,凝結了“海霞”精神,其中詳情,參觀女子連紀念館時再作介紹。

同時,由於不同地域移民的***住,洞頭成了閩南文化和東甌文化的交匯地,長期的融合,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海洋文化,如船上敬媽祖,出海迎“頭鬃”,祈佑放水燈,節慶賽燈會等,獨具濃郁的漁鄉風味。島上文藝工作者搜集的海洋魚類故事,創作的反映漁村民情風俗的歌舞,在全國有壹定的影響,遊客們身臨其境,定會有深切的感受。近些年,以弘揚海洋特色文化,促進百島旅遊發展為主旨,創辦了“漁家樂”民俗風情旅遊節,已舉辦四屆。節慶期間進行的活動豐富多彩;民俗踩街展示、文藝演出、絕技絕活表演、風光攝影展覽、文化名人采風活動、漁鄉美食菜肴評選等,吸引了無數的遊客。

經濟發展

改革開放以來,政府充分利用海洋資源,致力發展以海洋漁業、海洋旅遊、臨海型工業、海洋運輸、海港物流為重點的海洋經濟。經過多年努力,洞頭已成為全國最大的羊棲菜生產、加工、出口基地,為“中國羊棲菜之鄉”;浙江省紫菜之鄉;又是全國最大的深水網箱養殖基地,養殖品種多達30種,年漁業總產量15萬噸以上。石化工業異軍突起,建有亞州最大的石化中轉儲運基地;水產品加工、醫藥、化工生產等都有壹定的規模。

洞頭是溫州從甌江時代邁向東海時代的門戶。溫州新的城市規劃,把洞頭列為市區的組成部分,功能為深水港區和旅遊休憩基地。近些年,溫州(洞頭)半島工程、狀元嶴深水港等重大建設工程進展順利,半島建設的北堤即將竣工,洞頭將由海島變為半島;狀元嶴深水港兩個5萬噸級集裝箱泊位碼頭也已動工。

不知遊客朋友註意到了沒有,在島上跑的出租車,清壹色是“桑塔納”型,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就是這樣的。1997年,著名作家劉心武來島觀光,驚訝地發現這壹情況,在文章中寫道:“只有兩條商業街道的小島,出租車車輛水平竟是全國最高的,北京、上海、廣州以及溫州市區都無法可與其相比。”(當時北京街上還跑黃色“面的”、溫州也剛剛由“菲亞特”車型轉到“富康”型)他說,富裕起來的居民以及遊客坐著這樣的出租車來來去去,方便而舒適,價格也能承受,何樂而不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