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西方詩歌常識

西方詩歌常識

1.關於詩歌的常識性知識

傳說 汪倫是唐朝涇州(今安徽省涇縣)人,他生性豪爽,喜歡結交名士,經常仗義疏財,慷慨解囊,壹擲千金而不惜。

當時,李白在詩壇上名聲遠揚,汪倫非常飲慕,希望有機會壹睹詩仙的風采。可是,涇州名不見經傳,自己也是個無名小輩,怎麽才能請到大詩人李白呢? 後來,汪倫得到了李白將要到安徽遊歷的消息,這是難得的壹次機會,汪倫決定寫信邀請他。

那時,所有知道李白的人,都知道他有兩大愛好:喝酒和遊歷,只要有好酒,有美景,李白就會聞風而來。於是汪倫便寫了這樣壹封信: “李先生喜歡遊玩賞景嗎?我們這裏有十裏桃花。

李先生喜歡喝酒嗎?我們這裏有萬家酒店。” 李白接到這樣的信,立刻高高興興地趕來了。

壹見到汪倫,便要去看“十裏桃花”和“萬家酒店”。汪倫微笑著告訴他說:“桃花是我們這裏潭水的名字,桃花潭方圓十裏,並沒有桃花。

萬家呢,是我們這酒店店主的姓,並不是說有壹萬家酒店。”李白聽了,先是壹楞,接著哈哈大笑起來,連說:“佩服!佩服!” 汪倫留李白住了好幾天,李白在那兒過得非常愉快。

因為汪倫的別墅周圍,群山環抱,重巒疊嶂。別墅裏面,池塘館舍,清靜深幽,像仙境壹樣。

在這裏,李白每天飲美酒,吃佳肴,聽歌詠,與高朋勝友高談闊論,壹天數宴,常相聚會,往往歡娛達旦。這正是李白喜歡的生活。

因此,他對這裏的主人不禁產生出相見恨晚的情懷。 他曾寫過《過汪氏別業二首》,在詩中把他汪倫作為竇子明、浮丘公壹樣的神仙來加以贊賞。

李白要走的那天,汪倫送給名馬八匹、綢緞十捆,派仆人給他送到船上。在家中設宴送別之後,李白登上了停在桃花潭上的小船,船正要離岸,忽然聽到壹陣歌聲。

李白回頭壹看,只見汪倫和許多村民壹起在岸上踏步唱歌為自己送行。 主人的深情厚誼,古樸的送客形式,使李白十分感動。

他立即鋪紙研墨,寫了那首著名的送別詩給汪倫: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這首詩比喻奇妙,並且由於受純樸民風的影響,李白的這首詩非常質樸平實,更顯得情真意切。 《贈汪倫》這首詩,使普通村民汪倫的名字流傳後世,桃花潭也因此成為遊覽的勝地。

為了紀念李白,村民們在潭的東南岸建起“踏歌岸閣”,至今還吸引著眾多遊人。

2.請問西方的大詩人有哪些啊

愛默生(Ralph Waldo Emerson,1803年—1882年),生於波士頓,美??枷爰搖⑽?W家。

托馬斯·斯特恩斯·艾略特(Thomas Stearns Eliot,1888年9月26日—1965年1月4日),壹位美英??恕⑵纜奐搖⒕繾骷遙?渥髕範遠?蘭湍酥兩袢盞奈難?飛嫌跋旒?鈐丁?948年,60歲的艾略特迎來了他壹生中最大的榮譽——諾貝爾文學獎。 拜倫(George Gordon Byron1788年1月22日在英?敦出生-1824年4月19日在希臘逝世),英國詩人;作家,世襲爵位,人稱拜?煬鬖ord Byron,引領 *** 的浪漫主義文?W泰鬥,又譯?[。

其代表作有恰爾德·哈羅爾德遊記,唐·璜等。 唐·璜是壹部未完的作品。

貝爾托·布萊希特(Bertolt Brecht,也譯做貝托爾德·布萊希特,1898年2月10日 - 1956年8月14日)是壹位著名的德國戲劇家與詩人。 夏爾·皮埃爾·波德萊爾(Charles Pierre Baudelaire,1821年4月9日—1867年8月31日),法國最偉大詩人之壹,象征派詩歌先驅,現代派的奠基人,以?集《惡之花》(Les fleurs du mal)留名後世。

豪爾赫·路易斯·博爾赫斯(Jorges Luis Borges,1899年8月24日~1986年6月14日) ,阿根廷作家。他的作品以拉丁文般雋永的文字和深刻的哲理見長 但丁·亞利基利(Dante Alighieri,1265年-1321年),意大利詩人,現代意大利語的奠基者,歐洲文藝復興時代的開拓人物,以長?《神曲》留名後世。

