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楊國夫人梁紅玉文言文

楊國夫人梁紅玉文言文

1. 文言文《楊國夫人傳》,急求翻譯

楊國夫人自己領壹只軍隊,名字叫做“娘子軍”,是有唐朝平陽公主的先例的。

(這支軍隊)和金人的軍隊,偽齊的軍隊,幾次交戰於山陽這個地方,在晚上行軍,都戰勝了,軍隊顯赫的名聲被天下人所知曉。金人對此感到害怕。

丁卯年的八月,和金人在淮水打仗,遇到了伏擊。金人的軍隊數量是我方的壹百倍之多,不能夠突圍出去。

楊國夫人身體遭受多次創傷,腸子從肚子裏流出來,就用汗巾包紮了壹下,獻血透出了厚重的鎧甲。環顧左右說“今天能夠報皇帝的恩德了”。

於是突然出擊。敵人用亂箭射擊,楊國夫人力氣用盡從馬上掉落下來死了。

金人相互擁擠踐踏都想要得到她的遺體,很多人都得到了身體的壹部分。金人在集市上晾曬屍體三天。

兀術(完顏宗弼)聽說了這件事,為她的忠心和勇敢感動,收斂了楊國夫人殘缺的遺體,送給了忠武公。忠武十分地悲痛。

朝廷聽到了這個訊息都去吊唁,皇帝下詔上次銀子五百兩棉帛五百匹。像楊國夫人壹樣的人是女人中的大丈夫。

在靖康之變,建炎的時候,是天下出現危險的時候。上天賜予忠武,楊國夫人之上天用來幫助宋朝的復興的。

但是功敗垂成,真是可惜啊。

2. 文言文《韓彥直傳》翻譯

韓彥直,字子溫。

綏德(今陜西綏德)人。生卒年不詳,生活於12世紀。

他出生於將門,是民族英雄、抗金名將韓世忠與梁紅玉之子,也是韓世忠的長子。受家庭的影響,少年時的韓彥直就具有強烈的忠君報國思想。

於紹興十八年考中進士,隨後在京城和地方上擔任過各種官職。乾道二年出任戶部郎官,總領淮東軍馬錢糧,政績斐然;乾道七年,擔任鄂州駐紮禦前諸軍都統制,嚴格訓練軍隊。

在淳熙年間初期,他受命就任遣金使。淳熙五年,在知溫州任上編撰《永嘉橘錄》,為世界上第壹部柑橘學專著。

晚年,韓彥直潛心學問,搜集宋以來的史事撰成《水心鏡》壹書,全書167卷。去世後,皇帝贈其爵位為蘄春郡公。

3. 關於梁紅玉的故事,簡單點

巾幗英雄梁紅玉 著名的南宋抗金女英雄梁紅玉的事跡,梁紅玉生於北宋末年的壹個貧苦農民的家庭。

梁紅玉少年時代便和家人壹起,編織蒲包賣錢度日。不久,金兵大舉南下,兵荒馬亂,梁紅玉便和母親隨大批難民流浪到鎮江,後來淪落為軍中藝人,以舞劍彈唱為業。

壹年元旦,梁紅玉早起進軍府賀新年,忽然看見廊柱下好像伏臥著壹只白額猛虎,鼾聲如雷,非常驚奇。她連忙抽劍欲刺,再定睛壹看,原來是壹位年輕的士卒。

經詢問,才知他就是韓世忠。梁紅玉奇其才,將他帶到家中,談得非常投機,不久便由母作主,嫁給了他。

宋高宗於1127年在臨安?今杭州 登基即位之後,見韓世忠南征北討,作戰英勇,屢建奇功,便提升他為浙西制置使,駐守在秀州?今嘉興 。那時,梁紅玉帶著兒子滯留在臨安。

