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龍門石窟的古詩句 1.描寫龍門石窟的古詩句有哪些
1、龍門山色
劈破層巒壹水來,儼然雙闕向城開。
千龕佛像唐雕鑿,萬世神功禹削裁。
[作者]呂維祺,明河南新安人,字介孺,號豫石,萬歷進士,曾任吏部主事,後退居洛陽。
[註釋]禹削裁:相傳 “伊闕”、“龍門”是大禹治水時所鑿,故稱萬世神功。唐雕鑿:此系比喻之辭,因龍門石窟始建於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 (493年) 前後,以後魏、北齊、隋、唐、北宋等各代均繼續有營造,非唐朝壹代之功。
2、無題
崢嶸兩山門,***挹壹水秀。
灘聲千鼓輦,石壁萬龕竇。
金銀佛寺古,夜籟笙竽奏。
惟當效樂天,早晚棄冠綬。
[作者] 蘇過,北宋文學家,字叔黨,蘇軾幼子,時人稱小坡。蘇軾連年遭貶,蘇過均隨行,蘇軾死後,他定居於潁昌 (今河南許昌) 斜川,自號斜川居士。
[註釋] 崢嶸:山勢高峻。挹:拱衛的意思。鼓輦:軍隊的鼓樂儀仗。《禮》:“君子聽鼓輦之聲,則思將帥之臣。”竇:孔穴,指佛龕洞穴。樂天:即白居易,樂天為其字。冠綬:作官人的帽和印紐絲帶。棄冠綬,即棄官歸隱。
3、龍門遊眺
鑿山導伊流,中斷若天辟。
都門遙相望,佳氣生朝夕。
精舍繞層阿,千龕鄰峭壁。
日落望都城,人間何役役。
[作者] 韋應物,中國唐代詩人,漢族,長安(今陜西西安)人。文昌右相韋待價曾孫,出身京兆韋氏逍遙公房。今傳有10卷本《韋江州集》、兩卷本《韋蘇州詩集》、10卷本《韋蘇州集》。散文僅存壹篇。因出任過蘇州刺史,世稱“韋蘇州”。詩風恬淡高遠,善於寫景和描寫隱逸生活著稱。
[註釋] 鑿山二句:寫龍門兩山隔伊水雄峙的情景,想起了它的悠久歷史和古老傳說:《水經註》雲,“昔大禹疏以通水,兩山相對,望之若闕,伊歷其間北流,故謂之伊闕矣”,並說兩山中斷就像天斧辟開壹樣。
都門二句:寫隋唐時洛陽城正南的定鼎門和龍門山遙遙相望,而龍門壹帶朝夕彌散著佳氣雲霧。精舍二句:描寫龍門的寺廟和石窟,佛寺依山而建,樓層相疊,佛龕因壁而鑿,數以千計。人間句:為人們終日為生活而奔忙發出感嘆。
4、遊龍門奉先寺
已從招提遊,更宿招提境。
陰壑生虛籟,月林散清影。
天闕象緯逼,雲臥衣裳冷。
欲覺聞晨鐘,令人發深省。
[作者] 杜甫,唐開元二十四年 (735年)舉進士,不第,離開長安,遊齊趙,路過洛陽時題詠。
[註釋] 奉先寺:唐代龍門著名的十寺之壹。為唐高宗時雕鑿,武則天曾資助脂粉錢2萬貫,是龍門石窟中規模最大,藝術最精妙的洞窟,其中主佛盧舍那佛像高17.
4米,頭高4米,耳長1.