恩格斯評價說:“封建的中世紀的終結和現代資本主義紀元的開端,是以壹位大人物為標誌的,這位人物就是意大利人但丁,他是中世紀的最後壹位詩人,同時又是新時代的最初壹位詩人”。 埃米莉·迪更生(Emily Dickinson,1830年12月10日—1886年5月15日),美???人。

?風凝,意象?沓,比喻尖新,常置格律以至語法於不?。生前只出版過10首?,默默?o?,死後近70年開始得到文?W界的認真關註,被現代派?人追認?橄閏?。

與同?r代的惠特曼,壹同被奉?槊???ゴ笤?人;其駕馭英語的能力,被認?榭篩?勘相提?K?。 約翰·沃爾夫岡·馮·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 (說明 · 關於))[?g?t?],亦作G?the,出生時名?椋涸己病の侄?蚋浴じ璧攏懷鏨??749年8月28日,美因河畔法蘭克福 — 逝於1832年3月22日,魏瑪)作為詩人、自然科學家、文藝理論家和政治人物,是魏瑪的古典主義的最著名的代表。

而作為詩歌、戲劇和散文作品的作者,他是最偉大的德國作家之壹,也是世界文學領域的壹個出類拔萃的光輝人物。 克裏斯蒂安·約翰·海因裏希·海涅(Christian Johann Heinrich Heine,1797年12月13日—1856年2月17日),出生時用名哈利·海涅(Harry Heine),19世紀最重要的德國詩人和新聞工作者之壹。

海涅既是浪漫主義詩人,也是浪漫主義的超越者。他使日常語言詩意化,將報刊上的文藝專欄和遊記提升為壹種藝術形式,賦予了德語壹種罕為人知的風格上的輕松與優雅。

作為批評家、熱心於政治的新聞工作者、隨筆作家、諷刺性雜文作家、論戰者,他既受喜愛,又遭懼怕。 他是作品被翻譯得最多的德國詩人中的壹員。

海涅最廣為人知的壹首詩可能是由門德爾松為之作曲的通過音樂傳播的《乘著歌聲的翅膀》。 沃爾特·惠特曼(Walt Whitman,1819年5月31日—1892年3月26日),美國著名詩人、人文主義者,其代表作品是詩集《草葉集》。

柯?律治(Samuel Taylor Coleridge,1772年10月21日─1834年7月25日),英???人、文評家,英??寺?髁x文?W的奠基人之壹。以〈老水手吟〉(The Rime of the Ancient Mariner)壹?名家,其文評集《文?W?饔?》(Biographia Literaria)以博大精深?稱,???ο胂?imagination)與幻想(fancy)的?^?e尤其著名。

壹生作?不綴,但中年?r自稱惱埽?幸鑰檔隆⒅x林(Friedrich Schelling)?槭椎牡??ㄐ惱?。他的「鴉片癮」、他的人魅力、他與華茲華斯的微妙關?S,使他成?槲鞣轎?W史上最令人註目的作家之壹。

濟慈,全名約翰·濟慈[1](John Keats,1795年—1821年)出生於18世紀末年的倫敦,他是傑出的英詩作家之壹,也是浪漫派的主要成員 讓·德·拉封丹(Jean de La Fontaine,1621年7月8日—1695年4月13日),法國詩人,以《寓言?》(Fables choisies mises en vers)留名後世。 米哈伊爾·尤利耶維奇·萊蒙托夫(俄語:Михаил Юрьевич Лермонтов; 1814年10月15日-1841年7月27日),俄國詩人。

萊納·瑪利亞·裏爾克 (Rainer Maria Rilke,1875年12月4日—1926年12月29日)是壹位重要的德語詩人,除了創作德語詩歌外還攥寫小說、劇本以及壹些雜文和法語詩歌,其書信集也是裏爾克文學作品的壹個重要組成部分。 對19世紀末的詩歌裁體和風格以及歐洲頹廢派文學都有深厚的影響。

讓·尼古拉·阿爾圖爾·蘭波,或譯“亞瑟·蘭波”、“阿爾蒂爾·蘭波”,“林包德”(Jean Nicolas Arthur Rimbaud)(1854年10月20日—1891年11月10日),19世紀法國著名詩人,早期象征主義詩歌的代表人物,超現實主義詩歌的鼻祖。 約翰·彌爾頓(John Milton,1608年12月9日—1674年11月8日),生於倫敦。