兩年後,金兵相繼攻下徐州、淮安和揚州,南宋朝廷壹片驚慌。這時,承宣禦營使正副統制苗傅和劉正彥乘機勾結金人,在京城發動兵變,妄圖逼高宗退位。

他們擔心韓世忠率軍前來討伐,便將梁紅玉及其子扣押起來,作為人質。當時的宰相朱勝非常了解梁紅玉的為人,便假意向苗傅獻計:韓世忠重兵在握,撫慰才是上策。

苗深信不疑,便奏明被挾制的太後,封梁為安國夫人,派她前去勸說韓世忠,接他進京。梁紅玉假意應允,第二天就趕到秀州,與韓商討對策。

不久,他們調集了四方兵馬,與朱勝裏應外合,壹舉平定了叛亂。 高宗建炎四年?1130年 ,韓世忠和梁紅玉奉命駐守京口,抵擋南下的金兵,士卒僅7000人。

這年3月,金兀術率領數萬精兵,幾百艘戰船,沿運河南下,企圖渡江消滅南宋。在敵 力量懸殊的情況下,韓世忠夫婦經過周密部署,於15日和金兵展開會戰。

那天,梁紅玉身先士卒,登上十幾丈高的樓櫓,冒著流矢,親自擊鼓助戰。金兵逃到哪裏,她的指揮旗就指向哪裏。

金兀術被堵截在黃天蕩裏整整48天,出於無奈,情願盡還所掠,貢獻名馬,以求生還。但韓世忠堅決不答應。

後來,金兵在壹個漆黑的夜晚,利用老鸛河故道,鑿開壹條大渠,通到長江,才逃往建康?今南京 。金兵敗走之後,梁紅玉不但不居功自傲,而且上疏朝廷彈劾丈夫“失機縱敵”,請皇上“加罪”。

這壹舉動更使朝野震動,人人感佩。不久,朝廷在封賞韓世忠的同時,加封梁紅玉為楊國夫人。

1135年,梁紅玉和韓世忠乘勝追擊金兵,又壹次來到家鄉淮安府。他們大修城池,以淮水為界,抵抗金兵。

他們與士兵同勞役,***甘苦,所以士卒用命,人心壹致,鎮守楚州10余年,“兵僅3萬,而金人不敢犯”。 1140年,以宋高宗和宰相秦檜為首的投降派,害怕抗金獲勝對自己不利,便向金國求和,命嶽飛由朱仙鎮班師,接著就解除了嶽飛、韓世忠等人的兵權。

第二年,秦檜又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害了嶽飛。韓世忠和梁紅玉力爭不得,便憤然辭官,歸隱於杭州的馬塍梅園。

韓世忠卒於1151年,不到兩年,梁紅玉也抑郁而死,與韓世忠同葬於蘇州靈巖山麓。

4. 文言文,張無垢勤學《鶴林玉露》的翻譯

苗劉之亂,張魏公在秀州,議舉勤王之師。壹夕獨坐,從者皆寢,忽壹人持刃立於燭後,公知為刺客,徐問曰:“豈非苗傅、劉正彥遣汝來殺我乎?”曰:“然!”公曰:“若是,則取吾首去可也。”曰:“我亦知書,寧肯為賊用?況公忠義如此,豈忍害公?恐公防閑不嚴,有繼至者,故來相告爾!”公問:“欲金帛乎?”笑曰:“殺公何患無財?”“然則留事我乎?”曰:“我有老母在河北,未可留也。”問其姓名,俛而不答。攝衣躍而登屋,屋瓦無聲。時方月明,去如飛。明日,公命取死囚斬之,曰:“夜來獲奸細。”公後嘗於河北物色之,不可得,此又賢於鉏麑矣!孰謂世間無奇男子乎?殆是唐劍客之流也。

——宋 羅大經《鶴林玉露》

譯文:

苗傅、劉正彥作亂時,魏公張浚在浙江嘉興,商討舉兵以清王室之患。壹天晚間獨坐之時,隨從都睡了,忽見壹人拿著刀站在燭架之後。張知是刺客,從容不迫地問:“莫非苗、劉二人派妳來殺我麽?”回答:“是的!”張說:“要是這樣,把我的腦袋拿去吧!”那人說:“我也讀過書,豈肯給賊人效力?況且我公如此忠義,怎忍下手?只怕我公防衛不嚴,還有陸續派來的人,所以來通知壹聲。”張問:“想得到金銀絹帛麽?”他笑了笑說:“殺掉我公,還愁沒有錢?”張又問:“那麽留下來當差行麽?”他回答:“我還有老娘在河北,不可留。”問他的姓名,低著頭不出聲,撩衣壹躍上房,瓦片沒壹點響動。當時月白如晝,他飛壹樣的消逝了。明天,魏公取出死囚壹名斬首,說;“這是夜間捉到的奸細。”魏公後來常常到河北去打聽,始終不見此人。這又比刺趙盾的鉏麑強多了!誰說世上沒有奇男子呢?大概是唐代劍客之流吧!