8米,是迄今保存的龍門佛像中最大的壹尊。
招提:首句“招提”,指寺僧,言自己與他壹起遊覽,後句“招提”,是指佛教寺院,為佛教用語,此處指奉先寺。虛籟:
籟,泛指聲音;
虛籟,就是風。
天闕句:指兩山對峙的龍門,高聳得好似逼近了天上的星辰。象緯,星象經緯,指日月星辰。雲臥句:寫奉先寺的高寒,宿奉先寺如宿雲中,故說:“衣裳冷”。
5、龍門懷古
元魏史余遺萬佛,龍門壁上歷千秋。
環屏洛邑連峰抱,遙指黃河入海流。
人佇碧空風瑟瑟,夢回幽窟思悠悠。
緬懷無限蒼茫意,清濁傾壺醉倚樓。
[作者] 愛新覺羅·溥傑,作於1964年秋。愛新覺羅·溥傑(1907年4月16日—1994年2月28日),乳名譽格,字俊之,號秉藩,滿族,清朝宗室,是清朝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儀的同母弟。溥傑生於北京醇親王府,是家中的次男,父親是第二代醇親王愛新覺羅·載灃,母親瓜爾佳氏·幼蘭。
[註釋] 元魏:龍門石窟自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後開始營造;孝文帝姓元,故稱元魏。佇:佇立,長時站立。
2.關於龍門石窟的古詩句
遊龍門詩十二首宋.韓維潛溪李公舊林壑,及此與幾授。
清泉流不竭,密竹老逾秀。我慚疏野人,來值溪花後。
聖善寺陟逕凡幾盤,坐堂聊壹息。龍去空舊巖,崖崩有遺石。
不見林下僧,鳥啼山寂寂。石樓索回陟雲根,結構出石面。
河傾八灘惡,野豁兩崖斷。曠然懷抱開,舉酒臨壯觀。
西溪我從南嶺來,引轡下雲木。不知溪流處,但見翠滿谷。
涼葉覆山泉,修篁醫茅屋。香山上方貪奇忘我勞,上上不復省。
窮遊盡人跡,卻立看佛頂。日暮不忘歸,青山滿煙景。
白傅影堂遠人乘化往,生死不為累。肖象即當年,忘言非翼世。
壹奠祠下觴,清風肅然至。寶應寺林巒若無路,鐘磬時出谷。
鑿石排僧龕,研金畫佛屋。日沒上方夕,明燈滿雲木。
廣化寺日照香剎端,風生石門下。精誠或有禱,嘉況如可把。
安得飛片雲,坐看靈澤灑。利涉塔院許公讀書地,塵像壹來拂。
門掩僧不歸,檐低燕飛出。高人不可見,石塔鎮寒骨。
盧溪伊人沒已久,溪溜亦如線。淳風揖老僧,清陰坐春院。
始晤入山深,幽林鳥聲變。菩提院望雒亭茲亭何岧峣,下瞰伊與洛。
惟昔定鼎地,絕雲飛觀閣。姬公安在哉,氣象空回薄。
乾元寺林深寺獨在,谷轉路猶邈。徐行出萬木,鬥起造雙閣。
壹踐清涼境,始知人世濁。白馬寺詩宋.李廌湠漫漢江臯,迤邐楚山岫。
衡門掩半麓,飛甍聳層構。高林敞華榱,雙泉逼瑤甃。
龜魚水中坻,牛馬飲殘溜。我蔔關外居,此計春可就。
參差菱荇香,猗儺參術秀。行吟池上篇,來倒壺中酎。
3.關於龍門石窟的古詩句
遊龍門詩十二首
宋.韓維
潛溪
李公舊林壑,及此與幾授。
清泉流不竭,密竹老逾秀。
我慚疏野人,來值溪花後。
聖善寺
陟逕凡幾盤,坐堂聊壹息。
龍去空舊巖,崖崩有遺石。
不見林下僧,鳥啼山寂寂。
石樓
索回陟雲根,結構出石面。
河傾八灘惡,野豁兩崖斷。
曠然懷抱開,舉酒臨壯觀。
西溪
我從南嶺來,引轡下雲木。
不知溪流處,但見翠滿谷。
涼葉覆山泉,修篁醫茅屋。
香山上方
貪奇忘我勞,上上不復省。
窮遊盡人跡,卻立看佛頂。
日暮不忘歸,青山滿煙景。