3.西方象征主義詩歌是怎麽回事

象征主義是歐美現代文學中出現最早、影響最大的壹個詩歌流派。

象征主義分為 前象征主義和後象征主義,前象征主義在 19世紀70年代興起於法國。法國詩人莫雷 亞斯1886年9月在巴黎《費加羅報》上發 表的《象征主義宣言》中首先提出這壹名稱。

他主張用“象征主義”稱呼當時的前衛詩人, 並闡述了象征主義的基本原則。象征主義的先驅是法國的波德萊爾,他發展了浪漫 派詩人在創作中的象征、朦朧因素,在詩歌創作中以外界“對應物”暗示內心的微 妙世界,即強調用有物質感的形象,通過暗示、對比、烘托等方法表現個人感受和 某種理念。

後象征主義是出現於第壹次世界大戰後的世界性文 *** 流,20年代達到 *** ,40年代接近尾聲。創作的主要特點是: 創造病態的“美”,表現內心的“最高真 實”,運用象征暗示,在幻覺中構築意象,用音樂性增加冥想效應。

4.請問中西方詩歌抒情性特征是些什麽哦要交作業,幫幫忙了

中西方詩歌在抒情性特征方面,有著很大的區別: 第壹,中國詩講求抒情性,並“壹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後就缺乏變化,而且逐漸腐化”(錢鐘書語)。

西方詩歌的發展是先有史詩,最後才有抒情詩。純粹的抒情詩的精髓和峰極,在中國詩歌發展初期已經出現,這種“早熟”的代價是“早衰”,以至影響了中國詩歌的健康發展。

第二,中國詩講求篇幅短小,“詩體”配適“詩心”,其抒情也往往短促、精到、點到為止,以簡短的語言抒發至深的情感和深遠的意味。西方也有人主張詩的篇幅越短越好,但他們所謂“短”的標準比我們所說的“短”要長得多,其抒情也更深長。