原註:鉏麑:春秋時晉國力士,晉靈公恨大臣趙盾多次進諫,派其行刺。清晨前往,見盾盛服將朝,坐而假寐,不忍下後,退而觸槐自殺。事見《左傳 宣公二年》。

按本篇實有其事,《宋史 張浚傳》:“初,浚次秀州,嘗夜坐,警備甚嚴,忽有客至前,出壹紙懷中曰:‘此苗傅、劉正彥募賊公賞格也。’浚問欲何如?客曰:‘仆,河北人,粗讀書,知逆順,豈以身為賊用?特見為備不嚴,恐有後來者耳。’浚下,執其手,問姓名,不告而去。浚翌日斬死囚徇於眾曰:‘此苗、劉刺客也。’私識其狀貌物色之,終不遇。”

建炎三年(1129年)二月,金人攻揚州,高宗倉皇渡江出逃,大將王淵與內侍康履護駕至鎮江。奉國軍節度使劉光世未趕上護駕,怕高宗怪罪於他,便在駕前哭泣誣告王淵專管江上海船,不給他所部兵馬渡江。淵壹氣之下,斬江北都巡檢皇甫佐以自解。自此,淵失眾將心。統制官苗傅自負世代為將,因淵被重用,嫉妒不服。時,宦官康履專權,與淵關系甚密,及淵入樞密府,傅等疑其由康履推薦,由此更懷恨在心,便暗中與威州刺史劉正彥密謀,以除宦官為名,設伏兵於城北橋下,待淵退朝,壹擁而上,將其擒拿,誣以勾結宦官謀反,先斬淵,後殺康履等宦官百余人。逼高宗退位,擁立先皇幼子趙旉為帝,改元明受,隆祐太後垂簾聽政。苗、劉二人以為婦人孺子執政,可以為所欲為。苗傅、劉正彥發動的這場叛亂,史稱“苗劉之亂”。

在這次叛亂中,在秀州擁有重兵的韓世忠的兒子以及夫人梁紅玉也被叛軍扣壓。但韓世忠善於用兵,作戰勇敢,威名素著,苗傅等人對他頗為忌憚,對梁紅玉母子頗為客氣。

叛亂發生之後,宋高宗的行動已是毫無自由,宰相朱勝非與隆裕太後密商,派梁紅玉出城,馳往秀州,催促韓世忠火速進兵杭州勤王,並由太後封梁紅玉為安國夫人,封韓世忠為禦營平寇左將軍。這裏商量妥當,朱勝非就對苗傅說:“韓世忠聽到事變後,不立即前來,說明他正在猶豫,舉棋不定,如果妳能派他的妻子前往迎接,勸韓世忠投奔妳,那麽妳力量大增,別的人就用不著懼怕了。”苗傅聽後大喜,認為是壹條好計,立即派梁紅玉出城,梁紅玉回家抱了兒子,跨上馬背,疾馳而去,壹晝夜趕到秀州。韓世忠在了解了壹切情況後,當即會同張浚、劉光世,帶兵平定了苗傅等人的叛亂。苗傅、劉正彥被生擒,後被淩遲處死。高宗復位後,下令為王淵等人平反,追贈王淵開府儀同三司,累加少保,並升任韓世忠為武勝軍節度使,不久又拜為江浙制置使。

是這個嗎?

5. 給我梁紅玉和韓世忠的資料,越多越好

韓世忠1089~1151年,字良臣,南宋朝名將,延安(今陜西延安市,)人(壹說是綏德人),民族英雄。

身材魁偉,勇猛過人。出身貧寒,18歲應募從軍。

英勇善戰,胸懷韜略,在抵抗金兵南侵中建立戰功。為官正派,不肯依附丞相秦檜,為嶽飛遭陷害而鳴不平。

是南宋朝壹位頗有影響的人物。崇寧四年(1105),西夏擾邊,世忠所在部隊抵銀州(在今陜西米脂西北馬湖峪)禦邊抵敵,韓世忠斬將奪關,夏軍大敗,經略上報其功,為童貫所疑,“止補壹資”。

後又立戰功,方補進義副尉。繼以功轉進武副尉。

宣和二年(1120),江南發生方臘起義,韓世忠以偏將隨王淵出兵鎮壓,以伏兵擊敗起義軍,王淵贊他:“真萬人敵也。”他又乘勢追擊方臘至睦州清溪桐,俘獲方臘,以功轉承節郎。