白傅影堂
遠人乘化往,生死不為累。
肖象即當年,忘言非翼世。
壹奠祠下觴,清風肅然至。
寶應寺
林巒若無路,鐘磬時出谷。
鑿石排僧龕,研金畫佛屋。
日沒上方夕,明燈滿雲木。
廣化寺
日照香剎端,風生石門下。
精誠或有禱,嘉況如可把。
安得飛片雲,坐看靈澤灑。
利涉塔院
許公讀書地,塵像壹來拂。
門掩僧不歸,檐低燕飛出。
高人不可見,石塔鎮寒骨。
盧溪
伊人沒已久,溪溜亦如線。
淳風揖老僧,清陰坐春院。
始晤入山深,幽林鳥聲變。
菩提院望雒亭
茲亭何岧峣,下瞰伊與洛。
惟昔定鼎地,絕雲飛觀閣。
姬公安在哉,氣象空回薄。
乾元寺
林深寺獨在,谷轉路猶邈。
徐行出萬木,鬥起造雙閣。
壹踐清涼境,始知人世濁。
白馬寺詩
宋.李廌
湠漫漢江臯,迤邐楚山岫。
衡門掩半麓,飛甍聳層構。
高林敞華榱,雙泉逼瑤甃。
龜魚水中坻,牛馬飲殘溜。
我蔔關外居,此計春可就。
參差菱荇香,猗儺參術秀。
行吟池上篇,來倒壺中酎。
4.形容龍門石窟的詩句
1、龍門石窟 作者:江蘇啞石 現代 兩千三百余尊石佛,止步於崖壁上的窟龕。
佛的智慧在於,給人空出段自行化解的距離。跪拜和祈禱依然擁擠,佛的悲苦在於,用於點化的手指消失於,光陰的黑洞,另有壹些石質的頭顱和胳臂下落不明。
肢體完整的佛,也有解不開的困局,正以緘默守住時間的秘密。眾神殘缺的部分,並不為人關註。
人的虔誠在於,堅信從佛的慈悲中,領回的自己都是嶄新如初的。2、龍門石窟 作者:蜀乾爾 現代 龍門石窟,妳也鑿壹窟,他也鑿壹窟,兩山對峙,無奈伊水中流。
東山千瘡百孔,西山愛莫能助。寒儒問,貧道說,到底誰升仙成佛。
連跳過龍門的鯉魚,都壹哭二哭三哭,壹步三回頭,是誰還在寄魂於物,夢想千秋不朽。3、龍門石窟 作者:趙仙泉 現代 戰爭的風雲在這裏消隱,佛的安詳點化出山水的清靜,帝王們在爭奪天下的緊張中,靈魂卻從龍庭飄到龍門,尋找通向來世的途徑。
五百年的堅韌,歷代王朝的接力,創造了令世人驚嘆的傳奇。世代恩怨都在佛的微笑中化解,滾滾紅塵依然生生不息。
當如潮的遊人湧向石窟,探詢壹尊尊石像的秘密,有誰想起那些能工巧匠,或許當年只是在雕刻壹種願望,為辛苦的百姓祈禱幸福吉祥!4、洛陽龍門石窟 作者:習吉 現代 彈盡身上千裏流沙,恭敬地站在龍門石雕佛像前,擦幹滿臉的汗水,悄悄地問蒼茫大地,問千年青史,這是文明世界,人間虔誠祈禱福祉的聖地嗎?翻開歲月的煙雨風雲,浩瀚的典籍托出唐皇則天神影,絢麗絲綢彩帶精雕美玉如意,昭示神靈佛窟的文化薈萃。輕輕的腳步把洛陽踏響,聚集的文人騷客驚訝地解讀,千年壯舉,千年輝煌,太陽瞬間把石佛照的很亮,陽光也來歡樂的閱讀佛的詩章。
神聖的殿堂,典雅端莊慈眉善目的佛,雄踞中原神奇的土壤,佛光普照古國東方。外國遊客蜂擁參禪敬仰,千山歡呼,萬水歌唱,泱泱華夏,幸福吉祥。
擴展資料 龍門石窟始開鑿於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公元493年)前後,後來,歷經東西魏、北齊、北周,到隋唐至宋等朝代又連續大規模營造達400余年之久。密布於伊水東西兩山的峭壁上,南北長達1公裏,***有97000余尊佛像,最大的佛像高達17.14米,最小的僅有2厘米。
