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心印月筆搖情
——《讀月樓詩存》序言
作者:丁 芒 舒貴生
葉千華,壹個很詩意的名字。隨著他主編的《中國當代詩人詞家代表作大觀》第壹卷的成功出版和第二卷的繼續征稿,詩詞界的朋友越來越熟悉這個名字。對於他的宏大氣魄和執著精神,無不深表敬佩。
最近,我們應邀為其著作《讀月樓詩存》寫序,有緣得知他在詩歌、散文、戲劇、比較文學研究、美術、音樂、法律、文化信息傳播等多方面均有較深造詣,尤其熱愛詩詞文學事業,在平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作出不平凡的業績。他自強不息、奮發有為,在艱難中主持江南詩友書社,創作並編輯出版多部詩歌(詩詞)文學著作,為詩歌撐起了壹片天地。此等江南才俊,其才難得,其情可嘉!
通覽《讀月樓詩存》書稿,我們發現千華的詩有著自己飽滿的個性特點,其基本風格清新、雅潔,沖淡、空靈。寫景、詠物、寄情,多有六朝山水田園詩風味和竹林七賢遺風。千華原名全樹,字清林,筆名山水、野夫,號山水情人、讀月樓主。其心神所往、情誌所之者,在清風明月、遠山近水之間也。於是乎,詩多性靈之作,韻有天籟之聲。真個是:文彩飛天霞織錦,靈心印月筆搖情。
書中有清新自然、恬淡怡人的作品,如:“花開窗前月,情系眸中春。”(《讀月樓書齋口占》)、“開門迎春風,讀書棄流俗。”(《書齋偶吟》)、“鄉村臨初夏,農戶搶收糧。天陰多著急,夜裏還在忙。剛割地裏麥,又插田中秧。”(《農忙拾得》)、“萬象更新情意暖,喜鵲聲聲燕雙飛。”(《詠春梅》)、“松壑唱吟狂想曲,竹海奏樂大和弦。”(《登瓦屋山口占》)、“耳畔濤聲夜中起,心隨潮湧看錢塘。”(《憶錢塘》)、“掀開雲霧好景色,萬裏晴空壹望收。”(《踏莎行·登上山巔》)、“壯麗河山天地造,蒼茫星海古今攀。”(《寄人生》)、“臨別還憶來時路,滿目星光照歸程。”(《離滬走筆》)、“站著走著看風景,客在景中易走神。壹生酬誌空回首,萬事飛灰徒做人。夜夜花艷醉明月,處處風輕織錦雲。情動魂魄留念想,四季芬芳為爭春。”(《客遊神州暨賞花觀燈》)等。也有空靈玄妙、機警動人的作品,如:“有詩心不俗,無衣人更美。聽風不是風,看水不像水。”(《坦腹對月》)、“細雨潤青山,清風觀白雲。飛鳥滿天路,爬蟲遍地門。”(《無題》)、“情裏隱心思,夢中藏天機。溫暖花自開,炎涼鳥也知。”(《關愛下壹代》)、“壹步壹人生,千階到天門。回首霧茫茫,轉身雲紛紛。”(《登泰山》)、“風雨掃天地,雷電是豪傑。”(《脫俗賦》)、“心有多遠路多長,山有多高眼多寬。”(《答友人》)、“翻來今古藏書裏,拂去乾坤出袖中。”(《夜送學友》)、“歲月無雷冬將至,感情如火可驅寒。”(《賞梅有感》)、“流光依舊繞天行,雷雨如同號角聲。”(《無題》)、“心在身外笑看我,人到無求最逍遙。”(《窮佛》)、“往來情誼深,進退天地寬。都為平凡客,無病勝有錢。”(《今日即興》)、“誌高方可成偉業,水深才能行大船。胸存豪情壯碧海,身無媚骨助青天。心潮起伏言行裏,世事沈浮指顧間。望雲遮月知風雨,讀得詩書氣軒然。”(《贈詩友》)等等。這些詩句,不僅表達了作者的真情實感,流露了作者的審美情趣,還表現了作者熱愛自然、親和自然的人生哲學,字裏行間洋溢著真純、樸實、自由、曠達之情。
千華的詩歌,內容豐富,題材廣泛,貼近社會,時代性強。他雖然崇尚自然,寄情山水,但並非隱逸山林,消極遁世。對於時代社會生活,采取的是熱情關心參與、積極觀察思考和敢於評論幹預的態度。對於真善美的事物,熱忱地給予歌頌和禮贊;對於假惡醜的東西,大膽地加以揭露和鞭撻;對於未來的事業和美好生活,充滿了樂觀豪邁的信心。正面歌頌的有:“南湖泛舟點航燈,井岡星火燃乾坤。”(《慶祝建黨85周年》)、“群賢聚首能興國,舵手乘風善導航。”(《世紀頌》)、“如今春風多浩蕩,將來歲月更輝煌。”(《無題偶得》)等。揭露諷刺的有:“為官自以風光,言行體現流氓。狐群結私成狗黨,敗壞領導形象。”(《西江月·雜詠》)、“看人臉色,拍馬屁,聰明且又愚昧。為了錢財少尊嚴,奴才哈腰弓背。”(《念奴嬌·權》)等。
千華集學人、教師、詩人和編輯於壹身,無愧為文化園丁和人類靈魂工程師的光榮稱號。他曾寫過不少關於教師和校園的詩,例如:“風雨鑄形象,歲月改容顏。躬耕牛肩苦,教學師道賢。壹手抓粉筆,四季播春天。”(《於教師節走筆》)、“唇耕舌種揮教鞭,催馬奮蹄趁春天。”(《為師吟》)、“陽光風雨適時宜,施教示愛入情理。花木隨春長勢好,何愁山川不壯麗。”(《校園情懷》)等,其中“壹手抓粉筆,四季播春天。”可謂是佳句中的佳句。短短十個字,就把教師的形象和精神完美地刻畫出來了。
千華的詩詞,有思想,有意境,有情感,有形象,有哲理,語言清新,通俗易懂,生動流暢,詩味濃厚,令人賞心悅目、感心動情。有的詩作還透出壹種“儒墨佛道”的思想意識,並從中能讓人領略到壹種至高至美的生活境界。雖然在押韻、平仄和對仗方面,不拘泥於格律,有些詩詞不講格律,突破了格律詩的束縛,可能會被指為形式上的缺憾,但這畢竟要比那些形式上雖然合乎格律而內容、思想及語言、藝術上缺少詩意詩味的所謂詩詞好上千百倍。
我們主張:在不致束縛思想和以詞害意的情況下,詩詞作者應盡量遵循和利用詩詞格律,以加強詩詞的音樂美;為了詩詞現代化、大眾化和通俗化而進行改革創新,吸納新詩、民歌等藝術特長進行新體詩歌的試驗,則不必受定型格律的拘束和限制。
千華的詩風和我們所倡導的詩風,包括不受傳統格律限制,提倡在新舊體詩和民歌基礎上再創新的詩體的觀點,基本上是壹致的。我們為他所取得的詩歌文學創作研究和編輯出版交流等多方面的成就而甚為高興,並衷心祝願他在未來的詩歌文化事業中發揮更大的作用,作出更大的貢獻。
我們相信,讀者在認真研讀和賞析中,定能獲得啟迪和熏陶。
丁芒 舒貴生
2006年11月26日於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