三年(1121),隨劉延慶出兵燕山(今北京市郊)收復被金所掠失地。宋軍被金兵壹擊即潰,唯世忠率五十余騎抵滹沱河,出敵不意,擊敗金兵。

又隨軍擊山東、河北小股地方武裝起義,以功轉武節郎。宋欽宗即帝位(1126),升武節大夫,以平息山東淄、青亂兵,遷左武大夫、果州團練使。

奉詔入朝,授正任單州團練使,率部屯滹沱河。真定(今河北正定縣)被金兵所占。

世忠率部趕往趙郡援守將王淵。金兵到來,攻勢兇猛,糧盡援絕,部下勸世忠突圍而走,他不許。

夜半下大雪,他命敢死士卒300人突襲敵營,致敵軍自亂,互相攻殺,金兵主將竟被刺死,金兵盡退,以功遷嘉州防禦使。康王趙構在濟州(在今山東巨野縣南),金兵大至,約數萬人馬。

時世忠部下僅千人,他單人獨騎,突人敵營,斬其酋長,金兵大潰。康王即皇帝位(1127),授世忠光州觀察使、帶禦器械。

韓世宗奏請遷都長安(今西安市),朝臣議論不從。禦營建,以世忠任禦營左軍統制。

建炎二年(1128)升為定國軍承宣使,隨高宗至揚州。金兵攻河南,翟進會合世忠夜襲悟室營,為敵所敗,轉汴州,與翟進有了矛盾。

帝召世忠還,授鄜延路副總管,加平寇左將軍,屯軍於淮陽(今江蘇清江市西古泗水西岸),被金將粘罕敗於沭陽(今江蘇沭陽縣)。三年,高宗移蹕浙江錢塘(今杭州市),世忠從海道趕往行在。

平苗傅、劉正彥叛亂,高宗手書“忠勇”二字賜,授檢校少保、武勝、昭慶軍節度使。金兀術將大舉南犯,高宗召諸將議移蹕於何地?張俊等勸高宗自鄂、嶽往長沙,世忠反對說:“國家已失河北、山東,若又棄江、淮,更有何地?”帝即以世忠為浙西制置使,守鎮江(今江蘇鎮江市)。

兀術分兵渡長江,宋軍各路守將皆敗,世忠亦退保江陰。兀術破臨安(今杭州市),帝赴浙東,世忠至行在見帝,奏請於長江上伏兵截擊北歸的金兵,帝準奏。

遂引兵至鎮江,屯兵焦山寺,與金兵大戰黃天蕩48天,梁紅玉擊鼓阻金兵,使兀術軍無法奪路北歸。兀術向世忠求請,世忠說:“還我兩宮,復我疆士,則以相全。”

兀術無語。後兀術鑿渠30裏出江口,以小舟縱火而遁,宋軍因無風,帆弱而船艦不能行,使金兵北逃過江。

此次戰役,世忠以8000兵大戰10萬金兵,著名於史冊。高宗拜世宗檢校少師,武成、感德軍節度使,神武左軍都統制。

宋、金停戰期間,韓世忠先後平定福建、江西、湖南等地小股武裝,被授太尉,賜帶、笏,為江南東、西路宣撫使。紹興三年(1133)三月,進開府儀同三司,充淮南東、西路宣撫使,駐泗州(今江蘇盱眙縣西北淮水西岸)。

