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盛唐悲歌:高適岑參俠士情

盛唐悲歌:高適岑參俠士情

千裏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壹壹高適:別董大

男兒貴得意,何必相知早。

飄蕩與物永,蹉跎覺年老。

長卿無產業,季子慚妻嫂。

此事難重陳,未於眾人道。

壹壹高適:酬裴秀才

萬裏奉王事,壹身無所求。

也知邊塞苦,豈為妻子謀。

壹壹岑參:初過隴山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壹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壹壹岑參:白雪歌詩句

壹、盛唐幾個浪子詩人

盛唐晚期的仕人,因為擔負重振 盛唐雄風 的人生使命;以高適和岑參為代表詩人的作品,都體現著濃厚的 俠士情結 。人生前期,他們的仕途很不如意,入幃得官較晚。但卻在 安史之亂 期間,為唐肅宗李亨 突擊上位 立過大功。老太子李亨,是在各種極端困難的條件下向皇位沖刺。

所謂 板蕩識英雄,國難見忠魂 。老太子李亨需要的,不僅是 才 子型忠臣 ;而且必須是有膽量、有魄力;敢於犧牲、敢於擔當的 忠臣型才子 。高適和岑參二位 詩俠, 正是這種類型的才子兼忠臣。

王維、孟浩然、李白、杜甫等盛唐四位大師,個性瀟灑,素喜雲遊;放浪山水,寄情於大自然。除王維是公費旅遊外,孟浩然、李白、杜甫三人都是自己掏腰包;竟也似如 遊俠 般幾乎浪蕩壹生。

王維情況特殊在朝掛個虛職,他有大唐公主罩著;工作就是作詩。杜甫本來也有公務在身,在朝廷擔任左拾遺。拾遺的職責要常常到基層考察調研,再把基層見聞和感想匯報給皇帝。但杜甫職任期間恰逢 安史之亂 ,皇帝和朝廷忽然都跑不見了,他壹個芝麻小官九品拾遺,到哪裏去領薪呢?

安史戰禍的八年,可憐的杜甫,只好在江南繼續辛苦遊蕩。也曾與人結夥去甘州壹帶追隨老太子李亨,可中途幾次遇劫差點送命。王維做了安史朝廷的偽秘書長,李白站錯隊跟了永王 李璘; 相較之下,高適和岑參就很幸運。他們都找到了新主唐肅宗李亨。

二、高適

盛唐流浪詩人的隊伍中還有高適。高適,祖籍冀州景縣,今之河北衡水人,後遷居商丘。高適出身低微,家境貧寒並且孤單。但高適為人處世頗具 俠義 之風;才華不凡,誌向遠大。以僅余信息推測:高適很可能是破落世家子弟,當時社會邊緣壹位江湖人物。

高適與當世文壇、政壇名流多有交情。青年時高適到處流浪,謀取功名很不如意。直到五十多歲,才由宰相張九齡的弟弟、睢陽刺史 張九臯 保薦中舉,入仕為官。但他又不服上級領導、不忍剝削百姓而辭職。人生前期是高適主要創作時期。 安史之亂 平息後,老太子李亨繼位,高適逐漸發跡,官至散騎常侍。後世人稱 高常侍 。

高適由張九臯保薦中有道科進士。所謂 有道科 ,是唐代科舉制科的壹種,屬道科的壹種。 道科 專修道家學問,興盛於玄宗時期。該科選拔有才、有識、有德之官員,行監察官吏之職,大約相當於如今之紀檢委或監察機關的官員。高適個性的耿耿之風,是被張九臯保薦的主要原因。

安史之亂既始,高適先任右拾遺又任監察禦史。在任的建議常被唐玄宗采納,並得到老太子李亨的重視提拔。安史之亂期間,逃亡之途的老太子李亨不顧玄宗旨意,強行登基組織流亡政府,是為唐肅宗。

高適是支持唐肅宗李亨上位的重要朝臣之壹。之後發跡,歷任淮南節度使,彭州刺史、蜀州刺史,劍南節度使等地方要職,終至朝堂散騎常侍;即皇帝的貼身高級顧問,位比宰相。死後追封禮部尚書。

高適詩文體現雄壯、渾厚、豪放的藝術特征。三十多歲的高適遊走塞外,他的邊塞詩就在這壹時期創作而成。除了邊塞詩,高適的憐民詩、傷時諷世詩、送別詩、詠懷詩等類型的詩歌,多有成就。名作《 別董大 》兩首膾炙人口。董大名叫 董庭蘭 ,盛唐著名的琴師和音樂家。