龍門夜景 西山崖壁上有北朝和隋唐時期的大、中型洞窟50多個。古陽洞、賓陽中洞、蓮花洞、皇甫公窟、魏字洞、普泰洞、火燒洞、慈香窯、路洞等,為北魏時期的代表洞窟。
潛溪寺、賓陽南洞、賓陽北洞(以上兩洞的洞窟及窟頂裝飾完成於北魏,佛像完成於隋和初唐)、敬善寺、摩崖三佛龕、萬佛洞、惠簡洞、奉先寺、凈土堂、龍花寺、極南洞等為唐代代表洞窟。東山全是唐代的窟龕,其中大、中型洞窟有20個,如二蓮花洞、看經寺洞、大萬伍佛洞(又名擂鼓臺三洞)、高平郡王洞等。
龍門石窟開鑿於北魏孝文帝年間,之後歷經東魏、西魏、北齊、隋、唐、五代、宋等朝代連續大規模營造達400余年之久,南北長達1公裏,今存有窟龕2345個,造像10萬余尊,碑刻題記2800余品。其中“龍門二十品”是書法魏碑精華,褚遂良所書的“伊闕佛龕之碑”則是初唐楷書藝術的典範。
龍門石窟延續時間長,跨越朝代多,以大量的實物形象和文字資料從不同側面反映了中國古代政治、經濟、宗教、文化等許多領域的發展變化,對中國石窟藝術的創新與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2000年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龍門石窟自建造以來受到的人為的盜鑿破壞十分嚴重。唐武宗時期的滅佛運動、使石窟蒙難。
清末和民國初年的遊記史料記載了當時石窟造像被盜嚴重。此外,民國政府為從南京遷都洛陽,修建龍門西山下道路時也炸毀了大量的山麓佛龕。
由於戰亂管理空虛,1930年代到1940年代龍門石窟造像受到了瘋狂的盜鑿,許多頭像、碑刻、浮雕被日本、美國的文物商人收購。龍門石窟也是書法藝術史是寶藏。
著名的書法精品龍門二十品,是後代碑拓鑒賞家從龍門石窟眾多的石刻造像題記中精選出來的書法極品。這些碑刻不僅記錄了發願人造像的動機、目的,還為石窟考古分期斷代提供了依據。
清代學者康有為曾大力提倡整個社會書寫要用魏碑體,還稱贊魏碑有十美,如:筆法跳躍,結構天成,血肉豐美等。時值今日,魏碑體還作為標語、裝潢用字廣泛使用。
由此可見,二十品在書法上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參考資料:
5.形容龍門石窟的詩句
形容龍門石窟的詩句有: 瑰寶珍窟百丈巖,神工鬼斧歷千年。
豐肥秀瘦佛卓逸,唐楷魏碑書玉篇。滿城國色佳麗眾,半壁佛緣遊人稠。
遍尋王都少子建,壹線洛水默默流。四百余年鬼斧多,神光奕奕兩山阿。
魏碑唐楷今猶在,伊水悠悠幾爛柯?此地龍門向日開,西山異景入簾來。石窟造就千佛是,峭壁高添萬聖臺。
佛傳千載瑞,岸帶萬枝香。更覓白公韻,吟詩憶大唐。
龍門石窟是中國石刻藝術寶庫之壹,現為世界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位於河南省洛陽市洛龍區伊河兩岸的龍門山與香山上。龍門石窟與莫高窟、雲岡石窟、麥積山石窟並稱中國四大石窟。
奉先寺是龍門石窟規模最大、藝術最為精湛的壹組摩崖型群雕,因為它隸屬於當時的皇家寺院奉先寺而俗稱“奉先寺”。此窟建開鑿於唐高宗初,鹹享三年(公元672年)皇後武則天贊助脂粉錢兩萬貫,上元二年(公元675年)功畢,長寬各30余米,洞中佛像明顯體現了唐代佛像藝術特點,面形豐肥、兩耳下垂,形態圓滿、安詳、溫存、親切,極為動人。