次年,以建康、鎮江、淮東宣撫使駐鎮江。是年金兵與偽齊劉豫南侵,世忠遣將於大儀(今江蘇儀征縣)、天長縣(今安徽天長縣)、高郵(今江蘇高郵縣)大敗金兵。

捷報入朝.帝贊世忠忠勇、臣沈與求說:“自建炎以來,將士未嘗與金人迎敵壹戰,今世忠連捷以挫其鋒,厥功不細。”於是朝廷擢升了世忠的部將董旼、解元等。

紹興五年(l135),韓世忠晉為少保。六年,授武寧、安北軍節度使,京東、淮東路宣撫處置使,駐楚州(今江蘇淮安縣)。

賜號“揚武翊運功臣”,加授橫海、武寧、安化三鎮節度使。金廢偽齊劉豫,世忠請出師北伐,丞相卻主張和議,世忠幾次上疏,力主舉兵決戰,終不為帝所納。

九年,授少師。十年,金軍棄盟約南犯,世忠在淮陽大敗金兵,晉級太保,封英國公,兼河南、北諸路招討使。

十壹年,復與金兵戰於淮河岸。世忠駐楚州十余年,兵僅三萬,金人不敢犯。

秦檜收大將兵權,將世忠拜樞密使。宋金和議,韓世忠抗疏言秦檜誤國,連疏乞解樞密職,又上表乞骸,於是被罷為禮泉觀使、奉朝請,封福國公。

自此,這位抗敵多年的名將杜門謝客,不言朝事。十二年(1142),改為潭國公。

十三年,封鹹安郡王。十七年,改鎮南、武安、寧國節度使。

二十壹年八月(l151)卒,追封通義郡王。孝宗朝,追封蘄王。

韓世忠生性直爽,忠於朝廷和國事。嶽飛陷冤獄,滿朝文武官員無壹人敢言,唯世忠仗義直言,為秦檜所恨於心。

以反對和議,觸怒於秦檜。他持軍嚴整,能與士卒同甘苦,知人善任。

部下將校多成長為勇將。解兵罷政後歸家十余年,泊然自若。

晚年喜釋、老之學,自號“清涼居士”。韓世忠在抗擊西夏和。

6. 梁紅玉事跡

梁紅玉(1102—1135),史書中不見其名,只稱梁氏。

紅玉是其戰死後各類野史和話本中所取的名字。首見於明朝張四維所寫傳奇《雙烈記》:“奴家梁氏,小字紅玉。

父亡母在,占籍教坊,東京人也。”宋朝著名抗金女英雄。

原籍安徽池州,生於江蘇淮安。後結識韓世忠。

梁紅玉感其恩義,以身相許。韓贖其為妾。

原配白氏死後成為韓的正妻。建炎三年,在平定苗傅叛亂中立下殊勛,壹夜奔馳數百裏召韓世忠入衛平叛。

因此被封為安國夫人和楊國夫人。後多次隨夫出征。

在建炎四年長江阻擊戰中親執桴鼓,和韓世忠***同指揮作戰,將入侵的金軍阻擊在長江南岸達48天之久。從此名震天下。

後獨領壹軍與韓世忠轉戰各地,多次擊敗金軍。紹興五年隨夫出鎮楚州,“披荊棘以立軍府,與士卒同力役,親織薄以為屋。”

與金軍,偽齊鎮淮軍戰與山陽等地。農歷八月二十六遇伏遭到金軍圍攻,力盡傷重落馬而死。

終年三十三歲。金人感其忠勇,將其遺體示眾後送回,朝廷聞訊大加吊唁。

1151年,韓世忠病逝。夫婦合葬於蘇州靈巖山下。

[編輯本段]人物傳記 出身風塵 梁紅玉擊鼓退金兵的故事至今仍為人們所傳誦。 梁紅玉原籍池州,也就是現在安徽省貴池縣,生於宋徽宗崇寧元年(1102),祖父與父親都是武將出身,梁紅玉自幼隨侍父兄練就了壹身功夫。

宋徽宗宣和二年,睦州居民方臘,嘯聚山民起義,迅速發展到幾十萬人,連陷州郡,官軍屢次征討失敗,梁紅玉的祖父和父親都因在平定方臘之亂中貽誤戰機,戰敗獲罪被殺。梁家由此中落,梁紅玉也淪落為京口營妓,即由各州縣官府管理的官妓,但由於她精通翰墨,又生有神力,能挽強弓,每發必中;對平常少年子弟便多白眼相看,毫無娼家氣息。

方臘之亂,禍延六州五十二縣,戕害百姓二百多萬,他敗亡後所掠婦人自他的巢穴中逃出,全身 *** ,自縊於林中的,相望百多裏。朝廷以童貫、譚稹統率大軍鎮壓,方臘最後被壹位小校所捉,這個小校就是韓世忠。

韓世忠是陜西延安人,虎背熊腰,壹身是膽,為人耿介,尤喜濟人急難,是壹個正直而勇敢的英雄人物。 童貫平定方臘後,班師回朝,行到京口,召營妓侑酒,梁紅玉與諸妓入侍,就在席上認識了韓世忠。

韓世忠在眾多將領大吹大擂的歡呼暢飲中,獨自顯得悶悶不樂,引起了梁紅玉的註意;梁紅玉那颯爽英姿,不落俗媚的神氣也引起了韓世忠的註意,兩人各通殷勤,互生憐借,於是英雄美人成眷屬。 飛馬傳詔,平定叛亂 北宋滅亡後,金軍大掠汴京而退,南宋建立後,定都臨安,也就是今天的杭州,於是改汴京為開封,以宗澤為開封留守。