第三,中國詩富於暗示性,其抒情也富於含蓄性。 西方讀者最看重中國詩的這壹特征。

中國詩所抒發的感情旨趣,往往在字面以外,“字面”不過起到誘發和影射作用,詩句的可涵詠價值是很大的。相比之下,西方詩歌在抒情方面,更直白、大膽、開放。

第四,“中國詩筆力輕淡,詞氣安和。”(錢鐘書語)其抒情性帶有輕淡、安和、優雅的特征。

中國也有“厚重”詩,但比起西方詩歌來,還是輕柔得多。西方詩歌的抒情性因其直白、大膽、開放,在語言上不免頗具沖擊力和震蕩性,與中國詩歌形成鮮明對照。

5.有關詩歌的知識和故事

(壹)詩歌的起源 詩是最古老也是最具有文學特質的文學樣式.來源於古代人們的勞動號子和民歌,原是詩與歌的總稱.開始詩和歌不分,詩和音樂、舞蹈結合在壹起,統稱為詩歌.中國詩歌有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遺產,如,《詩經》《楚辭》和《漢樂府》以及無數詩人的作品.西歐的詩歌,由古希臘的荷馬、薩福和古羅馬的維爾吉、賀拉斯等詩人開啟創作之源. (二)詩歌的特點 詩歌是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會生活的壹種文學體裁,它飽含著作者的思想感情與豐富的想象,語言凝練而形象性強,具有鮮明的節奏,和諧的音韻,富於音樂美,語句壹般分行排列,註重結構形式的美. 我國現代詩人、文學評論家何其芳曾說:“詩是壹種最集中地反映社會生活的文學樣式,它飽含著豐富的想象和感情,常常以直接抒情的方式來表現,而且在精煉與和諧的程度上,特別是在節奏的鮮明上,它的語言有別於散文的語言.”這個定義性的說明,概括了詩歌的幾個基本特點:第壹,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第二,抒情言誌,飽含豐富的思想感情;第三,豐富的想象、聯想和幻想;第四,語言具有音樂美. (三)詩歌的表現手法 詩歌的表現手法很多,我國最早流行而至今仍常使用 的傳統表現手法有“賦、比、興”.《毛詩序》說:“故詩有六義焉:壹曰風,二曰賦,三曰比,四曰興,五曰雅,六曰頌.” 這“六義”中,“風、雅、頌”是指《詩經》的詩篇種類,“賦、比、興”就是詩中的表現手法. 賦:是直接陳述事物的表現手法.宋代學者朱熹在《詩集傳》的註釋中說:“賦者,敷陳其事而直言之也.”如,《詩經》中的《葛覃》《芣苢》就是用的這種手法. 比:是用比喻的方法描繪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劉勰在《文心雕龍·比興》中說:“且何謂為比也?蓋寫物以附意,揚言以切事者也.”朱熹說:“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如,《詩經》中的《螽斯》《碩鼠》等篇即用此法寫成. 興:是托物起興,即借某壹事物開頭來引起正題要描述的事物和表現思想感情的寫法.唐代孔穎達在《毛詩正義》中說:“興者,起也.取譬引類,起發己心,詩文諸舉草木鳥獸以見意者,皆興辭也.”朱熹更明確地指出:“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也.”如《詩經》中的《關雎》《桃夭》等篇就是用“興”的表現手法. 這三種表現手法,壹直流傳下來,常常綜合運用,互相補充,對歷代詩歌創作都有很大的影響. 詩歌的表現手法是很多的,而且歷代以來不斷地發展創造,運用也靈活多變,誇張、復沓、重疊、跳躍等等,難以盡述.但是各種方法都離不開想象,豐富的想象既是詩歌的壹大特點,也是詩歌最重要的壹種表現手法.在詩歌中,還有壹種重要的表現手法是象征.象征,簡單說就是“以象征義”,但在現代詩歌中,象征則又表現為心靈的直接意象,這是應予註意的.用現代的觀點來說,詩歌塑造形象的手法,主要的有三種: 1.比擬.劉勰在《文心雕龍》壹書中說:比擬就是“或喻於聲,或方於貌,或擬於心,或譬於事.”這些在我們前面列舉的詩詞中,便有許多例證.比擬中還有壹種常用的手法,就是“擬人化”:以物擬人,或以人擬物.前者如徐誌摩的《再別康橋》: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雲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波光裏的艷影,/在我的心裏蕩漾.把“雲彩”“金柳”都當作人來看待.以人擬物的,如,洛夫的《因為風的緣故》:……我的心意/則明亮亦如妳窗前的燭光/稍有曖昧之處/勢所難免/因為風的緣故/……以整生的愛/點燃壹盞燈/我是火/隨時可能熄滅/因為風的緣故.把“我的心”比擬為燭光,把我比作燈火.當然,歸根結底,實質還是“擬人”. 2.誇張.就是把所要描繪的事物放大,好像電影裏的“大寫”“特寫”鏡頭,以引起讀者的重視和聯想.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贈汪倫》)“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望廬山瀑布》),其中說到“深千尺”“三千尺”,雖然並非事實真相,但他所塑造的形象,卻生動地顯示了事物的特征,表達了詩人的 *** ,讀者不但能夠接受,而且能信服,很驚喜.然而這種誇張,必須是藝術的、美的,不能過於荒誕,或太實、太俗.如,有壹首描寫棉花豐收的詩:“壹朵棉花打個包/壓得卡車頭兒翹/頭兒翹,三尺高/好像壹門高射炮.”讀後卻反而使人覺得不真實,產生不出美的感覺. 3.借代.就是借此事物代替彼事物.它與比擬有相似 之處,但又有所不同,不同之處在於:比擬壹般是比的和被比的事物都是具體的、可見的;而借代卻是壹方具體,壹方較為抽象,在具體與抽象之間架起橋梁,使詩歌的形象更為鮮明、突出,以引發讀者的聯想.這也就是艾青所說的“給思想以翅膀,給感情以衣裳,給聲音以彩色,使流逝變幻者凝形.” 塑造詩歌形象,不僅可以運用視角所攝取的素材去描繪畫面,還可以運用聽覺、觸覺等感官所獲得的素材,從多方面去體現形象,做到有聲有色,生動新穎.唐代詩人賈島騎在毛驢上吟出“鳥宿池邊樹,僧推月下門”,但又覺得用“僧敲月下門”亦可.究竟是“推”還是“敲”,他拿不定主意,便用手作推敲狀,不料毛驢擋住壹位大官的去路,此人乃大文豪韓愈,當侍衛將賈島。

6.詩歌常識中哪些情況也算工對

以下幾種情況也算工對:1. 有些詞雖不同類,但是兩種事物經常並提,如天地、詩酒、花鳥、人 物、兵馬、金玉、金石等,它們經常在上下句中相對,也算工對。

2. 句中同類字與下句異類相對的,也叫工對,如“國破山河在,城春草 木深。”(杜甫《春望》)此句中的“山河”與“草木”相對。

3. 反義詞相為對仗的應算工對。如“曉戰隨金鼓,宵眠抱玉鞍。”

(李白 《塞下曲》)此句中的“曉”和“宵”就是反義詞相對的例子。在學習對仗時,還要特別註意“合掌對”的問題。

出句和對句講的是同壹個意思,叫合掌,或合盤.是詩病的壹種,為詩家大忌。正所謂“反對為 優,正對為劣”,同義詞相對似工而實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