以上詩詞全文如下:(1)“瑰寶珍窟百丈巖,神工鬼斧歷千年”出自《七律·龍門石窟觀後》:瑰寶珍窟百丈巖,神工鬼斧歷千年。豐肥秀瘦佛卓逸,唐楷魏碑書玉篇。
遙想舊時宏盛貌,堪憐今日朽殘顏。何當運用高科技,壹舉整容同復原?(2)“滿城國色佳麗眾,半壁佛緣遊人稠。
遍尋王都少子建,壹線洛水默默流。”出自《五古·憶甲申年牡丹時節謁龍門石窟》:滿城國色佳麗眾,半壁佛緣遊人稠。
遍尋王都少子建,壹線洛水默默流。(3)“四百余年鬼斧多,神光奕奕兩山阿。
魏碑唐楷今猶在,伊水悠悠幾爛柯?”出自《七絕·觀龍門石窟》:四百余年鬼斧多,神光奕奕兩山阿。魏碑唐楷今猶在,伊水悠悠幾爛柯?(4)“此地龍門向日開,西山異景入簾來。
石窟造就千佛是,峭壁高添萬聖臺。”出自《七律·遊龍門石窟有感》:此地龍門向日開,西山異景入簾來。
石窟造就千佛是,峭壁高添萬聖臺。獨運匠心書絕唱,巧奪神韻化青齋。
中華文化承千古,世界珍稀興未衰。(5)“佛傳千載瑞,岸帶萬枝香。
更覓白公韻,吟詩憶大唐。”出自《五律·詠龍門石窟》:洛陽名勝地,伊闕好風光。
照影青山俊,牽思碧水長。佛傳千載瑞,岸帶萬枝香。
更覓白公韻,吟詩憶大唐。
參考資料:
6.關於龍門石窟的古詩
遊龍門詩十二首宋.韓維潛溪李公舊林壑,及此與幾授。
清泉流不竭,密竹老逾秀。我慚疏野人,來值溪花後。
聖善寺陟逕凡幾盤,坐堂聊壹息。龍去空舊巖,崖崩有遺石。
不見林下僧,鳥啼山寂寂。石樓索回陟雲根,結構出石面。
河傾八灘惡,野豁兩崖斷。曠然懷抱開,舉酒臨壯觀。
西溪我從南嶺來,引轡下雲木。不知溪流處,但見翠滿谷。
涼葉覆山泉,修篁醫茅屋。香山上方貪奇忘我勞,上上不復省。
窮遊盡人跡,卻立看佛頂。日暮不忘歸,青山滿煙景。
白傅影堂遠人乘化往,生死不為累。肖象即當年,忘言非翼世。
壹奠祠下觴,清風肅然至。寶應寺林巒若無路,鐘磬時出谷。
鑿石排僧龕,研金畫佛屋。日沒上方夕,明燈滿雲木。
廣化寺日照香剎端,風生石門下。精誠或有禱,嘉況如可把。
安得飛片雲,坐看靈澤灑。利涉塔院許公讀書地,塵像壹來拂。
門掩僧不歸,檐低燕飛出。高人不可見,石塔鎮寒骨。
盧溪伊人沒已久,溪溜亦如線。淳風揖老僧,清陰坐春院。
始晤入山深,幽林鳥聲變。菩提院望雒亭茲亭何岧峣,下瞰伊與洛。
惟昔定鼎地,絕雲飛觀閣。姬公安在哉,氣象空回薄。
乾元寺林深寺獨在,谷轉路猶邈。徐行出萬木,鬥起造雙閣。
壹踐清涼境,始知人世濁。白馬寺詩宋.李廌湠漫漢江臯,迤邐楚山岫。
衡門掩半麓,飛甍聳層構。高林敞華榱,雙泉逼瑤甃。
龜魚水中坻,牛馬飲殘溜。我蔔關外居,此計春可就。
參差菱荇香,猗儺參術秀。行吟池上篇,來倒壺中酎。
7.龍門石窟 古詩詞
野豁兩崖斷。
曠然懷抱開,上上不復省。清泉流不竭。
我慚疏野人。參差菱荇香。
行吟池上篇。門掩僧不歸,石塔鎮寒骨。
涼葉覆山泉,猗儺參術秀,谷轉路猶邈遊龍門詩十二首宋。 廣化寺 日照香剎端。
聖善寺 陟逕凡幾盤。日暮不忘歸。
白馬寺詩宋,始知人世濁,嘉況如可把,舉酒臨壯觀,坐看靈澤灑,及此與幾授,卻立看佛頂,清陰坐春院,研金畫佛屋,修篁醫茅屋,飛甍聳層構,鐘磬時出谷,溪溜亦如線。龜魚水中坻。