千裏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簡單的白描,勾勒出塞外初冬季節壹個日光暗淡、黃沙萬裏、北風呼嘯、雁舞雪飛的雄壯悲愴畫面。如此場景送別朋友,似如易水之別,不覺令人動容。此情此景此時,更加包含兩人懷才不遇的悲愴心情。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高適以堅定的信念和樂觀的態度,鼓勵朋友董庭蘭,讓他勇敢大膽地往前走。

男兒貴得意,何必相知早;長卿無產業,季子慚妻嫂。長卿,即西漢 司馬相如 。季子,戰國縱橫家 蘇秦 。史上這兩位出將入相之流,未得誌之前都是混得十分狼狽。高適壹面自比,壹面鼓勵朋友 斐秀才 要對前途充滿信心。

事實的確如此,高適前半生混得十分落魄;但他意誌堅強,敢於直面慘淡人生;亦常如此鼓勵朋友。高適的兩首送別詩,後世讀者依然能感受到他熱情、仗義、豪爽的人格魅力,從中得到莫大鼓舞。

經過大半生飄零、拼搏和努力,老天沒有辜負高適的誌向才華。恰逢 安史之亂 國難當頭,他以詩人的熱情,以實幹家的才能,以從容不迫的膽識,得到玄宗肅宗父子重視。高適人生後期的成功,最為主要的因素,就是他那份天生俠義的膽魄和勇敢擔當的熱情。

三、岑參

盛唐時代,與高適齊名的還有著名邊塞詩人岑參。岑參,比高適略小十歲左右,祖籍南陽,後遷居江陵。出身於沒落官僚家庭;自幼誌向高遠,十分刻苦。弱冠之年即到長安洛陽求取功名,未能如意。人生前期,岑參於京城、河北和邊塞之間流落飄泊,直到而立之年進士及第。

仕初,岑參出塞外在 安西節度使 任職。後來又幾次出塞擔任要職,對邊陲風光多有感懷。許多風光壯麗、熱情豪邁的邊塞詩,創作於這段時期。岑參生性任俠,熱情好客。人生前期的遊歷,交識了杜甫、高適等盛唐詩人。安史之亂爆發後,岑參回到長安勤王。期間歷任數職終至嘉州刺史,後世稱其 岑嘉州 。嘉州,今之四川 樂山 地區。

岑參詩文體現的俠義風格,應該來自從小在逆境中鍛煉出來的吃苦精神。萬裏奉王事,壹身無所求。也知邊塞苦,安為妻子謀? 大丈夫生天地間,忠義為立身之本 。心懷天下大義、不為妻子謀私、成就壹番大事業等等壯誌豪語,絕不是辦公室喊出來的誓言;而需要實實在在的實幹精神、任勞任怨的吃苦精神、敢於擔當的犧牲精神。

塞外的西北邊陲,自然環境十分惡劣。異族悍敵時時虎視,蠻夷鐵騎常常襲擾。壹旦閃失,戰事立起;倘若沒有堅強意誌和滿腔熱情,根本無法支撐;生活都會成為困難。正如他在《白雪歌》裏所描述: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如此惡劣環境下:忽如壹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卻寫得如此浪漫奇麗。用當今的話說,就是革命的樂觀主義精神哈!

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在如此如詩如畫、情景交融的境界送別同僚,所體現的人性大義;倘無天生俠義之情和擔當精神,恐怕根本無法達到如此深厚情感與如此蒼茫景象之間的融合。

觀照高適和岑參的人生際遇,他們都是家境貧困或家道沒落之人,自幼的困難和艱辛,成就個性之中的那份堅強、勇敢、熱情的俠義精神;在人生成長和鍛煉之途,繼而形成雄偉瑰麗、熱情奔放的人格魅力。這是中華文化精華之中真正的 人生大義 。

高適和岑參詩作內涵所輝映的俠義精神和人生大義,雖然最終都為大唐王朝做出無謂犧牲,成為皇帝極權的殉葬品;但卻感動後世讀者,尤其鼓舞身處逆境的人們要自強不息,給予他們信念、勇氣和力量。高適和岑參逝世之後的唐德宗末期,大唐王朝迅速走向衰落。

唐都浪子《詩解大唐》:高適岑參的俠義情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