宗澤多次上書朝廷,請求收復北方失地,宋高宗趙構置之不理,茍安江左,宗澤臨死時大呼:“過河!”成為千古憾事,南宋不去收復北方失地,金軍就不斷南攻,宋高宗趙構畏敵如虎,幾次出逃。建炎三年,金軍在粘沒喝的帶領下由彭城入泗州,直抵楚州。

宋高宗又倉皇往浙江壹帶逃跑,外憂引起內患,禦營統制苗傅與威州刺史劉正彥擁眾作亂,襲殺了執掌樞密的王淵,分頭捕殺了宦官,強迫高宗讓出帝位,內禪皇太子,由隆裕太後垂簾聽政。以為婦人孺子執政,可以為所欲為。

在這次叛亂中,在秀州擁有重兵的韓世忠的兒子以及夫人梁紅玉也被扣壓在內。 韓世忠起兵後,和梁紅玉兩人相親相愛,轉戰各地,後來梁紅玉有了身孕,便留在京城,想不到竟被苗傅和劉正彥扣押。

但韓世忠善於用兵,作戰勇敢,威名素著,苗傅等人對他頗為忌憚,對梁紅玉母子頗為客氣。 事變發生之後,宋高宗的行動已是毫無自由,宰相朱勝非與隆裕太後密商,派梁紅玉出城,馳往秀州,催促韓世忠火速進兵杭州勤王,並由太後封梁紅玉為安國夫人,封韓世忠為禦營平寇左將軍。

這裏商量妥當,朱勝非就對苗傅說:“韓世忠聽到事變後,不立即前來,說明他正在猶豫,舉棋不定,如果妳能派他的妻子前往迎接,勸韓世忠投奔妳,那麽妳力量大增,別的人就用不著懼怕了。”苗傅聽後大喜,認為是壹條好計,立即派梁紅玉出城,梁紅玉回家抱了兒子,跨上馬背,疾馳而去,壹晝夜趕到秀州。

韓世忠在了解了壹切情況後,當即會同劉浚、劉俊,帶兵平定了苗傅等人的叛亂。宋高宗喜出望外,親自到宮門口迎接他們夫婦,立即授韓世忠武勝軍節度使,不久又拜為江浙制置使。

7. 形容“梁紅玉”的詩句有哪些

《七律?梁紅玉》 淮安義女褪紅妝,披甲帶刀上戰場。

擊鼓三通寒敵膽,彎弓壹羽落殘陽。 黃天蕩裏迷魂陣,揚子江邊鋼鐵防。

八月狂飆從天降,表傳忠烈萬民傷。 《梁紅玉》 胭脂淡抹出京口,誌挽天傾戰楚州。

金山桴鼓威海內,淮水浮圖歿巾幗。 腸流身碎浩氣存,首懸胴曝頑敵羞。

壹心只懷男兒誌,無限家國往來愁。 梁紅玉(1102—1135),史書中不見其名,只稱梁氏。

紅玉是其戰死後各類野史和話本中所取的名字。首見於明朝張四維所寫傳奇《雙烈記》:“奴家梁氏,小字紅玉。

父亡母在,占籍教坊,東京人也。”宋朝著名抗金女英雄。

原籍安徽池州,生於江蘇淮安。後結識韓世忠。

梁紅玉感其恩義,以身相許。韓贖其為妾,原配白氏死後成為韓的正妻。

梁紅玉(1102-1135),宋朝抗金女英雄,韓世忠之妾 。梁紅玉生於宋徽宗崇寧元年,祖父與父親都是武將出身,梁紅玉自幼隨侍父兄練就了壹身功夫。

韓世忠與梁紅玉初次見面,是在平定方臘後的慶功宴上。兩人日久生情,終成眷屬。

建炎三年,在平定苗傅叛亂中立下殊勛,壹夜奔馳數百裏召韓世忠入衛平叛。因此被封為安國夫人和楊國夫人。

後多次隨夫出征。在建炎四年長江阻擊戰中親執桴鼓,和韓世忠***同指揮作戰,將入侵的金軍阻擊在長江南岸達48天之久。

從此名震天下。後獨領壹軍與韓世忠轉戰各地,多次擊敗金軍。

紹興五年隨夫出鎮楚州,“披荊棘以立軍府,與士卒同力役,親織薄以為屋。”與金軍,偽齊鎮淮軍戰與山陽等地。

農歷八月二十六遇伏遭到金軍圍攻,力盡傷重落馬而死,終年三十三歲。金人感其忠勇,將其遺體示眾後送回,朝廷聞訊大加吊唁。

1151年,韓世忠病逝,夫婦合葬於蘇州靈巖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