肖象即當年。壹奠祠下觴,幽林鳥聲變,牛馬飲殘溜。
不見林下僧.韓維 潛溪 李公舊林壑,密竹老逾秀,青山滿煙景。惟昔定鼎地。
乾元寺 林深寺獨在。 菩提院望雒亭 茲亭何岧峣。
壹踐清涼境。龍去空舊巖,生死不為累。
寶應寺 林巒若無路。河傾八灘惡,崖崩有遺石。
日沒上方夕。淳風揖老僧,絕雲飛觀閣,結構出石面,風生石門下,雙泉逼瑤甃。
窮遊盡人跡。精誠或有禱,引轡下雲木,來值溪花後。
白傅影堂 遠人乘化往,檐低燕飛出。始晤入山深,下瞰伊與洛,但見翠滿谷,坐堂聊壹息。
安得飛片雲,明燈滿雲木。 西溪 我從南嶺來,迤邐楚山岫。
不知溪流處,清風肅然至。鑿石排僧龕。
高林敞華榱。我蔔關外居,鳥啼山寂寂,來倒壺中酎。
衡門掩半麓,忘言非翼世。徐行出萬木。
盧溪 伊人沒已久。高人不可見,此計春可就。
石樓 索回陟雲根。 利涉塔院 許公讀書地。
香山上方 貪奇忘我勞.李廌 湠漫漢江臯,塵像壹來拂,氣象空回薄。姬公安在哉,鬥起造雙閣。
8.寫龍門石窟的詩句
遊龍門詩十二首宋.韓維潛溪李公舊林壑,及此與幾授。
清泉流不竭,密竹老逾秀。我慚疏野人,來值溪花後。
聖善寺陟逕凡幾盤,坐堂聊壹息。龍去空舊巖,崖崩有遺石。
不見林下僧,鳥啼山寂寂。石樓索回陟雲根,結構出石面。
河傾八灘惡,野豁兩崖斷。曠然懷抱開,舉酒臨壯觀。
西溪我從南嶺來,引轡下雲木。不知溪流處,但見翠滿谷。
涼葉覆山泉,修篁醫茅屋。香山上方貪奇忘我勞,上上不復省。
窮遊盡人跡,卻立看佛頂。日暮不忘歸,青山滿煙景。
白傅影堂遠人乘化往,生死不為累。肖象即當年,忘言非翼世。
壹奠祠下觴,清風肅然至。寶應寺林巒若無路,鐘磬時出谷。
鑿石排僧龕,研金畫佛屋。日沒上方夕,明燈滿雲木。
廣化寺日照香剎端,風生石門下。精誠或有禱,嘉況如可把。
安得飛片雲,坐看靈澤灑。利涉塔院許公讀書地,塵像壹來拂。
門掩僧不歸,檐低燕飛出。高人不可見,石塔鎮寒骨。
盧溪伊人沒已久,溪溜亦如線。淳風揖老僧,清陰坐春院。
始晤入山深,幽林鳥聲變。菩提院望雒亭茲亭何岧峣,下瞰伊與洛。
惟昔定鼎地,絕雲飛觀閣。姬公安在哉,氣象空回薄。
乾元寺林深寺獨在,谷轉路猶邈。徐行出萬木,鬥起造雙閣。
壹踐清涼境,始知人世濁。白馬寺詩宋.李廌湠漫漢江臯,迤邐楚山岫。
衡門掩半麓,飛甍聳層構。高林敞華榱,雙泉逼瑤甃。
龜魚水中坻,牛馬飲殘溜。我蔔關外居,此計春可就。
參差菱荇香,猗儺參術秀。行吟池上篇,來倒壺中酎。
9.龍門石窟古詩詞
利涉塔院 許公讀書地,塵像壹來拂。
門掩僧不歸,檐低燕飛出。 高人不可見,石塔鎮寒骨。
盧溪 伊人沒已久,溪溜亦如線。 淳風揖老僧,清陰坐春院。
始晤入山深,幽林鳥聲變。菩提院望雒亭 茲亭何岧峣,下瞰伊與洛。
惟昔定鼎地,絕雲飛觀閣。 姬公安在哉,氣象空回薄。
乾元寺 林深寺獨在,谷轉路猶邈。 徐行出萬木,鬥起造雙閣。
壹踐清涼境,始知人世濁。白馬寺詩 湠漫漢江臯,迤邐楚山岫。
衡門掩半麓,飛甍聳層構。 高林敞華榱,雙泉逼瑤甃。
龜魚水中坻,牛馬飲殘溜。 我蔔關外居,此計春可就。
參差菱荇香,猗儺參術秀。 行吟池上篇,來倒壺中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