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石磯的詩句如下:
宋詞,水調歌頭,聞采石戰勝,賞析
雪洗虜塵靜,風約楚雲窗。何人為寫悲壯?吹角古城樓。湖海平生豪氣,關塞如今風景,剪燭看吳鉤。剩喜燃犀處,駭浪與天浮。
憶當年,周與謝,富春秋。小喬初嫁,香囊未解,勛業故優遊。赤壁磯頭落照,淝水橋邊衰草,渺渺喚人愁。我欲乘風去,擊楫誓中流。
宋高宗紹興三十壹年(1161)虞允文在采石磯大勝金兵,當時張孝祥正任撫州知州,捷報傳來,他欣喜欲狂,當即寫了這首《水調歌頭》。從題目《聞采石磯戰勝》可以想見詞人激動的心情,同時也說明了寫作本詞的緣由,點明了本詞的主旨。
“雪洗虜塵靜”,首句對這次勝利給以高度評價,他說,這次擊敗金兵,把侵略者帶來的汙垢塵埃“雪”洗得幹幹凈凈了。“風約楚雲留”,“風”,暗喻朝廷,雲,暗喻自己有官職在身。因為江西撫州在古代屬楚國,所以說“楚雲”。
這句是說,由於朝廷的約束,地方官的責任又迫使我留在這兒,致使我未能參加這次令人鼓舞的戰鬥。對這壹點,他深感遺憾,所以接下去才說:“何人為寫悲壯?吹角古城樓。”前句說,誰為這次的勝利譜寫悲壯的頌歌呢?表現了詞人對前線的記掛;
後句說,他命令軍士在撫州古城的城樓吹起號角,大張旗鼓地慶祝這次勝利。“湖海平生豪氣”,《三國誌·陳登傳》:“陳元龍湖海之士,豪氣不除。”這壹句化用《三國誌》評論陳登的話,說明自己平生具有湖海那樣寬闊豪邁的誌氣;
“關塞如今風景”,是說采石磯打了勝仗,邊塞的形勢如今和過去不同了,言外之意是說過去敵人威脅我們,如今我們又占了上風;“剪燭看吳鉤”是說自己聽到喜訊興奮得詞人在夜間挑亮燈燭,檢查自己的武器,準備和敵人拼搏壹場。
這三句話充分說明了張孝祥報效祖國的豪情壯誌和決心。前方勝利的消息使他深受鼓舞,他磨拳擦掌、嚴陣以待,隨時準備為恢復中原獻身效力。“剩喜燃犀處,駭浪與天浮。”剩,盡量;“燃犀”,《晉書·溫嶠傳》:“燃犀角而照之”,後人用“燃犀”作照妖魔的意思.
“燃犀處”,也就是消滅敵人的地方,這裏指采石磯。“駭浪與天浮”是說采石磯壹帶的江水掀起了驚濤駭浪,波浪浮到天壹般高。這兩句描寫采石磯戰鬥激烈,場面宏偉,光照妖魔,要幹凈利落地把金兵全部消滅。